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9章 阅卷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事上炼,此一点于阳明心学至关重要。

    如果把先前的“知行合一”比作王阳明的外挂,那么,多了这一个“事上炼”,便是增强版的外挂。

    包括后来剿匪、打宁王,靠的,便是这事上炼。

    简而言之便是你得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对事情的体悟,总结归纳。

    要解决事情,你得先去了解事情啊,在事情上面磨炼自己

    就如方才关于土豆的切分问题。

    老王就想到了。

    土豆发了芽,那芽,生长起来便是以后的一根秧苗。

    而秧苗,就意味着果实。

    此一点,看起来很简单,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愿意劳心、劳力去做呢

    莫说在这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年代,便是后事,人人都懂实践出真知,结果呢

    “不错,不错啊”

    宁远不住的点头“伯安,好好努力,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四处宣讲一番,日后,定能有一番大成就”

    此刻,他已是看到了王守仁未来的高度了,那简直望不到尽头。

    尤其是老王好讲学,这边正打仗呢,就着一个破草屋,也能拉着诸多弟子们讲学。

    由此可见,依照这个态势下去,用不多久,王守仁就能弟子遍地,而那个时候

    呀,他宁远岂不涨了一个辈分

    成别人的师公了啊

    内阁。

    殿试已然完毕,接下来,自然便是阅卷了。

    弘治皇帝很是勤恳,第二日便叫来六部九卿,会同三位阁老,共同阅卷。

    对于此番的考试题目,众人,半点不意外。

    因为那海盗,太猖獗了。

    而朝廷这边,一时之间,也是没有好的办法,严守防御都有些捉襟见肘。

    故而,皇帝陛下策问诸多贡生,看看这诸多学子之中,是否有真正的治世良才。

    结果,随着几分考卷翻阅过后,一个个的脸上都浮现出失望之色。

    这诸多贡生的答卷,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用平平无奇来形容,都已然过分了。

    一些个人只是简单的提及了海盗之事,跟着,就开了宏论,引经据典,辞藻倒是华丽,可回头一看,完全就是一派胡言,胡扯八道。

    殿试,考的是策问,是皇帝陛下提了问题。

    作为考生,你直接回答问题就是了。

    更有甚者,乃至于一度将问题的矛头指向朝廷,说朝廷失德,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取茶来。”

    弘治皇帝放下一份答卷,有些累了。

    实在是有些烦闷。

    对于其中的问题,他自是再清楚不过。

    祖宗定下的规矩,八股取士,天下诸多学子便玩命的学习八股文。

    这学来学去,文章倒是做的不错,可面对朝廷的各种问题,却是半点不会的。

    说的糙一些,跟书呆子没什么区别。

    在这等情况下,这科举又能选出多少真正的良才呢

    最主要的是,他明知道这科举有不妥之处,可又无能为力。

    能怎么办

    取缔科举吗

    日后,朝廷靠什么办法选取良才天下诸多读书人,包括哪些寒门子弟,还有出头之路吗

    问题的结症摆在这里,即便他是当今皇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喝了茶,弘治皇帝沉思片刻,脑中却是灵光一闪,开始继续阅卷。

    很快,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此番会试的会员,唐寅啊。

    跟着,他怀着几分的期待,看起了答卷。

    可看着看着,神色,不由得古怪了许多。

    这字里行间,皆是充斥着一股经济之道的味道,其中的着重点,竟是义兵

    朝廷这边应该多募集义兵,平日里,给与少许银子,而当有战事来临,立了功的义兵,加倍奖励。

    换而言之,那一个个海盗就相当于银子。

    当海盗袭扰海岸,义兵看到海盗,就等于是看到了银子,自是疯狂的奋战。

    如此一来,长此以往,海盗,也就不敢来了。

    道理上,与那宁远所言,几乎差不多。

    只是义兵吗

    弘治皇帝踟蹰起来,抬起头,沉声道“诸位爱卿以为,那义兵,如何啊”

    这一下,诸多大臣都停顿下来。

    有些看过唐寅那份答卷的大臣不由得眯起眼,面色有些古怪。

    对于义兵,人人皆知。

    只是利用义兵来打海盗,似乎有些玩笑了。

    即便是眼下,义兵立了功,朝廷也有赏赐,可也不见诸多义兵打的海盗望风逃窜啊

    难道说,多给些银子,义兵就拼命打仗了

    这个时候,兵部尚书马文升挺直了腰杆。

    这两个字他很熟悉,先前在抗击海盗之时,乃是宁远借太子殿下之口提及的。

    当时,他还很毫不留情的驳斥了宁远。

    眼下,这唐寅竟是再度提及。

    他想了想,缓缓出声“陛下,臣以为义兵抗海盗,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当不得真。”

    “义兵,与普通百姓,其实无异,起了战事,才充当为兵。”

    “此一点,其实与屯田异曲同工,故,对于抗击海盗,并无大用。”

    闻言,弘治皇帝点了点头。

    屯田。

    这两个字点到了重点。

    而今大明施行卫所制,许多人打仗之时是兵,而没有战事之时,便种地养活自己。

    可想而知,这卫所的兵,没有训练,时间一长,刀枪怕是都生锈了,哪里还有战力可言。

    所以,表面上的大明的兵将极多,可堪当大用者,实在太少了。

    这也是大明一大弊病。

    马文升将屯田兵与义兵联系起来,恰如其分。

    “陛下,臣以为如是”

    “马公说的有道理。”

    几个大臣跟着开口。

    弘治皇帝没有作声,心下略有失望。

    言外之意也就是,唐寅这篇策论,实在不可取啊。

    于是他便看起了下一篇答卷。

    也是这个时候,大学士刘健忽而讶异出声。

    “咦”

    “这份答卷有些意思,可又有写不妥之处。”

    其他人纷纷抬头。

    能让刘公如此怪异的答卷,定是有与众不同之处的。

    便是弘治皇帝也看了过去,笑道“刘师傅,此答卷,可是异彩纷呈”

    “这确实不错。”

    刘健略微眯着眼道“按照这个策略施行下来,攻防兼备,其中还列举了具体的对战阵型、火炮以及开花弹使用手段。”

    “最主要的是,这里面提及了三方联防,以及奖惩办法。”

    嗯

    其余人皆是诧异不已。

    只是这么简单一听,这答卷,便有所不同啊。

    弘治皇帝忍不住道“刘师傅,此人是谁”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