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百六十、 劝资

作品:《双谍传奇

    第三个人说“就是的,现在银根又紧,利息高得不得了,谁敢乱来呀。”

    有人高喊一声“于先生,你该不会是来哄我们钱的吧”

    这句话立刻引起一片笑声。周围的人都开始低声议论,大厅里也有一点乱了。

    于志道感觉,自己刚才说了许多话,却没有说到要点上。

    说实话,他现在也拿不准什么是要点了。总之,他刚才的话没有把大家的兴致引上来。他虽然精明老到,但为了做生意而办酒会,今天却是第一次。

    他四面望着,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了。

    15-1

    这时,他一眼看见坐在炎哥和陈荫堂中间的左少卿。也看出她正用一种关切的目光看着他。

    他心里不由“哎呀”一声,暗自叫道我真是傻呀我真是傻到家了有这么一个精明的高人在身边,我干嘛不用呢我可是在她身上投了资的呀她连冯顿这样的人都能说服,还怕说服不了眼前这些客人吗她一定能的

    于志道想到这里,立刻一举手中的酒杯,说“兄弟这几句话,只是一个开场白。各位可能还有些疑虑,这也是应该的。不过,今天兄弟还请了一位学者来,她可是专门研究香一港经济的,并且还极有见地。相信各位朋友一定会重视她说的话。她就是左少卿,左女士。现在请左少卿,左女士,来发表一下她的看法。各位欢迎。”

    于志道这一招,叫做“赶鸭子上架”。他一说完,就带头鼓起掌来。

    周围或坐或立的客人们,此时都回头去看左少卿,有几个人也鼓起掌来。

    有些人还哈哈地笑起来。听美女讲话,总要比听于老板讲话要更有意思些。

    左少卿绝没有想到于志道请她来,会让她当众讲话。她可是一点准备也没有。

    不过,她也看出来了,于志道刚才确实有一点尴尬。要是照他这样讲下去,今天的酒会一定会白忙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瞬间就拿定了自己的主意。

    她面带微笑,款款地站起来,不住向周围的客人们点着头。

    她是个在舞台上历练过的人,知道什么叫大家闺秀,什么叫端庄雅致,也更知道如何才能吸引观众。

    她缓缓地走到于志道身边,妖娆一转身,面向周围的客人们,脸上也露出又好看又温和的笑容。

    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却尤如舞台上的亮相,让所有的人都眼前一亮,也更加专注地看着她。

    她伸手从腋下抽出一条白绸手绢,在额头上按了一下,笑着说“各位瞧瞧,于先生刚才的话,立刻就叫我出了一头汗。瞧瞧,手绢都湿了,要拧出水了呀。”

    客人们中间发出一阵笑声。

    她明白,这两句话已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她把那条白绸手绢向在座的客人们轻轻一抡,接着说“我可不会做生意的。比不得在座的各位,都是生意场中的高手。手心向下一翻,五个指头一勾,就跟耙子似的,把港币呀,美元呀,英镑呀,都耙到自己口袋里了。是不是呀”

    这下子,客人们中间响起了更大的笑声。美女讲笑话,真是别有一种风味。

    左少卿向自己的胸口一指,说“我可就是坐在书斋里,把报纸看一看,又把杂志看一看。哎哟,我可就算看出来了,今天在座的客人们,可都是挣了好多钱的呀没佬佬的呀让我好羡慕的呀”

    客人听她这么又俏皮又轻松地说话,都笑了起来。

    15-2

    这时,客人们中间却站起来一个人。

    只见他粗壮的身体,有一个大大的光头,脸上的眼睛却小得找不着,只能看见他有一张厚厚的大嘴。这个时候,这张大嘴正张开来,向左少卿叫了起来。

    让人意外的是,他的声音却是异常的响亮,极有底气。

    他大声说“左女士,你怎么见得我们就挣了钱呢是不是想哄我们呀”

    周围的人都张开嘴笑了起来,又回头去看左少卿。其实他们心里也是这个想法。钱当然是要挣的,但一定不能被什么人给哄了。大家都怕赔钱。

    左少卿千娇百媚地把手里的白手绢向这位粗壮先生一抡,指着他说“胡先生,你可不好耍赖的呀。我刚才就听见有朋友说,您有三家纱厂呢,是不是呀”

    胡先生哈地一笑,“不过是纱厂而已,这又算什么。我可并没有挣着钱呀”

    左少卿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话风,神色也略略地变得稳重了一点。

    她说“胡先生,您有三间纱厂。我知道,今天在座的还有好几位先生也是开纱厂的。不知哪位先生知道,咱们香一港是什么时候才有纱厂的”

    在座的客人们对这个问题很意外,都不解地互相看着。

    左少卿面带微笑,轻声说“是一九四七年,咱们香一港才有了第一家纱厂。但是,到了一九四九年,香一港已经有了大小纱厂、纺织厂五百多家,雇佣工人两万多人了。到了去年年底,香一港有纱厂和纺织厂三千多家,雇佣工人至少有十五万人了。胡先生,您说生意难做,为什么香一港的纱厂、纺织厂发展得这么快呢”

    矮胖的胡先生眨着一双小眼睛,有些惊讶地看着她,大着嗓门说“也许,是人家的生意,做的比我好吧,这可说不定。是不是,各位”

    立刻有几个老板附合他,连声说“可不就是的,我们是真没挣到钱”

    左少卿缓缓地伸出一根手指,“各位先生,据我所知,到了一九四九年,香一港有纱锭不到一万支。但是到去年年底,香一港却有纱锭超过二十万支。胡先生,您的三家纱厂,每家都有五千支纱锭吧。您在香一港的纺织行业里,可是大老板呀”

    周围的客人们都笑了起来。胡先生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左少卿继续说“胡先生,我可要祝贺您一下了,同时也祝贺在座也开纱厂的各位老板,你们真选对了行业。未来的十年八年,香一港的纱厂和纺织厂,还是要大发展的。各位老板还是有钱可赚的。”

    她这么一说,几位开纱厂的老板都瞪大了眼睛。

    有人问“左女士,你说的,是真的么”

    左少卿说“当然是真的呀。你们可以看一看,北方的大陆中国,有五亿多人口,这么多人都是要穿衣服的。南亚这边,刚刚度过政治动乱,纺织业一时还不能发展起来。所以,各位开纱厂、纺织厂的先生,还可以大赚一笔。”

    胡先生此时已经走到左少卿身边,问道“我不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未来十年八年呢难道北方的大陆,五亿人口,十年八年以后,就不穿衣服了吗”

    左少卿明白,这个酒会里的形势,已经走上她设下的轨道。

    于是,她微笑说“衣服当然还是要穿的。不过,到那时,情况就可能有些不同了。我最近看了几张大陆出的报纸,说几条消息给各位听一听。一九五三年,也就是前年吧,大陆政府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各位可能也是听说过的。其中有一项,就是在郑州投资176亿元,要建设五个大型纺织厂。一九五三年,郑州国棉一厂开始建设。一九五四年,郑州国棉三厂开始建设。报纸上说,这五个大型纱厂是按照一年建一个的速度建设的。是不是好快呀”

    不仅胡先生,其他的客人们也都注意地看着她。

    这个情况确实让他们意外,这个消息的背后,似乎也意味着不好的东西。

    左少卿微微地笑着,又说“我再说一条消息吧。各位一定都知道,香一港的纱厂,大多是从上海搬迁来的。结果,一九四九年以后,上海就有上百万的纱厂工人失了业。可是,你们知道吗最近的两三年,大陆政府从上海,断断续续的,调出了六十多万纱厂工人,分别派到全国各个大城市,比如青岛、石家庄、西安等城市。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城市都建起新的大型纱厂,需要上海纱厂的工人去做技术骨干。各位算一算好了,假如每个纱厂派二百个上海工人,全国会有多少个新建的纱厂”

    在座的客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左少卿,被她说出的数字惊呆了。

    左少卿继续说“我最近还看到一条消息,也是从内地的报纸上。最近内地的纱厂正推广郝建秀纺织法。我相信,做纱厂的老板,一定听到过这个名字。报纸上说,第一批推行郝建秀纺织法的大型纱厂,有六百多家。各位听听,第一批就是六百家呀其次,内地的纱厂正在推行这种先进的纺织法,咱们香一港的纱厂呢说一句让各位不高兴的话吧,香一港这边可能要落后了。”

    这个时候,富华厅里已经非常安静了。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15-3

    左少卿随后的几句轻言轻语,却如重锤一般抡出来,“十年八年后,大陆的纱厂、纺织厂会形成巨大的产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