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 五年后下江南

作品:《江南塞北

    掌印太监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再不去看李毅低垂着的双手,眯着眼睛盯着地面缄默不言。

    李毅把两份密信随手揣在袖口里,转头吩咐道“传旨,回宫议事。”嗓音淡然,但侍奉君王十年的贴身太监依旧从这平静的语气中闻到了一丝不平静的意味。

    这太监连忙弯身“遵旨。”

    “众官听令,回宫”

    李毅率先而行,再没有看一眼神色尴尬的郑夫秀。

    郑夫秀轻咳一声,“众学子别忘记明日科举殿试,明日老夫坐看群雄一遇风云便化龙”

    说罢,这个名胜响彻江南文林的郑老夫子快步跟上百官的步伐。

    杨孟君抬头一看,“这怎么回事都走了”

    徐瑾辰被突然打断话语,略微邹了下眉头,“媛媛,现在啥时辰了”

    徐梓媛也颇为不解,“按章程,距离结束还有一个时辰啊”

    杨孟君想了想道“应该是有什么急事吧你不去大殿上看看”

    徐瑾辰叹了口气,“行吧,我去看看,你带着媛媛在城内随便转转吧。有啥事明日来此,我再给你说。”

    宝和殿内,李毅面色阴沉,高坐龙椅。

    “众爱卿可知朕为何突然唤尔等来此”

    郑夫秀此时正一肚子纳闷,出列道“还请陛下告知。”

    李毅见出列的是这老头,不由的哼了一声,也吓了郑夫秀一个哆嗦。

    “朕刚刚接报,蜀王李策已经正式立国国号为蜀,今日在锦官城分封群臣,孔昭为大丞相,赵星河为大元帅。不日将尽起三军攻伐我江南道”

    “不仅于此,燕王李辉也立国为燕,册立太子李青,数十万精兵悍将虎视中原”

    闻言,洛林微垂的头颅猛的抬起,只觉心里苦涩,虽然对这一天大家都有默契,也一直心照不宣。可距离岭南王琅琊王立国才多久,旧大唐的天下便又多出两个皇帝而且立国大祭的日子还是四月初一南唐科举日

    深明帝心的洛林此刻也不由的有些疲惫,他非常明白,李毅之所以如此大的怒气,绝不是因为两王立国改元换代,而是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去年的时候,整个天下虽然群雄割据,但到底还只有一位皇帝,可如今呢

    北有燕齐虎视眈眈,南有韶国割地自立,西有天府兵锋所指。如今的南唐,的确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李毅揉了揉眉心,“你们议吧,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说无妨。今日,所有不敬之言朕一律不加处置。”

    率先出列的是最不该发言的礼部尚书皇甫云,皇甫世家也是江南道有名的豪族,其跟脚甚至能追溯到前朝。也是洛林“北派”尚书省里唯一的一个南方官员。

    皇甫云笑道“陛下勿忧,蜀燕两王虽已立国,但不得民心,不得天时。只会慢慢消耗底蕴,并不能长久。如今天下人心依旧在唐,在南唐,在临安乱臣贼子安敢当道以妄称天命”

    洛林嘴角扬起一抹讥讽的笑意,徐仁寿心里一声哀叹。

    皇甫云最不该的便是把大唐说成南唐这样岂不是默认了其余四国的正统地位南唐这一称呼,在私下说说无妨,可当着天子的面也敢这样说

    李毅大袖一挥,不耐道“行了,别再给朕说什么人心天数。以孔昭的能力,这些东西很麻烦”

    皇甫云怔了怔,弯腰道“微臣失言,微臣失言。”随即老老实实的退回班列。

    徐瑾辰站在武将行列第二位,自从上殿后便一直闭着双眼养神,好像这种事情跟自己没一点关系一样。

    门下省散骑常侍胡承出列道“禀陛下,天下四王虽纷纷立国,可底蕴却甚是薄弱。咱们大唐如今有刘涛吴冲两位曾经的扬威军悍将,也有王熠宁徐瑾辰这样的军中新贵。四王虽兵精将勇,但咱们大唐也不弱啊。众所周知,如今定侯吴冲就在囚龙关直面西蜀军神赵星河,自吴冲出仕以来,赵星河不能东进一步,蜀有赵星河,可唐也有吴冲啊。南境韶国,本就是蛮夷之地,其物产之丰甚至不及我江南道十分之一,臣观韶国定不能长久。再说北境琅琊王,有天险淮河在,十年内齐国大军定不会破我北境。至于燕国嘛这十年来,北辽的铁骑可曾懈怠只要刘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韶国,使南方彻底统一,这样一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唐正统迟早能拖到其余三王功败垂成的一天”

    李毅安静的听完胡承所言,暗自点头道“那依爱卿所言,这个时间大概是多久”

    胡承暗自盘算了一下,“回陛下,少则二十,多则五十。但前提是刘将军能顺利拿下韶国。”

    李毅如今已经快四十了,而且满腹雄心壮志,岂能坐等几十年

    “能不能快一些朕不想辜负列祖列宗的期望,山河在朕手里崩溃,也要在朕手里重归大统。”

    胡承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有那就要看陛下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李毅哈哈大笑,“你且说来。”

    “我朝最大祸害乃是占据天府之国的西蜀西蜀破,中原便唾手可得。而恰恰西蜀有个星河军神,更是让我大唐如骨鲠在喉,不除不快。既然病症在此,单凭吴冲这一剂猛药还不够。臣提议,陛下应当允许襄中侯徐瑾辰自立营号,自成一军和定侯的戎敌军一起,共御西蜀,共敌赵星河。”

    说到最后,这位高坐门下省第二把交椅的儒生更是嗓音激昂。

    王鹤扭头看了一眼满身正气的胡承,门下省的官员帮中书省的官员求官为何不提及王熠宁说是这样说,可把徐瑾辰调往北线,把王熠宁安排在囚龙关不是一样么

    这一番言语也惊了徐仁寿一大跳,徐仁寿撇头看着神情自若的徐瑾辰,一言不发。心里暗道“这小子什么时候跟胡承走到一起了就算你俩有什么交易,也不给我说道说道”

    心里虽如此想,可还是不禁的欣慰一笑,我徐家后继有人啊

    徐仁寿能想明白,王鹤自然也能。老太师心里暗暗盘算一番,想着要不要也出列给熠宁也谋个自立营号最不济也能把徐瑾辰给搅和过去,不至于徐家小太白这么快就得手。

    李毅和大臣们想的不一样,徐瑾辰如果真的自立营号了,和徐仁寿一文一武,一内一外。恐怕以后文官之首便要从洛林换成徐仁寿了,君王最忌一族权倾朝野这也是胡承之前所问“敢不敢”的原因所在。

    李毅往后靠了靠,整个脊背靠在龙椅上,显的略有些懒散,“众爱卿可有异议”说罢,李毅视线直直的放在王鹤身上,毫不掩饰。

    王鹤想了想还是做罢,今日因,他日果。迟早也会有王熠宁自成一军的那一天,如今何必阻拦

    王鹤迎上皇帝的目光,心里冷笑一声,缓缓出列道“起奏陛下,臣附议。”

    李毅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随即瞄了眼稳如泰山的徐瑾辰,“行,为了我大唐一统,朕就再立一军又何妨”

    “徐瑾辰听旨,朕赐你自立营号的便宜,上限为一万军,以后有大功与国再另加扩充。至于营号嘛爱卿你不妨现在就想想”

    徐瑾辰出列,单膝跪地道“臣遵旨营号一事臣以想好,就叫破西军吧,不破西蜀终不还”

    “哈哈,好一个徐瑾辰,好一个破西军”

    胡承轻出了一口气,“有襄中侯在,西蜀指日可破啊。”

    李毅挥了挥手,“好了,如今还剩下琅琊王这一个祸害,众爱卿谁有良策”

    寂静

    只要提起那个雄踞中原的李氏王爷,众臣都很识相的闭了嘴。

    兵部尚书韩边关抖了抖袖袍,“起奏陛下,臣意,当增兵淮河战线,坐等刘涛吴冲两位将军建功。”

    坚壁清野,高深坚垒。至如今,这的确是最后的下策了。

    李毅看着这位心腹爱臣,不由地笑了笑,“那朕就听韩尚书的。传令北境,坚守以待时变”

    此刻的河北道首府,魏州城楼上,一个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望着漫天黄沙沉默不语,身旁一个俊美不输女子的公子哥凌然而立。

    中年男子手掌轻拍着城关,“就算齐帝现在就撤军,为父也能再撑上一二十年。但也只有这一二十年了,相比于杨家镇守北境三百年,我这一二十年太短了啊”

    身旁一身大红蟒袍的俊美男子皱眉道“父皇”

    如今的燕国皇帝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没事,只要我不死,就不会让中原大地看到烽火狼烟。”

    “你现在是一国储君,所思所虑要和以前大不相同不过嘛,父皇如今还年轻,你想再去江南看看去就是了。”

    俊美而不失英气的男子轻吹了吹眼前沙尘,“没事的父皇,反正已经看过了。这辈子就没什么遗憾了,到时候和境内子民一起死在辽国铁骑之下便可。”

    燕皇再次沉默,过了许久,才搂了搂龙袍,嗓音温暖,“五年后,你下江南。”

    说罢便径自下了城关,留下目瞪口呆的燕国太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