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7章 陛下杀疯了

作品:《回到明朝当首富

    很快,消息流传开来。

    到得翌日,早早时候,原拍卖处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足有几十万。

    等待许久,来到中午时分。

    阳光正盛之际,在千呼万唤之下,弘治皇帝缓缓等上了讲台,下侧众人,齐齐下跪,口称万岁

    “各位乡亲,平身”

    弘治皇帝淡淡开口,巡视众人之际,帝王气息展露无疑。

    “若说治海,朕近来倒是参悟了许多事情。”

    “朕听说坊间有着许多流言蜚语,竟是在质疑朕有失公允。”

    “那么,依众位看,朕可是有失偏颇啊”

    话音落下,四方一阵寂静。

    有些话私下里说一说倒是无妨,眼前,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再说,那就是找死了。

    况且,通过牵星海贼团出售航线、售卖平安令等事宜来看,划定海域一法,是极其可行的

    那便证明杨慎与范三思的策论,没有问题,荣得第一与第四,那也是实至名归。

    谁还敢轻易质疑

    “在场,也有许多学子吧”

    弘治皇帝笑了笑,继续道“可是觉得朕点那杨慎为状元,不甚妥当啊”

    仍旧无人出声。

    先前大肆传播的是诸多学子,跟着遍及其他百姓。

    现在,众多学子也不敢开口了。

    弘治皇帝巡视四方,见无人敢言语,不知觉间,竟是有些舒坦快意

    事实上,非是诸多学子,朝堂百官虽是表面上不说,暗地里对此番殿试也是颇有微词的。

    也正因如此,在福州那边未传回消息之前,哪怕他这个君王也是压力重重。

    等到当下,终于是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

    质疑

    谁还敢

    “说到治海,此事历久弥新,争议许多。”

    “如唐朝,商贸极其发达,与南方诸多小国乃至西方的小国,皆有往来,繁荣昌盛。”

    “到了宋,便开始推行海禁,至前元、至大明,皆海禁。”

    “为什么要推行海禁呢”

    “因为,四海是不稳的,商贾大肆出海,以及其余小国商贾赶至大明违法乱纪,又有贼寇横行,袭扰沿海,内外勾结等等。”

    “于是,朝廷为了稳定,便推行海禁,禁制百姓、商贾出海。”

    弘治皇帝缓慢言语,且毫不避讳。

    这是统治者的事情,朝堂百官或心知肚明,但真正的平民百姓可能一辈子也不懂朝廷此等大策的真正目的。

    现在,作为君王,弘治皇帝直接说了出来。

    “大明,日渐强盛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就说治海,对大明也是新鲜的。”

    “甚至,于百官而言,也只能在史书中管中窥豹,或看到一角,知之不多。”

    嘶

    言语,很是平淡。

    可诸多学子与百姓听了,皆是倒抽凉气,头皮发麻。

    这话的尺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说不好听些,就差直接说百官什么都不懂了。

    身为君王者,一言一行皆要十分小心注意,尤其是当众,更应该谨慎。

    可眼下这位皇帝陛下哪里有半点谨慎的样子,简直快杀疯了

    这普天之下、历朝历代,哪里有君王如此当众贬低百官的啊

    偶尔遇到令人愤慨的事情,在朝堂上说一说,稍微发一下脾气也就算了。

    眼前,这可是当着无数百姓的面啊

    太可怕

    “百官未必知晓真正的治海方略,朕,也未必真正了然。”

    弘治皇帝稍微收了一收“然,大明将兴,就必须考虑四海的危患,故,此番朕以治海为题,考教诸多贡生。”

    “诸多贡生的答卷,朕亲自阅览大半。”

    “其间言语,倒是有模有样,引经据典,表面上看来,还算勉强,却是固守陈规”

    “科举取士,取的是为朝廷治世之良才。”

    “这天下考生,如若只会引经据典,秉承原有的一套陈词滥调,入朝为官后,何以治今之天下”

    嘶

    又是一阵寂静。

    这话翻译过来,说的哪里是此番殿试啊以及诸多考生啊,那是说的天下学子。

    将天下学子给骂了个遍啊

    再直白一些,那是说天下学子真才实学不足啊

    读书人最大的荣耀是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结果呢。

    许多人可能读了许多书,可在这位皇帝陛下的眼中仍旧不行啊

    杀疯,彻底杀疯了

    “朕啊,后来又仔细看了看康海、孙清等人的策论,主张巩固海防,是不错的。”

    “只是,朕出的题是治海啊,治的是四海,而不仅仅是大明沿海”

    “故,总的来看,因地制宜的策论,只能还算不错。”

    听着弘治皇帝平静的言语,下侧许多学子已经快麻木了。

    先杀百官,再杀天下学子。

    当下,一把火又烧到此番三百余进士身上了。

    两榜眼、探花的策论且只能算作不错,其余学子成什么了废物

    所作策论,狗屎一般,一文不值

    “今我大明,日益昌盛。”

    “真正应该考虑的,怎能只是巩固海防呢”

    “大明,要走出去”

    “世人皆言我大明富有四海,这四海,当真是我大明的吗”

    “是也不是”

    “当下,四海之地,多被贼人霸占去了,兴风作浪,毫无顾忌。”

    “那么,何以治海”

    “将属于我大明的四海收回,划定海域,派出水师,设置航站点,沿线巡卫”

    一番话落下,没有继续疯杀,却是透露出朝廷的意图。

    要收拢四海啊

    也就是按照杨慎策论行事

    “而今,我大明水师百废待兴,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多三年,水师将彻底成形”

    “今日,朕便将话放在这里。”

    “三年之后,四海凡有贼人作祟,大明,必诛之”

    “另外,那牵星海贼团,虽是贼人,却有分寸,朕只给你们三年的时间,三年之后若不接受朝廷招安,唯有死路”

    说到后面,语气已是凌厉了数分。

    下侧百姓皆是伏跪下去,口称万岁

    这是大明的强啊大明的气魄

    三年后,将要真正的统御四海啊

    除此外,一些个人也通过这字里行间会意了额外的东西。

    三年后招安牵星海贼团,当下岂不就是意味着认可了牵星海贼团的存在

    牵星平安令光明正大的拍卖,再加上朝廷的默许,接下来这三年,那牵星海贼团将成为主宰四海真正的王啊

    不多时,朝野间已是得到了弘治皇帝当众讲说的内容,多是默然。

    要出事啊

    陛下的诸多言语,隐隐有针对传统儒学之处

    如百官与天下学子只会管中窥豹、引经据典,这岂不就是传统儒学有问题

    有些麻烦了。

    也是这一日,晚些时候。

    暹罗与非利皮那两个小国的使臣赶至京城,入驻鸿胪寺。

    跟着,一番交接后,鸿胪寺卿贾斌进宫面圣。

    “禀陛下,暹罗与非利皮那的使臣皆请求大明出兵,清剿在西海作祟的天龙海贼团。”

    “哦”

    弘治皇帝微微诧异。

    暹罗与非利皮那的位置相对靠西,大概处于南海与西海的交界处。

    换而言之,这两个小国皆遭受牵星海贼团与天龙海贼团的骚扰。

    结果,却是只提天龙海贼团,对那牵星海贼团只字不提

    可是有些意思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