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誓言

作品:《父辈和我的战争与和平

    三个多月过后,那赫氏母子俩收到我爷爷找人代写的书信。信中告知,那五爷已经惨死在日本人的监狱中,乡亲们为那五爷收了尸,安葬在祖坟里。

    大家出钱出力,为那五爷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众多直系晚辈代替孝子披麻戴孝扶柩摔盆,悲壮哀鸣的大喇叭声,响彻了三天三夜。

    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蓝旗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农场,那五爷家里的房子也被日本人占了。母子俩既然找到了落脚之处,就不要再回来了。逢年过节,众乡亲会为那五爷上坟烧香烧纸。

    读罢老家的来信,那赫氏那振武母子俩抱头痛哭,伤心欲绝。听到哭声,夏先生夏夫人一同前来探望,得知真相后,一同哀叹。

    夏夫人陪着那赫氏伤心垂泪,夏先生陪着那振武坐在长江边上。那振武抱着脑袋依旧在埋头痛哭,后背剧烈地抽搐着,悲恸压抑的哭泣声,如洪水在山谷里轰鸣。

    夏先生什么也没说,只把一只手臂,轻轻搭在那振武还略显稚嫩的肩膀上,抚慰着他。

    许久,那振武停止了哭泣,望着滔滔流淌的江水,以及江面上穿梭往来的船只,抹了一把眼泪说“先生,我以后不会再哭哭啼啼了。”

    夏先生沉痛地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积贫积弱、任人宰割以后你和你母亲安心住在先生的家里,先生的家就是你们的家。用心读书,方不辜负你父亲的遗愿。”

    那振武仿佛在一瞬间长大了,他说“我老家也有一条大河,岸边长满了杨树柳树,冬天结着厚厚的冰。长江是东流入海,我老家的大河是西流入海。我常常到大河边去玩,我一直觉得大河很长很宽很深,看到眼前的长江,才知道那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河。”

    夏先生说“那是故乡的河,是属于你自己的大河,把它装在心里吧。”

    那振武转身对夏先生说“先生,我还是想去当兵。”

    夏先生说“从军也需要有文化。你既然有志,等你中学毕业了,我想办法安排你考军校,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我有个同学,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教官,到时候,我向他推荐你。”

    那振武振作起来“谢谢先生的帮助,振武一定不会忘了先生的大恩大德。”

    “振武,言重了。”夏先生轻叹一声说“我们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欺凌与屈辱。可惜,我只是一个教书的,手无缚鸡之力,干不成什么大事。振兴民族之希望,寄托在你们这代年轻人的身上。国恨家仇,哪个都不能忘。”

    那振武热血沸腾“谢谢先生的教诲,振武定当铭记于心。”

    长江之上百舸争流,有顺流直下,也有逆水而上,粗犷豪放的纤夫号子,回荡在江面上山谷间。那振武痴痴地看着,痴痴地听着,心中暗暗地发着狠,一定要发奋读书,考上军校。

    张君梅带着弟弟张君生到夏先生家来玩,君生喜欢和雨心一道玩耍,也是她常来夏老师家的幌子。以前,她也经常来找夏先生问功课,欣赏夏师母绘画,跟夏师母闲谈。她喜欢夏师母优雅大方的谈吐和气质,她怎么也学不来,可没像现在这么频繁。

    尤其是夏先生和夏师母收留了那振武母子俩,让张君梅看到了夏先生的忧国忧民、夏师母的心地善良。至少自己的父母做不到,尽管自家的经济条件,要比夏先生家高出很多倍。

    父亲只知道拨弄他的算盘珠子,打着他的小九九,母亲只知道打牌享乐,家庭的氛围总是缺少了一点什么东西。接触的时间长了,张君梅甚至觉得作为佣人的那赫氏,都比自己的父母有趣的多。

    闲暇时,那赫氏所讲述的有关东北的人情世故、风俗趣闻,常常令张君梅乐不可支、兴趣盎然。她甚至觉得,那赫氏能带着儿子逃离日本人统治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

    当然了,她更喜欢在夏先生家读书,喜欢和那振武一同读书,喜欢听夏先生讲书。夏先生的书房里,有很多藏书,也欢迎年轻人在他的书房里读书。

    那振武喜欢读水浒三国演义之类的书籍,她喜欢读古今中外的言情小说。虽然喜好口味各不相同,可并不妨碍她成为夏先生家的常客。

    可是,夏先生家今天的气氛有些异常,笼罩着悲哀的气氛。那赫氏在失声流泪,夏师母在一旁好言相劝,夏雨心一个人在院子里玩。

    张君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没法打招呼,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夏夫人站起身,先是对张君生说“君生,去跟雨心玩去吧。”又小声对张君梅说“君梅姑娘,振武老家那边来信了,振武的父亲被日本人残害了。夏先生在江边陪着振武,你要是找夏先生问功课,或是跟振武一同读书,改日再来吧。”

    张君梅嘱咐了弟弟几句话,跟夏夫人那赫氏告辞,走出夏家直奔江边,找到了夏先生和那振武。她远远地站在他们的身后,不确定该不该走上前去。

    夏先生看见了张君梅,向她招招手,拍拍那振武的肩膀,站起身说“振武,君梅姑娘来了,你们年轻人好好谈谈吧。”

    待张君梅走近,夏先生对她说“君梅姑娘,振武的父亲,是个抗击日本人的民族英雄。振武的心情虽然很沉重,可他很刚强,你们在一起,他会快乐些。”

    夏先生独自离开了。张君梅坐到那振武的身边,轻轻握着他的一只手,什么也没说,也无需说什么。她知道,那振武不需要安慰,她只想陪伴在他的身边,感受着他内心的痛苦和刚毅,分担着他的悲伤和凄凉。

    那振武被张君梅握着的那只手,如同数九寒天在火炉上烘烤,一股股热流涌遍全身,化解着心中的寒气。他很想反握住那只胖乎乎的小手,可是不敢,他说“我爹被日本人害死了,老家回不去了,除非我能像我想象的那样,带领一支军队打回去。”

    张君梅毫不怀疑地说“我相信你,有志者事竟成,你一定能够做到。别太伤心难过了,有夏先生夏师母,还有我和同学们,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那振武鼓起勇气,轻轻握住张君梅的手,五指相扣,侧过脸来看着她说“我和我娘还曾幻想过,一旦我爹被日本人放出来,我们马上就回老家去。现在,我和我娘只能在宜昌生活下去了。幸好遇见了夏先生夏师母还有你。”

    张君梅爽快地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

    当天晚上,夏雨心问爸爸妈妈“振武哥哥没有爸爸了,我可以把他当成我的亲哥哥吗”

    夏先生夏夫人相互看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可以,振武哥哥一定会像亲哥哥一样保护你的。”

    夏雨心高兴地扑进母亲的怀里,欢快地说“太好了,我终于有哥哥了。”

    那赫氏在自己的房间里,摆上了那五爷的灵牌,焚香祭拜。那振武长跪在父亲的牌位前,磕了三个响头,心中暗自发誓说“爹,您老安息吧日后,振武一定要砍下日本人的脑袋瓜子,祭奠在您老的坟前。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他抽出弯刀,来到院子里,把一柄弯刀舞得寒光四射,嗖嗖作响。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