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合

作品:《争魏

    众目睽睽之下,一百多名羌人首领被推上了刑场。

    这些人倒也硬气,不断咒骂杨峥背信弃义。

    然而这些人活着终究是个麻烦。

    杨峥忽然明白项羽为何要坑杀二十万大秦降卒。

    屠杀降卒,杨峥做不出来,但为了以后彻底整合羌人,这些酋首不能留下。

    “将军不能杀我,不能杀我啊”

    一人蓬头垢面的, 哭嚎震天。

    亲兵一把抓起他的头发,杨峥这才看清是俄何烧戈。

    到了现在,这老小子居然还想活

    “本将为何不能杀你”

    “将军今建大功,留我一命,可彰显将军恩德,我俄何烧戈甘为马前卒,为将军招抚羌众。”为了活下去, 俄何烧戈也算动了脑子。

    杨峥笑而不语。

    姜伐野怒道“此人口是心非,留着必是祸害, 将军休要听他胡言乱语。”

    伐野部与俄何烧戈有血仇,自然不愿见他活着。

    杨峥也不会这么傻,俄何烧戈的确有点用处,但隐患太大,还要得罪姜伐野。

    “属下求请亲手斩了此贼”姜伐野非常认真的看着杨峥。

    “可。”杨峥点了点头。

    俄何烧戈瘫坐在地。

    姜伐野提刀上前,一刀斩下他的脑袋。

    一百多颗人头同时落地。

    羌人俘虏们一阵躁动。

    但被士卒一阵呵斥,雪亮的刀子前,终究无人敢动。

    羌胡义从们看杨峥的眼神有些不一样。

    以往的护羌校尉无不以仁义为先,而杨峥却带给他们异样的感觉。

    杨峥不在乎他们心中怎么想,给每部分了些粮食钱帛,也就散了。

    山口城解决了,杨峥没忘记突袭西都的七千羌骑。

    驱赶俘虏浩浩荡荡向西都前进。

    多日来,这些羌骑在西都城下损兵折将,已不足五千人,见杨峥气势汹汹杀来,向东北方向撤走。

    杨峥手上有俘虏近三万, 而兵力只有四千不到,不敢分兵去追击。

    东北方向是卢水胡的地盘,就让他们去头疼。

    卢水胡成分相当庞杂,伊健部被张既击败之后,沮渠部、彭部成为最大两支。

    沮渠是匈奴后裔,而彭部则明显汉化。

    用这四千羌骑去摸一摸卢水胡的底细,也不失为一着好棋。

    关键,现在也没力气去剿灭他们。

    杨峥于是留在西都整合羌人。

    杜预出城迎接,眼神中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将军神威,一战破钟羌,为大魏扫平西北边患,日后定为国家砥柱。”

    这胜利来的并不轻松,其中艰难险阻,实在不足与外人道哉。

    “非是我神威,而是将士用命,杜长史运筹帷幄,我方能出奇制胜。”

    杜预却苦笑道“不瞒将军,属下谋划之时,并未想过将军会成功, 能逼走迷当已算不易,不想将军强渡大河, 横扫河曲,果决勇毅,颇似汉之霍骠骑。”

    一会儿是国家砥柱,一会儿是卫青霍去病。

    这眼药上的有些太明显了。

    杨峥倒是想成为曹魏的砥柱,关键在于,曹魏要不要自己这根柱子啊。

    似乎没几年,老曹家的房子,就要被鸠占鹊巢了。

    对杜预,杨峥是真心的敬重。

    尤其是此次大战,杜预准确预言了临羌西都二城平安无事,让杨峥无后顾之忧。

    “我一介武夫安敢与霍骠骑相提并论”杨峥笑道,“今羌多汉少,该如何治理”

    杜预显然是个合格的长史,而身为这时代顶尖的文人,政务本就是他的长处,“群羌混一,分治屯田”

    “元凯细细说来。”

    “羌人多种落、多部族,今将军斩其酋首,收为奴隶,不可使其同种同族处于一地,久必为乱,先混合,再分置,以汉军辖制之,时日一常,羌人自服。”

    “分而化之”杨峥四个字就道出了其中的精髓。

    杜预哈哈一笑,“正是如此。”

    不谈什么忠于大魏的时候,杨峥与杜预还是非常默契的。

    “若以圣人大义教化他们,元凯意下如何”杨峥眼中亮出一道微芒。

    “教化羌人”杜预愣住了。

    “西北形势羌胡多汉少,分而化之能治标,却不能治本,以圣人教义化羌胡之野蛮,方为长久之计”

    论学识十个杨峥比不上一个杜预。

    但论见识,杜预则远远不如杨峥了。

    历史长河中,西教都是一手刀子一手经文,来宣传他们的教义。

    这时代的儒家还是进步的,但也同样是内卷的。

    鄙视周边四夷,所以没有扩张的兴趣。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此言放在大汉之前,也不算错,但魏晋之后,就逐渐不适用了。

    很多夷族君主,远比司马家的皇帝靠谱。

    诸夷内迁,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

    乌桓、匈奴、羌氐、西胡都主动或者被动的在向中原靠近。

    对华夏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东汉、曹魏尚可,吴蜀都不错,唯有司马晋直接让华夏一头栽进深渊。

    杜预作为这时代最顶尖的儒生,自然知道杨峥心思,喃喃自语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自前汉以来,夷人不断内迁,关中羌氐为多,却任由其繁衍生息,长此以往,中原有变,华夏故都将流落夷人之手,我若不变夷为夏,则夏将变夷”这不是杨峥的猜测,而是几十年后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在这种时代大趋势下,你不主动去融合别人,就会被别人融合。

    西平汉人才有多少

    不汉化羌人,就会逐渐被羌化。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八百年后的大唐,河湟出现过类似之事。

    “好个杨兴云,竟有如此气魄我杜预岂能不助你一臂之力”杜预眼中也亮起微芒。

    志同才能道合,费了这么多口舌,就是等这句话。

    杨峥提刀子砍人还可以,算是中上之资,玩这些孔孟之道,就是外行了。

    但杨峥明白一个道理,能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盛行几千年的东西,无数聪明人趋之如骛,肯定有其独到之处。

    而历史长河中,儒家教义也被多次更改。

    孔子他老人家带着千余学生周游列国,到处忽悠,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杨峥还是第一次感觉得到了杜预的心,“我以刀兵铁血在前,元凯执圣人教义在后,为我华夏开辟蛮荒之地”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