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07

作品:《七十年代娇媳妇

    张红英找来了两个帮手, 虽然说她是给叶青水找帮手,但也是叶青水卖人情给她。

    在叶青水这儿干活, 每个月的工资有保障,张红英帮忙干了大半年,家里焕然一新, 连家具都换了套新的。张红英要想找两个吃苦耐劳的人,闭着眼都能找得着。

    很快,叶青水看到了两个新的帮工, 其中一个叫梁金, 年纪四十上下,包着头巾、收拾得干干净净。她的丈夫跟张红英的丈夫是同事。

    另外一个是十七八的姑娘, 嘴巴跟抹了油似的, 名叫赵小玲。

    谢奶奶从叶妈那儿得知孙媳妇要开“厂子”,也吓了一跳。

    叶青水为了办厂子的各种手续, 跑了好几天。

    谢奶奶戳着她的额头, 咕哝道

    “难怪辰辰和光光这阵子委屈巴巴的,小脸都瘦了, 原来是你这个当妈忙得脚不沾地。你想办厂子是件好事, 不过也得注意学习。”

    谢奶奶问清了情况之后,给叶青水介绍了一个老朋友。

    谢奶奶的老朋友正好是干这个的, 仅仅三天叶青水的各类执照、手续全都办齐了。

    叶青水把它命名为“辰光香肠厂”。

    张红英琢磨着这个名字,“辰辰和光光的名字拿来取名, 听起来倒是挺气派的。”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腊肠卖出去。

    以前在军属大院里是靠口碑拉来的客源,现在放开膀子干了, 每天做那么多腊肠能卖得出去

    销路这点,叶青水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开厂子之后,叶青水并没有急着让人做香肠,而是把三个员工集到一块,细化分工。

    原本那一套做腊肠的方法,叶青水也丢弃不用了。

    她重新教了一套方法,原本简单的十几个步骤的做法,升级成三十多个步骤、每一步都分得仔仔细细,力求味道更好、质量更有保证。

    这样做出来的叫辰光香肠。

    别说熟练工张红英,就算是金姐和赵小玲都被折腾得够呛。

    一个星期后,“辰光”开始做香肠,生产出了三百斤。叶青水跟张红英拿了一部分到大学门口零售。

    大学生消息灵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完没过多久,学校外边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小摊子。

    个体户来摆摊子,倒没啥好埋汰的。堂堂一个大学生来摆摊子,就有些新奇了。

    香肠摊子便摆在了京大的门口,叶青水的舍友们碰到了这个小摊子都惊呆了。

    饶是贫穷如来自农村的潘丽娟,也掏出了节省下来的十块钱买了香肠。余诗、任盈盈也围在摊子前,买了好几袋。

    “青水,你加油,尽管干”潘丽娟说。

    要是赚不到生活费,叶青水会不会辍学回家务农越往下深想,潘丽娟甚至都准备掏出下个月的生活费,拿来支援舍友。

    在潘丽娟眼里,叶青水此时俨然已经成了挣不到钱就要回乡下种田的可怜女学生。

    余诗看着叶青水的目光都有些复杂了。

    叶青水有些哭笑不得,她摆摆手把钱推了回去,爽快地说“哪里能要你们的钱,你们拿回去让食堂帮忙蒸了泡饭吃,很香的。”

    “不行,我们不能白要你的东西。要不这样,今天也没有课,我们帮你一起卖。”任盈盈说。

    地主家的小孙女虽然穷嗖嗖的,但也是有几分尊严的。

    三三两两门口路过的同学,有的认出了叶青水也打了个招呼。

    不到半天,两百斤的香肠竟然卖得差不多了。

    这年头大学生口袋里也没几个钱,物资生活丰富不起来,京都烤鸭、高档酒楼的大鱼大肉吃不起,但是用来泡饭的腊肠还是吃得起的,经济又实惠。

    张红英瞠目结舌地看着潘丽娟几个女孩子围在摊前,久久不走。甚至还帮叶青水吆喝起来。

    她偷偷地问叶青水,语气有着无法掩饰的惊愕“青水,你咋认得他们啊”

    潘丽娟说“青水是我同学,多亏嫂子照顾她。”

    张红英这下头都涨了。

    叶青水竟然是京大的学生

    怎么她没有听说过,净是听到大院里的人埋汰叶青水是从乡下来的,没文化、没见过世面眼皮子也浅。

    京大的学生都没文化,还有谁才有文化

    张红英面皮薄,丈夫在部队里大小也是个排长,她在大学门口摆摊子的时候畏畏缩缩、放不开手脚。再看一眼叶青水,叶青水自信地跟客人推销,讨价还价起来利索干脆,可比张红英豁得出多了。

    张红英震惊得久久回不过神来。

    这就是京大的学生

    叶青水看着剩下不多了,便跟张红英收起了摊子。

    叶青水回到厂子里拿了剩下的香肠,挨家挨户地到首都的每一家供销社推销辰光的腊肠。

    供销社的售货员哪里瞧得上这点土货

    面对叶青水的推销,爱理不理,眼风都不带甩一个。

    叶青水面上笑意不减,不卑不亢地说“卖不卖得出去都不要紧,给我一个位置就好。也不要你的钱对不对”

    她把腊肠放下就走,每一家供销社放了大约十斤的腊肠。

    叶青水为了这个小厂子忙活了大半个月,累得脸蛋都瘦了一圈儿。

    谢庭玉心疼极了,摸着媳妇的脸蛋,亲了亲她的额头。

    “水儿累坏了吧,我给你揉揉肩膀。”

    叶青水刚想摇摇头,说“不累。”

    但是男人按摩得确实舒服,浑身的骨头跟酥了似的。

    按着按着,谢庭玉眼神暗得能滴下水,按摩完了便把媳妇一搂,抱在怀里自力更生、过上了缴公粮的生活。

    叶青水准备要给各个供销社连续送了一周的香肠,给供销社送香肠是收不到钱,白送的。

    叶妈听到了都要疯掉了。

    她算了算一家供销社十斤,十家供销社就是一百斤,一周算下来至少白送了七百斤。当初村里送了叶家一头两百斤的大肥猪,叶妈都受宠若惊得不敢接。

    女儿这次倒是直接白贴了差不多四头大肥猪

    叶妈要是心里脆弱点,能直接翻白眼晕倒了。她这辈子恐怕都没吃过一百斤的猪肉。

    叶青水掰碎跟叶妈解释道“现在跟以往不同了,以前不能做生意,做点买卖都恨不得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现在做生意就要想尽方法让别人知道你卖的东西。”

    “能把名气打响亮了,不愁挣不到钱。”

    她跟叶妈算了一笔账,“辰光”这一周每天生产300斤香肠,零售卖掉200斤,剩下的100斤拿去供销社扩宽名气。

    零售价是两块钱一斤,猪肉每斤八毛钱,香肠制作成本是九毛。零售的香肠都卖光了,虽然送了一百斤香肠,但一来二去成本基本覆盖完全,还有得赚。

    “所以是不亏的,还有一点赚头,辛苦是辛苦了点,但也值得。”

    如今城里的居民要是想添购食物,基本的选择都是供销社。供销社虽然接地气,但是架不住它涵盖面广呀。叶青水倒是想到电视台打广告,但是她兜里的钱不允许。

    叶青水的香肠也不是白给的,每个客人送半斤,每天送二十份送完为止。

    为了拿到免费的半斤香肠,必须得早早排队。有些甚至凌晨三四点就开始排了,国人贪便宜,排了几天队还是没买到香肠的那些人,活动结束了心里郁郁难平,忿忿不平下,于是掏钱买了一斤来吃。

    这个放在后世,有个大名鼎鼎的名称,叫“饥饿营销”。

    只要有一个人买,先前白送的二十份就是赚的。至于白领了香肠的人呢对于自家生产的香肠的质量,叶青水还是比较相信的。叶青水在摆摊的时候做过统计,回头率至少有30。

    叶妈听得头昏脑涨,原本气呼呼的直想敲女儿的脑袋,企图把她脑袋里的水都倒出来。

    没想到反倒被叶青水这一套歪理给说服了。

    叶青水笑眯眯地说“阿娘,我要准备期末考试了,您帮我去看看香肠厂呗”

    叶妈听了赶紧摇摇头,让她带带孩子、料理菜地还行,咋能把一个厂子给她看呢

    叶青水拉着叶妈的手,耐心地说“阿娘,很简单的,保准一教就会。”

    叶青水可一点都不怀疑自个儿妈不行,叶妈肯学习、身上有股拼劲儿,叶青水可不想让她围在家庭里,把一生都奉献给孩子。

    拉扯大了一个孩子,还要把孩子的孩子继续拉扯大。要是给她一个机会,她也能做的很好。

    叶青水算好了账本之后,第二天直接把叶妈带去了她的工厂。

    咳咳虽然现在辰光还是传统的食品手工业,条件有些简陋,但是等挣够钱了,叶青水会考虑去买一条生产流水线回来。

    然而叶妈看到了这个每天号称能生产300斤香肠的小厂子,反应也跟张红英一样。

    她不禁笑了。

    这原来就是“工厂”呀这跟叶妈脑子里想的完全不一样。

    在七十年代,能进厂子当工人是一份荣耀。代表了收入稳定,不愁吃穿,熬够资历了还能在城里分到一套房子。

    叶青水花了一天时间带着叶妈熟悉了一整套流程后,叶妈已经大致摸清楚了。

    叶青水又扮可怜地说“阿娘,我真的准备期末考试了,京大的考试可不是闹着玩的”

    叶妈胸膛腾起一股豪情,她拍着胸脯说“水丫你尽管去复习。”

    “阿娘给你看好了它。”

    于是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叶青水,终于能把重心移到学业上了。

    叶青水在学校门口摆了半个月的摊子,整个专业的人都知道她了。

    潘丽娟赶紧把笔记拿给叶青水,说“水儿,你快抓紧时间复习,要是考砸了可就完球。”

    “到时候你婆家就有借口把你接回乡下了。”

    余诗也说“快,考出个出息来好歹也是去年的省第二,别让人看扁你了。”

    叶青水一头雾水。

    她虽然在宿舍占了个床位,但是却是走读生、并不在学校住。加上这段时间她在忙活香肠厂的事情,哪里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任盈盈告诉了叶青水,她含蓄地说“你摆摊子、当个体户这件事让一些同学知道了,他们很不同意你这样做,认为这样会破坏京大的风气。”

    “虽然我们几个把你家里的困难反映给了年级主任,但是他也认为你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叶青水有些哭笑不得,年级主任哪里会认同。

    报道那天,谢庭玉是跟她一起来的,年级主任既然知道谢庭玉是她的丈夫,任盈盈她们的说法在主任那里便没有说服力。

    不过叶青水心里却暖暖的,她说“我去跟老师说道歉,保证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这个月过完,我就不用在学校外面卖香肠了,也不会再影响学校的风气。”

    摆摊子只是权宜之计。

    她在供销社那边出了那么多血,七百斤香肠白送出手,辰光要是还得靠在学校门口兜售香肠,叶青水恐怕要拿块豆腐撞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