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0章 实乃赤子之心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弘治皇帝自也清楚,此一刻,正有无数双眼睛关注着内阁。

    却也无关紧要。

    先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参奏弹劾宁远有意造反,可自宁远回来,交出大权之后,那所谓的造反的名头也就烟消云散了。

    手下无兵无将,何谈心怀不轨

    当下,唯一的问题便是宁远此行的具体目的。

    “当真和谈”弘治皇帝问。

    “是啊。”

    宁远笑了笑“陛下,那阿喇哈青森都已然来了,什么时候签订协议,只是您一句话而已。”

    三位阁老也是诧异不已。

    当真只是和谈

    有这个必要吗

    将那阿喇哈青森直接带回京城,再与瓦剌方交涉,不也一样

    要知道,在这背后,可是涉及到一场大捷啊

    将俘虏带回,向朝廷献上,足可以在史书上狠狠的记上一笔。

    在大嫩一带大战之后,朝廷这边自也派人探查了,据说,在那战场之上,只是有着一片焚烧的痕迹,附近还多了一座碑,除此之外,根本找不到杀敌的证据。

    既没有杀敌的人头数,又将阿喇哈青森等俘虏给放了,这大捷,无从可查啊

    也就是说,宁远为了那所谓的和谈,放弃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大捷以及一份功劳。

    “可是因你而今已位极人臣,担心朝廷这边无从赏赐,所以,对这场大捷浑不在意”

    弘治皇帝直接问,不满意味呼之欲出。

    宁远暗自一惊。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

    正常的臣子,固然会忠君为国,却也想着爬的更高。

    这是人之常情,欲望使然。

    而当朝廷无法赏赐一个人的时候,还有什么东西值得人去追求呢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当真有人立下泼天功劳,朝廷赏无可赏,多半也到了完蛋的时候了。

    当然,他宁远也想追求更高的位置,比如公爵

    短时间内看,太难了,就算他有不菲的功劳,皇帝陛下以及朝廷也会压着。

    开玩笑,一门两国公,自大明开国一来,仅独一份,岂是那般容易得到的

    也正因如此,皇帝陛下这番话外指责意思尤为明显。

    啊,你宁远知道朕不会封你公爵,你又不在意金银,所以才私自跑去瓦剌,放了降俘

    “陛下,臣冤枉啊”

    宁远忙是诉苦“臣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大明江山啊,北方不稳,大明终不安;朝廷不稳,臣之一家、子孙后代又岂会稳定”

    弘治皇帝斜瞥一眼,缓了口气“行了,朕知道了,退下歇息去吧。”

    宁远老实告退。

    跟着,内阁又安静下来。

    三位阁老一直沉思着,面目凝重。

    “三位师傅以为,这小子所言,可靠吗”弘治皇帝问。

    “这”

    刘健目光深远,怎么想都觉得不大对味儿。

    但偏偏,宁远这番话着实有信服力。

    因为自一开始,宁远便主张重新安定北方,现在回来,仍旧这般认为,足以说明问题。

    “臣觉得可能为真。”刘健严肃开口。

    “是吗”

    弘治皇帝淡淡一笑“难道是朕错怪他了他为朕、为朝廷稳定北方,宁肯放弃一场大捷的功劳,实乃赤子之心,朕,竟是这般误解他”

    三位阁老暗自交换了神色,没有做声。

    任谁都能听出来,这话,弦外有音

    什么错怪、什么误解,这满朝之间,可不止陛下一人。

    想了想,谢迁开口道“陛下,繁昌侯此法或可使得北方更加稳定。”

    “如将阿喇哈青森等人带回来,双方谈判,自也可使得瓦剌不敢轻易侵扰大明。”

    “可繁昌侯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更加激进且冒险的方式,大军深入瓦剌腹地,一路行军,向瓦剌各部彰显我大明之威。”

    “如此,再与瓦剌诸部坐下来商谈,便可增加一定的震慑力,使得瓦剌各部更加忌惮。”

    这也是分析比较出来的。

    原因在于瓦剌各部并非当真团结一致。

    按照先前的想法,就算协商下来,谁也不能保证没有瓦剌其余部众袭扰大明,阿喇哈青森也会有无数推脱的理由。

    譬如,部下不服管制尔耳的。

    可宁远亲自走了一遭,便不同了。

    看看吧,我大明将士威严如此,谁要想动手,可要掂量掂量。

    如此,也就可使得北方更加稳定。

    “或只有这种可能了。”李东阳也表示赞同。

    又是去贝加尔湖垂钓,又是跑去那乞儿吉思吃羊肉,这不是耀武扬威是什么

    “这小子,倒是有心了。”弘治皇帝喃喃一般。

    他可是记得,先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参奏宁远,包括三位阁老对此都有意见。

    可宁远安然无恙的回来了,那便是彰显了大明的威严,诸多错处以及猜疑也成了好。

    “那么,对于这阿喇哈青森前来签协议,三位师傅怎么看”弘治皇帝问。

    三位阁老又是一阵沉默。

    能怎么办

    正常来看,无外乎狠狠的申饬一番,而后再教阿喇哈青森立下诸多誓言等等,面子上自然是过得去的,可对瓦剌而言却没什么损失。

    许久后,谢迁试着一般出声“陛下,是不是可以考虑收为臣国”

    嘶

    闻言,弘治皇帝都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这想法不可谓不大胆啊

    原本,两国乃是平等对立的,这一手下来,无论是否能真正辖制瓦剌,最起码表面上,这瓦剌是大明的臣

    这可是数百年都没有的壮举。

    要知道,北方各族皆桀骜难寻,绝不会轻易称臣的。

    “能行吗”弘治皇帝也想不确定,却是动了心。

    真要可行,他弘治皇帝宾天之后,见到诸多老祖宗也脸上有光啊。

    打生打死的敌人,收服为臣

    就问太祖皇帝、文皇帝,孙儿可还行

    刘健想了想道“不若教鸿胪寺那边试探一番”

    “不可”

    弘治皇帝当即否定。

    贾斌那老东西他早就看不顺眼了,但朝堂之间却偏偏需要这样的人来和稀泥,所以一直忍着没动。

    “教太子去吧,权当做一场历练。”弘治皇帝拍板。

    诸多大事方略,就此定下。

    很快,消息传遍朝堂,无数人惊的瞠目结舌。

    那宁远孤军深入瓦剌,是为了彰显大明威严

    最终的目的,则是为了稳定北方

    更离奇的是,宁远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陛下曾下过一道中旨

    许多人傻眼了。

    真相,竟是这般

    “大事不妙喽。”

    “诸位,尔等回想,在我等上奏弹劾宁远之时,陛下可曾理会一嘴”

    “呀,是啊原来这是陛下与那宁远早已谋定好的连三位阁老都被蒙蔽其中。”

    “难不成,陛下要动我们不可能吧”

    “无事,我等乃是言官,闻风启奏,有什么错”

    “怕就怕被宁远那小东西惦记上。”

    “呵那他也得有那个本事才成,这一次,他摊上大事了,扬州那边”

    “嘘,慎言,少嚼舌头,我等故作不知便是。”

    一些人在暗中商议着,却是略微不忿。

    “那狗东西一行,非但没错,反而为我大明涨了脸,着实气人啊”

    “快别说了,又来人了”有人闯了进来。

    “谁”

    “鞑靼使团,最新消息,已到了虞台岭,恳请入关呢。”

    “窝巢”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