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建州大捷

作品:《大明狗腿子

    最近几年,太子和贵妃越来越多的地方冲突,隐隐有对立之势。

    成化皇帝并非不知道,而是装作看不见。

    一边是媳妇,一边是儿子,自然让成化皇帝难以抉择。

    万贵妃的儿子早就夭折了,而且已经过了生育的年纪。

    最让成化皇帝头疼的,是她与太子越来越看不顺眼了,最近一直在说朱佑樘的坏话。

    虽然没有明说,但言外之意,很明显了。

    废长立幼是自古大忌,成化皇帝想都没想,根本不可能答应。

    但是架不住天天耳边吹来的枕头风,以及不断升级的矛盾。

    所以他选择装聋作哑,眼不见心不烦

    至此,太子党被成化皇帝默认。

    收到捷报信不久,朱祐樘又收到张山风发来的求助信。

    这是张山风的绝密书信,时间是成化十五年春。

    也就是朱祐樘刚刚收到琼州发来的银子,还没捂热。

    时间卡的刚刚好,意思也很明确钱已经到账,该干活了

    信中大致内容是三点,十分简洁明了,不存在半点离愁伤感,痛诉愁肠,相思怀念之类的,十分工程师机械化的风格。

    第一点小弟在琼州已经展开工作,需要兴修水利的人才,请求支援。另外咱有钱了,耕牛和锄头,赶紧邮寄快递过来,在线急等;

    第二点小弟希望大哥能减免琼州苗族的赋税,意思很直白那是你弟媳妇的族人,大哥你看着办;

    第三点小弟请求派遣炼糖匠人,琼州的甘蔗,已经跟肩膀差不多高了,上万亩的甘蔗,吃是不可能吃的完了,赶紧派人来炼糖。糖在大明价格极高,制糖可是大买卖,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第四点玉米已经收获一批了,亩产也就两石多的样子,这产量在琼州比水稻还不如,也就那样,不太行。

    玉米并没有后世动不动几千斤的产量,反而很鸡肋

    朱祐樘思索了一下,随即了然玉米这东西,抗旱抗寒,更适合北方。

    而且并没有后世动不动上十石的产量,原因可能还需要多代育种。

    最主要是需要化肥技术才行。

    这东西要肥料

    随即叹了口气“看来是我被大明狗腿子误导了,还是需要土豆和番薯”

    然后一道密令,带着几副图,从东宫发出图上所画之物,千金换一石

    朱祐樘相信,此时虽然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有几年,但是不排除已经有海上商人,曾经到过美洲。

    大明虽然有海禁,不允许下海,但是外面的商人是可以来大明的

    商人重利,只要将这些画发出去,不仅会有大批的海上商人,会出海寻找这些东西,而且会吸引更多的商人来大明。

    保不齐,哥伦布会提前出发

    朱祐樘喃喃道“一年不行,本宫就等两年,两年不行,本宫等十年,本宫有的是时间”

    果然消息发出,来到大明的商人增加了数倍,尽皆带着各种珍贵稀奇古怪的玩意,意图蒙混过关。

    可惜,朱祐樘一眼就看出,他们在鱼目混珠。

    成化十五年,初秋

    六百里加急,一匹快马奔入京城,驿卒将竹筒送到京城驿站。

    然后驿站飞出五骑,分别奔向内城的北镇抚司,东厂,西厂,兵部,以及五军都督府。

    成化皇帝首先看到的是怀恩手中,由东厂发回来的捷报,大为高兴。

    “大捷,大捷啊

    建州城被汪直率军攻破,如今女真一族溃败,逃往极北之地”

    成化皇帝非常高兴,多年来建州女真频频在边境掠夺,一直让朝廷大为头疼。

    随即看完剩下几份奏报,成化皇帝略显不悦的看向怀恩“咦,锦衣卫,五军都督府,兵部都提到神机营新型火铳杀敌上千,当居首功,此事为何东厂和西厂没有报上来”

    东厂和西厂都是太监,理应是皇帝最信任的伙伴,似乎有意在掩盖神机营的功劳。

    怀恩连忙跪下,赶紧解释“奴才该死,该是属下抢功,这在军营里面,也是时有发生。

    汪直这个人,什么都好,能打仗,会伺候人,就是喜欢贪功,回头奴才劝劝他,让他改改这臭毛病。”

    绝对不能让陛下对内侍失去信任,否则对于宦官来说,是灭顶之灾。

    就连他,也会被殃及。

    “此事暂且按下,毕竟他的也功劳不小。

    不过此战头功,朕以为当属第一个破城的朱永。

    召集内阁和六部,把太子也叫上,神机营的火铳,可是太子举荐的。

    朕与他们商议一下,封赏有功之人。”

    成化皇帝还是很信任汪直,对于汪直隐瞒军功的事情,并未打算深究。

    相关之人,悉数到场。

    半个时辰的讨论,一连串的封赏,成化皇帝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大气的。

    居然封了朱永保国公

    爵位的封赏,自永乐朝之后,就几乎不怎么封赏了,连英宗被俘,瓦剌围困京城,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江山社稷的于谦,也才封了个少保,也没封爵。

    而今成化皇帝是真的高兴,挥手就丢出了一个国公。

    从侯爵晋升公爵,几乎是武将顶峰了,就差一个世袭了。

    汪直更是涨了三十六石俸禄,要知道一个内阁大臣的俸禄才八十七石而已。

    就连跟着喝汤的陈钺,都被封了右都御史。

    可是,朱祐樘就是没听到他最想听到的名字。

    “启禀父皇,此战神机营发挥神勇,应当奖励,儿臣请求给神机营加俸禄一石。

    另外自生火铳的创作者,张秀才应该赏赐良田五千亩。”

    朱祐樘不得不强行站出来,为张山风请功。

    “赏,此乃国之栋梁,怀大伴,你看看赏哪里为好”成化皇帝还在高兴劲儿上,随口就答应了。

    连国公都赏出去了,跟别提几千亩田地而已。

    怀恩担忧的提醒道“陛下,这才刚刚入冬不久,您的內帑就已经

    后宫好几个嫔妃这个月的月例银,还没发。

    如果再赏赐五千亩,恐怕明的岁贡更加不够用了。”

    虽然琼州的九十多万两白银,上万两黄金,以及百万石粮食发给了成化皇帝。

    但是那是给国库的,存进了户部,成化皇帝的內帑并未分到汤,还是一如既往的穷。

    成化皇帝对臣子来说,肯定是个好皇帝。

    但是他对老婆孩子来说,恐怕尤胜后世的渣男。

    一高兴就把家底给掏空了,老婆的零花钱都拿不出来。

    对广大妇女来说这皇帝当的挺不是东西的

    “这样啊”成化皇帝尬住了,疯狂思索怎么补救。

    “父皇,朝廷每年才从琼州收到两万石粮食,实在太贫瘠了。

    张秀才现在在琼州,此人颇有些本事。

    儿臣觉得那个张秀才能改良火铳,是个有才能的,且聪慧的人。

    或许张秀才又有什么奇思妙想,能解决琼州的贫瘠。

    目下琼州府刚刚经历余浚之乱,又遭黎乱,诸多官员遭遇劫难,有有空缺,儿臣提议破格提拔,就地让张秀才做琼州经历。

    儿臣相信张秀才能将琼州治理好,让琼州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如此不仅能为朝廷提高赋税,同时,皇室在琼州有近百万亩官田,也能增产不少,內帑会增加不少收入。”

    朱祐樘早就知道內帑空了,他也两个月没领到月例银了,所以才提议赏地,最后将封赏引到琼州。

    他猜测,成化皇帝肯定不会同意赏京城和江南的官田,届时再提出换封赏之地,就水到渠成了。

    毕竟这些富庶之地三千亩良田,足够肉疼的。

    谁知道,成化皇帝太过高兴,竟然答应了

    好在怀恩凑巧提醒了成化皇帝,否则朱祐樘的算盘还真的落空了。

    吏部尚书尹旻急了,连忙阻止“此举不妥,那张秀才,只是个秀才,恐怕不能胜任六品大任。”

    尹旻刚刚收下朱祐樘的一万两,照道理是不可能反对朱祐樘的提议。

    但是这个提议,触击到了吏部根本。

    皇帝不经过内阁同意,不经过吏部筛选,直接任命官员,这等同于架空吏部

    吏部自古就是六部之首,手里拿着人事任免权,每三年考核,各个地方的官员都会进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吏部送礼

    但是自从成化皇帝之后,搞了个传奉官出来,本意是成化皇帝想任命一些外戚,让他们受点恩惠。

    但是成化皇帝是个宠妻狂魔,再加上又管不住手,后宫一哀求,一哭一个准。

    历史上,成化皇帝在位二十多年,封了上千个这样的官。

    他们不经过吏部任命的,自然不会鸟吏部的考核。

    也就是说,吏部还没法撤了他们的官,所以十分跋扈。

    这就是成化朝,被后世认为朝廷混乱的原因。

    作为吏部尚书,尹旻再怎么谄媚成化皇帝,也不得不出言劝谏。

    朱祐樘皱眉了,他没算到会引起吏部这么大的反应。

    狗官

    这是才收了钱,翻脸就不认人了。

    内阁大学士刘珝见状,出列向成化皇帝说道“既然是有才学的人,又刚刚立功,陛下已经赏赐了秀才功名,何不再赐一个举人功名。”

    一时间没人说话,礼部尚书刘吉刚刚升任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还没来得及重选。

    所以,对功名最在意的礼部没有代表。

    否则,又要一番口水战。

    成化皇帝大为高兴“好主意就按刘卿家的意思办。

    再赏张举人五万亩琼州之地,让新任的琼州知府盯着点。

    朕要看看他的本事,是如何像太子说的,可以将琼州那个穷乡僻壤变得富庶起来”

    琼州那鸟地方,上百万亩田地,每年內帑才收几万石粮食。

    太过贫瘠了

    如果真的能把琼州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整出大把钱粮来,那么內帑岂不是增加了不少收入

    皇室在琼州,有上百万亩的官田和军田

    到时候,哪怕一亩收一石,也有上百万石的收入,比之一省之地的赋税还多

    而且这些还是送入內帑的,不是走国库的

    随即成化皇帝似乎觉得,刚刚的封赏有些太大方了,万一没做到,岂不是白给了一个六品官

    于是成化皇帝赶紧补充道“朕给他三年时间,如果不能做到将琼州,从下府变成中府,朕免了他的官,削了他的功名”

    内阁三公,没有说话,六大尚书有不少人冷笑。

    对于成化皇帝的大肆封赏,他们已经习惯了。

    严格来说,他们也是受益者,所以根本没有阻拦的意思。

    而且下府是纳税低于十万石的州府,中府则大于十万石,小于二十万石。

    想将琼州从纳税两万石,提声到十万石,他们没有人觉得有这个可能性。

    朱祐樘走出大殿,嘴角微翘琼州从来不穷,只是乡绅勾结了知府,大部分田地不纳税。

    而今乡绅已经被杀了一大批,难道还会继续穷下去

    才怪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