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零三章 司马懿

作品:《三国之大汉再起

    审配道“其进攻方向必然是并州”

    袁绍不解,问道“先生为何如此肯定”

    审配道“并州位于黄河以北,如同悬在关中、洛阳头顶上的利剑,若不攻破并州,刘闲寝食难安。且并州地连匈奴、鲜卑、乌丸,可说是三家南下的必经之路,

    刘闲只有占领了并州,才能控扼匈奴、鲜卑和乌丸因此刘闲发动反攻,目标必是并州”

    沮授立刻附和。

    袁绍扫视了其他人一眼,见无人异议,便问道“该如何守卫”

    审配道“并州本有十万大军,主公可再遣五万大军增援,令张郃为主将,逢纪为军师,定可守住并州”

    袁绍却微皱眉头,流露出犹豫的神情来。

    许攸察言观色,立刻抱拳道“逢纪为军师还行,然张郃并非大将之才,又是外姓,岂可独当一面

    属下以为,该当任命三位公子,或者主公的女婿高干为大将,全权掌管并州军务,方可保万无一失”

    袁绍面露喜色,深以为然地点头道“子远所谋最为妥当”

    众人见袁绍如此说了,虽然心有异议,却也不再说什么了。

    袁绍见众人都无异言,稍作思忖,考虑到三个儿子分别是幽州、冀州、青州的刺史,因此决定派女婿高干去防守并州。

    看向高干,道“高干,你跟随我多年,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这防守并州的重任我就交给你了”

    高干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地道“主公信赖末将乃是末将的荣幸,只是,只是如此重任,末将只怕难以胜任啊”

    袁绍只当高干是在谦逊,哈哈笑道“你定能不负我的所托,此事就这么定了你尽快准备,赶赴并州吧”

    高干无可奈何,只好抱拳应诺。

    然而一想到要在并州与可怕的刘闲军再度交手,高干心中七上八下十分不安,禁不住咽了口口水。

    这时,被派去捉拿高览家眷的袁尚匆匆回来了,向袁绍抱拳道“父亲,儿奉命率军前往捉拿叛贼高览家眷,然当儿率军进入其府邸之时,却发现府中众人早已消失无踪了”

    袁绍大感意外,没好气地问道“怎会如此”

    袁尚道“儿询问了周边住户,据他们所说,高览家眷早在数日之前就已经离家不知去向,儿以为莫不是他们接到了高览的传书,而畏罪潜逃了”

    袁绍怒道“立刻传令各处关隘,务必拿下高览的家眷”

    夜幕降临了,冀州的酒馆茶楼热闹喧嚣起来。

    在冀州最大的酒楼,八方酒楼内,高朋满座十分喧嚣,然而酒楼内喧嚣归喧嚣,可是却无法冲散那股沉闷压抑的气氛。

    一名中年儒生喝了口酒,一脸郁闷地道“主公七十万大军怎么就败给了刘闲这可真是没天理啊”

    同桌的另一个儒生皱眉道“我到现在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刘闲只有区区二十万兵马,怎么就打败了主公的七十万大军”

    邻桌的一个文士模样却不修边幅的年轻人呵呵笑了起来。

    正在说话的两个儒生听到他的笑声,齐齐朝他看过来,面露不悦之色,一人喝问道“你是何人我等所言有何可笑之处”

    年轻文士笑着朝两人抱拳道“在下司马懿,无意听见两位仁兄言论,并无冒犯之意,还请两位仁兄见谅。”

    两人却不肯放过他,一人哼道“你还没回答我们的问题,你刚才为何发笑”

    司马懿笑道“两位仁兄,这行军打仗之道可不是吟诗作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要决胜于沙场,

    军队的纪律、官兵的勇气、装备的情况、将帅的智勇,以及后勤辎重,情报获取,等等方面,缺一不可。

    双方军队的强弱,可不是单看数量的,而是这许多方面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两个儒生冷冷一笑,一人没好气地问道“你是说刘闲那个逆贼,综合实力强于我们吗”

    司马懿思忖道“之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现在倒是显而易见了,又何须在下多言若非如此的话,主公如何能败。”

    不想与这两个儒生继续纠缠下去,站起身来,结账走了。

    同桌的友人连忙跟上。

    两人出了酒楼。

    友人禁不住问道“仲达何故匆匆离开”

    司马懿笑道“我刚才情不自禁多嘴,俗话说得好交浅言深,必起祸端,还是走为上策。”

    友人点了点头,好奇地道“在下倒还想听听仲达的高见难道刘闲此战获胜并非是因为运气”

    司马懿笑道“刘闲要是单靠运气,又岂会走到今天”

    顿了顿,思忖道“刘闲自出道以来,经历了无数场大战,几乎每场大战都是以少胜多威震天下其用兵之凶险诡诈令人叹为观止啊

    其不愧为当世名将,袁绍虽然也算得上是一代人杰,可是与刘闲相比可要相差太多了

    再者,主公麾下虽然谋臣如雨,然而谋臣之间相互倾轧,遇事往往党同伐异,而不是做正确的建议,主公本就优柔寡断,如此情况之下更加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就军队来说,刘闲军虽然人数少,可却都是刘闲一手训练带领出来的百战精锐,可谓虎狼之士一时之选,战力之强悍不需赘言。

    而袁绍的军队,人数虽多,可是大部分却训练不足,而且相当数量又是不久前投诚的军队,军心并不稳,虽七十万大军,却只能视作四五十万人。

    如此情况之下,袁绍的正确战略,应该是徐图缓进步步为营,先攻略河北三郡,然后再伺机南下攻打洛阳地区。

    而袁绍却急于求成,帅主力大军渡黄河,意图一战而定乾坤,这却正中了刘闲的下怀了

    而从虎牢关至扈城亭这连场大战之中,袁绍方面屡屡失误,而刘闲则步步紧逼,杀招隐现,袁绍战败,可说早已经注定了”

    友人瞪大眼睛看着司马懿,一脸的惊叹之色,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若是仲达为袁绍谋划,想必这场大战的结果就要改写了”

    司马懿哈哈大笑道“谁去谋划都没有用”

    随即一脸希冀地道“我现在最想看的是刘闲接下来的手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