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3章行业冲击

作品:《京剧名角之杨小秋传

    1906年,无惊又无险的过去了。

    没什么好说的,好像除了杨小秋正式成为何崇楼的台柱子,其他的都非常的普通。

    转眼间到了1907年。

    1907年,张维明以张宪邦的名字,写给了何崇楼第一封信。

    信里面讲述了这过去的一年里面,自己所有的经历,洋洋洒洒的足足写了两大篇。

    杨小秋等人知道他好,便可以了。

    主要人没事儿,比什么都好。

    这一日,谭同飞进入园子,带着的自然还有谭西西,说想要谭西西跟着学戏。

    何崇楼听完,直接就拒绝了。

    谭同飞非常的不理解,现在西西如果学戏是最好的年龄段,他不太理解师父为什么要拒绝。

    而何崇楼给出的原因,是希望谭西西去读书。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男子和女子不能够去读书这个说法了。

    而且很多学校里面,有男也有女。

    谭西西如果去上学的话,那么将来她就会是新时代的女性。

    如果学戏的会,现在男女依旧不可以同台,还有就是戏子的身份依旧鄙贱,明明有更好的出路,为何要让这个孩子来唱戏

    穷人家的孩子才唱戏

    现在有了这样的条件,就不要让孩子唱戏了。

    谭同飞听完以后,心情非常的复杂。

    杨小秋也劝诫道“大师兄,师父说的有道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女子能够上学是多少人渴望的。西西现在去上学的话,等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见识这个世界的机会。所以一定要让她去上学,学到更多的东西,然后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

    谭西西也抓着谭同飞的衣袖摇了摇说道“爹爹,我想上学”

    谭同飞叹息了一声。

    他其实这么做,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是他现在已经大部分时间从上了,很多时候何崇楼忙不过来,他也没有能够帮忙。

    可他现在要撑住的是一个家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他对此始终还是会感觉愧疚,毕竟是何崇楼和王玉珍将他给养大的,如果没有何崇楼和王玉珍,他早就饿死了。

    哪里会有今天。

    他送谭西西来学戏,就是为了报恩。

    何崇楼自然明白自己这个徒弟的用意,但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这个时代戏曲还能够活下去,自己也还没有到花甲之年,而杨小秋也接过了园子里台柱子的重担。

    所以他的想法,他那种报恩的态度,何崇楼并不想要接受。

    虽然谭西西姓谭,不是姓何,何崇楼却一直把她当做亲孙女一样看待。

    他怎么人忍心自己的孙女有更好的出路,然后来学戏呢

    只有学过戏的人才知道这个行业有多苦。

    虽然这么多年杨小秋一直学戏没有叫过苦,何崇楼明白那是杨小秋一直不说。

    一个没有童子功的人只用了几年就赶上了别人半辈子,这付出的努力都是大家能够用眼睛看到的。

    谭同飞最后狠狠的点头,然后对着谭西西说道“囡囡乖,爹送你去上学,将来做一个新时代的人。”

    那么什么是新时代

    其实这个很难以界定,因为这个新时代是在血与泪中建立起来的。

    是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才实现的。

    虽然袁世凯这个人为人让人有所不耻,可他成为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以后,他办的每一件事儿,都十分的有魄力。

    这是外面那批流亡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的。

    这人就是乱世枭雄,虽然没有曹操那般霸气,可也有了七成的相似度。

    好像也说过,像袁世凯这样的人和安禄山是最为接近的。

    谭同飞立刻了,往后谭西西就要去私塾了。

    女子能够读书,能够上学,确实是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

    而且今年还废除了女子缠足这个法案。

    杨小秋有一次无意见过龚依依的小脚,非常的好看,可这不是她愿意的,是缠足缠来的,而缠足也非常的残忍。

    这一年初春就开始有着变化,至于接下来,只怕变化还会更多。

    再说回何崇楼的生意,何崇楼的生意是时好时坏。

    大多数时候,何崇楼的生意都是非常坏的,只有少数几场,才能够盈利。

    至于原由嘛,这两年京城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西洋那边流传过来,让人目不暇接,还有东西可以将人给框在一张图里面的。

    那些人叫这个叫做照片。

    何崇楼还提议,有时间去照一张,保存下来。

    这是非常珍贵的回忆。

    杨小秋和龚依依自然非常的响应,就连大师兄一家子都非常赞同,他还提前先去和徐家拍摄了一张。

    只是何崇楼的人是聚不齐了,因为张维明不在。

    他即便在,也不能够出现在照片里。

    在1906年初春的时候,张维明便在秋刑场被砍头了。

    杨小秋他们自然知道那不是张维明,可他们还是要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徒弟、师兄、师弟。

    被砍头那天,杨小秋他们还去送那个假的张维明了。

    毕竟是演员,做戏还是要做全套,让人分辨不出真假。

    外面的人也在为张维明可惜,当然也只是可惜,若是要

    他们去做什么,他们还不如先自己保住自己再说。

    反正各种各样的西洋玩意,再次冲击了传统戏曲行业。

    何崇楼还是这样,不着急,不过问,也不多说什么。

    生意照做,只要台下还坐着一个观众,那么就要演下去。

    最惨的一场,杨小秋只怕这一辈子都会记得,1907年,农历的四月初七,这天只有三个观众在下面看戏。

    杨小秋还是正常的表演。

    即便这个三个人,在自己这整场的表演里,一句叫好都没有喊。

    可杨小秋知道,这三位买了票就是爷。

    他们在这儿,自己就要演下去。

    除非等他们都走了,自己就可以停下来。

    演戏演戏,是演给别人看的。

    要是真没有了观众,你确实是可以不用演了。

    这是行业的规矩,而杨小秋也时刻谨记着。

    倒不是祖师爷告诉他的,祖师爷在的时候,杨小秋还没出生呢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