第148章 下泉

作品:《帝师系统

    晋楚大军围城已有十日。

    谁都不会想着自己落入这样的局面, 负黍君一直到此时, 还觉得事情是有办法的。

    但他却没细想过, 如今魏国这样的局势, 都跟他突然回到大梁控制朝廷, 意图继位有关。

    他自己手下大军折在成周, 就算控制了大梁,他手下势力也失去了以前的震慑力, 只剩下大梁本来的大批守军,和那些关键时刻没有半点用的氏族。

    而太子咸池的大军也在被他暂时抛弃后, 因断粮而反了,如今又被乐莜的晋军和楚国的援军打的溃不成型, 节节败退。

    魏国权势最大的两个人, 都失去了手中的强军, 再加上老魏王活的太久,又有意看着最得力的二子一女相互斗争攀比, 魏国境内几十年前就给这几位太子公子公主们站队, 一直站队到太子公子们都四五十岁了,各个势力死斗,矛盾早已不可解决。

    太子和负黍君的势弱, 一是让各地反军四起, 二是也让地方上不少将领氏族, 都开始对魏国失去了信心, 不愿出手相助。

    负黍君本来在看到辛翳出兵清扫周边城池的时候,就想开城突袭, 也为了争取周边的城池支援自己。

    然而却遭到大梁城中不少氏族的阻拦,他们早听说过楚王的诡计多端,认为楚王只是为了引诱他出城。而大梁城只要不打开那巨大的青铜门,就无人能攻破。

    负黍君本不是这样犹犹豫豫的性格,但最近几次变故,显然将这个中年男人磨怕了。

    先是成周在晋楚大军甚至没有露面的情况下,就被大水与打穿城墙的孔洞所毁,他的大军被淹死在城中,这样的诡计与惨败令他今日想来也如同做梦一般而且,就连他,也几乎也和死亡擦肩而过,若不是被卜子救出,他说不定已是晋楚联军的阶下囚了

    甚至到如今,负黍君还在梦中有无声的浑浊河水,静悄悄的看起来毫无攻击力的涨起来,淹没脚腕,大腿,一直漫到胸口。

    他在浑浊的黄水里拼命游泳,手拨开密密麻麻如池塘死鱼似的滑腻的尸体。

    而且,当时被救出之后,卜子带他一路溜回大梁,又进入檀宫,掌控宫廷,杀死老魏王,其中又有多少周折和巧合才能成事。

    若他不吸取教训,再次被晋楚的诡计所骗,最后连大梁城这样的堡垒都守不住,那真的是连死了都要被天下耻笑愚蠢了

    身为将领,读过的军书中,总是会夸赞旧日将领的谨慎或勇猛,不论是突入还是退缩,似乎只要审时度势对了时候就都是被夸赞的,而只要是局势不对突入勇猛就成了鲁莽无知,退缩谨慎就成了畏手畏脚。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局中的将领是看不清自己该如何做的。

    在成周失败的战役,对大梁城的信任,对自己如今独占檀宫的得意与珍惜,再加上他的年纪,一切都使得负黍君选择退守大梁城。

    而很快的,负黍君的壁上观,让周边城池将领纷纷绝望投降,楚王为了下一步劝降魏国南部的反军,并没有屠城,甚至给予军民将士优待,允许他们如旧日那样耕作生产。

    这样怀柔的手段,也使得负黍君向南部反军递交文书,要求他们与大梁联手夹击晋楚联军时,魏国南部反军犹豫了。

    就魏国现在这个熊样,跟他负黍君一起干,还能有什么好处。

    负黍君几封文书都石沉大海,南方的反军就如同不认字似的,拿牍板当了厕筹。

    大梁彻底成了宽阔平原上的钉子户。

    而晋楚大君似乎觉得局势已成,也开始了十日间连续不断的攻城。一时间大梁城墙上箭矢与投石乱飞,城内外死伤都不在少数。

    负黍君这次没有在独坐宫中,远远听消息,他带着大量卫兵,四处爬上了城墙,既是为了给城墙上的将士信心,也为了确保自己能窥破晋楚的诡计。

    然而在城外纷乱的战场上,晋楚的士兵似乎搭起了用青铜与木材制成的三角形的通道,上锐下宽,高度宽度可让三四名将士通过,两丈一截,守卫相连,生生在地面上搭造出一条回廊来。

    晋楚的士兵似乎在回廊中运送沙石,用来运送物资和填补壕沟。

    三角形的结构也让箭矢和投石几乎只能让那些通道被击的挪开,而不能损毁,负黍君一边提防着这只是障眼法,晋楚还有别的动作,一边命人用大量投石想要破坏这些通道。

    在几日的猛攻下,那些通道确实被破坏了不少,虽然晋楚联军在不停地修补,但填壕沟的动作也已经慢下来了。

    负黍君看着晋楚联军有条不紊的动作,再加上他已经能看到大梁南部两条河流上,出现了一部分楚国境内的巨大船只,显然楚国根本不愁粮草补给

    难道楚国打算这样攻打上百日么

    就算大梁屯了一年的粮食,但军备和军心真的撑得住么

    而且不止地面上布满了军队,各个河道上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晋楚船只。大梁这座石头城又不能用船攻下来,难道这些船全都是用来运送粮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