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4章 成为寡人的妃子

作品:《重生之吴霸春秋

    “寡君虽久居北地,却早已听闻,吴王即位之初,变法改革,便在吴国推行鼓励生育之策,不论贵族或是平民,尽皆早婚早育,生养者奖赏,晚婚晚育者惩罚。”

    “吴侯,寡君可有说错”

    赵鞅皮笑肉不笑的说出这番话。

    显然是蓄谋已久的

    的确。

    庆忌在第一次变法中,就已经在吴国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

    政令中明确规定国人不得以壮年男子迎娶老妇,或老迈男子不得迎娶壮妇,违令者一律严惩不贷

    再有,就是女子到十七岁,男子到二十岁,必须嫁娶,不然论其父母有罪,并勒令加倍缴纳口赋

    这一道政策,为吴国增添了不少的人口,以至于被天下列国争相效彷,起到了模范作用。

    饶是如此,作为吴国的公子,庆忌的儿子们未必会遵守这一政令。

    至少不会死板的去遵守。

    如已经加冠的公子鸿、公子熙和公子繁,早在十六七岁的时候,便已经开始生儿育女,为吴国王室开枝散叶。

    但,他们都没有娶妻,只是迎娶了一房妾室。

    妻妾是一样的,只要能生育儿女,照样不会被国府责罚。

    这就相当于钻了法律的空子

    西周礼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

    即,将头发全部挽至头顶结为发髻,戴上保护发髻的小帽子“冠”,表示成年。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huanyuana

    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也是将头发梳理为垂于脑后的发髻,是为成年。

    男女未达到成年年龄不得成婚。

    周礼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女子因故晚嫁的,最多不超过二十三岁

    当然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这样的规矩不可能一直不变。

    一般来说,庆忌的诸公子到二十岁的时候,都必须娶妻,以起到带头作用。

    按照虚岁,庆忌的嫡长子,吴国的太子恒,也不过十九岁

    的确还没有到迎娶太子妃的时候

    “赵君,我吴国只是鼓励早婚早育,寡人的儿子,吴国的公子,不到二十岁,不可娶妻,这已然是祖制。”

    看起来,庆忌是要墨守成规的。

    不过,哪怕是庆忌,甚至是别的诸侯卿大夫,也都是到了加冠之年,才会娶妻。

    即便是有了心仪的女子,照样需要等到一定的年龄,方可成亲。

    “唉看来,吴侯是不愿意让季嬴成为吴国太子妃”

    赵鞅忍不住长叹一口气,似乎很是失望的道。

    在与赵国联姻的事情上,庆忌举双手赞同。

    但,让赵鞅的女儿成为吴国太子妃,庆忌岂能不迟疑

    在庆忌看来,吴国的太子妃,且不说为人如何,至少出身一定要靠得住。

    庆忌的心里,原本是打算在秦国或者齐国、郑国,为太子恒物色到一个合适的公主,然后让二人成亲的。

    只是,庆忌一直都没有这种时间。

    赵鞅顿了一下,忽然笑吟吟的道“吴侯,如若不然,让季嬴成为你的妃子,如何”

    “”

    庆忌摇摇头道“多谢赵君的美意。只是,这恐怕不合适。”

    “如何不合适”

    赵鞅一脸恭维的神色,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吴侯乃是不世出的雄主,文治武功,举世无双,远追上古贤君圣王”

    “季嬴若是成为吴侯你的妃子,是季嬴之幸,寡君之幸,赵国之幸幸甚至哉”

    赵鞅是认真的吗

    庆忌一时间有些摸不准。

    要知道,赵季嬴不过是及笄之年,十五岁,而庆忌已经是不惑之年,岁数大了季嬴一圈不止,跟她的父亲赵鞅是一辈人。

    庆忌要是娶了季嬴,岂不是老牛吃嫩草吗

    当然,老夫少妻这种事情实属正常

    早已习惯了这个时代风气,“入乡随俗”的庆忌,别说是十五岁,便是十三四岁,也未尝不可接受

    “赵君,吴赵两国联姻之事,兹事体大,寡人需要好生斟酌斟酌。至于季嬴是成为寡人的妃子,或是吴恒的太子妃,再论。”

    “善。”

    毕竟是确立国家的太子妃,庆忌一时间没有做主,情有可原。

    眼下,吴赵两国联姻的事情,已经敲定下来。

    但,庆忌对于赵鞅给出的条件,还是并不满足。

    此时的庆忌拉起了手中的鱼竿,钓上来一条鲫鱼,放到了竹篓当中,而后又扫了一眼赵鞅,缓声道“赵君,寡人知晓你志向远大,不下于寡人。”

    “然,说到底赵子稷是寡人所拥立,天子册封的诸侯。”

    “他突然身死,而赵君你位列诸侯,这在天下诸侯当中,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而今吴赵联姻,你赵国向寡人称臣纳贡,恐怕也堵不住这悠悠之口”

    庆忌的言外之意,便是赵鞅弑君篡位的影响太过恶劣,他兜不住

    这只是推诿之词。

    毕竟,只要作为方伯的庆忌不追究此事,不联合天下诸侯一起讨伐赵鞅,凭借赵鞅的威望,完全可以跟没事人一样。

    至于邯郸氏的影响力,早在之前的邯郸之战中,就已经被折损殆尽。

    赵鞅杀死邯郸稷的时候,邯郸氏的势力都跟着被连根拔起了。

    所以,赵鞅所担忧的,便只是庆忌会因此率领诸侯联军讨伐赵国而已。

    眼下庆忌这般说辞,让机智过人的赵鞅立马就意识到,自己适才所开出的条件,还不能取信于庆忌

    赵鞅暗暗思索片刻,便道“吴侯,寡君的嫡长子赵伯鲁,虽老大不小,却性格中庸,资质愚钝,才学不佳。”

    “金陵是为华夏文化之圣地,有老子、孔子、季子、计子等贤人名士汇聚于此,百家争鸣,学术氛围浓厚,可谓是聚集了天下英才”

    “因此,寡君打算让伯鲁到金陵修学,盼望吴侯能照拂一二。”

    质子

    赵鞅名义上让赵伯鲁到金陵修学,实际上是使他入质于吴国。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毕竟,赵伯鲁作为赵鞅的嫡长子,必须要为赵国牺牲,以维护赵国的利益为己任。

    在春秋战国时代,质子的事情比比皆是,往往是弱小的一国向强大的一国出卖人质。

    在寻常人看来,作为赵国世子的赵伯鲁,日后必将继承赵鞅的国君之位,君临赵国,只是庆忌作为穿越者,又怎能不知道后边发生的事情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