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3章 百家技校齐开幕(一)

作品:《李恪穿越小说

    本章全名百家技校齐开幕,吴王卖枪侯君集。

    褚遂良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李恪。

    “殿下您今天要是不上朝,我就一头撞死在天策府,成全了微臣的忠义”

    李恪赶紧起身,大吼道“党绍,把你特娘的意大利炮,哦不意大利面拿出来给褚大人尝尝咱们吃完饭就去上朝”

    褚遂良这张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殿下英明若是能解决我大唐的人才储备问题,微臣肝脑涂地”

    “停停停你怎么跟孔二愣子一样学的溜须拍马”

    李恪狡黠的眼神一闪而过,说道“褚大人啊实不相瞒,本王一直对你的字情有独钟,不如今天写上几幅”

    “这有何难殿下喜欢,微臣这就动笔”

    “好嘞党绍意大利面还没吃,赶紧拿回去”

    党绍仿佛一阵旋风,直接抢走了褚遂良手中的餐盘。

    褚大人脸色铁青,武曌已经拿来了笔墨纸砚。

    “大人,夫君顽劣,还请您莫要在意。”

    “辛苦武王妃”

    褚遂良脸色好转,看向李恪问道“殿下要写什么”

    “唰”

    一本书直接摆在了褚遂良面前,上书五个大字儿歌三百首

    “褚大人咱们不多写,三百首就写一百五十首”

    李恪拍了拍褚遂良的肩膀说道“加油,我看好你哦”

    “殿下”

    褚遂良无奈,只能开始动笔。

    宣纸上笔走龙蛇,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

    李恪这才暗暗吃惊,后世那些人的临摹根本没法跟褚遂良的真迹相比

    李恪忍不住赞叹道“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能够得到吴王殿下的称赞,褚遂良脸上带着得意之色。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褚大人终于写完了一百五十首儿歌,恳求道“殿下咱们该上朝了吧”

    “对对对上朝本王一向言出必行”

    李恪在小婧的帮助下穿戴好衣装,喊道“大表姐回头弄个术法拍卖会,告诉人家,这可是褚大人的真迹”

    “知道了”

    独孤静冲着褚遂良面带歉意,行了个万福。

    毕竟天策府这么多人要养活,李恪必须生财有道。

    那吐谷浑投靠而来的一万狻猊铁骑,已经成为了天策府的秘密武器。

    朝中几乎无人知道,而裴行俭则按照韩信传授的练兵之法对其严加操练。

    褚遂良摇了摇头,感慨道“殿下哪里都好,就是太过爱财,有些世故了”

    “褚大人此言差矣不当家不知油米贵”

    李恪坐在马车上,笑着说道“天策府这么多人,还要靠本王来养活。”

    一路上,褚遂良都在仔细观察李恪。

    从刚开始对此人的不屑一顾,到公基面世,覆灭吐谷浑,简直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他的认识。

    屈突通曾经想要引荐两人认识,可当时的褚遂良却觉得服侍李恪辱没了自己。

    如今主动上门,方才体会到老师的一番苦心。

    “褚大人,你别这么看我,本王可没有那方面的爱好”

    李恪本来哈欠连天,被褚遂良看得不由虎躯一震。

    大明宫。

    一众朝臣都惊讶不已,吴王殿下哪次上朝不迟到一个时辰

    如今却几乎准时

    这褚遂良莫非得到了殿下赏识不成

    李二眉开眼笑,说道“褚爱卿,你本事很大啊逆子竟然准时上朝了”

    “父皇,您说这话,儿臣就不爱听了”

    李恪老脸一红,说道“儿臣可不是朝廷命官,顶多算个顾问朝廷的俸禄,我可是一分钱都没拿过”

    群臣老脸一红,跟吴王殿下的功绩相比,他们岂不是更不配拿俸禄

    李承乾冷笑着说道“三皇弟,还是讲讲你昨日的因材施教吧本太子记得,这可是孔子他老人家的至理名言”

    孔颖达面上有光,接茬道“老祖宗的话,自然有道理可不是什么杂家能比”

    李恪无奈摇头,“孔二愣子,我很抱歉,就是因为有了你这种后代,孔老二才被后世唾骂”

    孔颖达脸上一红,就要破口大骂,可昨日在诸子争鸣的擂台上,他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在朝堂之上。

    “哼至圣先师,怎么可能被骂这句因材施教,就是至理名言”

    孔颖达干脆耍起了无赖。

    “因材施教不假,可如今我大唐是怎么做的呢”

    李恪指着群臣说道“所有人,都认为当官才有出席读书人放屁那特娘是当官人”

    群臣面面相觑,相互点头,毕竟他们苦读诗书,除了有心中远大的志向,也有为官一任,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

    “很多不适合当官的人,就被你们视作朽木。”

    李恪话音刚落,王珪冷哼一声“连至圣先师的道理都不明白,怎么可能不是朽木”

    “都特娘去读书了,你们吃的饭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李恪拱手行礼道“父皇,儿臣恳请开设百家技校邀请各家学说代表入校为师”

    “不可啊,陛下若是有那异端学说可如何是好”

    “不读圣贤书,莫非都去学种地不成”

    “简直可笑这哪里是给大唐储备人才,明明是在糟蹋读书苗子”

    太子一派的官员们纷纷下场,准备和李恪争辩。

    谁知李恪的话还没结束,“儿臣恳请废除士农工商的职业等级制度”

    “士”自然不难理解,就是读书人;“农”为国本,既是农民,也是农业;“工”则是手艺人;“商”则成了最末尾的那一种。

    这种职业等级划分,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李恪无异于在挑战孔颖达这种既得利益者。

    “我倒是想问问吴王殿下”

    孔颖达冷哼一声“我辈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其他三类人,凭什么跟我等相比”

    “说得好”

    李恪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突厥大军兵临长安;吐蕃蛮夷进军松州,孔大人这样的读书人在哪里还不是长安城被你们看不起的农工商,三家的儿郎们,随本王出战”

    孔颖达哑口无言,长孙无忌出列询问“请问殿下这百家技校有何作用”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