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3.朱元璋的决定

作品:《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若是今天内侍不招,朱元璋那边还是不会明确处罚,只会处罚到其他无关痛痒的人身上。

    周乾坐到椅子上,才发现朱元璋和侍卫看着他,疑惑道“怎么了”

    朱元璋挥了挥手,道“大孙你问完了吗。”

    “还没有,主谋还没来。”

    他话音刚落,原本沉默的大殿忽然爆发出滔天的哗然,朱元璋咳嗽两声后大家才安静下来。

    内殿,蒋瓛看了看瘫软在地的朱允炆,用手碰了碰他肩膀,道“二殿下怎么了。”

    外殿,那内侍还在回忆皇庄附近有没有花海和井,因为他以前去过,所以心里想确定。

    “皇爷爷,请宣黄子澄。”

    朱元璋颔首“让黄子澄进宫。”

    为了彻底绊倒朱允炆,周乾必须要让证据人证很足,揭出幕后真凶,严惩不贷。

    不过,是不是朱允炆,周乾也不能确定,他要对黄子澄诈一诈。

    内侍刚才情急之下,无意中承认了自己第一次在宫里藏蛇的事情,大殿所有人听的清清楚楚。

    就连殿外的宫人也听到了,自知事情败露,已经被拉下去盘问。

    案子到这里可以结束,但对于惩治朱允炆还不够。

    黄子澄虽然迂腐,但是却是个对朱允炆忠诚之人,周乾决定利用他性格的弱点和优点来诈他招供。

    黄子澄很快进宫。

    “臣黄子澄见过陛下,见过虞王殿下。”

    周乾道“宫里有南部蝰蛇咬伤太子一事,你可知晓”

    黄子澄点头,这事情早就传的沸沸扬扬,门外的官员也都来了,黄子澄看了眼四周,没发现朱允炆。

    “二弟已经招了,说他自己让人买的蛇,内侍放的,让本王不要为难黄先生。”

    周乾云淡风轻。

    朱元璋瞪大眼睛,这大孙子是搞哪一出。

    殿外官员也都伸长脖子,虞王莫不是糊涂了,怎么胡言乱语。

    方才虞王在他们心中,就是魅力四射。

    内殿的朱允炆刚要出声,就被蒋瓛制止。

    黄子澄还不知道审内侍的事情,他只知道,朱允炆已经招了,还把罪名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可蛇是自己让府里官家去沿海买回来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允炆殿下这是为了救自己。

    但黄子澄也是聪明的,并没有如内侍般慌乱,而是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搞不懂自己大孙要做啥。

    只是如实道“太子如果出半点差错,你们都给咱陪葬。”

    黄子澄看了眼,果然允炆殿下那几个内侍都不见,难不成已经全部抓下去了。

    这个虞王速度也太快了,怎么比刑部的人还厉害,他们布置这么久,功亏一篑。

    他怀疑虞王是不是按眼线在他们周围。

    周乾观察着黄子澄的脸色,故作叹息道“黄先生二弟招供前,说蝰蛇事与你无关,让本王不要为难你,所以本王答应他了。”

    黄子澄脸色苍白。

    内殿,朱允炆想出去,被蒋瓛直接用布条勒住嘴,低声道“二殿下,虞王下了旨意,得罪了。”

    朱允炆扭动着身子,挣扎的脸色通红。

    他首次意识到,大哥并不是民间那种无知粗俗货,这哪里是活在民间十年的人,根本就是魔鬼。

    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内侍给直接炸了出来,现在又计诱黄子澄。

    大哥哪里是蠢货,明明是玩权谋中的权谋高手,只不过自己低估了他。

    外殿,周乾扶起黄子澄“本王送先生出宫,记得到时去看看二弟。他罪孽深重。”

    黄子澄心慌了

    ,肯定是二殿下为了保住自己,把买蛇的事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允炆长孙怎么这么傻,既然你对子澄如此情义深重,子澄又岂是苟活于世的人。

    黄子澄转身出了宫殿。

    朱元璋越打看不懂大孙操作,他怎么一口咬定就是允炆。

    徐妙锦也不明白,怎么让他走了。

    朱允熞和朱允熥这会儿因为朱标的事吓的也不吭声。

    周乾在心里默数,一,二,三

    “陛下”黄子澄从又回到大殿。

    他已经猜到了,陛下肯定是要处死放蛇的,允炆长孙便替他扛下所有。

    “黄子澄你怎么又回来了。”周乾询问。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臣黄子澄一人做事一人当,蝰蛇的事,是子澄托人去沿海府县,寻到捕蛇人,花高价买了五条。

    途中死了三条,其余两条用来对虞王下死手,臣不甘心,不甘心太孙之位被虞王得去,臣自作主张,将蛇带入宫中,交给允炆殿下。

    又用雄黄撒在竹林四周,防止蝰蛇跑出范围,将竹篓埋在竹林,以杯碎为信号,竹动牵扯丝线,篓开蛇出。

    为让虞王上钩,臣出主意将徐三小姐带进宫,榻是虞王至爱,虞王自会赴宴。

    选用鸭血腥气吸引蝰蛇,臣又出主意,除虞王外,内侍和徐小姐身上都沾了雄黄,确保蝰蛇只咬虞王,而不会误伤他人。

    此事皆子澄和内侍图谋,与允炆殿下无关,臣愿以死谢罪,请陛下看在太子的份上,放过允炆殿下。”

    大殿内,众人哗然。

    朱元璋看了看内殿,又看了看站在大殿中的大孙,这种破案手法,他还是第一次见。

    大孙也太大胆了,竟然敢用此法来解开疑惑。

    但更多的是痛心与不可思议。

    他最近见翰林院和国子监,察觉自己年事已高,有立太孙打算。

    朱元璋一手拄着膝盖,脸气的黑红黑红,眼睛斜着看向黄子澄“立刻将黄子澄给咱拿下”

    侍卫冲进大殿。

    黄子澄缓缓跪下,将乌纱帽放在头前“陛下,黄子澄有负圣恩,此事都是臣一人所为,与长孙无关。”

    “洪武十八年子澄取会试第一,任翰林编修,太子与陛下赏识,得幸伴读东宫,教授允炆长孙。

    他虽性格文弱,却也聪慧,对书画钻研,臣教授他却心喜。直到得知虞王殿下在世,太子妃寻到子澄,皇宫之中谁不想孩子成龙。

    自太子妃薨,如走火入魔,臣心急如焚,教授不好,是臣失职,但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子澄不能授业解惑,臣愧对陛下。

    今日,臣请陛下念在允炆殿下是皇孙的份上,饶恕他,黄子澄,愿意以死谢罪。”

    朱元璋道“拉下去,黄子澄辜负咱的期望,允炆今日德行缺失,你黄子澄不可饶恕,押进刑部,夷其三族”

    黄子澄眼里有泪光,道“臣黄子澄有负圣恩呐,谢陛下”

    沉默半晌,朱元璋道“把允炆给咱带出来。”

    黄子澄方才每说一句,朱元璋的失望就增加一分,自己驰骋疆场,又管理大明王朝这么多年,到了子孙这里便有了阴谋。

    谁可以做太子,谁可以做储君,他心中是有定数的,也不会被任何人去影响。

    也没有人可以影响。

    朱允炆出来时,两腿站不住,跪在地上道“皇爷爷,我爹”

    原本朱允炆想着将事情推到内侍的身上,来个死不认账,皇爷爷顾及爷孙之情,不会将自己置于死地。

    殿内听到黄子澄一番话,朱允炆只觉得自己伤害了母亲,父亲,先生。

    “允炆,是不是你干的

    ”朱元璋心里还有些侥幸,他希望这只是黄子澄和内侍的预谋,这样自己便可以赦免自己的孙子。

    “孙儿”

    “是不是你干的”朱元璋站起来走到朱允炆面前,给了他一耳光。

    周乾此时不适合多讲话,这事自有朱元璋来收尾。

    自朱标被咬以来,事情在宫里众人口中流传,议论,结果就出现大殿推理审问这会事情。

    内侍不懂书籍,也不见大世面,稍微引诱和迷惑就会说出来。

    黄子澄不一样,他不会被诱导,但他有个毛病,就是对朱允炆死心塌地。

    或者说孔孟之道对他根深蒂固,这这种仁义是优点也是缺点。找准他的弱处,便轻而易举。

    “允炆啊,允炆,咱一直教导你的话你听过没有,兄弟和睦,咱明着暗着与你说了多少遍。”

    朱元璋没有发怒,似乎很无力很苍老。

    “若孙儿从来不是长孙,孙儿或许无心去争太孙,读书弄画,做个逍遥的藩王岂不自在。

    都是皇爷爷你,是你和父亲给了孙儿长孙的希望,十年来都是,但凭空我大哥又活了。

    给了希望又给绝望都是你,是你一手造成的。”

    “混账”朱元璋骂到。

    朱允炆道“或许我会和大哥成为好兄弟,但我娘不在了,我和大哥注定不会和睦,又何必惺惺作态,假装有情有义。”

    朱允炆并不想伤害朱标,他恨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朱雄英

    此时朱允炆没有什么求饶,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当初自己成器些,母亲便不会为他操碎心。

    在宫里,都想母凭子贵,母亲对自己何尝不是。

    现在唯一待自己好的黄先生也要被处死,他的希望已经没有了。

    “朱雄英,你踩着我娘的血,黄先生的血。”

    “朱允炆你为何总是要装出无辜的样子却不肯认错,从来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倒打一耙。

    你不去想父亲生死,到现在还是想着斥责,斥责皇爷爷,斥责我,斥责你可以斥责的所有人。”

    周乾揪住朱允炆领口,一拳打的他嘴里连牙带血吐在地上,道“这一拳是替父亲打的。”

    “朱雄英,都怪你,要不是你,我怎么会去买蝰蛇,爹被咬,你也逃脱不了。”

    朱元璋气的浑身发抖,对两侧侍卫道“把朱允炆剔除宗籍,流放云南”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