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3章 嫁妆

作品:《王府遗珠

    送嫁那一日, 全城都热闹得不得了。

    景新帝虽然重文轻武,在对外战争上没什么胜算, 但国家治理的却不错。

    在去年跟启隐打仗之前,整个国家都是歌舞升平,一派祥和的景象。反观启隐,虽然这些年来连年征战, 国家版图一再扩大,但国内看起来并不富裕。

    由于没有好好的休养生息,整个启隐甚至看起来有些穷。启隐的军队能震慑别国,但启隐的国库却是早已空虚了。

    这也是为什么, 启隐想要快速的拿下宁国。他们垂涎宁国已经很多年了, 宁国的富庶,宁国的粮食,两国的布匹金银珠宝……全都是他们想要得到的。只要打败了宁国, 压制了宁国,就一定能补上之前的亏空。

    前世, 启隐的如意算盘的确打响了几年。在打到延关城之后,再不久以后,宁国的确递了投降书。同时, 割地赔款, 这些钱财让启隐缓和了许久。直到几年后,韩瑾陆打败了启隐,这些被割出去的地和赔偿才慢慢的收了回来。

    在今生,启隐处理了周遭的小国之后, 下一个终于轮到了宁国。本以为可以一举拿下,却不曾想冒出来韩瑾陆这个最大的变数。

    这让他们自认为完美的计划提前被打乱了。

    如今,宁国只经历了一年的战争,并未伤筋动骨。之前围困路城之时,缺少粮草并非是因为宁国没有粮草,而是因为送过去的粮草被劫走了,而后面的粮草又没能及时送到。

    所以,他们不穷,只是兵力太弱。

    此时,宁国依旧是一副富庶的模样。

    百姓们安居乐业,吃穿不愁,平日里就喜欢找点什么事情消遣,看个热闹。而贵族嫁女这件事情,正是他们极其喜欢的项目之一。

    嫁妆这种东西,一来可以让平头百姓们长长见识。

    二来么,还可以窥探一下那些王府官宦之家的生活。

    嫁妆最能体现出来一个府邸的富裕程度,同时,还能反映出来备嫁之人是否受宠。

    比如,前些日子前后脚出嫁的齐侍郎之女,虽然老大是嫡出,嫁妆的台数也比庶出的老二多十六台,可那东西一看成色就知道有些年头了。庶出的女儿虽然台数少,但样样精细,而且每一台都满满当当的。算起来,比那嫡出的要好上许多。

    这就看出来了,庶出的定是比嫡出的更受宠一些。

    不过,也有人指出来了,并非是庶出的更受宠。实则是,那庶出的姑娘姨娘是商户之女,家中有些钱财。而嫡出的外祖是翰林院最清贫的夫子。

    这些人聚在一起一说,整个侍郎府的事情基本上就明了了。

    正室娘家是做官的,清贫,姨娘家是商户,有钱。这侍郎打得好算盘,朝中有人,商家也有人。怪不得能迅速的升上去,补了林侍郎的缺。

    不过,齐侍郎比不久前的李尚书,可谓是好上不少。那李尚书虽然官职比侍郎府高,可女儿出嫁之时,嫁妆却少得可怜,显然没有那齐侍郎会做官。

    而如今嫁女的宁王府,虽然非常的低调,但在京城的名声可是响当当的。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他是皇上唯一存活的亲弟。

    不过呢,这宁王府虽然偶尔也能做出来一些惊人的举动,但委实没什么人。所以,对于这一家的财力,大家都非常的好奇。

    有人觉得宁王府一定非常的有钱,毕竟当年宁王非常的受宠,先皇非常的喜欢他。而在皇上登基之后,也只活下来这么一个弟弟。再加上,宁王在跟启隐的对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人很看好他。他平时不出来表现,一定是因为低调而不是因为穷。

    另一些人却觉得宁王府非常穷。哪有人这么多年丝毫不露富的你看那宁王妃,整日低调得很,穿着也很素净。而那找回来的丽姝郡主,走在路上身边也没跟着几个下人,也是一副低调的样子。所以,一定是真穷,而不是假装的。

    京城中这些人吃饱了撑的,无聊得很,有些人甚至私下设了赌局,来赌一赌这宁王府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

    标准嘛,就以去年出嫁的三公主来判断。只要能超过三公主的一半,就算有钱!

    所以,这便是今日热闹的原因。这一次出动的人,甚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

    谁让宁王府之前太低调了,百姓们太好奇了呢。

    王府的侍卫出来探路之时,就发现了不对劲儿之处,赶紧回府去禀告了。王府长史、管事、侍卫长都觉得此事不同寻常,连忙去跟宁王禀告了。

    虽然不知道外面为何这么多人,这些人到底是想干什么,可今日是算好的日子,必须要把嫁妆送过去。所以,只能尽可能的防守。

    接着,舟行便带着宁王的印章去了京城府尹处,京城府尹连忙出动手中所有能动用的人手,守在了道路两旁。

    可宁王府和文国公府一个在北城,一个在南城,这些人手显然不够。所以,舟行又去了内城指挥使那里。

    指挥使一听这事儿,也怕出了岔子,连忙派人,跟京城府尹手中的人穿插在一起,守在了两旁。

    来看热闹的人一看守卫这么多,更加的兴奋了。而那些没来看热闹的,出于对这些侍卫的好奇,也跑了出来。

    吉时一到,等在门口的仪仗队开始行动了。

    先是听到了一声敲锣的声音,接着便是骑着高头大马的王府侍卫。

    再然后,嫁妆就从王府出来了。在抬嫁妆的人身边,左右都跟着一列王府的侍卫。

    前面的人用托盘拖着一些东西,比如,几块土,再比如,银票,房契。

    当第一台嫁妆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大家都赶紧数了起来,数了半天,也没数清楚这些土地到底代表多少亩地。数过之后,大家都停了下来。有那么一瞬间,空气有些安静。

    这时,终于有人回过神来。

    只见那人咽了咽口水,紧张的道:“应……应该有上……上万亩吧”

    立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难不成,我……我算错了”

    “没有,我刚刚也以为自己数错了,我数了四万多亩,后面没数万。”又有人开口了。</p>

    “五万多亩吧。”再次有人反驳。

    吵了一会儿之后,有人疑惑的问道:“宁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土地前些日子,那三公主的嫁妆也没这么多吧”

    “我觉得……我们似乎忘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似乎非常睿智的人开口了。

    “什么”

    “听说,先帝当年最宠爱的孩子是四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宁王。而先帝死前,只剩下了皇上和宁王这两个儿子。皇上继承了皇位。所以,你们说,先皇会给宁王留多少东西呢”

    众人一愣,接着,咽了咽口水。

    是啊,他们之前真的是想错了。

    所以,如果先皇真的给宁王赏赐了不少东西,那么这些地似乎也不多。可这些地如果都给一个嫁出去的女儿的话……

    “你们再想啊,宁王可就这么一个女儿,确切的说就只有这么一个孩子。这家业,还不得都给这位郡主。”又有人睿智的开口了。

    好吧,没人再质疑了。即便是这土地再翻一番,想必大家也不会觉得太多。

    “铺子似乎也有十几间吧”

    众人立马点头:“有的。好像不止。”

    行吧,十几间,和二十几间也没什么区别。

    “银子似乎也不少吧”

    众人继续点头:“不少。”

    “有一万两”

    “不对,不对,我觉得应该是十万两。”

    “非也非也,怎么也得五十万两。”

    虽然银子被盖上了,银票也被红布遮住了,他们啥也没看到。但此时仿佛所有人都有了透视眼,知道那里面有多少东西。

    “停停停,大家快别说了,快点跟上吧,这都过去了不少好东西了。”

    众人立马恍然大悟,使劲儿往前挤去。可他们哪里还能记得过去,前面早就水泄不通了。在被侍卫呵斥了一番之后,连忙停下了脚步,开始看眼前即将要过去的嫁妆了。

    算了算了,前面的等明日找人问问就好了。

    接下来,南海的珍珠、邻国的上等玉石,遗失上百年的书画墨宝、文学大家的孤本,上古十大名琴、传世的名剑……

    那一年只能织出来百匹的纱布、千金难求的苏湖香墨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今日出来围观的百姓们可谓是大开了眼界。他们活了这么一辈子,第一次在同一天看到如此多贵重的东西。跟宁王嫁女相比,别说是世家贵族了,就算是皇上也比不了啊。

    有那脑子不太清醒的人立马说道:“我怎么觉得比皇上嫁公主还要盛大啊。”

    “嘘,慎言,这等话不能说。”

    刚刚开口说话那人立马吓得打了个机灵,连忙闭嘴不言了。

    不过,他不想说,旁边却有人继续提了起来。

    “我倒是觉得这位兄台说的没错。只是,皇上子嗣众多,宁王却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又遗失在外近二十年,即便是给了这么多的嫁妆,也是人之常情。想必即便是皇上知道了,也不会多想。”

    “咳。”

    “大哥,你说我的对吗”

    “嗯,六弟说得没错。”

    “两位兄台高见啊!”

    “这位兄台客气了。”

    而这两位,便是微服出巡的太子和六皇子。六皇子一向跟宁王关系亲厚,而且他年纪小,在听人说今日宁王嫁女嫁妆很多的时候,便想着出来看看热闹了。

    恰好,出宫的时候遇到了太子。

    太子不知怎的,似乎又有些兴趣。所以,这两个人便一起出行了。

    这一次出行果然没让人失望。

    等周围没人了,六皇子在一旁嘀咕:“太……大哥,原来那剑在王叔手中啊,我说我之前怎么没在父皇的库房中找到。哎,真是郁闷啊,那剑我一直想看看来着。这下子好了,便宜韩六那小子了。”

    “宝剑赠英雄,这剑跟韩大人正相配。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剑过于精致小巧了一些,更配姝儿妹妹。韩大人是武将,姝儿妹妹也该学习一些剑法才好。不说上阵杀敌,最好能防防身。”

    六皇子想了想,道:“也对,大哥说得有理。”

    不光六皇子在觊觎那宝剑,周围还有不少人觊觎着萧思姝的嫁妆。

    有那爱琴之人,看了一眼名琴便觉得此生无憾了。那书画墨宝,更是让书法家垂涎三尺。

    有身份的人已经开始想着如何跟宁王府、跟文国公府套近乎了,别的不说,只想看看那遗传许久的孤本珍琴。这些人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文国公听到坊间的传闻,也开始跟小儿子套近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