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9章 带刀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宁远一瞬间通彻过来。

    原来如此啊

    贼人扬言刺杀君王,背后,定是有着另外一层深意。

    或是祸乱朝堂,亦或是扰人视线。

    如此一来,便可以达成某种目的。

    眼下,听到安化王这个名字,他顿时明白过来。

    安化王,如宁王一般,也不是一个消停的主,早就伺机造反多年了。

    故,此一刻,根据这众人的言语,可以判断,此一番,乃是安化王朱寘鐇联合了南赣汀漳一带的两大匪徒,谢志珊,迟仲容,同时进行展开的翻盘大业

    其中,所谓天部,指的便是安化王朱寘zhi鐇fán的人马。

    地部,自然便是谢志珊、迟仲容的人马

    双方人马,在京城这边,以那儒衫男子为主,展开刺杀君王行动。

    而京城这边的精力被分散,便会是的甘肃那边的安化王造反压力减小,两大贼匪谢志珊、迟仲容的也能不断扩张势力。

    这计划,着实不简单啊

    宁远暗暗感叹。

    其余人见宁远发呆的样子,不由得问道“老哥,你怎么了该不是被吓到了吧”

    “老实告诉您哈,此一番,我家大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旦起事,必定能成”

    “是啊,不如您也转投我家大人吧”

    堂而皇之的拉拢人。

    而地部的几个人对此却是无动于衷。

    原因很简单。

    跟着土匪混,哪里有跟着藩王混前途远大

    然而,宁远却是果决的拒绝了“诸位兄弟,不瞒你们说,我与迟老大,乃是远房的亲戚,不可能转到你家大人的”

    一场交谈结束。

    宁远这边,已是将总体的情况摸查的一清二楚。

    眼下,唯一的问题便是如何得到贼人在禁军之中的卧底人数了

    若人数少,倒也无妨。

    可若人数过多,便极有可能会刺杀君王。

    就在中午时分,宁远被提审出去,来到厅堂之中,见到了哪位儒衫男子。

    此一刻,儒衫男子轻笑着,闲聊一般问道“你可知,老夫是谁啊”

    宁远却是冷着脸,极为不悦的样子“你是谁,与老子有关系吗”

    言语,相当的刺耳。

    可儒衫男子却是半点不在意“既如此,老夫便告诉你,老夫乃是而今南京都察院的都事,李士实。”

    “是安化王的儿女亲家,同时”

    “同时也是此番谋大业的总都事”

    “莫说是你,便是你家先生来了,见了老夫,也要恭恭敬敬的叫一声李先生,你,安敢猖狂啊”

    说到后面,已是声色俱厉

    可宁远仍旧满不在意的样子“然后呢与我,又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奉我家先生之命,干大事罢了,岂又受你管控”

    李士实深深皱眉,旋即,大笑开来。

    若是眼前这小子当真顺从下来,他反倒会怀疑其身份。

    因为那所谓的暗部,与他这边,确实没有关系,根本不贵他管啊

    既如此,这小子,又凭什么顺从他呢

    所以,大抵上可以断定,这小子确实是谢志珊、迟仲容布置的暗子

    略作思考后,他随口问道“你可曾接到你家先生的命令啊”

    宁远生硬的回答“并未,只是丢银子而已”

    李士实有些疑惑,又问“你又能做什么呢”

    宁远有些不悦的扫了一眼,斜睨道“带刀”

    嘶

    李士实骤然抽了一口凉气

    这这果然是暗子啊

    所谓带刀,为谁带刀

    为了要行刺弘治皇帝之人带刀

    要知道,文武百官入宫之后,是不得懈怠任何刀具的,这便可以大大避免君王被刺杀的危险。

    至于在宫廷之中可以带刀巡卫的诸多禁军,刀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严行管控的。

    所以,要为行刺君王者带刀,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这也就显示出眼前这小子的作用。

    一般而言,行刺,自然不能光明正大,越是隐秘,禁军人数越少越好。

    最好是只有君王一人,携带长刀,直接过去,将皇帝给做了。

    “你当真可以带刀”李士实有些不敢置信。

    宁远撇着嘴“爱信不信”

    李士实轻轻点头。

    这小子的语气越是生硬,越是代表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这也是许多武人的通病。

    在自己较为擅长的方面,容不得外人的质疑。

    于是他摆了摆手道“既如此,就劳烦小兄弟再受些苦,在里面呆上几日了”

    宁远干脆扭头转身,主动走向角落处的牢狱。

    李士实则是挥退左右之人,一个人喝着茶,心底,一阵计算。

    摆在他眼前的,大抵有两条路。

    其一,继续按照先前的计划,继续放出风声,刺杀君王,继续令满朝不安。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效果极好。

    自刺杀君王的消息传出,几乎整个朝野都风声鹤唳,这其中,又掺杂了旧政与新政的矛盾,足以使得朝堂不安。

    只是此办法,到得后面怕是行不通。

    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扬言刺杀君王,却是没个行动,长久下去,整个朝廷都会将此事当做一个笑话。

    还有便是,就在今日,他偶然间得到消息,弘治皇帝可能要对一些个弹奏的文官,下手了。

    就如先前他们弹奏君王、弹奏宁远的奏疏,得到了回复。

    此事,不得再提

    态度,相当的果决而强硬

    言外之意便是,日后谁在提及此事,那弘治皇帝便要动手了,决不轻饶

    换句话说,这是强行压制新政与旧政的矛盾

    无论是诸多言官还是文武百官,以后,这事,不能提了

    如此一来,没了这个矛盾,祸乱朝堂的可能也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留给老夫的路便是刺杀皇帝吗”

    李士实不由得喃喃着。

    弘治皇帝强行压制百官言论,暗中,本就会激起一些人的不满。

    尤其是一些不得志之人,仕途本就困难,朝廷这边又大行商道,那大家伙读了十几年、几十年的圣贤书又有什么用

    在此基础上,弘治皇帝一死,朝廷的秩序,必定会崩塌。

    即便那太子登基成了新君,短时间内,也未必能掌控朝堂的局势。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人心隔肚皮,又有几人得君心

    包括那三位阁老,当太子成了皇帝,便会一心辅佐了吗

    未必

    “古有荆轲刺秦王啊”

    李士实嘴角扯出一抹冷笑“今有若虚杀明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