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1章临阵磨枪四

作品:《汉末第一兵法家

    古人寿命不上,底层人日子也苦,小时苦,长大也苦,想再活五百年,有此想法都是生来就享福的帝王贵族,底层人民,大概对生死看的比较淡。

    刘备左手旁,一个不认识的乡勇低着头,声音平静的说着,“将军你不提,俺也知道明日得拼命,要死人的。可当兵,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说到这,目测年龄不小,面容干瘦,胡茬灰白的乡勇抬头向夜空看了一眼,似在回忆,“家里没地了,俺说要不投黄巾去,老娘打我,说俺当贼辱没先人。”

    说到这,中年乡勇自嘲的笑了笑,“后来遇到将军招兵,俺就来了,当个兵,给五十贯,值老娘和我弟在家有这五十贯,能好过几年。

    将军,俺也不要别的,就是想知道,俺真死了,能赏多少钱”中年乡勇话说完,错过身体,看着刘备。

    中年乡勇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所有乡勇,目光都朝刘备和李孟羲看去。

    这一道道目光,让刘备觉得心头一重。

    刘备自己除了一个远的不能再远的汉室宗亲的身份,他自己也是出身底层,民生疾苦,感同身受。

    一想明日这些在各自家里都是顶梁柱的汉子,明日不知要折掉多少,有那么一瞬间,刘备于心不忍,想干脆不打仗撤军多好。刘备确实有些妇人之仁。

    “这五十贯是多少钱多还是少”一旁李孟羲疑惑的问到。

    原来,当初刘备招兵时,一人给的安家费是五十贯,李孟羲对五十贯,没有个具体概念。

    虽不知李孟羲为何要这样问,刘备于是认真给李孟羲讲了一下,五十贯大抵是个怎样的概念。

    再往前个几年,年景还过得去,在县里皮货铺,铁

    匠铺这些地方做雇工,一个月能拿个百文至千百八文不等。

    而一只鸡,六十多文。粮价这两年快两百文,而刘备清楚记得,十来年前的时候,粮价也就百来文。

    也就是说,市民阶级,较低的收入水平,一个月工钱,也就够六只鸡,或者石粮。这是市民阶级,收入较高于底层农民。

    一年大概三千文,至五千文,也就四至六贯。李孟羲粗算了下。

    五十贯钱,等于一个青壮劳力,十年的收入。

    很多了。

    算明白之后,李孟羲沉思片刻,他扫了一眼四周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和刘玄德的乡勇们,沉声说道,“物价我大致明白了,诸位若是不从军,在家乡种地,十年光景,能挣五十贯。

    要是在城里做工,一月挣一贯,十年光景,能挣一两百贯,说不定能创份家业。”

    “那咱按贵的,一年按十贯算。诸位爹娘把诸位拉扯大不容易,要是折在战场上,爹娘多年生养,可就白生白养了。”

    “都说,年十六,方成人。谁若战死,给你们爹娘的抚恤,算十六年,一百六十贯,如何”

    李孟羲帮刘备拟订了抚恤金。

    乡勇们一听一百六十贯,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起来。

    “不低这钱不低了。”乡勇们小声嘀咕着。

    看来这个数字乡勇们满意。

    李孟羲就要小声和刘备悄悄商议一下价格是否是能义军财政能接受的,刘备却像是看出了李孟羲的心思,微微摇头,给李孟羲悄悄使了个眼色,示意李孟羲不要多说。

    李孟羲愣了下,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如果真的当着乡勇们的面,讨论起给乡勇们的抚恤金

    ,越讨论越高了还好,万一稍微又谈低了一点,顿时遭人记恨。

    刘备洞悉人情,而李孟羲情商虽可,但跟刘备比起来,差太远。

    乡勇们队抚恤金数量很满意。

    “那能再高一点不”有人又试探着问,升斗小民的精明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孟羲就要笑骂,这他喵的已经不少了,李孟羲正要这么说,但看到刘备似有话要说,暂时停住,先让刘备开口。

    刘备看着商讨价钱的那个乡勇,乐呵呵的说,“再高点不是不行,等跟着咱义军,仗越打越大,缴获越来越多,钱再高点不是问题。

    但现在不可,160贯,军中钱粮尚够,再多,钱粮不继。

    所以嘛,想要钱多,得一直跟着咱义军干,就不能走了”

    刘备幽默了一下,乡勇们哈哈笑了起来。

    听到刘备这么有水平的话,李孟羲庆幸自己的话没说出口。

    有人又问。

    “俺死了,真有这么多钱吗你不给俺咋办”有人急切的问。

    卧槽,这是哪个傻子问的。当面质疑刘玄德人品,要是你主公是董卓吕布等人,你就死了。

    李孟羲笑着朝人堆中那人骂到,“你个混货我和刘玄德是要做大事的人,若连个百十贯都说话不算话,那还做个屁的大事”

    “以我和刘玄德的名声做担保,绝不会少了大家一文抚恤”

    李孟羲话说的掷地有声。

    刘备嚯的一下起身,李孟羲不知刘备干什么,也忙起身。

    噌的一声,刘备抽出腰间解首短刀,拽住袖子,正色对着一众明日攻城之士说道,“众兄弟放心我刘玄德说到,若少哪位兄弟一文,当如此袖”b

    刺拉一声,刘备持匕首斩断了袖子。

    接住掉落的衣袖一角,刘玄德把之投之火中。

    篝火点燃了布料,呼的一下窜起一阵火苗。

    “好”

    “玄德公仁义”

    乡勇们被刘备真情所动,纷纷起身,一个个情绪激动,有人甚至眼中含泪。

    你不相信人家给钱,人家斩袖发誓,你再不信,让人家头砍了给你吗

    李孟羲认为刘备动作太过了,语言保证一下就完了,何必斩袖。

    但当李孟羲看到跪地一圈的攻城之士口呼明日誓死破城,刘备眼中含泪,忙一个个把人搀扶起来时。

    李孟羲知道了,他自己与大汉人,总有一些差别。

    乡勇都是底层,农夫而已,但谁说底层,无有义气

    让聪明人来看,刘备就算是真心的,也看起来虚伪极了,像作秀。

    然而,对乡勇们,就算刘备作秀骗他们,他们也情愿认了,士为重己者死

    在这汉末三国,混沌的苍穹之下,几人肯为小卒斩袖

    事了,明日破城的士兵们心里最后一点担忧也没了。

    死了挣的钱,比活十几二十年挣的钱还多,那死了有啥怕的。

    乡勇们歇够了,身体轻巧了,连心里的负担也轻了。

    为了明日攻城,没有任何攻城经验的乡勇们,开始临阵磨枪。

    一旁,刘玄德声音隐有沙哑,“羲儿,唉。”他叫到。

    “嗯”李孟羲有些不解,刘备为何唉声叹气的。

    “羲儿啊,你才智非凡,不妨替他们多想想破城之法,明日,少死几个弟兄。”说着,刘备又是

    叹气。

    “好”李孟羲一砸拳头,“那我全力而为”

    李孟羲于是蹲在地上,闭着眼睛,手指塞到耳朵里,抗干扰,他全神贯注的寻思起来。

    有着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见识,到底,有什么好的攻城方法呢

    挖地道不好。太费时间。

    投石车回回炮把城扬了不行,虽知原理,但不知细节,不会造。

    劝降能劝降关羽他们早试了。

    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李孟羲冥思苦想。

    思路一点点朝李孟羲擅长的地方了战术。

    李孟羲近来在军中改进军阵等等,多涉足于军阵战术等知识,大脑对这方面的敏感度极高。

    推演攻城之时

    当攻城时,城上箭支射来,我方将士一个接一个的被射倒。

    军中没有好的防护甲胄,不行,抗不住。

    那用盾呢

    用盾防住头顶,对,防住头顶

    李孟羲突然睁开了眼睛。

    他想到了一个方法,能有效降低伤亡。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