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75、北渡

作品:《德昭大宋

    早春二月。

    在这个本该是筹备春耕的时节,开封府的城北,却不见多少通渠引水的农夫。

    反而尽是些兵甲在身的军士。

    在开封府以北的大河边上,数以万计的民夫、军士们正在忙碌着。

    在遥远的大河对岸,也有着差不多的一群人,正在做着类似的事情。

    他们在修建一个渡口。

    修建这个词或许有些不太恰当,因为在这里原本就有一个很大的渡口。

    现在他们在做的,只是将那被凌汛破坏的渡口给修复扩建。

    扩建到足以支持上万大军,以及相应的后勤物资往来通畅。

    以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而言,这绝对算是个大工程了。

    换做往年,赵匡胤根本不会在这种春耕即将到来的时候,做这种大规模征调民夫的事情。

    但今年,不太一样。

    用那句话来说,那就是“有钱太有钱了”

    蜀国这头大肥羊,属实是把大宋给喂饱了。

    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赵匡胤就统计过了大宋目前的钱粮物资储备。

    得出的结论让赵匡胤放心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启了自己的北伐计划。

    就这样,在两岸数万军民的辛勤工作下,大河上的码头没多久就竣工了。

    而出征的军队,也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天的大朝会上,赵匡胤正式宣布了北伐的旨意。

    在赵匡胤征调民夫,扩建大河码头的时候,许多人就已经明白了赵匡胤是要剑指北方了。

    可即便心中已经有了铺垫,真的听到赵匡胤要北伐的时候,依旧是有不少人被惊到了。

    好在赵匡胤很快就说明了,这一次要打的是北面的伪汉,而非燕云之地。

    这让许多人提起的心稍稍放下去了不少。

    可接下来,当赵匡胤宣布此次北伐的统帅将领名单的时候,又有许多人被惊住了。

    因为此次北伐,三军统帅乃是赵匡胤自己。

    也就是说,赵匡胤要御驾亲征。

    不少人在反应过来以后,就要开口劝阻。

    第一个开口的,便是宰相赵普。

    说真的,赵匡胤的这个决定,就连全程参与了北伐计划制定的赵普都不知道。

    所以在得知赵匡胤要御驾亲征之后,就连赵普也是愣了一下的。

    “官家,臣以为,御驾亲征之事,还需慎重考虑才是。”

    “臣等附议。”

    赵普刚说完,就有不少大臣也都出列表示了赞同。

    面对以赵普为首的多位大臣们的劝阻,赵匡胤只是一脸平静的说道

    “我意已决,此事就这么定下了,诸位无须再劝。”

    赵普看了看赵匡胤的脸色,知道这事是没得商量了。

    行吧,御驾亲征就御驾亲征吧,反正这年头御驾亲征的多了去了。

    “既然官家已经决定了,臣便不再说什么了。”

    赵普低着头,算是认下了赵匡胤御驾亲征的事情。

    但是他话头一转,又问道

    “那么,敢问官家,您御驾亲征期间,开封府这边”

    赵匡胤看了看和赵普并列而站的赵光义,示意道

    “吾率军出征期间,朝廷的大小事宜,由晋王代管,赵相你从旁协助。”

    “这个”

    赵普的目光下意识的就瞥了一眼小透明一般站在人群中间的赵德昭。

    暗中,也有不少的目光悄悄看向了赵德昭。

    原本他们还以为这一次赵德昭被叫回来,又赶上了北伐这件事,正好可以用皇子监国的名义留下来。

    可现在看来,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

    龙椅上的赵匡胤俯瞰着下方诸位大臣们的小动作,神色不变不惊的继续说着这次北伐将领的安排。

    在这一次北伐将领的人员名单里面,众人又听到了一些异样。

    在这里面,很多人的名字都算是正常,诸如党进、荆嗣他们这些常年在大河北面屯军驻守的将领都是应有之人。

    至于说以谢行本为首的川蜀降军们,也没有多么出人意料。

    最让大家意外的是,这一次北伐,赵匡胤选定的副帅竟然是李处耘。

    御驾亲征这种事,作为主帅的皇帝自然不需要功劳的。

    所以,这一次的最大功劳自然是落在大军副帅身上了。

    之前,大家都在猜测这一次的副帅会是谁

    可能性最大的,自然是当初赵匡胤的那“义社十兄弟”了。

    然而,最后这件事竟然落到了李处耘身上

    倒不是说李处耘资历不足,作为经年老将,李处耘的资历那是没得说的。

    可问题是,前两年的时候,李处耘便因为得罪了慕容延钊被外派到了淄州。

    在许多人看来,李处耘的政途应当是已经走到了尽头的才对。

    当然,原本的历史上,李处耘的生命也早就该走到了尽头的。

    但赵德昭的一些举动,终归是将这位老将心中郁郁的心结给打开了不少。

    再加上,赵匡胤有心想要为赵德昭添上一些助力。

    他可是知道,当初在蜀地的时候,李继隆都快成赵德昭的跟屁虫了。

    所以这一次,赵匡胤决定把李处耘重新拉起来。

    以他在军中的资历,再加上自己的支持,很快就能在军中形成一股足够强大的力量。

    进而成为赵德昭的助力。

    赵匡胤的这一番思量,赵普在脑子里转了几圈之后便明白了过来。

    于是,他也是对赵匡胤的人选名单表示了鼎力支持。

    有了皇帝和宰相的共同点头,这一次北伐将领名单也就这么顺利的通过了。

    原本,大家以为这一次的大朝会也就这么过去了。

    大家都准备着回去好好消化这么一个大新闻。

    然而,在散朝之前,赵匡胤却仿佛是突然才想起来一般,顺口说了一句

    “对了,此次北伐,皇子德昭随驾同行吧。”

    说完,赵匡胤便直接朝着后殿走去了。

    留下大殿上的众人们,围观猴子一般的看向了赵德昭。

    面对这复杂的目光,赵德昭只是笑了笑,随后从容不迫的穿过人群,走出了大殿。

    那一天朝会的风云还没来得及在开封府里酝酿起来,北伐大军的誓师大会便开始了。

    一切的一切,都有如当初伐蜀时那般,没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非要说差别的话,大约就是军队数量的差距了。

    当初,从开封出发的伐蜀大军足有三万多。

    而这一次北伐,从开封府出发的军队,只有一万出头。

    其中还多以川蜀降军为主。

    这是因为宋军的主力,诸如昭义军、建雄军之类的,人家一直就在北汉边界线上待着呢。

    更别提像是折冲府这种都到了北汉后面的这种。

    而且据赵匡胤所说,这一次党项人,也就是定难军也会如伐蜀一般,派出人手支援赵匡胤的北伐。

    这些军力拢共加起来,规模上已经超越了当初的伐蜀大军。

    在一轮常规的祭天流程以后,赵匡胤没有像上一次一样看着大军离开。

    他脱下外面宽大的礼袍,露出了内里的甲胄,随后挎着剑登上了一旁由赵德昭驾驭的战车。

    站在战车上,赵匡胤拔剑指向了北方。

    “出征,渡河”

    “出征,渡河”

    雷鸣般的巨响过后,上万大军便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向了渡口,开始北渡。

    滚滚人潮与涛涛江水,就这么交错在了一起。

    ------题外话------

    超时了,原本准备给赵匡胤、赵光义、赵普、赵德昭安排一个朝会上的大段对话的,相当好水字数。

    可后来觉得太水了,然后就删了重来,速度效率点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