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

作品:《升官发财在宋朝

    陆母将这些明显不适合陆辞穿的新衣裳, 挨件儿拿到狄青身上比划后, 不由越看越满意, 嘴上还装模作样地问“这些衣袍还都是十成新的, 狄郎若不嫌弃的话,便都拿去。”

    狄青不知所措地看向陆辞。

    “也好,”陆辞笑眯眯道“这么一来,起码狄弟怎么都不算白来这趟了。”

    陆母也笑着看狄青“你可愿意收下”

    自知占了大便宜的狄青哪儿有不愿意的份儿, 脸红红地使劲儿点头。

    陆母亲眼看着狄青当场往身上套了一件, 在她跟前走动着以示喜爱,不由感叹道“大郎啊, 你若能有狄郎五分健实就好了。”

    在当娘的眼里, 自家的娃当然是越壮实健康越好。

    陆辞失笑, 还来得及没开口, 狄青就急急忙忙地帮他分辨了“还是公祖那样的要好、好许多。”

    陆母心里想笑,嘴上却故意道“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 还打小就挑嘴还爱躲懒, 又常变着法儿让人帮他提拎东西, 哪儿好了得亏他生了个聪明脑子, 不然人家还能靠种地打猎做营生,他可做不来。”

    陆辞无奈地向狄青摊了摊手。

    换作平时,狄青无论如何都听不得别人说他公祖的不好的,非得翻脸不可。

    偏偏说这话的人,却是公祖的娘亲,他着急得脸都有些憋红了, 还想不出好的说辞来。

    最后绞尽脑汁,才憋出这么句话“我在家时,爹娘就常埋怨我太耗粮食,脑子还笨,当然是公祖这样的好。”

    陆母怔了怔,下意识地看向陆辞,想要求证。

    陆辞笃定地点了点头,忍俊不禁道“待晚膳时,娘亲便可大开眼界,见识见识狄小饭桶的威风了。”

    狄小饭桶“”

    陆母忍不住笑了“难怪你与大郎投缘”

    不都是饭量大得吓人,身上却不见多长肉的

    不过与陆辞相比,显然陆母还是个厚道人,借着让狄青挨个试衣的理由,让陆辞没能继续捉着已脸红脖赤的他调侃。

    见挨个试了一通后,竟都非常合适,陆母是高兴自己的心血不至于白费,陆辞也是乐见其成,便真都归了狄青了。

    陆辞见狄青捞着这几件新衣裳,难得地露出一副喜形于色的模样,不由揶揄道“平时也没少给你买新衣,怎不见你这么喜欢”

    狄青不好意思道“这自是不同的。”

    不光是赠衣的人是陆母的缘故,还更因为,这身衣裳原本是要给陆公祖的。

    见娘亲听了这话后,更感欢喜后,陆辞不由挑了挑眉,故意慢悠悠道“没想到你人看着嘴笨舌拙,其实是个脑子活的啊。”

    这不,才刚打照面,就将他娘亲哄得高高兴兴的了。

    话音刚落,陆辞忽想起什么,又问娘亲“怎么这些衣裳的大小长短,都是一模一样的”

    按照常理而言,即使是久未闻面,而不得不估量着尺寸做的衣,但都会预出郎君长身体的部分,而逐年做宽松一些。

    陆母理所当然道“当然一样了,那都是在你离开的头一年里做的。”

    陆辞眨了眨眼。

    ”那年确实是想你得紧,索性每念你一回,就做一件衣”陆母面带怀念道“后来生意做大了,铺席一多,单是管都管不来,又哪来的闲暇去念你。”

    陆辞“”

    如此现实的母子情,果然是亲生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陆母很快让陆辞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究竟何为现实的母子情。

    陆辞初初回乡,因旅途劳顿,便在家中休养了几日,每日睡到自然醒,除了亲自辅导狄青的功课外,就是让下仆去街上买来密州当地的特色新点心,一边饮着正店买来的新酿果酒,一边优哉游哉地躺在后院的摇椅下,观赏越雪的风景,消磨时光。

    陆母先开始也是毫不犹豫地推了店里的活先不管,陪着她家大郎闲坐。

    然而很快,她就闲不住了,恢复了对店铺巡视不说,还委婉地建议陆辞莫在家中一昧闲着,没事也带着狄青多出门逛逛去。

    陆辞倒是愿意对她铺席里的事务帮一把手,譬如算算账,进货出货的登记等事,不料却遭到了陆母不假思索的回绝。

    陆母毫不客气道“当真不必。且不说你难得回来一趟,就你那算法,虽快上许多,却要用的人重新学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我单是瞧着就头昏眼花了,哪儿学得下去”

    陆辞哭笑不得“雇账房来学便是,娘亲何必连这也亲力亲为”

    陆母果断摇头,振振有词“你这是想得太轻松了。凡是有些能耐的账房先生,哪个不是自有一套算账法子,当做传家宝的你要人家学你的,他们可不见得乐意,即使乐意,那也得费老大的劲儿,还浪费了你自个儿的时间。末了等我要查账核对时,不还得按着你的来才看得懂我可学不来。那还不如由着他们照着那老笨的法子理账,虽是慢上一些,但至少他们轻松了,我也能看得懂账簿,不至于睁眼一抹黑。”

    陆辞固然意外,但听了娘亲这通解释后,也觉有些道理,遂不再勉强了。

    然而陆母实在是看不惯他成天在家里闷着,又忍了几天后,就再忍不住了,开始在自己每天出门前,光明正大地把他往外撵“你自己是成天闷得住,怎不替狄郎想想他千里迢迢陪你来此,总得在外逛上几圈。”

    陆辞原也有此打算,正要欣然应允,被维护的狄青就先急了“我不觉闷,真的一点不觉闷。”

    倒不如说,除了在每日几回的小考时才颇感紧张,生怕表现不好叫陆辞失望外,这样唯有两人朝夕相对的神仙日子,他可是再乐意不过的了。

    陆母是真纳闷了“他整天拘着你念书,枯燥得很,以往除了他,也只有朱郎受得住了。而柳郎钟郎滕郎他们可叫苦不迭,你真的不觉闷”

    她清楚陆辞那般严格,是为将一道赶赴贡举的友人们好,遂从不发表什么意见。但狄青年岁要小上不少,还已错过了今年参加童子试的时机,下一回贡举,多半就在三年后了,又是难得来密州一趟,她才特意与陆辞提了一提。

    哪知最不答应的,却会是狄青本人。

    狄青摇头如拨浪鼓。

    陆辞欣慰地揉了揉狄青脑袋,笑道“娘亲既然都这么说了,今日就带你出趟门,也当奖励你这些天里刻苦懂事了。”

    陆母这才放了心,自顾自地去店铺里了。

    陆辞则先领着狄青和两名下仆,戴上避寒遮脸的兜帽,往集市上逛了一圈,出来时,健仆手里已拎满了大包小包的东西。

    零碎至柴米油盐、大件儿些的御寒用的衣物手炉、以及滋补身体用的药材,应有尽有。

    马背两侧,也早就挂满了陆辞从汴京带来的手信。

    狄青虽很轻易地瞧出公祖是要去拜访谁的迹象,但却跟没有任何好奇心似的,除老实帮忙拎包外,根本不曾问过半嘴。

    还是陆辞在几人上山途中,笑着与他主动解释道“先带你去南都书院,拜访我旧日师长,也好让你接受一下书院的书香气的熏陶。”

    李夫子原本是准备好要亲自送易庶进京赶考,顺道在他最得意的弟子陆辞家里小住一段时日的。

    不料到了临出门那几日,他偶感风寒,却没将这点小咳嗽放在心上,照常去书院上课,结果转日就加重了病情。

    等到了启程那天,他正是病得最厉害的时候,烧得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迷糊中还念叨着要去京里的事儿,叫他妻子是又气又好笑。

    哪怕明知道李夫子在病好些后,肯定与擅作主张的她生闷气,那时她都毫不犹豫地让人送信给不知该不该等下去的易庶,让其自个儿出发,不能指望这发烧的顽固老头了。

    又因陆辞回密州后,这几天都在家中深居简出,上集市时也带着斗篷,因此知道他已回来的消息的人并不算多。

    陆母倒是当天就有心给李夫子递信去,却被陆辞阻止了,准备亲自登门拜访,给李夫子一个惊喜。

    腊月初,山下已下起了绵绵细雪,地面湿滑,陆辞为安全起见,索性也不骑马了,与狄青肩并肩地走在前头,背后跟着下仆,有说有笑。

    狄青显然对这条陆辞曾走过多年的路充满了好奇,禁不住东看西看,问东问西,这破天荒的兴奋劲儿,直让陆辞都有些意外了。

    因二人一路闲聊着上山来,到南都书院门前时,好像就是眨眼功夫。

    看门的老汉穿着厚厚的冬衣,挨着门柱靠在窄窄的门檐下,正打着瞌睡。

    忽听到些许动静,顿时惊醒,再抬眼一看,见远处有一行人影渐渐行来,便赶紧起了身“你们是”

    在询问时,他很自然地就忽略过了其他三人,一个劲儿地盯着为首的陆辞瞧。

    陆辞见对方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原先那位,便客客气气道“我曾在书院中就读,现略有小成,又得了空,特来看望李先生。”

    “噢,又是李先生啊”

    那人原只惊叹陆辞生得好,听了这话后,更是疑心尽释。

    他瞧着陆辞身后的大包小包,忍不住嘀咕这可不似略有小成,就这架势,怕是有大出息了。

    这李先生别看脾气厉害,教书也是顶好的,前头教出来个连中三元、还在京里做大官的陆辞,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出人头地的学生。

    还肯专程买这么多东西上山来探望恩师,显然是个知恩图报的。

    他乐呵呵道“他今日也没来给学生们上课,这会儿肯定还在自个儿屋里养病哩。我这就带你去。”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运气特别差,导致心情也很不好,写文的状态也跟着不咋地了,不好意思。

    欠下的2更会慢慢还的啦保证在猪年里还清沧桑脸

    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