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三权纲领中

作品:《逆天明末三十年

    刘毅顿了顿,对大家解释道“所谓民安,从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民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民安,咱们华夏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一旦人作为一个个体从世界上消失,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他所能感知到的一切,拥有的一切便消失了。譬如西北天灾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流民,这些民众为什么要流亡,还不是想讨一个活路流贼清军杀到,这些民众拖家带口逃走,为什么,也是想要有个活路他们千方百计,受尽磨难,无非就是为了活下来,这是我华夏百姓最基本的想法,也是我们新军日后必须给治下民众最基本的保障,生存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如果新军治下,民众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不是因为天灾就是因为而失去生命,那么我们新军以往喊得震天响的保家卫国的口号岂不是一句空话那新军不断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一名上了年纪的官员站出来道“大都督,你说的下官能理解,可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下官说句不该说的话,大明立国两百余年,真正能做到民众安居乐业的又有多少日子更别说现在兵荒马乱、天灾不断,新军治下的江南十府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固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日后呢谁也不敢保证。”刘毅看了看这名官员,回头向身边的成康问了几句什么,过一会才回过头来道“原来是江北的陆大人,失敬失敬。”刘毅见这个老头有些面生,一时间想不起来他是谁,主要是这次会议基本上将江南十府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召集了过来,也就是县令以上的官员前来参会,能站在大堂中的肯定都是府衙里的官员,比如眼前这个年纪有些大的人,他最低也是从六品的官,刘毅回头问成康这人的身份,成康这才跟刘毅简单介绍了一下,刘毅果然回想起来,这人倒不是没见过,不过最多也只有一两面之缘,恐怕连话都没说过,平日里刘毅见的人不计其数,一个话都没说过的官员当然没什么印象。

    刘毅叫这个老头陆大人,原来此人是安庆府的六品通判陆廉,既然是安庆府的官员,那么陆廉说的刘毅就完全能理解了,整个江南十府,只有安庆府位于江北,说个最简单的概念,也就是其他九府都存在着陆地连接的关系,唯独安庆府需要渡过长江才能到达,这也就是当年张献忠南下的时候,刘毅要派出重兵前往安庆府的原因,安庆府相当于是新军地盘的一块飞地,如果战事吃紧或者敌军过于强大,恐怕江南的军队只能凭借长江天险防守,那安庆府很有可能成为弃子,陆廉这么说不仅仅是他一人的问题,也是江北所有官员的心声。

    刘毅点点头,“陆大人说的对,所以今日我们不仅仅要提出三权纲领,同时我们还要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我们的三权纲领注定只能沦为空谈。本督以为,要想保证民安之权,我们要做到以下四点,这第一条就是强军,军队是民众安全最强有力的保障,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有信仰的军队,保家卫国、保境安民,让人比较欣慰的是,我们青弋军正在这条道路上稳步迈进,这一点我想也不用对大家多做解释了。”众人纷纷附和,确实如此,青弋军现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说低品秩的官员可能对新军的建设还不太了解的话,高级官员们心中多多少少有数,大都督这么说一点问题没有。“第二,,百姓至上,人人平等,男女也要平等,我们需要在以往的制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废除落后的制度,更要建立对残疾人,赤贫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求别的,最起码能有他们一口吃的,不至于饿死,从今天开始,江南十府不能有饿死人的情况出现,这一步要落实到官府,由官府来保障这些民众的生存,如果说在大明的其他地方,我这可能是一句大话,但是在江南十府,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刘毅斩钉截铁道。

    嚯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在江南十府杜绝饿死人的现象,这可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大事,还要给最底层的人生活保障,保障他们有口吃的能活下来,这给官府的压力可就大了,不过大都督有句话说的对,这种事也只有在最富庶的江南十府进行试验,如果江南十府失败了,大明其他地方更没有这个财力来保证。刘毅补充道“诸位官员也不要惊慌,这种事情要一步步来,本督也没有说一步到位,我给大家三年,三年之内完善这个制度,当然我也不会让你做无米之炊,阮星。”刘毅点了阮星的名,阮星立刻站出来道“鄙人在。”刘毅道“今日我也请了商会的诸位前来,在这些人当中你是当之无愧的状元,本督刚才说的事情不仅仅是官府要出力,各大商会由你牵头更要出力,这项工作本督将其命名为慈善,你们可以成立一个慈善商会,拨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来保证这些贫苦人民的救济,都督府也会酌情考虑在对你们商会的相关政策上进行调整,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阮星何等聪明,要不然他也不能继承这么大的家业,刘毅这么一说,他便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意义,大都督的意思很明显,新军跟商会最重要的交集其实就是钱,商会跟新军深度绑定,那么也要出钱作为军费,若是他们挪出一部分资金来做这个什么慈善,也就是救济工作,那么刘毅肯定会在军费上减免一些作为补偿,这样一来商会不仅没有损失钱,还赚取了商人最看重的名,士农工商,几千年来商人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甚至连农民都不如,所以古往今来商人无不看中名声,家里有出息的子弟也想将他们培育成读书人,培养成官员,都是因为商人想要往上晋升一个阶层,而现在刘毅将这么好的机会给了他们,以后一提起商会,天下民众哪个不竖大拇指,不论谁当政,都会考虑商会的巨大影响力,从而给商会带来更多隐形的好处。

    想到这里,阮星立即躬身施礼道“鄙人定当竭尽全力。”“好”刘毅赞许道。“那么接下来,第三点就是法治,所谓法治就是要有完善的法律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明有大明律不错,但是有了大明律还要看执行情况,古人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律法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不存在花钱买命,暗箱操作的事情。可是现在的大明,律法不过是一张废纸,有钱人可以花钱抵命,有权的人更是可以胡作非为,这一点在新军治下要坚决杜绝,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谈,而是要落到实处。新军将会建立一个全新的机构,叫做律政公署,来监督律法的执行,如果发现有不公正的情况,进行纠正和制止,胆敢反抗者,罪加一等,从严惩处。”刘毅表情严肃,众人心中凛然,看来大都督没开玩笑,这次要动真格的。刘毅补充一句道“从现在开始,先前的事情我们既往不咎,但是从今天之后,你们应该心中有数。”

    随即,刘毅提到了最后一点,“这第四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民安最大的前提条件,要保障人人有事做,不管是工业、商业、农业,如果没有事做,百姓就挣不到钱,就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那会怎么样,那就要造反。正所谓安居乐业,如果根本就没有业,又何谈安居乐业呢所以这一项就不仅仅是官府或者商会的责任了,而是整个江南十府各个阶层的责任,也包括军队,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保障适龄人群的就业,不能让老百姓连养家糊口的权力都没有。”这一点倒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是啊,几千年来其实华夏的居民是最淳朴的,只要有口饭吃有衣服穿就不会有其他的心思。就说李自成,朝廷要是不裁撤驿站,或者裁撤了之后能给李自成一个新工作,他也许就会安安稳稳的做下去,不会造反了。

    刘毅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说完了民安之权,现在咱们要谈谈民智之权,这一点我认为跟民安之权同样重要,这也是历朝历代的立国之本,读书人向来是被整个社会重视的,但是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的读书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群,读书更不应该被人为的划分成三六九等,这本身就已经背离了新军的宗旨,包括我本人也是极力反对的。”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三权纲领下“请问大都督,民智就是教化的问题对吧”刘毅话一说完,下面的熊翼就忍不住发问道。若是关于教化的问题,则是这些商人颇为关心的,目前来说,商人往上走的途径无非就是两条路,第一条最是简单直接,自古以来便有,那就是花钱捐官,明代虽然没有清代卖官鬻爵那么疯狂,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漏洞,相反在明末这种乱世,捐官的例子层出不穷,并且不同的档次,不同的城市额度也不一样,若是想捐一个大县县令,可能需要五万两都不止,若是一个小县,也许一万两就够了,但是这些也只能限于七品以下的官职,再往上就不可能了,到了六品的官员那都基本是在朝廷的掌控之下,各地也不会干的那么明目张胆。商人的另一条路就是培养子弟了,自己肯定是没有科举的机会了,但是子弟不一定,但凡读书优秀的子弟,一个商人大家族都舍得本钱去培养,也许这位子弟他日皇榜高中,这一家人也就鸡犬升天了。所以商人对教化工作的关心甚至比很多老夫子还要多。

    听见熊翼问话,刘毅不慌不忙道“你说得对,但也不是全对。民智之权要从三个地方入手,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教化,实际上这个工作我们江南十府已经在稳步推进,而太平府基本已经实现了当初制定的目标,首先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十四岁以下不分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这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工作在太平府推行的怎么样,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我们今年又新建了博文、博学两座女校,增加了女童受教育的人数,可以这么说,现在太平府境内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即便是家里极其贫困的,也由官府资助,完成最基本的三年学业,不说能做什么大文章,最起码认字没问题,这也就是我不断提起的扫盲的重要性,以后我江南十府,只要是个青少年就要认字,军队里的士兵有专门的文化教员,我们的战士也全部都要认字,只有认字才能有更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将后续的政策贯彻实施。等到五十年后,相信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就没有一个不认字的了。”

    刘毅说完看了看下方,一大群人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新军这边的文官武将都是频频点头,显然是对这一政策非常支持,并且太平府的教化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有这些官员们的一份功劳,然而来自别处的,特别是苏地的一些官员们脸上的表情却有些不自然。刘毅的嘴角微微上扬,他当然知道这些官员心里想的是什么,“呵呵,本督也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对这个政策肯定是怀着抵触的情绪,自古以来这读书都是上层人的权利,即便到了大明,贫寒士子也有机会读书了,可大家还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实话说,本督就是要打破读书被垄断的局面,不管是什么人,但凡是华夏的子民,都必须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谁敢阳奉阴违,谁敢一力抵制,可不要怪本督不讲情面。”

    众人面色大变,刘毅显然不是在开玩笑,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人,也不会跟他们开玩笑。官员们明白,在这方土地上,新军就是天,大都督就是天,他的命令必须得到执行,新军做事从来不会拖泥带水。众人纷纷拱手道“谨遵大都督之命。”刘毅点点头接着道“另外就是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朝廷也有太学,这本质上就是对教化的补充和升华,能当上大学士和博士的,无一不是饱学之士,江南十府也应该这样,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如果能通过考试的,将会继续往上升,今年我们拟计划建立一座大学,就叫江南大学,设立考试制度,通过大学考试者可以到江南大学内继续深造,做出更大的学问,另外我们还准备建立鲁港职业学院,依托制造总局,培养具备相当理论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到制造总局和各行各业之中,未来,我们江南十府将会有更多的大师和大匠诞生。同时,我们以儒学为基础,还应提倡百家争鸣,恢复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给更多的人发言的机会。”

    如果按照刘毅的性子,肯定是要废除儒家独尊局面的,儒家思想固然有可取的一面,但是越到后来越是变了味。可现在毕竟社会还是以儒学为尊,贸然撼动儒学的地位,对教化的发展不利,此事只能循序渐进,等到其他学说发展起来了,儒学自然就被削弱了。众人对这些新颖的观念不明白,只是隐隐有个概念,既然刘毅这么说,索性就附和便是。刘毅也懒得详细解释,日后实施了,他们自然就会理解。“教化说完了,就要谈谈民智的第二条,。”

    “”众人又发出了一片嗡嗡声,一名上了年纪的官员问道“敢问大都督,这不会是让老百姓做主的意思吧。”刘毅笑道“正是,你理解的很对。”“哎呀呀,这不可,不可。”老官员立即出言反对道。没等他接着说,旁边一名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官员出列道“大都督,自古以来都是上行下效,咱们这些官员都被称作父母官,哪有孩子反过来给父母做主的道理,天地君亲师,老百姓懂什么,让他们做主,岂不是乱了套”

    刘毅摇摇头道“恰恰相反老百姓当家做主不仅不会出现你们说的情况,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政策更好的实施,因为制定方案的是人,是人就会有错误,真正的执行者是百姓,我们发布的任何一个条令可能影响的都是成千上万的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做主的权力,当然,我这么说倒不是以后所有的事情都由百姓们决定,这也是一句空谈,但本督和中军都督府的诸位商议后,拟定了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推行选举制度,事实上,这个制度已经在军队中实行,每个小旗的小旗官都是由整个小旗的战士公推产生,那么我们要将这个政策扩大化,以后,江南十府治下的乡和村,其乡长和村长都必须由百姓来选举,村长由一个村子的百姓公推,乡长则由几个村长公推,这样层层递进,可以解决所谓皇权不下乡,到了县一级就终止的局面。如此推行乡村两级制度,就可以发挥广大百姓的参政的积极性,将才德不配位的人剔除,将对百姓有利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这不就是保甲制”老官员又问道。“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或者说更准确的解释是保甲制度的更加优化的结果,它和保甲制度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保甲制是被动的,而乡村两级是百姓们主动参与的。”老官员不再发问,虽然他不明白什么,但是刘毅说得明白,他倒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这件事,大都督这分明是要将乡村两级完全抓在中军都督府的手里,以往只要县令向上负责即可,现在中军都督府可以将手伸到每一个村子里,这是要做什么老官员咂咂舌,他只敢想想,可不敢说出来。刘毅看这些人的眼神就知道他们想歪了,想歪不想歪就随他们去吧,这件事必须要干。

    “最后就是要注重科技,太平府制造总局已经设立了发明奖,以后我们的这种科学技术奖项会越来越多,同时要建立保护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制度,发明新东西的人,这件新东西的所有权就应该归他,如果别人要用,就需要支付费用,写书也是一样,著作权应当归作者,别人要印刷贩卖,也需要支付费用。诸位,要知道,科学技术绝对不是所谓奇技淫巧,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我江南十府为什么能如此发达,正是因为制造总局将其科技之力转化为民用和军用产品的缘故,所以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科学技术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刘毅抛出了民智的最后一个概念,众人又是一片哗然。又一个官员道“大都督,怎么以后发明个新东西,写个书也要保护起来了别的不说,很多官员无事在家的时候还喜欢抄书,这么说自己抄书也要向作者支付费用喽”

    刘毅解答道“你自己在家抄书当然没关系,我们针对的是拿出去贩卖盈利的行为,只要你不产生盈利,自然就不会跟这件事情相关,可一旦你拿别人的东西去盈利,这就需要跟所有者商议好,如果所有者不同意,你就不能进行贩卖。这才是我们制定这个政策的根本目的。”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明确方向上最后我想说的一点就是民富之权,民富之权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很简单,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让百姓手中都有钱,说起来好像挺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谁不想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这也是朝代建立的时候每次都要提出的纲领,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人做到,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所以制定不了正确的策略,这种所谓的宏伟目标当然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刘毅说道。今天中军都督府的气氛格外的微妙,刘毅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惊世骇俗,要是放在以前,这些话被锦衣卫东厂之流听去上报朝廷,说这种话的官员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可是刘毅是谁,刘毅现在是大明的辽国公,是大明最有实权的国公,青弋军是大明最能打的军队。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江南十府甚至是南直隶,刘毅就是王,况且朝廷已经跟刘毅快要翻脸,就算在场有东厂的人,无非也就是在刘毅的罪名簿上再多写几句罢了。

    可是下面的官员表情就过于复杂了,新军的文官武将们作为刘毅的铁杆支持者,刘毅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他们热血沸腾,但是其余十府的官员可就有些尴尬了,就说刘毅方才这一句,以往朝代说的让百姓过好日子的话都是空话,这不是摆明了说朱元璋当年带领红巾军推翻大元时候立下的目标也都是空话吗这让官员们不敢附和刘毅。不过刘毅毫不在乎,下面的这些人今天能站在这里听自己讲话,可是等到政策颁布实施之后,阳奉阴违者将会被刘毅全部强势替换,大明末年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流贼,没有清兵,没有大明的那些蛀虫,而是由一帮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来操作,很可能华夏会继续领先全世界上千年,也就不会出现后世百年的屈辱史了,直到刘毅穿越过来的那年,华夏还没有重返世界之巅。

    所以现在,既然已经拥有了最为繁华的江南十府,也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地,刘毅就一定要将这种绝好的资源利用起来,实现整个新军的理想。“鉴于这样的情况,中军都督府研究了三种对策,可以有效的使百姓们的收入得到提高。其一,我们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刘毅接着说道。众人再次窃窃私语起来,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刘毅的意思,又一名官员站出来道“大都督,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说来,大明早就是这样了,比如我们江南十府,就比大明其他地方要富裕的多,至于富豪更是有很多,这群人不就是大都督口中先富起来的人吗可是大明并没有共同富裕啊。”刘毅点点头道“你问的很好,既然已经有了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为什么没有共同富裕,这并不是策略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人性是贪婪的,如果没有律法的约束,先富起来的人就会为富不仁,就会牢牢把持住自己的财富,更多的剥削普通人,让自己更富,民众更穷。就说西北的一些富豪吧,据都督府所知,很多人在流贼攻城的时候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财富来协助守城,硬是让流贼攻入城内抄没家产,这些富豪的人头搞不好还挂在城头上呢你们说说,这是何苦呢”是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理解不了,人都死了还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留着钱也需要有命花,如果能拿出一部分家产资助守城的兵丁,岂不是一个双赢的事情,这些富豪怎么就不了解这个道理。

    “呵呵,这就是本督所说的人性,这些先富起来的人有一个共性,如果利润足够大,他们甚至能贩卖吊死自己的绳索,所以我们要从制度上来杜绝这个情况,比如我们要大规模实施的摊丁入亩,比如我们要实施的新税法,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还有我们要实施的减租、限息,建立最低薪俸和最高劳动时间限制,禁止人身依附和禁用童工,并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发生亡人伤人的工坊店面,其东主都会受到处罚。还有等等等等其他的制度,中军都督府就是要用这些制度来保障所有人的权益和敦促所有人履行他们对社会的义务。”刘毅挥了挥拳头说道。

    有人还要发言,刘毅却摆了摆手道“且听本督说完,第二我们还要建立宏观经济调控制度。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鼓励股份制工商业,重建“度量衡”标准,完备工商业立法。废除人头税、劳役制度,建立财产税制度,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税收制度。将徽商银联发扬光大,发行规范化的货币,方便流通和调控经济;同时在徽商银联的管控之下,各个银行都要统一行动,服务经济民生。并且我们鼓励各级官府控股、参股投资道路、桥梁、水利、码头、饮水等公共设施投资,有偿公共服务。”“万万不可啊,大都督”镇江知府站出来道。刘毅问道“有何不可”

    “大都督,您说的这些,本官倒不是太懂,但是有一条,不论什么朝代,私铸货币都是死罪,当初您将柜坊改成银行,尚且无伤大雅,可是大规模发行货币,那么朝廷的官银怎么办是,下官承认,虽然朝廷是这么规定的,但是民间私铸钱币屡禁不止,包括我们江南十府也用上了新军的金币和银币,可那毕竟是拿不上台面的事情,若是公开化,不是在直接挑战朝廷的权威吗下官以为朝廷无论如何不会答应。并且对大都督和中军都督府的名声极为不利,还有什么官府参股投资道路、桥梁建设什么的,这些都是官府应当做的,官府掺和到商业当中本来就有违礼制,还有什么有偿这些服务,这些都是父母官应该做的,怎能收取费用,万万不可。”镇江知府说道。

    刘毅当然已经想到了这一茬,他提出的这些理念都是后世共和国实施的方略,现在提前四百年提出来,当然会给众人极大的冲击,而且很多人也理解不了,不过没关系,这三权纲领跟新军的大业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提出来当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一旦江南十府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具备了走向共和的条件,那么这些策略就会顺理成章实施下去,而且他说的这些没有实施之前,官员们不了解其中的好处,一旦他们从中拿到一些好处,分润一些利润,相信反对的声音立刻就会小下去,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些官员也不是圣人,不会例外。刘毅强势拒绝道“这些都不是你考虑的事情,既然中军都督府提出了这些方案,第一责任人就是本督,朝廷就算是问下来,也是本督来对答,你们只要负责实施就可以了,要是没有这个胆量,就请辞官挂印吧。”话该说要说,刘毅也不想用雷霆手段,但是时间不等人,如果继续按照历史的发展,大明灭亡也没几年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刘毅影响了本来的走向,可是大明即便不亡在李自成的手上,也会灭亡在张自成、王自成的手上,这是大明制度糜烂的原因,流贼不过是一个助力罢了。刘毅要做的不是保护大明的朝廷,而是要保护华夏的万千百姓,所以朝廷怎么想他并不担心,新军的实力还在不断增长,谁又敢和新军争锋。

    刘毅这么一说,不仅是镇江知府,就是想挺一挺镇江知府的官员们也识趣的闭上了嘴巴,大都督说的不错,制度怎么实施不要紧,但是刘毅真的有将他们革职的权力,中军都督府战时节制所有都督府管理范围内的军政大事,换一个官员还不是弹指一挥的事情,难道朝廷还会为了一个知府跟新军翻脸吗刘毅呼出一口气道“民富之权的最后一点,就是大力构建外向型经济。别急着提问,所谓外向型经济,就是要鼓励海外贸易,开拓海外土地,扩大我华夏子民的生存空间,同时我们青弋军也会给海外的民众保护,另外要跟民智之权结合起来,海外土地也需要推行教化方略,推动儒学在海外的发展,比如可以设立孔圣学院,让海外的华夏子民和土著民众都受到华夏文化的熏陶,这样一来,多年之后,我们就能开拓出更广大的生存之地。”刘毅此言一出,倒是没有引起太动,除了新军的将官之外,下面其他的官员或多或少也听说过新军在海外活动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件事刘毅早就开始干了。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明确方向下新军的将官们比地方官更加清楚军队内部的动向,而青弋军在海外的扩张,其带来的好处已经开始反馈给军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大明的土地毕竟有限,如果放在江南十府,更是寸土寸金的地方,青弋军不断扩张,人数不断增加,战功虽然可以用金银或者升官来进行奖赏,但是华夏的地界上,自古以来人民便对土地有着无限的热爱,所以给予有功将士土地来褒奖他们的功劳才是最合适,也最符合广大将士利益的事情。大明的土地不够,可以将眼光放到海外,台岛的土地、吕宋的土地、耽罗、九州的土地,都是可以给将士们的地方,而流民到了这边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土地,那么新的土地就要在海外寻找,同样的,流民有了肥沃的土地,一方面加强了他们对新军的忠诚度,另一方面这些人努力耕作,土地收上来的粮食和税收又能反哺军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吕宋、爪哇、甚至更远的红土国,都是大片的无主之地,若是能全部拿下,这些土地能养活几千万的人口。新军的待遇越来越好,跟他们的海外计划有极大的关系,毕竟这个时代,粮饷是一支军队最基本的保障,粮饷越足,战士们的战斗热情和士气就越高,后世的拿破仑说过,士气来源于士兵的胃,刘毅当然知道这一点。

    时间回到三天前,在大会召开之前,新军内部已经达成了关于海外开发的详细方案。上个月,前方传来了最新的战报,新军以琉球为跳板,从北部进入了吕宋岛,吕宋岛的土人战斗力非常差,抵抗了新军一阵之后便丢盔弃甲,纷纷臣服。一个整编师的新军收拾这些土著人没有任何悬念,甚至双方的武器存在着不知道多少代的代差,在战报中提到了这些土人不仅用着非常原始的冷兵器,还有人竟然用石器,完全就是原始人的状态,因为吕宋岛气候比较炎热,这些土人大部分不穿铠甲,只有一些貌似是精锐武士的士兵才穿戴简单的铠甲,剩下的人都是兽皮一裹或者根本就什么都不穿,只穿个树叶和不知道什么材料编织的短裤就上阵作战了,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结局,新军本来就是全火器化的军队,燧发铳又克服了潮湿环境对火绳枪的影响,这些土人还没看清对方的脸就隔着一百多步被纷纷打倒在地。所以前期的作战,新军除了因为丛林中的蚊虫叮咬和水土不服而死亡了少量的人员之外,剩下的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可是大军挺进到吕宋岛中部一个叫维甘城的地方之后,事情发生了转变。

    根据战报,维甘城附近发现了许多全副武装的红毛洋人,他们的铠甲跟盘踞在台岛的荷兰人很像,也是整体的板甲,并且也大规模使用火器,只不过还是以火绳铳为主,这些红毛洋人在维甘城的南面建立了一些木质堡垒,每个堡垒里面都有数十人到上百人不等的士兵驻扎,新军当然是继续前进,平推了这些堡垒,但是遭到了红毛洋人激烈的抵抗,虽然双方的火铳性能不可同日而语,可是这些红毛鬼子也有火炮,给青弋军造成了微小的伤亡,经过对俘虏的审讯才得知,这些人是佛郎机人,不过是大佛郎机人。在明代,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地理位置都在一个半岛上,一般明人统称他们为佛郎机人,分不清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区别,实际上跟大明打交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占领澳门的也是葡萄牙人,只是大明人不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两个国家罢了。直到进攻吕宋的明军俘虏了西班牙士兵才弄清楚,原来佛郎机人内部还分成大小佛郎机,占据吕宋岛的是大佛郎机人。

    等到审问这些士兵之后新军才得到了惊人的消息,这些大佛郎机人主要盘踞在吕宋岛的南部,一个叫做马尼拉城的地方,那里竟然有近万兵力,还有数万土著兵作为辅助,总兵力很可能超过五万,新军一路向南,算上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可能真要是到达吕宋最南端新军只能剩下四五千的兵力,如果对方真的有五六万人,还处于防守状态,在实力不明确的情况下新军不能往南进兵,刘毅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也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守住目前占领的维甘城,等待中军都督府的下一步命令。与此同时,中军都督府内部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方案。

    首先一条就是成康提出来的增兵,既然已知对方有五六万的人马,哪怕都是很原始的土著兵,新军也不能骄傲轻敌,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天时地利人和很有可能都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增兵已经成了必然的选项,正好新军还在扩军之中,新扩建的训练师可以将原来的野战师替换下来,从江南十府直接抽调一个野战师加强吕宋方面的兵力,西班牙人有火铳火炮,比较难缠。刘毅可是知道这一段历史的,西班牙殖民者从十六世纪开始就逐渐渗透了吕宋,不仅仅是吕宋,应该说西班牙人在后世菲律宾的领土上已经到处开花,从北面的吕宋一直到南面的苏禄岛,已经到处都有他们的驻军,在这个时代,还处于葡萄牙西班牙时代的末尾,十六世纪晚期,虽然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但是西班牙毕竟是殖民时代的先行者,全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殖民地,吕宋岛算是开发的比较早的,在这一片地区,不论是荷兰还是英国还是葡萄牙,都没有跟西班牙人一争雌雄的能力,同时西班牙还有强大的舰队部署在这一带,现在维甘城被拿下,可以料想西班牙殖民者已经收到了消息,下一步会不会调集舰队封锁吕宋岛北部谁也不知道,如果是这样,张智的舰队就要在吕宋岛北面的海上灭了西班牙舰队才能稳稳占据优势,断绝西班牙人的外援。如此一来,必须想办法加强张智舰队的实力,因为台岛舰队只是新军水师一半的兵力,如果不能得到加强,在西班牙舰队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很难取得优势,陆战新军所向无敌,海战谁也不能确定,西方的水师也不是吃素的。

    成康提出的这两点刘毅非常赞同,增兵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光增加作战兵力还是不行,当初刘毅在都督府内提出了生产建设兵团的设想,本来已经在台岛初步实施了这个设想,可是现在看来要临时调整一下,在流民中选出一批愿意到吕宋去的,发给更多的安家银,并且以吕宋的土地为基础开出更好的条件,让这些人抢先在吕宋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由新军在前面打头阵,生产建设兵团在后面巩固阵地,也就是民团和正规军合作的模式。生产建设兵团可以先配备二六式,二六式的库存有,生产线开起来的话制造速度远远快于二八式,生产建设兵团毕竟是二线部队,只要有一般的作战能力即可,火铳训练简单,可以进行整训,必要的时候补充到正规军当中,参加一线作战任务。初步计划先移民十万人到吕宋,十万人的话完全可以组建一个民团师,一个民团师加上两个正规野战师,平推到马尼拉没问题。

    至于后面的棉兰老岛和苏禄岛等地盘,将来再徐徐图之,吕宋的人口容量按照预计至少是两百万起步,如果真的有这么多流民移民过去,很快就能拉起十几万人的民团队伍,这可是强大的军力,也是新军后备兵力的有力保证。同时等到吕宋岛全境被占领之后,就可以以台岛为跳板,在台岛也建立同样的生产建设兵团,将台岛和吕宋连城一个有机整体,双方优势互补,人员互调,结合成一个战区,台岛的人口容纳能力也不会小于两百万,这又是十几万军队的兵源之地,如此一来,新军的海外基地就可以反哺江南十府,将新军的所有地盘盘活,联动起来。

    当务之急是迅速派出精干力量奔赴吕宋岛,结束吕宋战事,吕宋的战斗结束的越快,对新军越有利,根据手头的情报,包括新军在内的皇太极、李自成等势力都在不断发展当中,谁能发展的更快,谁就能腾出手来先发制人,几方势力走的完全是不同的路线,就看看谁能掌握先机了。新军在海外作战的总基调是以战养战,已生产建设兵团开垦土地生产粮食,江南十府补充饷银,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来保证前线作战。同时前线的士兵也要将俘虏转化为己用,虽然刘毅来自后世,从心里来说不愿意搞农场主黑奴那一套,但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新军不能奠定自己的实力,就会被别人吞掉。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