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仪的信中说, 其实林玉儿并未与病逝的未婚夫圆房, 会怀上身孕都是因为被个采花贼强了,之前那般说是想给林玉儿腹中的孩子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不过,林远来北关之前,又带着谢云娘入宫, 与她商议了一番, 最后为了林玉儿的前程和下半辈子, 也为了替这个孩子摆脱不光彩的出身,他们决定给这个孩子另寻一个名正言顺和非常不错的出身。而林玉儿这边,就给她安排一个小寡妇的身份,说她嫁人后不久,丈夫便过世了。

    为此, 谢昭仪请求知晓内情的梁王知道后不要太惊讶, 并能帮着林玉儿掩饰一下, 也请梁王约束一下梁王府中知晓内情之人, 不到处乱传。

    看到谢昭仪说林玉儿并未与她那死鬼未婚夫圆房,即便梁王选择了漠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但一股由衷的喜悦还是从他心底翻腾出来。

    然而,就实际情况的处理来说,这其实比林玉儿已与其未婚夫圆房还糟糕。已经与人圆过房的林玉儿,即便生下了他的孩子, 谢昭仪和林尽忠也不好多要求他什么, 最多一个妾室或者平妻的身份就能搞定。

    而没有与其未婚夫圆房,清白被他玷污, 还生下他的孩子,出身不错的林玉儿,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妾室或平妻身份能够打发得了的了。否则,必然会让养母谢昭仪寒心,林尽忠不满。

    还有,对于要给孩子另外安排一个出身和说林玉儿是小寡妇之事,梁王也觉得浑身不对劲儿。一想到自己的娃,竟然要喊别人"爹",以及说林玉儿是个寡妇之事,梁王就非常郁闷和不舒服,感觉好像是诅咒自己死了一样。

    只是,换位思考一下,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这样做确实无论是对林玉儿,还是对孩子,都是最有利的。

    然而,到底是心中有愧,当梁王见到从京都返回北关的林远、林致兄弟二人时,性格中一向有些桀骜不驯的他变温驯、谦和了不少。

    林远也是个爱才、惜才之人,加上之前林玉儿说的有关康泰帝有意传位给梁王的那番话,再加上梁王态度谦和、有礼,他与梁王之间相处得倒是非常融洽。

    林远依照梁王要求,现阶段没有公开梁王的身份,还就梁王在应对鞑靼人夜袭之事和抢救伤员之事上的功劳特意给康泰帝上了一封奏折,要求奖赏梁王化名的吴过以及楚嗣青和梁王下面那几名暗卫扮成的士兵。

    因此,梁王和楚嗣青都非常幸运的连升三级,成了正六品的门千总。

    这对梁王来说,自然是意外之喜。原本,按照康泰帝和梁王的计划,是打算让楚嗣青先来北关探路,然后再让梁王以监军的身份,光明正大的随着林远、林致兄弟一起进北关军营。

    不过,被林玉儿气得提前离开京城,来到北关之后,梁王改变了想法,他想先在北关战场建立军功,俘获军心之后再公开自己的身份,这样更有利于建立他的威望。

    而现在林远对他的友善,则节省了他很多时间。不止于此,此后,林远又给了梁王不少次立功的机会,也使得梁王的军衔一升再升。

    随着梁王职位的提高,与林远、林致兄弟二人明面上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加上彼此意见相投,梁王与林远、林致兄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这种局面,无论是对林远兄弟而言,还是梁王等人,都是一个喜闻乐见、双赢的场景,却让副将张宁强暗恨不已。

    在林远兄弟过来北关之前,张宁强本是之前的北关老元帅—老威远侯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也是张宁强现在还卖威远侯几分面子的主要原因。

    就在张宁强不急不慌的等着接班之时,林远这个在张宁强眼中靠走裙带关系上来的油滑小子却突然冒出来,抢走了他的位置。更可气的是,这小子自己抢走他的位置也就罢了,还将他那弟弟林致也带了过来,抢走了北关军营二把手的位置。

    所以,对于挡了他升官之路的林远、林致兄弟,张宁强一直恨得牙痒痒。

    在林远刚接管北关军营的那几年,张宁强经常会跳出来和林远对着干,却都被林远用铁血手段镇压了,还差点上书罢免了他的副将之职。

    后来,张宁强学乖了,改成表面上对林远恭恭敬敬,让林远挑不出毛病,暗地里却开始挑拨军中其他将领与林远的关系,林远也因此吃了不少暗亏,一度还与军中不少将领关系闹得非常僵。后来在林致的帮助下,林远才开始与这些将领握手言和。

    之前,张宁强将楚嗣青提拔成从七品的盛京游牧副尉,并重用楚嗣青、梁王等人,虽然是在张宁强的权限范围内,但终究未知会过身为边关主帅的林远,就擅自定了下来,既是对林远主帅权威的一种挑衅,也是有险恶用心的。

    威远侯的推荐信上虽没有言明楚嗣青的身份,但也指出他是其故人之子,不可怠慢。如若林远趁此机会打压楚嗣青,那林远势必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个贵人和威远侯得罪了。

    但是,在楚嗣青写信给梁王,询问梁王对此事的意见和看法时,梁王没建议楚嗣青拒绝张宁强,原因有三:

    一是,依照楚嗣青现在的军衔来说,张宁强做何安排,根本没有楚嗣青质疑的份。

    二是,楚嗣青这个年岁,已经没有从普通士兵一级级往上爬的时间,他最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拉拢人心,建立自己的功业,这样以后才能在必要之时助他一臂之力,这也是梁王让威远侯在给张宁强的推荐信上,直接言明楚嗣青是其故人之子的原因之一。

    三是,梁王也想借此机会看看林远为人如何,若对楚嗣青仅仅有些不喜,也在情理之中;但若是对此事紧抓不放,对楚嗣青一味打压,没有容人之量,那林远适合不适合北关主帅这个位置,就有待考察了。

    当然,也因着此事,梁王对张宁强有些不喜起来,觉得此人私心有些重,若不是他在威远侯帐下待过几年,熟悉军中的这些潜规则,只怕他和楚嗣青被张宁强当枪使了还毫无所知。

    之后,他也一直对张宁强别有用心的示好和挑拨视而不见,楚嗣青在梁王的影响下,对张宁强的态度也变得冷淡起来,这可将张宁强气坏了。

    张宁强想,自己奈何不了林远、林致,还奈何不了两个在军中无根无基、乳臭未干,被他提拔起来却忘恩负义的黄毛小子么?没有替他人做嫁衣裳爱好的张宁强见收服不了梁王和楚嗣青二人,便打算毁掉他们。

    随后,张宁强便开始利用自己这么多年在北关的人脉和资源,找出所谓的证据,诬陷梁王、楚嗣青等人通敌叛国,元宵节那晚鞑靼人的入侵完全是梁王、楚嗣青为了达成不可告人的秘密,与鞑靼人里应外合,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还别说,张宁强心思深沉,思维慎密,找出来的证据无懈可击,愣是让林远、林致等人挑不出破绽来,如若不是林远、林致兄弟二人知晓梁王、楚嗣青的真实身份,只怕都要信了。

    找不出破绽,林远索性也不找了。这些年来,他已经烦透了张宁强暗中小动作不断地种种行为,早有想处置张宁强地想法,只是担忧被康泰帝知晓后,会觉得他生了异心,在排除异己而一直没敢动作。

    也是张宁强作死,太岁头上都敢动土,算计人算计到梁王身上,征询了一番梁王的意见后,林远寻了个张宁强的错处,趁张宁强不备,将他绑了起来,并派人查抄了他的住处。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吓一跳,没想到这张宁强还真与鞑靼人有勾结,元宵那日鞑靼人能攻进来,就是张宁强偷偷在里面做了接应,只是没料到,却被梁王、楚嗣青等人将鞑靼人打了出去而已。

    这回,张宁强能将诬陷梁王、楚嗣青等人的证据弄得毫无破绽,就是鞑靼人替他弄了伪证。

    而且,见张宁强的事已败露,张宁强的心腹主动承认,张宁强已经从鞑靼人那边弄到一种无色无味却能致人于死地的□□,打算等诬陷梁王、楚嗣青成功之后,以自己识人不清的名义,摆上一桌酒席向林远兄弟赔罪时,悄悄让林远兄弟饮下放有此种毒物的酒,再将营造一种林远兄弟被梁王、楚嗣青刺死的假象。

    听闻张宁强的这个打算后,林远身上不由一阵发冷,他可以肯定,如若不是因为梁王和楚嗣青的存在,张宁强这个计划十有八九会成功,自己也百分之百会中张宁强的招。

    自这之后,林远便将梁王当作救命恩人看待。如若说之前林远对梁王的好以曲意逢迎的讨好和迁就为主,那现在则加上了真心和感激。

    林远对自己态度的这种变化,梁王自然也是能够感觉得到的,梁王素来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他一丈的性子。两人礼尚往来之间,很快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忘年交。

    既然是忘年交了,聊天的内容自然就不能再仅仅局限在公务上,私事、家务事之类就也能聊一聊。

    因之前林玉儿的提醒,林远对楚嗣青平日也多有留意,这一留意,倒是起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