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7章 有不肖子孙败家,我何须与你为敌?

作品:《唐末大军阀

    除了王审知以外,他的侄儿王延彬,翁承赞、徐寅、颜仁郁等文臣,乃至邹勇夫、林硕德、吴勖这三员统军武将,也都聚于书房当中。其中当年随着王氏三兄弟入闽,而在福建地界被唤作“十八将随王”之一的邹勇夫冷哼一声,旋即说道

    “徐温那厮,挟吴国少主独断专权,实如一国之君兀不知足。暗地里做的勾当事发,招致魏军大举南下征讨。如今兵败危急,便接连派遣使者至楚、越、吴越乃至我闽国求援他自取其祸,倒要诸国抵御魏朝大军的兵锋,这如意算盘打得倒响”

    然而邹勇夫忿然说着,忽的他顿了一顿,眉宇间凝重之色尤为明显,而沉声又道

    “只不过魏朝向南攻城略地的进程也未免忒快本来北有吴越、吴国相隔,如今魏朝却可屯兵于我国边界。吴若败亡,只怕魏帝即便暂时不会对闽用兵,恐怕也是必有远谋啊”

    闽国地界,自然以“开闽三王”的王朝、王审邦、王审知哥仨的威望最高。然而邹勇夫与其父两代做为追随王氏打江山的老资历,如今受封尚书左仆射,被尊称为开泰公,不但同样深受百姓爱戴,在闽中也是德高望重的勋臣宿将;而邹勇夫话音方落, 官居开闽都统使, 为王氏开闽建业,同样战功彪炳的“十八将随王”另一人林硕德立刻接茬道

    “虽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魏军有朝一日倘若当真来犯,我等固然因拼死御敌。可是据守东南一隅, 的确着实难以与魏朝那等大国抗衡。所以即便徐温那厮, 固然是有心利用我闽国,发兵救援, 联手抗魏, 而为他解燃眉之急对于我国而言,也不失为自保之道。”

    然而听武将派系的领头人物, 已有提议联合诸国抗魏的意向于闽国受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身居相位,在文官中身份当称翘楚的翁承赞面色立变,赶忙疾呼道

    “万万不可徐温狼子野心,非但以臣犯君, 挟主专权, 有违君臣之道。更是暗结契丹, 招致上国兴兵讨伐, 故而作法自毙, 当受其咎大王乃贤明仁主, 又岂可为了吴国徐氏贼臣, 而牵连我闽国陷入战乱当中

    何况我闽国恪守本分, 与中原向来和睦。魏帝意在伐吴, 也并未趁势挥军进犯闽地如若贸然出兵救吴,非但难以迫退魏军, 到头来也不过是自招灾祸罢了”

    与大多籍贯在河南光州固始,当年在家乡一并受响应, 追随着王家三兄弟转战迁徙入福建地界的闽国文臣武将不同翁承赞闽中莆阳后世福建省莆田出身,还是唐昭宗年间中以探花的身份被朝廷录用的朝臣。只是朱温篡唐立梁, 所幸中殿试的时日较晚,故而当年未被划入被屠杀清洗的朝廷公卿当中, 可翁承赞厌恶朱温倒施逆行, 遂辞官归闽,便倍受王审知的赏识重用。

    毕竟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哥仨转战至福建地界扎根,也属于外来户。所以王审知也务必要争取翁承赞这等“苗根正红”的本地名士鼎力辅佐。

    而翁承赞遂在闽国朝堂中说话很有分量,以他为主的文臣认为魏朝出兵既然名正言顺, 就算以后可能会威胁到我闽国。但是如果眼下非要与吴国做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便给了魏朝挥师将己方势力给一锅端了的名义闽国向来不主张对外用兵, 那这次何必非要往火坑里面跳

    与诸国联手抗魏, 也无异于一场豪赌魏朝以后会不会编造理由来攻打闽国还是两说,但如果赌输了,眼下便会有亡国之患。

    然而邹勇夫、林硕德等闽国将领却认为咱们以往低调归低调,但是魏朝拓张疆域的意向实在太过明显。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那怎么还能一味的被动下去都说春秋无义战,何况这般时节表现得再是顺从臣服,魏朝便不会来打了大国吞并自家地盘, 要想个借口还不简单, 等到周围可以联手的势力相继覆亡,再思量自保之策, 那便已经晚了。

    眼见自己的心腹近臣意见相左,却又要争执起来的势头王审知把手一举,示意各抒己见的将相稍安勿躁, 随即他叹声说道

    “众卿都是为国事着想,孤当然清楚。只是本来我闽国谨事四邻,尽量避免对外用兵,怎奈何仍不免要受战事波及。诚然魏朝兵强马壮,文士如云,武将如雨,与其若是近在咫尺,恐怕也很难一直相安无事下去,

    即便我闽国对魏朝称臣,尽量维系彼此和睦共处的局面。毕竟自家兄转战入闽,官拜泉州刺史以来,迄今以逾三十载我辈年事已高,也不知这等开创的基业又能延续多久”

    话说到这,本来满面忧色的王审知忽然想到自己的亲生子嗣,他脸上更似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王审知的长子王延翰, 形貌与他老子非但十分相似,而且身材高大, 皮肤美皙如玉, 生得倒是一表人才如今官居威武军节度副使,兼管内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傅等要职,自然也是闽王王审知所钦定的王位继承人。

    而且王审知自问对于王延翰管教严厉,期盼其以后能挑起大梁,成为能够守住父辈所打下来的基业,而治国有道的明君。可是自己那个长子虽然自幼被耳提面命的教诲,不但饱读诗书、通晓经史,待父也甚是恭顺可是王审知却很清楚他这儿子贪图享乐惯了,有朝一日真要是做了一国之主,也很难说会是个贤明的君王。

    更何况除了长子王延翰以外,王审知想到王延钧、王延羲等其他子嗣,都不及他们的父辈搏命打天下时那般过惯了苦日子,一个个锦衣玉食、养尊处优,而且彼此间多有争执,相处得也实在说不上如何融洽

    “开闽三王”当中,王审知本来排在老幺,可是兄长王潮临终时却并没有传位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让他这个三弟接掌军政大权也已过世十几年的二哥王审邽也支持王审知嗣位,宣称福建留后而统掌闽地。对于自己大哥、二哥的子嗣,王审知固然也都十分善待,都予以高官厚禄,可他或多或少,也不免仍有些私心心想王家打下的基业,还是要由自己的亲儿子接手才是。

    可是魏朝势力南扩,已掌控了与闽国接壤的虔州一带,这也让王审知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他深知自己偏安一隅,天下大势之所趋,这也不是自己能够左右得了的又已近花甲之龄,随着年岁渐高,王审知也感到很多事情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有多少年活头贸然与魏朝敌对,也无疑是个冒险的举动。吴、越、楚几国就算迫于中原的威胁而联合在一处,却也都是各怀鬼胎王审知心想就算闽国与其它几国联手,凭着与魏朝的关系一直恶化下去,可如果我不在人世了,那么由翰儿继承国主之位,他届时又是否应对那等更为复杂的局面

    对于我闽国而言,虽有些情不得已,可看来还须维持现状,才最为稳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