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57宋辽之战

作品:《流沙西夏

    自从官家在北城现身后,将士们士气大振,顶着箭雨枪林,多次打退了辽军的进攻,其中威虏军、天雄军和顺安军都有所建树。

    如今辽军中已没有当年那个让宋军畏惧的于越耶律休哥了,宋军中也没有了让辽军胆寒的杨无敌杨继业以及黑面大王尹继伦了。可血雨腥风中又历练出了很多新的优秀的将领,尤其是李继隆将军帐下的钟厚,独自一人刺杀了辽军大将,败契丹于城南,杀敌千余人

    军中都传闻他那日头戴亮银白虎盔,身披素银甲,在地上几个匍匐旋转,突然立定大雁展翅,眼敌人的长矛就要刺到他胸前,他忽然双掌一击掌心相对硬生生地夹住了矛刃,敌人狡猾,见状手腕一转,他双手顿时蹦出鲜血,让人揪心,可他却顺势以更大的力量握住矛刃,脚下一个猛踢,把长矛夺了过来。

    就连李继隆也忍不住在官家面前夸道,“官家,钟厚这个年轻人每次战斗总是冲锋在前,士兵们都尊他为大先锋。”

    官家大喜,“好一个大先锋,朕再送他一个游击将军。”

    据说钟厚是江南桐庐人士,自幼聪颖,膂力过人,年少时就与父兄造木编桴船,与裕国通商,在桐庐一带富甲天下。这二十多年来,宋辽时常刀兵相向,宋境内人心惶惶,而钟厚这位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的风流子弟却毅然脱下提花罗换上铁戎装,于咸平年间投军于李继隆麾下。

    几月下来,辽军渐渐显露疲态。

    兰陵郡王萧继先起初一鼓作气攻克了大宋的羊观、盐堆、凫雁等地,可过了几日,他在前线督战时竟然被宋主将李继隆的部将张环用精锐的床子弩射中头部,李继隆带领部下奋勇抗击,杀射辽兵无数,余众向北溃逃。

    没想到,当

    晚萧继先便在帐中死去。

    萧太后虽然出兵之前抱着必胜的决心,可如今兰陵郡王之死使辽军士气受挫,加之辽军孤军深入宋境已三月有余,又遇大雪,早已十分疲惫,军中怨声迭起。

    她没想到,那大宋皇帝不过就是城楼上现身了不到半个时辰,那宋军竟然像得天人之助一样战斗力突飞猛进,她没想到,这信念的力量会如此令人瞠目咋舌。

    想到这些年来宋辽的胶着混战,早些年契丹在高梁河、岐沟关、君子馆等战役中虽然大胜,但在满城、雁门、府州等战役中又大败。咸平二年进攻成虏军,被杨延昭泼水成冰挡退,次年又攻瀛洲、静戎军、望都,两胜两败。总的来说,这二十多年来宋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但奇怪的是,只要是宋主攻的战争就会战败,只要是辽主攻的战争辽也会战败。

    她也有些动摇了,难道,他们会败于宋军

    “萧将军不幸殒命,宋军气焰大涨,依你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她作为一国之母,担虑的话除了在大丞相耶律隆运也就是韩德让面前,是不能为外人知晓的。

    韩德让不答反问,“太后,你这次发兵南下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关南之地”

    韩德让微微低头,萧太后见了稍稍收敛了戾气,恨恨道,“当然,还要给赵宋一点颜色瞧瞧。当年圣主英年早逝,我们孤儿寡母接过大辽江山,那赵炅竟然举兵入侵,哈哈哈,要不是他运气好,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太后,那次雍熙大战我们大胜,可双方都有损失,这次我们一定不能空手而归”

    “可是,我们南下以来,虽然气势袭人,可除了一些军寨,我们还没有攻下一座城池”

    韩德让微微一笑,“如果把烟云

    十六州换成连年的岁贡,太后以为如何”

    “你是说”

    “如今辽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再这么战下去不但得不到好处而且粮草供应也会不济,趁现在胜负未分,我们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给他们施压,让他们巨额岁贡以停息干戈。”

    太后自然是明白他的意思,只是不太确定,“可是如今他们士气正盛,他们会同意议和”

    “臣听人说大宋皇帝是被一个叫寇准的大臣赶鸭子上架才御驾亲征的,而且之前在澶州南城行宫滞留,迟迟不肯渡河,看来大宋皇帝一定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呢”

    太后点点头,“可是,此事关系重大,你认为派谁去宋营比较恰当”

    “太后忘了吧,前一年望都之战中我们俘虏的一名宋将王继忠如今还在我们手里”

    “他是宋人,如果”

    “他就算从此一去不回,可这件事他一定会办成”

    说办就办,他们派王继忠前去与宋营的曹利用联系,联络好后,又写了一封信让曹利用带给澶州行营,表示议和之愿。

    说实话,官家收到信是既惊又喜。

    惊的是这写信的人竟然是他大宋将领王继忠王继忠本是官家手下的一名将领,咸平六年与辽军作战中下落不明。官家以为他早已遇难,还追赠他为节度使不料,他竟然没死,而且还降了辽朝,如今给他们当起了信使,自己现在倒落得个忠奸不分的笑名,真是讽刺。

    喜的是,信上说大辽有议和之意。

    原来,自从到了澶州,官家食不下咽,睡不安宁,他早就想结束这场万恶的战争,况且边关的百姓疾苦,再也经受不住更多战争的蹂躏。

    可群臣们一听说要议和,意见各一。

    “官家不可,现在明明我军士气更胜,为什么要结盟辽军自知不敌这才想求和自保。”

    宁边军的都部署杨之主刚刚趁士气夺取幽燕数州,他不明白官家为何会考虑议和之事,“再说既然要结盟,当初又何须开战”

    王钦若反驳道,“当然要开战,但是开战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两国交好边关和平么,如今有此契机,为何念战”

    他知道官家讨厌穷兵黩武,更讨厌战火连绵,没完没了。

    其余随行的大臣见王钦若这么说,揣测官家有心议和,既然官家有心议和,他们还咋呼什么劲儿,也随之附和,“官家,从先皇当年北征契丹到如今已经二十五个年头了,这些年,边患岌岌,边疆百姓苦不堪言,如果能以甘词厚币缔结盟约,实乃大宋百姓之福啊”

    “是啊官家,适时城下定盟,方显天子福泽四方。”

    官家点点头,于是派心腹曹利用前去辽营商议议和之事,说是如果辽军退兵,大宋可以每年给辽一些银、绢。

    正当议和之事如火如荼的时候,寇准突然从北营跑到大名宫,大骂一众官员,为何怂恿官家议和,说如今宋军取得了多次胜利,士气正盛,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收复失地呢前方杨延昭还继续帅兵深入辽境,可毕竟孤军奋战,又不得支援,只好作罢,不然早已断了敌军退路。

    官家听后不发一语,议和的事也暂时搁置了下来。

    没多久,辽军统领萧挞览却暗中率领精骑数千军兵来犯,直抵澶州城下,箭如雨下、飞矢贯臂,宋军猝不及防,兵将死伤不少。钟厚闻讯,跟随李继隆火速率部迎战。辽军统帅萧挞览自恃兵强,直冲宋军阵前,钟厚上前与其力战几百个回合,最终萧达揽身亡,钟厚也受了重伤。敌军酋长挞贤也在这场战争中中箭身亡,致大

    辽全线溃败,宋军大胜。

    其实,古往今来南北战争,特别是南北政权分离的时候,北方向来都是胜利者,这跟上北下南水扑火的五行关系不大,倒是跟南北地形有一定的关联。从北到南,跨过一条横贯东西的山脉后便是一马平川的中原,而从南到北,不是黄土就是大漠,而且关卡重重,防守容易攻取难。

    况且,北伐入荒漠,必须有大量的军需辎重支援,而南下富庶之地,只需就地抢劫便可。所以如此地利悬殊,可这次大宋竟然胜了大辽,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军中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叫马二水的正将,在战斗中不幸被辽军俘虏。

    他在辽营破口大骂,“无耻辽人,竟敢践踏我大宋河山”

    辽军统领听不惯他的骂声,让人把他绑起来,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天一夜。结果他还是继续骂,骂了整整一夜,嘴唇都已经冻裂。

    看他一脸倔强,和充满愤怒的眼睛,辽统领实在无法忍受了,几近怒吼,高声尖叫,“把他嘴给撕破”

    几个辽军上前生生把他的嘴给撕裂了,那筋剧烈颤抖着,血肉一阵紧缩,一阵剧痛袭来,几乎要昏死过去,可他强忍着剧痛,继续骂,骂的满口喷血。那辽统领怒不可遏,像头眼睛渍血的狼,抽出士兵随身携带的配到,一刀把他的脑袋给削到了地上,那脑袋在地上滚了几圈,又向着他,好像嘴巴还在蠕动。

    战争是世上最惨烈的集体去侵犯他人的生命,无论谁胜谁输,都伴随着伤亡,那倒下的一个个都是宋辽的父母含辛茹苦十多年,躲却了多少意外才拉扯大的,他们很多承载着一家所有的爱与希望,然而就在这一场大战中,倏忽陨灭殆尽。有人说,在战场上犹豫怜悯是大忌,所谓的战争,要不你死我生,要不你生我死,要不你死我死

    可战争的真谛,是集体的自杀。

    动物去杀戮是为了生存饱腹,可它吃饱了便不会再杀,很少有的动物大批残杀自己的同类,而人会屠杀自己的同类,不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杀而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