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8章 收行囊远行前的琐事

作品:《我妻薄情

    正式的公文任命有点慢, 但消息灵通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

    当然,不包括陈家。

    程丹若给陈婉娘添妆的时候, 主动提起了这事。

    黄夫人和陈老太太都很高兴, 觉得双的系有所缓和,嘱咐了不外放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程丹若逐一应了。

    这回, 也见到了久违的陈柔娘。她瘦了很多, 女儿还在襁褓,听说体弱,临行前被陆母留在了家。

    程丹若觉得她第一次育有早了,可想想, 陆介是寡母独,迟迟不孕,恐怕压力远比现在大, 故而也不好多说什么, 给了她一盒参片。

    “多谢表姐。”陈柔娘浅浅笑着,看起来倒并不消沉。

    程丹若问“你得好吗”

    陈柔娘点点头,说“相公待我很好。”

    “那就好。”程丹若由衷为她高兴。

    记住网址x63

    申时左右,谢玄英下值, 专程来接她。

    顺势见了陆介一面。

    陆介初次见他,不出意外,大为倾倒, 敬慕地看了许久,完全没有留意到程丹若走,自然也未曾记起,双曾有一面之缘。

    等两人上了马车,倒是勉强回神, 遵照礼节揖礼“表姐慢走。”

    神色之恭敬,甚至都不能说是亲表姐,是姑奶奶才。

    “介和表兄也请回吧。”程丹若客气地点点头,放下了车帘。

    然后,没忍住,弯弯唇角。

    谢玄英“丹娘。”

    程丹若努力收敛表“我没笑。”

    他翻了一个白。

    走完陈家,又接到了段家的帖。

    段太太遣人来问,几天要不要一道去蟠桃宫。

    这是一座道观,面供奉的是西王母,月是最热闹的时候。

    程丹若不敢擅专,问柳氏,是否要去赴约。

    柳氏说“咱们段家不必走太近,也不能得罪,既然邀了你,去也无妨。”

    程丹若这才赴约。

    一路皆是游人,堤上骑马,柳射箭,仕女采花,争相扑蝶。

    春日之景,美不胜收。

    到了蟠桃宫,先拜西王母,才段太太会合。两人走在道观后的长堤上,看纸鸢飞天际,孩童戏木马。

    “上巳春游,怎么不见你”段太太闲话家常,“大好的天气,正该出来走走。”

    程丹若不动声色“前两日有咳嗽,养了几日才好。”

    段太太问“噢着凉了”

    “京城较江南干燥,今又是风沙,又是柳絮的,喉肺易不适。”她说,“我怕难受,躲了两日。”

    段太太顺着往下接“这倒是,二月我出了趟门,回来咳嗽了好几日。”

    程丹若切道“可要紧”

    “无碍,多亏你做的面罩。”段太太笑道,“我家老爷说比面纱好使,捂得牢还便利,不怕沙钻进来。”

    她道“奖了,不略尽绵薄之力。”

    段太太笑道“你可别妄自菲薄,我可是听说了,去才你提新药,今都传开了。”

    “不敢当,只是春日病气易感,我自留着也无大用,便卖了。”程丹若眺望着远处纸鸢的百姓,笑道,“大家用着上就好。”

    段太太讶然道“这么好的药,就这么卖了”

    程丹若瞧她,知道她的意思。

    安民堂就有胶丸卖,段太太专门找她,无非是觉得她留了一手,不信外头的,认为她自留的更好。

    “这药做来简单,无非是捣碎了蒸取,同花露是一样的。”程丹若解释,“我留着自用,能治几人,传开来才好。”

    又道,“我托郎把递到太医院去了,他们若能改良,造福百姓,将来也能惠及自家人,不是更好”

    段太太顿了顿,口吻多了许真意“你心地纯善,怨不得宫都夸你好,千百计托人向你讨药呢。”

    消息真灵通,不愧是锦衣卫。

    程丹若腹诽着,却一脸谦逊“不敢当,做大夫的,总是想着悬壶济世,您别笑话我就好。”

    说着,接玛瑙捧着的木匣,“去贺冬,多亏您替我说话,我没什么好感谢您的,这是我自己做的药,虽外头是一样的,却是我的一番心意。”

    段太太道“你也太客气了。”

    “您别嫌弃。”程丹若诚恳道,“不值几个钱。”

    段太太这才接,又亲切地握着她的手“难为你有心,此番算是承你的了。”

    程丹若说“您要这么说,我可就难为了。段都督时常照拂郎,这又不是专程做的,不是我人笨嘴拙,做不来插花香丸,只好弄药罢了。”

    “寻常走动,何必谈人呢”

    段太太仔细打量程丹若的面色,见她神真挚,不似作假,才道“你若说自己是笨,可就没有巧的了。”

    心底再斟酌一番,觉得谢玄英暂时不需要自家人,且病没有治好,亦算不得什么恩,笑意更真切慈和。

    “好好,那我就收下了。”

    程丹若微微一笑,没忘记医嘱“这药不易保存,须及时服用,且只能杀肺虫,不能调理,最好请大夫看,斟酌用法。”

    段太太记下,又同她说了蟠桃宫的趣事,介绍她求了符,这才作别分开。

    碧空云淡,柳条万支。

    蜻蜓的纸鸢飞上了蓝天。

    “去安民堂。”她说。

    人丹的,也可卖了。

    任命下来了。

    谢玄英先进宫谢恩,被皇帝勉励了两句,又去座师府上。当时录取他的主考官是礼部右侍郎,同考官则是翰林院侍读。

    他不像同僚,需要倚仗座师,但逢节,礼数一向周到。

    此次外放,当然要去他们府上坐坐,聆听教诲,顺便请座师留神,假如有合适的人选,随时可推荐给他,他很缺幕僚。

    座师含笑应了。

    什么叫人脉,这就是人脉,同期互相携带,互通有无,大家才能越越好。

    拜完座师,当然要去燕胡同,和晏鸿之说一声。

    晏鸿之早知他的打算,倒也没说什么,只嘱咐多带人。

    “文武有别,初来乍到不要逞能,有难处就写信回来和我们说。”他道,“凡事多和丹娘商量,夫妻一体,不丢人。”

    谢玄英怔了怔,默默点头。

    晏鸿之又加重语气,道“你要记住,读这么多书,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要为民请命,为百姓谋福祉的。”

    谢玄英正色道“是,我都记住了。”

    他很肯定地回视自己的恩师“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晏鸿之底露出欣慰,欣慰之余,还有许复杂“郎,从祀一事,这次也许又要不了了之,可心学人多势众,早晚会再有人提,但”

    他叹口气,没有再说下去。

    谢玄英也沉默了。

    他知道晏鸿之的愤恨无力,阳明先从祀,这次不成,下次一定还有人提。

    然而,李悟的名誉,或许这辈都无法清洗了。

    离经叛道的纯真学派,不知道何时就会式微。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男女平等,婚姻当为系。

    侯王庶人同等。

    这思想,真的能传下去吗

    静室中,师二人都没有说话。

    古代远行是件麻烦事。

    程丹若没经验,也无意自己独自抗下,爽快求助柳氏。

    柳氏心愈发满意,马上派来了心腹妈妈,帮她整理行李和现代一样,衣服和日常用品肯定排第一位,和现代不一样的是,被褥、马桶、炊具也要带上。

    她总结准备一辆房车需要用到的东西。

    这就很好理解了。

    谢玄英的个人物品,她交给梅韵收拾,自己的物品,和喜鹊一起收拾。

    梳、牙刷、水壶、碗碟、口脂、香料、书籍、文房宝清单上的东西一样样被勾去,箱笼一抬抬合拢,日一天天逼近。

    程丹若决定和梅韵谈谈。

    这日下午,东西都收拾得七七八八,她坐在东次喝水果茶。

    梅韵穿着红色比甲,轻轻走进来“奶奶什么吩咐”

    “坐。”

    她斜斜在脚踏上坐了,双手交握在身前,神色恭敬。

    程丹若问“梅蕊已经出嫁了,你有什么打算”

    梅韵答“我听爷和奶奶的。”

    “你想嫁人,我们就替你找一个,留下看家,不想嫁,就和我们去大同。”程丹若说,“这就是我们的意思,你选一个。”

    梅韵一愣,抬头看向她,片刻后,却低头道“奴婢奴婢都愿意。”

    程丹若问“当真”

    “奴婢听奶奶吩咐。”梅韵肯定地说。

    “那你就跟去吧,不多你一个。”程丹若说。

    梅韵没料到她这么爽快,怔了一怔,倏而面色大变“奴婢绝无非分之想,奶奶若是不信,尽管把我打发了。”

    “我知道,你是忠心。”程丹若言简意赅,“让你去,是觉得用得到你。”

    梅韵这才回缓脸色,和她请罪“奴婢胡言乱语,奶奶不要放心上。”

    “没事,去吧,叫玛瑙来。”

    和玛瑙的谈话也大同小异。

    程丹若问“你愿意跟去大同,还是留在这看家”

    玛瑙说“夫人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她又问“你觉得喜鹊和黄莺,谁更适合跟着去”

    玛瑙早有腹稿,答如流“喜鹊大胆伶俐,黄莺温柔和气,看奶奶觉着谁更得用了。”

    “锦儿和霞儿呢”

    “锦儿老实,霞儿机灵。”

    程丹若有数了,道“叫喜鹊来。”

    她也问了喜鹊的意愿。

    喜鹊道“奴婢自然是要跟您去,您身边不能没有自己人。”又建议她,“您身边的人不多,总要留一个在这,替您留心着。”

    再问黄莺。

    黄莺说“我听夫人安排。”

    程丹若问她“你是哪人”

    “奴婢是海宁老家的。”她说。

    程丹若便有了抉择“北边气候恶劣,你在南,恐怕不适应,留下来替我看家吧。”

    “是。”黄莺柔声细语道,“奴婢一定留神。”

    至于锦儿霞儿,两个都才十岁,不顶事,霜露院也需要丫鬟洒扫清理。程丹若便让她们留下了,又定下竹枝跟去,至于竹香,她有家人在府,行事便,也好和黄莺作伴。

    丫鬟们安排妥当,陪房就简单多了。

    程丹若统共有两家陪房,一家是轻夫妻,一家是一家口。她考虑到出门在外需要人手,决定两家都带去,只是那家的孩留下,十六七岁的人,留在前院帮手,也好和晏家走动。

    晚,夜幕合,烛光昏暗。

    谢玄英奔波了一整日,正在泡脚缓解疲劳。

    屋一股淡淡的药草味。

    程丹若和他说“丫头带五个,玛瑙、喜鹊、梅韵、竹枝、竹篱。林妈妈肯定也要去,你的长随选好了吗”

    “柏木、松木都带上,林桂留下看家,还有林管事。”谢玄英报完,反问,“你带竹篱去干什么”

    “母亲让带的。”她道,“没必要为小事,让母亲不愉快,她很担心你。”

    谢玄英皱眉“我去和母亲说。”

    程丹若拨着烛芯,平淡地说“不必了,男人要偷腥,有的是办法,何必在意一个丫鬟。”

    男人出轨,从来都是为他想出轨,而不是被谁勾引了。

    “向来是心动,不是风动。”她说,“心不动,幡就不动。”

    谢玄英哑然。

    他和竹篱统共就改名时说两句话,其实并无喜恶,之所厌烦她,是为她的存在,使美玉微瑕,如鲠在喉。

    可去和母亲说,难免让她误解是丹娘的意思,平白出龃龉。

    “罢了。”他勉为其难,“你要用就用,别碍我的。”

    她唇边露出浅浅的弧度,但转瞬即逝,好像从未出现。

    谢玄英“你是不是笑了”

    “你看错了。”她说。

    他才不信,但没有穷追猛打,认真完成每天的养后,才把她搂进怀。

    “丹娘。”谢玄英自背后抱着她,埋首在她颈边,低声道,“几天,我们就要去大同了。”

    她应“嗯。”

    “我有点担心。”他道,“你说,我能做好吗”

    程丹若怔住,讶异地转头看着他。

    他的脸孔藏在阴影中,有难辨清。

    她迟疑一下,说道“很久前,我也这么问自己,你凭什么敢救人呢你明明没有学多久的医术,不怕把人治死了吗”

    “然后呢”

    “然后,我就发现比我底线低的人,多得是。”

    “压根不会治病,只为骗钱的,乱开,只为多收药钱的,学艺不精,偏要吹嘘的。”她道,“我比不上有良心的好大夫,却比他们强。你也是,那贪官污吏都在做官,凭什么你不能”

    谢玄英道“贪污的人,未必不是好官,清廉的人,未必就是好官。”

    她笑笑,却说“你不要想得太难,百姓的处境很糟,一个不剥削的官,就已经是个好官了。”

    他想了想,倒是放松了“也是。”

    “你应该自己多点信心。”程丹若正色道,“你看,上次带兵你也是第一次,不是做得很好吗”

    “那时我也很忐忑,只是无人可说。”谢玄英平静道,“上峰不能软弱,免轻视于你,属下不能畏惧,否则军心不稳。”

    她蓦地顿住。

    是啊,第一次领兵,两千铁骑,听着威风凛凛,可身为主将,是要为他们的性命负责的。

    她救一人,是一条命,若是家中顶梁柱,便是五条命,而他一口气背上两千条人命的未来这种压力,没有经历的人,完全无法想象。

    这次呢,大同府有多人口

    他们能为他们负责吗

    “越是艰难,我们越该去做。”她轻声说,“别担心。”

    她握住他的手掌,重复“没系的。”

    一片静默中,他低低应了一声,含混不清地说“幸而这次有你。”

    有时候,谢玄英也很矛盾。

    他既希望她能在安全的地,享富贵安宁,由他保护周全,又不可避免地希望她在身边陪伴自己,度不可预知的难。

    “你是想和我一起去的吧”

    “当然。”她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他想,就让我自私一回。

    “这次,是你输给我了。”

    “愿赌服输,你说吧。”程丹若很好奇,他会提什么赌注。

    “你也抱我一会儿。”他收拢手臂,“就一会儿。”

    程丹若怔住,无意识地抿了抿唇,片刻后,转身,慢慢拥住了他。

    胸膛相贴,呼吸相闻,肌肤传递着彼此的温度。

    忐忑的心顿时安定,烛光也变得更暖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