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4章 报销吧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翌日,宁远终于恢复了自由。

    这也就意味着,朝堂那边,大抵有了抉择,认为他没什么问题。

    简而言之,他的安全没问题了。

    天色渐亮,他跟着牟斌来到朝堂之上,一脸笑呵呵的样子。

    弘治皇帝直接开口问“宁爱卿,朕问你,你,可曾通敌啊”

    这是一个引子,引出来,教宁远自辩。

    宁远不急不缓道“启禀陛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未曾通敌。”

    弘治皇帝又问“那有人弹劾你收了宁王的银子,可有此事啊”

    此事,已成定论,自是无从辩驳的。

    所以宁远也就没藏着掖着,干脆道“臣收了”

    “只不过,臣以为,单以银子论是否通敌,乃是大错”

    “那宁远与臣银子,若深究起来,乃至资助我等,他,才是真正的资敌啊”

    一番话落下,百官寂静无声。

    好家伙,虽然感觉怪怪的,可如此想来,竟也有几分道理。

    宁王朱宸濠给宁远银子,便等若是资助宁远大军,这不是资敌是什么

    只是,很快,下方有人站出“谬论哼,何其的荒谬”

    众人循着视线看去,是一名较老的大员,户部右侍郎刘大夏。

    刘大夏上前几步,与宁远对视“驸马都尉,你口口声声说宁王资敌,可是,你得了好处之后,可否为那宁远行方便了”

    宁远脸不红心不跳“未曾”

    “满口胡言”

    刘大夏十分的犀利“据本官所知,你收了宁王的银子之后,撤守南昌城,予以宁王三日的喘息时间。”

    “也正因如此,宁王才得以自吴城逃离。”

    “而假若你不撤守南昌,率领大军再度进攻,当时,便可打败宁王,后面,也就不会有峡谷一战了”

    “所以,你收受银两,贻误战机,耽误家国大事,乃是死罪”

    言语干脆,很是霸道。

    宁远略微眯起了眼。

    他自问,先前未曾得罪过这刘大夏,而刘大夏一开口便针锋相对。

    原因,无外乎卖直取名

    无论你说什么,上来便是一顿驳斥,以彰显自己的刚正不阿。

    事实上,对于刘大夏,他也是有着一定了解的,在后世传言,还有着千古罪人一说。

    因为刘大夏先前在兵部之时,可能烧毁了三宝太监郑和的诸多海图。

    后世有君王想要再度下西洋,只因刘大夏烧毁了海图,导致后来的大明下西洋成了幻想。

    这也是刘大夏卖直取名的一面。

    皇帝想下西洋

    那就要造船、要劳碌无数百姓、将士、靡费无数银两,劳民伤财啊

    什么要海图

    没有,烧了

    而眼下,这刘大夏的直,卖到了他宁远的头上。

    宁远似笑非笑“刘大人,您可能有所不知”

    “当时的情况,并非是宁某人愿意撤守南昌,而是南昌起了匪患。”

    “而那个时候,南昌没有一兵一卒,假若匪患进城,定会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敢问刘大人,南昌十以万计百姓的性命重要,还是即可平区区数千人的反贼重要”

    这话,宁远倒是没有撒谎。

    因为当时除了宁王派出的一些“演员”之外,南昌确实出现了少股的匪徒。

    刘大夏闻言,暗暗咬牙。

    如此算来,自然是十数万百姓的性命重要。

    只是

    他冷哼一声道“谁知那匪徒是不是你自导自演的还有,那宁王送你的八十万两银子,而今,在何处啊”

    八十万两

    沃妮马

    宁远差点爆粗口,一度觉得对朱宸濠太温柔了,就应该活剐了那王八蛋

    他缓缓沉了口气道“刘大人,您的消息怕是有误吧”

    “那宁王,只是送了五十万两银子,而今,已是用了十五万两。”

    “剩余的部分,宁某人留在了南昌,作为军需”

    “此事真假,一查便知。”

    身正不怕影子斜啊

    可那刘大夏又是冷哼“你说五十万两,便是五十万两假若多出来那三十万两被你私藏起来了呢”

    而后,也不等宁远回应,他直接看向弘治皇帝“陛下,宁远擅作主张,收受银两,贻误战机,理应判罪”

    闻言,弘治皇帝点了点头。

    到得此时,此事已无需再议。

    再说下去,用宁远的话来形容,便是耍嘴炮了。

    于是他望向百官“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接下来,自是众说纷纭,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宁远无罪的。

    原因很简单,宁远这一仗打的确实漂亮。

    所谓的收银子,也用作军需了,挑不出太多的毛病。

    到得最后,大学士刘健终于开口“陛下,臣以为宁远并未通敌,且心系南昌百姓,理应褒奖”

    旁边的李东阳、谢迁也跟着附和。

    通敌一事,即将盖棺定论。

    按理说,既然没有罪,宁远应当松一口气,且告退的。

    毕竟这可是涉及了通敌大罪,能如此缓和过去,已然不错了。

    可宁远眼见后侧的刘大夏一脸平淡的样子,心底就忍不住来气。

    这刘大夏,可恶啊

    且不说眼下,日后涉及到开海、下西洋,此人定是不可绕过的阻力。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宁远深深的吸了口气“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弘治皇帝侧目。

    这小子,通敌一事还没有定论,竟还主动启奏

    他不动声色道“宁爱卿有何事启奏啊”

    宁远自怀中取出一个册子,递给了萧敬。

    弘治皇帝狐疑,缓缓打开册子,所见之下,眼眸不由得收缩了那么一下。

    这册子上面,是一个个那所谓的阿拉伯数字,经过那刊物风华宣扬之后,他自是认得。

    而在数字的后面,对应的是一项项支出名称。

    其中包括购买猪羊鸡鸭鱼肉等等的诸多事项,每一项,每一笔,都写的清清楚楚。

    这是此番行军打仗的耗费的银两。

    “启禀陛下”

    宁远朗声开口“平叛事急,朝廷,并未调拨银两。”

    “故,此番平叛所用银两,皆乃臣倾家荡产,自掏腰包,先行垫付。”

    “所以,臣恳请陛下,将臣垫付的银两,与臣报销。”

    “此一战,共耗银子六十五万三千七百两,其中,臣垫付了五十一万两,其余部分,取自宁王所送银两。”

    这是要银子

    弘治皇帝反应过来。

    确实,此番平叛,朝廷却是没有调拨银子,所用的,是宁远自己的银子。

    按理来说,理应予以报销。

    因为打仗,是朝廷的事情,总不能教朝廷命官自己掏银子吧没那个道理。

    于是他点头道“宁爱卿忠君爱国,一片赤诚,朝廷,不能寒了你的赤子之心,户部这边,着手调拨银两吧。”

    一侧,刘大夏目瞪口呆,直接傻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