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何以镇北方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街上出了闹事,尤其还跟百善铺子有关,许多人第一时间围拢上去。

    “怎么回事啊宁公子怎么还动手打人呢”

    “听说啊,这两日宁公子没来,那沈掌柜竟偷偷售卖香皂,这不坏了规矩吗”

    “要我看啊,怕不是宁公子跟姓沈的里应外合,故意演给大家看。”

    “不应该吧,宁公子要想挣银子,每日多卖一些香皂即可,何须用这种卑劣的方式蒙骗大家”

    许多人叽叽喳喳,交头接耳。

    “让开,都让开”

    宁合雍也急忙带人赶过来,维持秩序,他横着脸看向宁远“怎么回事啊”

    宁远气愤不已的样子,直接道“老爹,这小子坏我规矩,私自卖了百块香皂,你说要怎么定罪吧”

    “哦胆子倒是不小,先下到锦衣卫诏狱再说吧。”宁合雍道。

    沈三一听,差点吓破胆。

    锦衣卫的诏狱是什么地方那是阎王窟,人竖着进去基本上只能横着出来。

    “公子,公子,我错了求您饶了我吧”

    “我我愿意将赃款交出来,求您大人大量,放我一马吧”沈三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银子呢”宁远一摊手。

    沈三忙哆哆嗖嗖的将百两宝钞拿出来。

    宁远接了宝钞,又在沈三身上蹬了一脚,愤然道“滚有多远滚多远,别让本公子再碰到你”

    “哎,好好,多谢公子”沈三连滚带爬的离开了。

    众人见了,心底也都打消了怀疑。

    宁公子都把姓沈的赶走了,来真的,肯定不是演给大家看的啊。

    “大家伙也都别看了,走,对面去,这百两银子请大家喝茶。”

    宁远表面笑呵呵的招呼众人,心底却是不断的叹息。

    也不知道这么做好不好。

    他需要人,需要可用之人,而沈三本是一个小小流民中的一员,要想当得起重任,首先得熟练人情是事故。

    说不好听点,他要把老实巴交的沈三快速催熟,变得圆滑。

    这好吗这不好

    毕竟老实的沈三又没跑他宁家祖坟。

    可沈三要想过的很好,那就得改变,在失败的教训中成长起来。

    这一顿打,便是教训。

    至于沈三的可信度,暂时无需怀疑。

    就冲刚才他突如其来动手,甚至面临下诏狱的危险,沈三都没说出实情,一心配合他演戏,忠心可鉴

    “果然,做好人难呐”宁远长长的叹气。

    就拿西山那些流民来说,又有谁知道他忽悠太子“流民最可调可控”,主要是想解救那些人呢

    可这件事落在许多人的眼中,怕是会变味吧朝廷上的大佬,甚至包括皇帝陛下会怎么看他呢会不会有人嗤之以鼻,怀疑他利用廉价的流民敛财

    人心不可测,所以也就导致当好人的成本在不断的上升。

    “本少爷这颗该死的忧国忧民的心呦”

    宁远喃喃着,面上的笑容也随之荡漾开来。

    来到大明,他想看看大明的盛世繁华,然后在这段光辉灿烂的日子里,当一个平平无奇的富家翁。

    百善铺子换了掌柜,新的掌柜也姓沈,叫做沈七,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接着一切照常进行,规矩照旧。

    晚上,宁府。

    “知道哪里错了没”宁远问。

    “知道。”

    沈三闷着头,委屈巴巴道“小的不该在百善铺子偷偷卖,应该在外面兜售。”

    宁远点头“既然知道,那便去吧,以后做事多动脑子,另外,你的那些老乡族人,以后归你管。”

    “是多谢公子”

    沈三又燃起了希望。

    公子没有抛弃他,反而变向重用了。

    那西山可有一千多人啊,管这么多人,也是相当大的重任。

    他却不知,正因宁远的这顿打,造就了一个西山大掌柜,以及大明最强二道贩子。

    不多久,宁合雍来到宁远的房间“儿啊,爹跟你说点事。”

    宁远正在弄香皂,头也不抬“啊,说吧。”

    宁合雍顿了顿,语重心长道“这百善铺子确实经营的不错,爹都看在眼里,可那校阅之事,也要放在心上啊。”

    “啊,知道,我会注意的。”宁远漫不经心。

    “这就好千万记得老爹教过你那些话啊,若是能考中,混个一官半职,有个差事,才能真正的安稳啊。”宁合雍再三嘱咐。

    宁远自是哼哈答应。

    老爹的心思,他懂,就跟后世许多人拼了命似的考公务员一样,混个铁饭碗。

    同时呢,在朝廷为官也有诸多便利,关系网层层复杂,等若是多了一张护身符。

    只是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一心赚银子多香啊

    况且他现在不但抱上了太子大腿,甚至还隐隐得到了皇帝陛下的看中,只要能给天家源源不断的送银子,不也是一张大大的护身符吗

    宁合雍本想考教一番,看宁远是否记得他当日的教导,可见宁远心不在焉的样子,也只得放弃了。

    罢了就这样吧,儿子长大了,随他去吧

    翌日。

    天色渐亮,习惯睡懒觉的宁远仍旧躺着,小厮却冲了进来“少爷,今日校阅,您可快起来吧”

    “啊”

    宁远迷蒙的睁开眼,本来很不耐烦,毕竟梦里可是娶了几房美娇娘的,可念及陛下特赐参加校阅,也只好起身洗漱。

    所谓校阅,比的并不是骑射,自文皇帝朱棣开始,就改成了策论,让勋贵子弟为朝廷献言,出一些对策。

    一般情况下,考题大抵是时政要事,比如哪里遭了灾,哪里叛乱,应该怎么治理、平叛等等。

    家室稍微好一点的,家里长辈也都在朝为官,故而大概率能猜到皇帝陛下的考题,也就是所谓的押题。

    也因为如此,一个个勋贵的后代都激动不已。

    考题范围大概确定了,接下来就要看谁的功底更深、角度更精准了。

    “呀,这不是咱们的宁公子吗”

    “说来咱们这位宁兄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

    “哈哈,宁兄,你那香皂可是稀罕的很,能不能送兄弟几个些许啊”

    亲军都督府内,见宁远到来,笑呵呵开口。

    宁远随意看了一眼,这些人,可都是勋贵后代,公、侯、伯爵的后代,随便拉出来一个,家世背景都比他牛。

    所以他也就懒得攀关系了。

    攀交关系,首先家室得在一个层面上,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各走各的道最好。

    “香皂在百善铺子有售,诸位兄弟去买就是了。”

    随便应付了一嘴,宁远便按坐落下。

    不多时,考官开始放题。

    就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宁远神色猛然一震。

    何以镇北方。

    这考题,竟如此熟悉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