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天下父母心

作品:《盛唐剑圣

    裴在孙府后院大厅住了一宿,直到清晨,坊市一开,青羽盟的高层押着廖晴凤进了府邸。

    府中有了足够的人手,裴才放心的准备离开。

    公孙幽来到后院相送。

    这一早都未见到公孙曦,裴忍不住问道“曦姑娘呢”

    公孙幽望了一眼卧室方向,淡笑道“还在睡呢,昨夜也没怎么睡。”她也只是假寐片刻,放不下心来安睡,老妪的奇术,让她记忆犹新。

    裴同是如此,他打着地铺,一晚上都在担心,会不会睡着睡着,一条蛇就钻进来与他大被同眠了。

    可不是每一条蛇都叫白素贞,又漂亮又友善

    一个晚上都没怎么睡,只是他体格健硕,人又年轻,看不出来而已。

    “那就让她多睡会儿吧”对于自己这个小姨子兼徒弟,裴还是很宠的。

    公孙幽顿了顿,轻声细语的道“我们的事,小妹已经知道了。”

    裴拉着公孙幽的柔荑小手,道“那小姨子怎么说”

    他也看的出来,他们之间的事情,公孙幽并没有告诉公孙曦。

    这点裴尊重公孙幽的意愿,没有点破,更没有在公孙曦面前露出什么亲昵姿态。

    而今一切挑明,裴心底自然高兴。

    公孙幽温婉矜持,还未成亲这般接触,心底固然有些欣喜,但更多的是娇羞,道“反应跟你一样,说什么师傅变姊夫了,一惊一乍的”

    裴耳中听到了脚步声,柔声道“此间事了,我娶你过门”

    “好”公孙幽细语轻声的应着。

    裴松开了手,顺着原路回到了孙府。

    虽有些困意,但想着颜杲卿的嘱托,裴还是以知己的事情为上。

    骑着辛巴,裴直奔颜府而去。

    而今颜府日显萧条,府中的丫鬟下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余下个别管事依旧守着宅院。

    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颜家固然是儒门世家,祖上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颜回,但青黄不接谁也无法抗拒。

    颜家传到今日,也只有颜元孙、颜杲卿在士林中站得住脚。

    颜元孙一去,颜杲卿也往凉州赴任,长安颜府彻底没落了。

    现在的颜府由颜杲卿的从弟颜阙疑负责。

    颜阙疑是颜元孙弟弟颜惟贞的长子,没有什么干略,坐吃山空而已。

    虽是一脉血亲,但他们自己不争气,颜杲卿也不可能照顾他们一辈子,自由他们走自己的路。

    唯有还未长大的颜真卿、颜允臧以及仅剩的长辈叔母殷夫人让颜杲卿放心不下。

    敲开了门,门房的孙老,裴认识,热心的打了一个招呼,没让孙老声张,只是道明了来意。

    这人要人看得起,首先得上进,有担当。

    哪怕是一个乞丐,他都是靠自己吃饭。

    而颜阙疑自身无才,没有本事过上流生活,还不愿意去干吃力的工作,就靠祖上遗留的家底过日子。

    这类人,裴心底看他们不起,也懒得于他们接触。

    孙老也知自己现在家主的德行,不多说,直接领着裴进了别院。

    还未走到院里,裴耳中已经听到了争论之声。

    “娘,您老在长安呆的好好的,去什么苏州。这一路长途跋涉的,孩儿实在放心不下”

    “你是担心娘走了,允南不往长安寄钱来吧。”

    “”

    “阙疑,你已经成家,娘管不了你。真卿、允臧还小,不能让他们有个坏榜样。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也无需再劝。至于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你”

    还未等颜阙疑开口,裴咳了几声,大步走进了院子里,见颜真卿的母亲殷夫人,叫了一声“殷叔母”

    见是裴,颜阙疑吓的脸色苍白,忙上来问好,一脸尴尬。

    裴理都不予理会,直接来到了殷夫人的面前,行礼问安。

    殷夫人脸上也颇为尴尬,毕竟家丑,颜阙疑再如何不肖,也是她的儿子。

    殷夫人也是大家闺秀,出生苏州殷氏。

    略微尴尬之后,殷夫人回礼作福,道“裴国公太客气了,叔母之称,岂敢担当。”

    裴笑道“您是杲卿的叔母,即是我裴的叔母,此来也是替杲卿看望您的。他说他领着母亲迁居到了姑臧,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特让我来看看。”

    殷夫人摇头长叹,都是门房长子,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带着几分苦笑道“有劳杲卿费心了,去了凉州,还顾念着我们。”

    她做了一个请的架势,让裴入内去说话。

    在大堂入座。

    裴问道“适才在外边听,叔母要回江南”

    殷夫人脸上微红,惭愧道“让国公见笑了。也确有此意,真卿、允臧还小,原本他们是跟着长兄学文,而今长兄去世。长安这边风气不佳,娘家那边更适合真卿、允臧学习。”

    裴敬慕道“叔母此心可比古时孟母,深感佩服。有母如此,相信真卿、允臧一定会成大器的。”

    孟母三迁,不过是县内迁居,而殷夫人却要从长安迁往江南苏州,个中艰辛不言而喻。

    殷夫人为子如此,无怪颜真卿、颜允臧会有历史上那般赫赫成就。

    颜真卿自不用说,书法界的亚圣,他的书法成就不逊于王羲之。

    比之王羲之,颜真卿更是当时少有的宰相才,只可惜他没有遇上真正的明主,一直受到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等权臣的排挤,给赶出庙堂下放为官多次,但每一次他都凭借超凡的政绩回到朝廷,经历多次大起大落,依旧保持方正本心。

    每每念及颜真卿,裴都为他感到遗憾,要是给他一个明主,他相信颜真卿的成就绝不亚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崇、宋这类名相。

    至于颜允臧,固然比不上他兄长那般惊才绝艳,却也推劾不避强御,是一代名臣。

    看着殷夫人的望子成才,裴心底也着实喜欢那个曾经跟他一起为颜元孙守孝的小弟,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女,突然道“不如这样,真卿也算是我半个徒弟,他懂事聪慧,我素来知晓。我儿小七小八,越来越顽皮,正缺一益友玩伴。不如叔母也搬去凉州如何,那边正在推广文教,我打算将我老哥哥张旭请到凉州,负责此事。真卿于书法一道,极有天赋,若能得张老哥指点,那可再好没有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