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第九十七章

作品:《七零之这个婚我不离了

    回到省城, 田馨抽时间给苏蔚冬寄了信,让苏蔚冬休息的时候,去舅舅留的地址看看。

    这是几年前的地址, 田馨心中忐忑, 怕寻不到人。

    还有十天左右公布高考成绩,田馨得留在省城等成绩。

    在高考成绩没公布之前,谁也不敢放松。

    田馨心态还算好, 考试早就结束了,再担心也是自寻烦恼。

    回苏家,每次从胡同路过, 那群大婶都会问田馨高考的事儿,田馨耐着性子回, 后来她琢磨出味来, 这些人是瞧不上她, 想看她落榜的额笑话呢。

    小雪妈占据中心, 她家小雪今年高考的,是优等生, 背地里嘲笑田馨撒谎, 往高里估分。

    苏蔚兰亲耳听过几次,气冲冲回家“我嫂子能不能考上大学, 关他们啥事小雪学习再好, 不也是只估了三百五吗还没我嫂子高呢,从去年, 小雪她妈就一副大学生家长的模样, 在胡同里谁也瞧不上。”

    赵桂芬劝她“他们随便说,你嫂子好赖,咱们心里有数, 置气不值当。”

    这种话赵桂芬也听过,还有人说,让她劝劝田馨,心气别太高,好不容易高考,报个稳妥的大专更实际。

    赵桂芬护犊子,当场就甩了脸子,跟那家女人天没说话。

    苏蔚兰不行,毕竟是小辈,得维持脸面。

    田馨给苏蔚兰递了一根冰棍,刚买回来的“妈说得对,胡同是非多,愿意讲说就讲说,没几天高考成绩出来,谁考什么成绩,一目了然。”

    苏蔚兰叉叉腰,等着吧,嫂子肯定比小雪考得好。

    赵桂芬买了二斤牛肉,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今天炖牛肉吃。

    田馨顺利从西湾村回来,赵桂芬担心受怕的心总算搁回肚子里。

    说起田馨的娘家人,赵桂芬也觉得遗憾,田馨亲妈照片她看了,漂亮好看,田馨的长相随了她妈。

    赵桂芬怕田馨难受,这几天喊她回来玩,换着花样做吃的。

    下午,赵桂芬去街尾邻居那借鞋样,苏蔚秋年岁不大,对吃穿不讲究,给啥穿啥,赵桂芬打算给儿子做两双鞋穿,买布头便宜,比买成鞋省下不少钱。

    一掀门帘,王大妈跟小雪妈都在。

    王大妈跟她一向不睦,上回老二一家来闹,王大妈看热闹没少瞎掺和,这事一直搁着在赵桂芬心里。

    王大妈冷哼着,唤了赵桂芬一声,她这么低头,不为别的,苏蔚冬有出息,调去首都了,这可是他们胡同头一份的好工作,万一以后有事求他呢,还得勉强跟苏家混个囫囵面儿。

    炕稍的瓜子篓里,王大妈吐了不少皮,她问道“桂芬哪,听说你儿媳妇志愿最后还是填了首都的学校”

    “嗯。”赵桂芬不冷不淡的回道。

    王大妈跟小雪妈对视一眼,两人眼中满是不屑。

    “首都学校分高,难考,田馨想跟蔚冬团聚也正常,但这不是瞎闹吗她才插了半年班,你当婆婆的咋不劝”

    “人家自己拿主意,我干啥多管闲事讨嫌,你又怎么知道她考不上”

    能考上

    王大妈心里说,要是能考上,她把头拧下来。

    一个初中文化的回城知青,半年考首都大学她咋不报清大呢。

    王大妈慢悠悠道“今年咱们胡同三个高考生,胡同的邻居都在讨论,谁能考上大学,我觉得小雪行,那孩子打小就聪明,学习也扎实,就是太谦虚了,分不敢往高里估,不像别人那么吹牛皮。”

    这明嘲暗讽的,就差点名道姓说她家田馨吹牛了。

    赵桂芬嘲讽道“你几个儿子连小学都没念完吧,上学那会儿,咱们胡同的郑老师教数学,当时咋说的来着对,说你儿子榆木脑袋不开窍。就你家这个文化水平,就别讲说别人了。”

    王大妈脸色垮下来,她家孩子确实不如苏家的,脑子笨,不灵光,胎里带的她也没辙,上学那会也打了骂了,没一个成才。

    赵桂芬又说“小雪是学习好,人家父母教的好,没好父母咋有好学生”

    这一夸一贬之下,小雪妈也没了脾气“嗨,我看田馨行,最起码能考上省里的大专,能考大学就是有出息。”

    小雪妈也是来借鞋样子的,她拿走两双,拍拍手上的瓜子屑“桂芬姐,要是田馨以后有啥不会的题,就来问小雪,咱们一个胡同住着,别客气。”

    小雪妈似乎笃定闺女能考上大学,春风满面,不太瞧得上人。

    赵桂芬也没争辩,今天她问田馨了,田馨跟她透了底儿,她估的这个分,只高不低。

    鞋样子有点大,赵桂芬拿手比划比划,回去还得自己改改,苏蔚秋脚上那双鞋鞋底断了面,得抓紧做完。

    回到家,苏蔚兰和田馨凑在一起织手套。

    “毛线哪来的”

    苏蔚兰笑嘻嘻“刚才我嫂子带我去供销社买的,赶上便宜,一点也不贵,我嫂子让我教她织手套,给我哥织。”

    儿子儿媳妇感情好,赵桂芬这个当婆婆的比谁都高兴“行,你俩织毛衣,我去给蔚秋纳鞋底子。”

    苏蔚兰托着腮,望着认真的田馨“嫂子,我哥那个人挺无趣的,你喜欢他啥啊。”

    田馨一怔,随即道“他哪都挺好的。”

    苏蔚兰“”

    还是织手套吧。

    田馨去了一趟学校。

    在田馨插班这段时间,班主任章老师对她十分照顾,田馨想给章老师送点东西。

    以前顾忌着没毕业,怕别人说闲话,现在不用担心。

    高考完,高三的老师们也没有放假,依然在学校办公,学校有几位老师还被抽调去了阅卷组。

    田馨没拿什么贵重的东西,山蘑、蜂蜜、还有几罐辣椒酱,都是田馨常卖的,给章老师尝尝鲜。

    学校的门卫认识田馨,没问话就放她进了学校,还跟田馨闲聊几句。

    “田馨,高考前食堂老魏儿子要害你来着”

    学校不大,门卫消息灵通,更何况在食堂下巴豆这种奇事。

    “嗯,让我当场发现了。”

    “老魏也是糊涂,食堂哪能让外人进这回好,工作丢了,孩子不成器,全是她们两口子惯的。”

    工作没了

    门卫大叔絮絮叨叨“这事闹不小,最近食堂还整顿卫生呢,副校长天天往食堂门口站,老魏也是活该,要是影响你考试,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

    周辉他妈没了工作,听说周辉在公安那留了不良的记录,现在离家出走了,都是咎由自取,想起来田馨都后怕。万一她吃下那份菜,高考第一天的考试都得耽误。

    章老师在办公室。

    田馨敲敲门,章老师很高兴“田馨,还没出成绩,咋来学校了”

    办公室里其他老师刚好不在,田馨把东西放下“章老师,我拿了点东西,都是饭馆和茶水摊卖的,你跟师母尝尝。”

    章老师不收,说不能要学生的东西。

    田馨是真心实意给,她把东西搁在桌子上“章老师,这半年谢谢你的照顾,要没有你,我也不能这么顺利高考。”

    章老师很欣慰,这是他带的第一届参加高考的学生,停摆多年的高考又开始恢复,以后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向大学,回馈社会。

    田馨要送,章老师只好收下,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套书,是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田馨,希望你以后也能像主人公一样顽强坚韧,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套书不好买,田馨重重点头“谢谢章老师。”

    章老师摆摆手“你的饭馆我跟爱人去吃过几回,蘑菇面好吃,田馨,你是有抱负的同志,加油”

    章老师这突如其来的夸赞,田馨未免心虚,她没章老师说的那么好。

    周五出高考成绩,章老师比学生还紧张。

    高考阅卷,试卷上密封了考生的名字,以保证考试更公平。

    等所有试卷打分完毕,要拆密封条,记录每个学校考场的分数。

    周五上午九点,省招生办公布分数线,章老师和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守在招生办外等消息,院外挤满了各个学校的老师。。

    九点整,招生办公布了今年的分数线,在外面的公示栏贴了一张纸,所有人围了上去。

    重点线365分。

    本科线310分,

    专科线270分。

    章老师皱着眉,今年的分数线,不低啊。

    友谊高中在省里不是拔尖的高中,今年是省里的第一年,

    友谊高中没有拔尖生,年级排名靠前的同学考了重本,普本和大专也有一些,总体成绩不够亮眼。

    今年的高考,章老师把希望都押在马争一身上,她的成绩稳定,一直都是年级第一名,此次高考,校长多次开会强调,要重视优等生的思想开导,争取考出好成绩,打个翻身仗。

    章老师情绪激动,他想起了提报志愿时,马争一当仁不让的坚定,他心想,就算考不上京大,第二志愿也是好学校,能上也行。

    前面突然热闹起来,章老师往前挤了挤,听见有人说,出结果啦今年的省里的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都是咱们市的

    其他的也没透露,章老师骑着自行车,连忙回了学校。

    校长笑容满面“章老师,我正要去找你,我接到招生办的通知,你们班里的马争一同学,考了全省第五,全市第三我太高兴了”

    这才恢复高考多久他们高中就出了全省第五的好学生

    校长又道“不光是马争一,还有几位成绩好的同学,我都记下来了,考的不错这回咱们学校算是争脸了”

    上午九点出成绩,学生们都早早的来到学校等结果。

    几个人聚成一堆,聊天又一搭无一搭,心思都在成绩上。

    坐在教室里,田馨低头织手套,还有半只就织好了,织手套挺麻烦的,是个细心的活计。

    有的同学消息灵通,飞快的跑进教室,气喘吁吁说道“咱们咱们班马争一考了全省第五章老师快过来了,我刚听见的”

    所有同学朝着马争一投去钦佩艳羡的眼神,全省第五啊

    马争一表情淡淡的,没什么起伏,同学们私下喊她雕塑脸。

    马争一挨着田馨坐,努努嘴“对男人不能太惯,织什么手套,让他给你织围巾。”

    “行行,全省第五,你说的都对。”

    教室里不光有学生,还有着急的家长跟着过来的,见章老师进来,都围上去打听。

    章老师挥挥手,又清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静。

    “我先念一下大专线以上的学生的分数,所有同学具体的分数和排名,一会儿我贴在前面的墙上,大家记一记。”

    成绩都是手抄的,章老师捻捻纸,啐了一口唾沫“马争一,422分,年级第一。”

    田馨很快听到了自己的分数“田馨,399分,年级第五。”

    钟霖排在田馨后面“钟霖,392分,年级第七。”

    章老师念完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同学,缓了缓,道“下面是大专线以上的同学。”

    所有人都抻着脖子,竖起耳朵等章老师继续念。

    田馨的分数很不错,这回化学题难,好多人分数都不高,能考这个分数属实不容易

    399分,田馨放下心,重本分数线在365,首都对外贸易大学不是热门的学校,竞争不算激烈。

    田馨打听过,全高三都没有报考她这个专业的。现在最热门的是数理化、文史哲这类的基础学科。

    有跟田馨相熟的同学,听说她报考国际贸易,好心的劝她改志愿,说从来没听过这专业,以后就业难。

    钟霖没来,田馨不解,这么重要的时刻,他都不关心自己的分数么。

    章老师继续念,一个个名字过后,有开心的,有失望的。

    专科录取线全部念完,田馨也没听到田静的名字。

    看来和书里剧情相同,第一年高考,田静落榜了

    。

    章老师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表扬了成绩好的同学,着重提到了田馨,说她是插班生的典范,作为回城知青,她能克服困难,仅用半年多的时间考出好成绩,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章老师夸田馨的时间比马争一还多,田馨红着脸,小声道“章老师再夸,我该待不住了。”

    马争一笑道“你比我更传奇,谁能半年考大学全市也找不出第二个。”

    要不是之前有点底子,再仗着几分小聪明,田馨也不敢想。

    趁着大家看成绩,章老师把几位重本分数的同学喊了出去。

    这些同学都是章老师的骄傲,章老师安抚几句,说志愿已经报完,别多想,顺其自然。

    报志愿是个运气活,有同学报的高,怕滑档,有同学报的低,委屈得慌,五班就有一位同学太保守,估低了三十分,导致报考的学校差了一个档次,章老师是在安慰他。

    章老师又说,大学只是开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能为了这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话虽如此,那位男同学还是哭着跑了出去。

    几家欢喜几家愁,按照全省的排名,田馨的分数,应该能被第一志愿录取。

    马争一就不用提,章老师打听过,全省前三名一股脑都报了清大,马争一这个第五名能稳稳的上京大。

    章老师搓搓手,这是友谊高中出的第一位京大学生,后面不知道多少年再能出上一个。

    章老师骄傲无比,这些好学生,都是来自他的五班

    “同学们,老师说话算数,请你们吃雪糕、吃糖葫芦”

    在学校待到十二点,田馨才出来。

    钟霖没来看成绩,田馨和马争一商量,去他家看一趟。

    “我还有点事儿,就不去了,你去吧。”

    “行吧,”马争一忙,田馨也没勉强。

    田馨到门口时,见钟家门口挂着红鞭。

    王霞春风得意的站在外面。

    瞧见田馨,王霞热络道“田馨,你找钟霖哪”

    “阿姨,今天学校出高考成绩,我看钟霖没来,过来看看怎么回事,顺路把成绩带给他。”

    王霞笑道“难为你有心,钟霖的成绩我们知道了,上午那会儿老钟接到了电话,校长说他考的还行,这不,我们准备放几挂鞭,钟霖一直吊儿郎当的混日子,我真没想到他能考这么好。”

    田馨“”

    是她多虑了。

    王霞拉着田馨问她的分数,田馨报了总分。

    王霞迟疑片刻“考这么好比钟霖还多几分,不错不错,钟霖说你也报的首都的大学,都是同学,以后还能互相照顾。”

    “阿姨,录取通知书还没下来,不一定能不能考上。”

    “肯定行,阿姨一直都看好你,听说,你们学校出了全省第五”

    “嗯,马争一,之前跟我来过。”

    王霞有点印象,就是那个冷冷不爱说话的女同学。

    王霞在心里摇头,学习好顶啥用,为人一点也不热情,还不如田馨瞅着喜庆。

    回苏家路上,不可避免的路过胡同口。

    一群婶子大妈聊的热乎,手里嗑着瓜子,板凳上还有茶水。

    大伙都知道今天出分,正围着议论,胡同里三个高考生,谁能上大学

    东子和小雪都从学校回来,带来了高考的分数。

    东子考了284分,勉强过了大专的分数线,东子妈发愁,怕孩子没学上。

    幸好,东子怕自己考不好,就特地往低报了学校,捡着偏一点、冷门专业报的,三个志愿都是省城的大专,要是运气好,第一个也能上。

    小雪就没这么幸运了。

    小雪总分考了319分,比本科线多了九分。

    考完以后,小雪自己觉得答的好,估了350分,比实际的分数整整少了31分。

    这可是31分啊,一分都能在全省往后排好多名。

    要是稳妥点往低里报,也能有学上。

    小雪跟她妈都傲,觉得考的还行,想上好学校,第一第二志愿报的都高,第三志愿报了本地一般的学校兜底 ,第一第二志愿选不上,第三志愿能不能把这个底给兜上,都难说。

    胡同学习最好的小雪都没考好,大家对田馨也没指望。

    王大妈最来劲,急哄哄问“田馨,考了多少分啊,今年考不上也没事儿,你还年轻,复读一年再考也行。”

    作者有话要说  提一点,79年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各个省份也都不同,文中出现的分数线是我的私设哈,不一定准确,大家别较真,为剧情服务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