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6章 机会来了!

作品:《我要做太孙

    在太监居住的一处院子里,马和进入屋子,对李福行礼道“见过李公公,不知公公唤我前来,有何差遣”

    原本坐在椅子上的李福站起身来,面含笑容,一言不发,

    可眼睛却在马和的身上来回打量,从上看到下,从左看到右,当真瞧了个仔仔细细。

    只是这样的目光,却让马和顿时觉得遍体生寒,特别别扭。

    如果不是想到李福平常的为人,想到他没有特别的喜好

    马和此时估计都要夺门而出了

    “呃,李公公,不知有何指教在下若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恳请公公指正。”

    李福收回了目光,笑骂说道“你把咱家想到什么地方去了,也不嫌腌臜”

    马和当然不肯承认,一本正经道“公公误会,在下并没有多想”

    李福挥挥手也不在意,而是一脸羡慕的说道“马和,你的机会来了”

    马和眨了眨眼睛不明白的问道“公公,这话是何意”

    “来人把东西抬上来”

    李福也不解释,便照顾小太监把一身军中衣甲,连同架子一起抬了上来。

    “给他穿上”

    马和见小太监要替自己更换衣甲,赶紧说道“公公,这是何意呀奴婢就是个刑余之人,怎么能够身穿甲胄,这要是被人发现了,那还得了”

    李福却道“稍安勿躁,先换上再说”

    马和心中忐忑,不明白他这是要做什么,可是想到李福应该不会谋害自己,

    再者说了,自己和李福同为陛下的心腹,自己被陷害,陛下岂会不过问

    而且这样的谋害策略也太低级,根本不可能陷害成功,就算太监再争权夺利,也不可能穿将军的甲胄呀。

    马和不明白李福为什么要这样做,便只好任由太监给自己换上衣甲。

    等马和穿戴妥当,李福上下打量了他一下,点点头道“还缺点什么对了”

    说着从供奉的桌案剑架上,双手捧起那把剑,道“来,把这把剑配上”

    太监三下五除二就把剑扣在马和的腰间,成为他腰中的配剑。

    挥挥手让小太监退下,李福这才说道“这身衣服穿上,才显得精神”

    此时马和忐忑的心也平静了下来,满脸无奈的笑道“公公,现在能说了吧您这是何意”

    “这是陛下让我挑出来,交代给你穿上的,至于原因那就不是我所能揣测的了陛下正在武英殿会见各国使臣,马和,你去侍奉吧”

    马和深吸了一口气,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不知道陛下究竟要做什么,但很清楚陛下必有深意

    不可能平白无故让自己穿上甲胄

    可正如李福所说的,自己的机会,或许真的来了

    抱拳行礼,躬身一缉,“多谢公公”

    李福往侧边走了两步,避开他的礼,笑道“严重了,谢我干什么,以后忠勇任事,好好报答陛下天恩吧”

    马和告别了李福,离开太监居所,朝着武英殿而去。

    甲胄在身,马和的腰也挺直了不少。

    眼神不再落寞,反而迸发出几许神采,整个人的气势也提升许多。

    当他来到武英殿殿门外的时候,值守的太监见他这样穿着,不由得大吃一惊

    “烦请公公通报,奴婢奉命前来武英殿侍奉。”

    马和依然保持着谦逊,伸手去解配剑,要交到殿外的存放处。

    值守太监赶紧说道“不必了,王公公有过交代,让你来了就直接入内,不必通报,配剑也可携带入殿”

    值守太监知道马和在陛下心目当中的地位,自己是拍马不及,况且上面又有腰带,自然客气。

    “多谢”

    马和从旁边的侧门进入大殿,见到陛下正在和各国使臣交谈,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自己是该过去行礼呢,还是应该站在一旁

    此时朱允熥也发现了他,不由得眼前一亮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果然不错

    一身合适衣裳穿在身上,整个人的气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

    当然了,土鳖除外

    朱允熥抬起手指,示意他站到自己身旁的瞿陶和张辅那里,马和便悄悄的移动脚步走了过去,没有产生任何惊动。

    站在另一旁的王忠,羡慕得直流口水

    这身甲胄穿在身上,谁还知道他是太监

    妥妥的沙场战将

    唉,算了,羡慕不来啊

    自己也没那能耐,好好把皇爷伺候好为要

    张辅悄悄碰了碰马和,压低了声音道,“这身衣裳也敢穿,不怕掉脑袋呀还别说,挺精神的掉脑袋也值得了”

    瞿陶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马和,微微颔首示意,马和也也同样回应。

    张辅又说道,“呦,还是纸铠甲,这可金贵啊,哪儿偷来的要不咱俩换换”

    他们所占的这个位置,距离陛下好几步,距离那些外国使臣就更远了,他们根本就听不到。

    可是礼仪就是礼仪,不能乱了规矩

    因此瞿陶眉头微皱,低声喝道“不可殿前失仪”

    张辅这才悻悻的住口,不敢在说什么。

    他也知道马和的纸浆铠甲肯定不是偷的,哪个太监敢偷了衣甲,还能穿到守备森严的陛下这里

    这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

    大内义弘知道自己在这里不受欢迎,便借口身体不适退了下去。

    再呆下去,还不一定有什么控诉呢

    对于他的自知之明,各国使臣失去了指控的目标,情绪也逐渐安稳下来。

    既然说到了海上的贼寇,而大明作为宗主国,却不能很好的保护藩属国的利益和领土,确实影响大明作为“带头大哥”的威严。

    除了倭寇之外,还有一些大的海盗团伙,对大明和南洋诸国的侵害也不容小视。

    知道即便大明不说,他们也会提出来的,

    于是朱允熥便大大方方的主动说道“各位,对于倭寇的行径,从今往后大明一定会知会倭奴国,让他们约束自己的百姓,不可再纵容贼人作乱

    不过,海上的不折扣不仅仅有倭寇,也有海盗,

    据我所知,盘踞在渤林邦国自立为王的陈祖义,也是一大祸患,这些年来尔等受到陈祖义,掠夺的次数也不少,想必对他也深恶痛绝。

    马和,你来说说陈祖义此人”

    马和此时穿着一身铠甲,腰中挎着配刀,脚蹬马靴,再加上他身材高大,一脸正气。

    在众人的目光当中,妥妥的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

    英武逼人

    就像某点的读者一样

    在朱允熥的提点之下,马和前几年就已经开始研究大明藩属国的风土人情,包括他们的地形地貌,物产特色,

    以及各国之中不同的势力团体,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各国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有哪些渊源。

    这些这些事情对于马和来说,是手到拈来,根本不会为难

    “是”

    马和行礼之后,转身面对诸国使臣,没有丝毫的胆怯,开口说道“诸位,陈祖义此人原本就是罪犯,他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

    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国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

    在他的手下有喽啰士卒过万,战船近百艘,动辄成群结队的出动,他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

    只要是陈祖义和他的手下所到之处,所有的经营财物,但凡是之前的东西都被他们抢光,百姓全部被屠杀殆尽,所有的村庄建筑都被他焚烧成灰”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

    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活动在倭奴国、南海、印度洋等地。

    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朱元璋曾悬赏五十万两白银捉拿他,到了永乐年间,赏金更是高达七百五十万两

    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一千一百万两,这也使得陈祖义成为有史以来悬赏金最高的通缉犯。

    曾经有很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之所以对海外各国采取闭关政策,撤销了市舶司,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海盗的猖獗,和倭寇作乱

    在历史上,陈祖义也到明朝永乐皇帝那里进贡,但却是空船出发,一路抢,抢到什么送什么,回国的时候也不落空。

    最让朱棣气愤的,他不但抢西洋诸小国的船,连明朝的使船他居然也敢抢

    而且,实行的是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所到之处不留活口,不留村镇因此朱棣才设出高额悬赏。

    明永乐五年,他诈降郑和,郑和识破他阴谋,施巧计发动突然袭击,当场杀死海贼五千多人,并将陈祖义活捉。

    永乐五年九月郑和回到大明,并把陈祖义押回朝廷,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马和话音刚落,苏门答腊使臣就跪倒在地上,痛苦地请命说道“大明皇帝陛下万岁陛下,陈祖义去年率领战船八百余,掠夺我国财物,王子率领兵马与他们作战,

    被他们俘虏之后,活生生剃去骨肉,就连头颅也被他们当成酒器,苏门答腊上下,到现在有仇不得报,请大明皇帝做主”

    暹罗国使臣也说道,“陛下,陈祖义每年都要率领兵马攻打抢夺暹罗国五六次,每次都有大量的人口被他屠杀殆尽,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请陛下做主,铲除这个强盗”

    爪洼国使臣也道“陛下,陈祖义率领海盗频繁掠夺我国,我国本来就地方狭小,百姓不多,他态度强硬,屡次前来掠夺,

    并且威胁我国国王给陈祖义纳贡,每年都会勒索大量的财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他们的疯狂报复,

    很多百姓都因此而死,下国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他们妥协请陛下恕罪也请陛下为下国主持公道”

    湓亨国今马来半岛、白花国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文莱等国使臣也纷纷诉苦。

    陈祖义横行西洋,南洋的那些国家的都受到他的毒害,否则大明也不会悬赏那么多钱

    朱允熥道“诸位爱卿稍安勿躁”

    手指了指桌案上,各国使臣送来的国书,对他们说道“你们所送来的国书证都已经看了

    对于陈祖义和其他的强盗在西洋各国的行径,已经有所了解,请诸位放心,对于此事大明绝不会置之不理,一定铲除陈祖义,还各国以公道”

    “陛下圣明”

    “陛下万岁”

    朱允熥的话迅速得到了各国使臣的感激和响应

    不生在那个时代,不生活在当地,很难想象一个窃国为王的强盗,竟然能够在西洋有那么大的危害

    掀起那么大的波澜

    朱允熥今天之所以主动提到陈祖义,就是因为各国使臣在他们的国书里面,都在控诉陈祖义的强盗行径

    而他们控诉的原因,一来是因为大明是各个番邦的宗主国,有责任来维护小弟们的安全。

    否则人家向你称臣,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指望大哥能关照小弟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陈祖义本来就是大明的人

    陈祖义祖籍广东,后来逃离大明,成为海上祸患

    各国不找你大明,还能找谁

    今日虽然设宴招待使臣,但朱允熥并没有陪着他们。

    而是安排鸿胪寺少卿和礼部尚书任亨泰来招待。

    由于朱允熥已经给他们吃了定心丸,所以各国使臣都心满意足,喜气洋洋,吃喝的甚是畅快。

    “皇爷请用茶。”

    回到谨身殿,王忠端来一杯茶,朱允熥喝了几口,润了润嗓子。

    “奴婢马和,拜见陛下”

    马和穿着盔甲,行礼说道。

    “嗯。”

    朱允熥赞许的说道“这身盔甲穿在你的身上,倒是极为合身,倒是有几分将军的模样,想必那些番邦使臣,都以为你是哪个兵马大将。”

    马和有些不好意思,窘迫的说道“陛下,奴婢这就脱下来”

    朱允熥却抬起手制止住,马和也觉得现在去甲不合适,也就停了下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