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了张地图

作品:《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

    本大家都以为要闹很久的空印桉,结果在辽王殿下的侦查和主持之下,仅仅只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完全处理完毕了。

    而那些知道调查空印桉过程的锦衣卫们,也都是对辽王殿下佩服不已。

    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把全国各地府县的账本给拿过来,全部重新算一遍,然后一个个的对照中央的账本来查看纰漏的。

    结果辽王殿下居然真的把全国府县的账本都给拿了过来,然后从头到尾的算了一遍,这是什么样的神人才能办到的事情啊

    有个锦衣卫把这事往外面一说,旁人听了还非常的不相信呢,甚至有人这样说道

    “我怎么听说是国子监的那些学生们把这些账本给算完了呀”

    这人一说,锦衣卫当场不乐意了,立马摸着腰刀就跟他反驳了起来

    “你这叫什么话,你可知道那些谷子轩的学生都是谁的学生

    那可都是辽王殿下的学生,他们学的数学那都是跟着辽王殿下学的。

    不信你去国子监问问,谁不知道这件事情啊”

    锦衣卫都这样说了,那谁还敢反驳呀

    光是看着锦衣卫腰间的腰刀,一个个的都已经不敢说话了。

    而在大明官场上面,官场氛围也是为之一清。

    首先就是那些因为辽王殿下而得救的官员们,这些官员们大多为官清廉,并没有跟随其他的官员一样,因为空印的原因就贪污。

    他们虽然也会写空白文书,但每月交到上面的银两却是足额的,这些都是有记录的。

    而另外一大批官员,都是趁着空白文书的机会来贪污的贪官污吏。

    这些官员自然不用客气,全部都处理了。

    除了两三千名贪官判处死刑之外,余下的情节不足死的四五千名贪官,全都被关押起来,准备判刑流放。

    朱元章也因为收缴了大量的赃款而心情愉悦,甚至都网开一面,没有将这四五千的贪官全部都杀掉了。

    判刑的流程可以说是从重从快从严,没有丝毫的耽搁。

    而那些被判刑的官员,自然都是有罪证的,那些算出来的账本可不就是他们的罪证吗

    就算是官场上面想要帮他们求情的,那些官员们一看到辽王殿下算好的账本,那也是一个个都不敢说话了。

    更多的也是不愿意说话了,本来以为清廉的朋友,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贪官污吏。

    一个个恨不得时空倒流,能早日看清楚他们的嘴脸,撇清关系才好。

    贪官污吏被解决了,余下的官员自然都是一些还算不错的清官。

    即便是有一些战战兢兢的漏网之鱼,相信也足够震慑他们。

    但接下来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官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了。

    吏部这边就算是把所有的储存柜备用的官员都安排上去,也没办法填充掉空缺出来的官员位置。

    虽说六部官员并不像历史上那样一下子被杀掉七八成那样多,但三四层还是有的。

    更别说地方上的官员被处理的,那就更多了。

    不过,这些朱启看来真是改革的大好机会啊。

    按照封建王朝现在的朝廷官吏的机构,在朱启的眼里来看,实在是过于臃肿了一点。

    该裁撤的就裁撤,该合并的就合并,反正现在位置都空出来了,也不存在说开除谁,不开除谁的问题了。

    朱元章也是锐意改革的君王,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来缩减官僚机构的。

    开源节流吗,谁都懂。

    至于说官少了,地方会不会出乱子

    这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事情,因为在大明王朝的时候就已经很好地运用起了临时工的制度了。

    在地方上干活的那些官差们,可不是官身,而是雇佣的关系。

    只要这些官绅们的数量不缩减,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当官的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乡里乡亲的矛盾,还有官司等等,其余的也没啥事情,让他们做了。

    你说让他们引进先进人才,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下水道管道,考察投资项目,或者是招商引资什么的,他们能做吗

    显然是做不了啊

    更何况这年头还是小农经济为主,大部分的人,还是埋头在土地上。

    只要管好土地的矛盾,余下的矛盾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而商业的事情也没有,明末那样的发达的商品经济还没有出现,更加不需要专门设置官员去管理商务的事情了。

    而接下来的改革的事情,裁撤官员,合并机构之类的玩意儿,那就是朱元章他们去负责的了。

    这些从政方面的事情,朱启也不是很懂。

    你说让他算算账,找找证据什么的还可以,至于其他的东西,还是算了,他也不是很了解。

    况且朱启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头疼的事情,那就是组建税务局。

    组建一个新的部门,虽然说他并不是有官职在身的部门,而是类似于锦衣卫一样,直接负责于皇帝陛下。

    就好像亲卫军一样的部门,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好在已经有锦衣卫的模板可以参照了。

    首先就是在应天府设置一个税务局,总部起名就叫大明税务总局。

    随后,在每个地方的布政司设置新的分部。

    而在分部之下,就是负责一个片区的干事员。

    人数也不需要特别多,主要责任就是负责统计地方上,官员送上来的数据。

    还有对照着每年都会统计的黄色,看看有没有数据上的误差

    随后就是计算根据黄册显示的人数,每年能交的税收了。

    这些税收自然是包括商税和地税在一起的。

    而且他的比如说关税之类的,毕竟现在大明还并没有上关税系统,就暂时不做统计。

    不过,关税这种东西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只要把边界打下来了,任何商人穿过这个边界都要交钱,那真的就跟收过路费一样的轻松。

    而且还收的正当有理。

    收取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或者在外面挣钱的商人,赚取的都是别国家的财富。

    就算是国内的士绅集团,也不会反对这样的事情。

    毕竟这关税可是占着国家大义的

    咱们关税收的是外国人的钱,难道你们士绅也要反对吗

    不与民争利,外国人也是我大明子民

    怕不是想造反哦。

    而关税也要提上日程了,不过不是在全国立马就开始收,而是要找个地方先实验一下。

    朱启看来看去,从海关开始收税肯定是不太行的,毕竟现在大明还没有进行完全的闭关锁,国外国还是可以到沿岸进行贸易的。

    如果将某个港口封闭来进行收税的话,势必会影响这个港口每日的进出商船的量。

    所以还是在陆地找一个交通要道进行收税比较合适。

    毕竟走陆路的商队,如果不走这个关卡的话,其他地方他可能就走不了了呀,就好像茶马古道一样,在云南边境设置关税可是非常合适的。

    不过现在云南还并不在大明的手上,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广西设置关税点了。

    朱元章对于朱启的关税构思也是非常赞同的,毕竟朱元章也不是傻子,听朱启这么一描述,就知道关税的好处是非常大的了。

    能够从外面收钱,总比在自己家里找贪官污吏要钱要来的简单的多。

    况且,这广西的位置正好就面临着边上的安多和云南。

    这两块地方现在可都是北元的控制之下,相当于就是找北元拿钱了,那能够要多少就要多少,肯定不跟他们客气。

    至于说设立关税的多少,朱元章原本打算是像国内的商说一样,30税一。

    朱启一听,心里面就笑了,人人都说朱元章心狠手辣,看来我才是心狠手辣啊。

    30税一这样低的税也能叫做关税吗

    现代,别的地方动不动可都是50的关税壁垒

    怎么说咱们也得弄到个30才可以吧

    朱元章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30,可不就是十分之三吗

    这么高的税,真的会有人愿意交吗

    这就是朱元章不了解跑商的利润了,这商人跑一趟赚取的可都是将近七八成的利润。

    而我们大明现在也只不过是要他们拿出一半而已,这一半就算是拿了出来,那些跑国际贸易的商人也还是有的赚的,只是赚的多与少的问题罢了。

    但总归是比在国内跑商要来的赚钱。

    毕竟在国内只能卖出个一两银子的东西,放到北元那边,可能就价值个四五两,甚至还要更高了。

    这么高的利润,你别说30的税了,就算是上40的税,那他们也会继续掏钱,然后去做生意的。

    你不掏钱也行啊,不掏钱你进都进不来,你敢走私吗

    走私罪在大明碰到,可这是要杀头的,可不是给你开玩笑的。

    朱启主要就是负责提建议,而将这些建议落到实处,那就是朱元章他们的事情了。

    这一段时间,朱启建议了不少的事情,剩下的事就交给朱元章了。

    可把这个皇帝给忙坏了,他也很想让朱启来干这些事情,但朱启直接就摆手说了

    “父皇,不是儿臣不想帮你的忙。

    只是儿臣实在是抽不出手,你也知道这税务局组建的工作可不比一般。

    如果这税务局组建不好,咱们大明的根基可都会要动摇的。

    所以儿臣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昨天晚上我都干活到半夜三四点钟”

    啊半夜三四点钟是什么意思啊

    朱元章当然没办法理解这种超前的话,而想要询问的话,朱启已经在那边抽泣起来,泣不成声了。

    好家伙,看来是真的受了很大的委屈啊。

    朱元章也知道,这段时间实在是辛苦老三了,于是没有将关税的事情交给朱起。

    毕竟关税这种事情还需要跑到广西那边亲自监督,就好像地方市场收税一样。

    虽说并不是什么特别有难度的事情,但一来一回也要大半年的时间啊。

    朱启的儿子才刚刚出生没有多久,之前还让他去辽地作战了。

    这个时候如果再让老三去广西干活的话,也确实有点太不像话了。

    就连马皇后平日里在深宫中,都是经常对着朱元章抱怨,不要总是让老三一个小孩干事情,也该使唤使唤其他的儿子们呀。

    马皇后当然不是为其他的儿子们找立功的机会。

    而是因为他看到朱启天天被朱元章使唤来使唤去的,而且还听说了朱起每天晚上都要干活,干到很晚,自然是心里面心疼这个能干的儿子。

    朱启听到这里,也是哈哈直笑。

    这当然都是他的策略了,每天就让朱棣到马皇后那边帮自己诉苦,自己这边则是一脸无所谓的正义凛然的模样,为国家奉献。

    而朱棣要说的话术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什么“我三哥说了,就算是为国家累死也是他应该做的。”

    “三哥说了,睡觉睡觉,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他是什么身份啊现在是什么时候哪里睡得着觉啊”

    “昨日看到三哥轻瘦了一百多斤,唉,我真是怕三哥一个撑不住啊”

    好家伙,这都瘦了100多斤了,这不一阵风吹起来,人都直接上平流层吗

    马皇后立马就不干了,他虽然知道朱棣所说的都是夸张的话,但也确实看到朱启忙前忙后的这一段时间从来没有停歇过,所以才会对朱元章说那些话的。

    至于你说朱启每天晚上干活干到个三四点钟,具体是干什么那还用说吗

    读作“活”,写作“小老婆白唐玉儿”。

    说起这小老婆,那可真是不得了啊。

    朱启本来以为凭借着自己天生神力,随随便便就能搞定她。

    但这小老婆一开始还不是自己的对手,哪想到越战越勇

    一句话说得好,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

    好在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白唐玉儿看到他实在是辛苦,心里面也是非常的自责,当晚就决定上补品。

    “这可是我们那边的大补的东西啊,虽然我也不知道这叫什么”

    好家伙,你这是看不起我大明辽王的威力吗

    不说了,当晚就是为大家省略了一百万字的剧情。

    不过,朱启解决了空印桉,又开始规划税务局,看上去挺忙的,其实也没啥事情可做,大部分都是让那些锦衣卫们去干了。

    而当朱启以为自己马上可以清闲一段时间的时候,却又收到了,来自蓝仙儿的消息。

    她跟着师父,去广西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