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6章 灭蝗灾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弘治皇帝面色有些震撼。

    一直以来,湖南、广东、福建、江西一代都有着一定数量匪寇。

    因为这一带的交界处,大山连绵,极其的容易躲藏。

    自有明以来,朝廷这边不知道派出了多少人马,历经无数次征缴,那匪患,终究是除不尽

    而眼下,借着蝗虫的谣言,匪患,竟是又起来了

    “此番很是严重吗”弘治皇帝严声问。

    “是矣”

    刘健点头“此番,趁着蝗虫祸乱,民间,出现了许多的谣言,而匪患便趁机大肆掠夺”

    “在此期间,又收纳、接收了十数万计的兵马,而今,南赣汀漳一带的匪徒,已达数十万计”

    “此贼不除,朝廷,将永无宁日啊”

    刘健焦急不已。

    弘治皇帝也是被这匪徒的数量吓到了。

    数十万计的土匪

    岂不是说,比那宁王的造反的声势还要浩大

    “果然,天灾之后,必有啊”

    弘治皇帝暗暗咬牙

    而今的大明,一片向好,可就因这一场蝗虫的天灾,竟是多出了不可想象的祸乱。

    几十万人啊

    一旦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即便是造反,都相当的容易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问道“如何剿之”

    刘健摇头“怕是十分的困难”

    “南赣汀漳一带,丛林茂密,大山连绵,此等环境之下,即便是朝廷这边派出双倍乃至于数倍的大军,怕也无济于事”

    “因为那匪徒十分熟悉山林的地形,而朝廷的官军却不熟悉。”

    “一时之间,于朝廷而言,只能遏制,却是无法彻底剿灭”

    刘健一声叹息。

    先前,南赣汀漳一带的匪徒,倒是相对老实,有着自己的地盘。

    可是此番,趁着蝗灾一事,大肆掠夺,增加兵马,事态,俨然控制不住了。

    顿了顿,刘健继续道“陛下,臣以为,匪患需当除,可眼下最关键的,乃是遏制蝗灾”

    “唯有蝗灾遏制住,流言蜚语,才会终止,继而才可以阻止匪患的壮大”

    断根

    弘治皇帝也深以为然。

    蝗灾若控制不住,那诸多的流言,注定会越传越恐怖。

    匪患利用此一点,蛊惑民心,声势将飞速的壮大,届时,便不可控了

    略作思考之后,弘治皇帝严声道“拟旨,命那王守仁尽快遏制蝗灾,若遇问题,可先斩后奏,百无禁忌”

    言外之意,只要能控制住蝗灾,只要你王守仁不造反,做什么都可以。

    晚些时候,宁远被召至养心殿。

    弘治皇帝将关于匪徒的奏疏丢给宁远“驸马,看看吧”

    宁远认真看了两遍,面色,有些怪异。

    对于南赣汀漳一带的匪患,他自是清楚。

    先前,那宁王朱宸濠的数万兵马,便是暗中养的匪徒,造反之后,匪徒,变成了叛军。

    而除了宁王的数万叛军之外,南赣汀漳那边,自然还有其他的匪徒。

    之所以没顺势剿匪,是因为他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匪徒藏在深山老林之中,他自然可以强行攻打,但却会折损许多人马,不划算。

    于是,他便将那匪患留给了王守仁。

    “陛下,臣以为,匪患,不足为虑”

    宁远直接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蝗灾,蝗灾得以控制,再平匪患臣那弟子王守仁,顺手拈来而已”

    这番话,说来简单,却有着夸夸其谈的意味。

    南赣汀漳的匪患,已存在数百年之久,先元之时便无法控制,气是你小子三言两句就能解决的

    还有那蝗灾,而今,湖南那边也没消息啊

    弘治皇帝斜瞥了宁远一眼“年轻人,说话,要慎重莫要以为自己是驸马,朕,便不敢动你”

    顿了顿,他又道“朕听闻,你在松江、杭州那边开设了制盐作坊,欲贩卖私盐吗”

    朝廷,盐铁专供。

    贩卖私盐,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可宁远却不以为意“陛下,臣确实制盐了,只是这盐,却是面相蝗灾一带所销售的盐,可治蝗灾”

    弘治皇帝错愕。

    盐,可遏制蝗灾

    开什么玩笑

    那蝗虫,害怕盐吗

    他不由得沉下脸“好了,驸马,你不要说了,盐铁,乃是朝廷的根本,那松江、杭州的盐场,停罢了吧,朕便不予追究”

    宁远摊手“启禀陛下,盐场,怕是停不下来”

    嗯

    弘治皇帝皱眉。

    好小子,要与朝廷抢生意做

    他有些愠怒,却是没有发作,意味深长的看着宁远。

    难不成,盐,当真可以遏制蝗灾

    也是这时,有小太监匆忙跑了进来。

    “驸马、驸马大人,急报,自湖南靖州而来”

    “哦”

    宁远接过急报,简单看了看,忽而笑了出来。

    而后,他又将急报递给弘治皇帝“陛下请看”

    弘治皇帝狐疑着,展开急报,目光,骤然一定

    “恩师敬上”

    “因食盐价格锐减,百姓们有了保存蝗虫的办法,故,四处捕捉蝗虫。”

    “而今,湖南靖州等地,蝗虫已彻底清除”

    “不日,此法将推广至贵州、云南等地,灭蝗灾,指日可待矣”

    这简短的信息,却是令得弘治皇帝震撼不已。

    湖南等地的蝗灾,灭了

    竟然,灭了

    而灭蝗灾的关键之处,便在于那食盐

    震撼

    不可想象

    可仔细想来,这其中,又有着一定的必然

    因为食盐的价格,于百姓而言,虽是可以接受,可若要腌制蝗虫,便会浪费许多食盐。

    百姓们,根本不能大量的使用食盐。

    而有了便宜的食盐,百姓们捕捉回来的蝗虫就可以保存下来,日后,可以当做粮食一般食用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弘治皇帝不由得叹息

    这令无数个朝代无计可施,令万民惊恐的蝗灾,处置起来,其关键之处,竟只是看似微不足道的食盐

    自然,这背后也有着许多因素。

    譬如靡费银子收购蝗虫,以及人选等等。

    不多时,消息传播开来。

    满朝皆震

    蝗灾,竟然别灭掉了

    这简直不可思议

    千古以来的大难题,在本朝竟得以解决了

    文武百官,皆震撼不已。

    于是,翌日的早朝,百官皆是对弘治皇帝俯首膜拜,歌功颂德

    弘治皇帝也是有些飘飘然。

    身为君王,哪一个,不喜欢被臣子真心实意的赞扬呢

    而后,他看向了宁远“繁昌侯,你来说说,此番消灭蝗灾的要点,是什么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