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七十章 总编辑

作品:《大西洋之王

    今晚加更不成了,又加班,苦逼的搬砖狗,求订阅安慰一波

    上午11点黎耀阳按照罗森塔尔的安排,准时来到位于3楼编辑部的总编辑兼高级副总裁罗伯特的办公室。

    三楼编辑部实际上是一圈宽阔的“走廊”,现在主要是副刊部和图书资料部门的办公室。

    从这个“走廊”往下看,可见到一楼、二楼编辑部,    那是一个立有很多柱子的巨大的空间,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无数张办公桌,从上往下看,乌压压全是人。

    大家都在奋笔疾书,步履匆匆,交谈声此起彼伏,工作氛围相当浓厚了。

    要不是柱子旁垂直挂着的写着各部门名称的标识,    简直无法辨认各部门的确切位置。

    这是黎耀阳迄今见到最壮观的编辑部。

    罗森塔尔介绍说,这个编辑部大厅原来是印刷厂,    后来印刷厂因为污染问题被挪到了地下,于是一二楼就被打通,改作编辑部的办公室,所以看上去很大。

    至于原来的办公室,则被腾给新增加的杂志部门。

    总编辑的办公室就在三楼走廊的墙内,罗森塔尔陪着黎耀阳到来时,罗伯特正在门外和别人谈话,点头打了个招呼就先进去了。

    房间里很有情趣,墙上挂着古旧的照片和地图,小台桌和礼品架上放着不知道从哪弄来的野牛头颅和一些异国文物,还有一些珍稀植物,给人生机勃勃却又复古文艺的感觉。

    刚坐下,罗伯特就夹着一份报纸进来了,一面表示歉意一面上来握手。

    此人面庞白皙,胡须剃得干干净净,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身穿灰色长袖衬衫和灰色裤子,    扎着黑白相间的深色领带,衬衣袖口扣得紧紧的。

    从外表上看,这人应该是个比较古板且守旧的人,很符合黎耀阳对传统报社编辑的想象。

    而且这个形象,跟未来好莱坞很多电影里出现的丑国早期报人形象非常接近。

    这同样质地和颜色的服装看来是件套装,至少说明这位老总编平时衣着较为讲究。

    款式老气不代表价值不高。

    但交谈之后,黎耀阳发现这人其实挺爽快的,见他对屋内的摆设产生兴趣,就说到了他曾在西部当了几年记者的经历,而这野牛头颅,就是他亲自狩猎得来的战利品。

    没想到还是个猎手,着实出乎黎耀阳的意料。

    罗森塔尔暂时告辞离开,将谈话空间留给两人,黎耀阳问

    “我刚刚在你们副总裁的办公室聊了很久,他跟我详细介绍了报社的情况,包括销售和发行,但并未提到销售额下降的真实原因。”

    罗伯特点了点头

    “他毕竟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关于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

    相信这一上午一定了解了很多关于费城问询报的事情,包括它如今是丑国最大的报纸之一。

    另外,    我们的市场也很大,费城及30英里半径的周边县城都是我们覆盖的范围,大约有六七百万人口。

    单单是费城市区就有超过200万人口,这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一个停顿,给黎耀阳反应的时间,他接着道

    “费城市区的人口一直在增加,突破300万恐怕用不了几年功夫,当然,这是之前大家的统一观点,而现在”

    黎耀阳接话

    “人口实际上是流失的,对吗”

    “你说的没错,费城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城市,大量人口在市区工作和居住。

    所以市区一直以来都是问询报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几乎可以达到70甚至80。

    但市区太狭窄了,且大量工厂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目前市政厅正在着手开发郊外住宅区。

    其实你应该能够注意到,已经有不少居民渐渐往郊外搬迁,市区人口明显减少。

    所以我们这几年来报纸的发行量一直在减少。

    大量搬到郊外各县的居民开始订阅当地更加地方化的报纸。

    所以说,我们报纸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纽约时报,也不是华尔街日报,而是那些地方报纸。

    费城周围的所有8个县都办有自己的日报,有的县有二三份日报。

    所以,我们是在很多报纸的夹缝中生存的。”

    黎耀阳提到了副总裁提过的对手巴尔的摩太阳报

    “没错,太阳报确实是我们现阶段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不是唯一,更应该注重那些潜在的对手”

    “我很赞同,继续”黎耀阳示意。

    “总的来说,我们有两大区域一个区域在宾州,另一个在新泽西州。

    我们努力覆盖的8个县横跨这两个州。

    因此,我们每天出版两种不同的版本来满足这两州的需要,还有一个专供费城的版本。

    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天至少出版3种不同内容的版本,以适应这三地读者的需求。

    由于各县分布范围广,为争夺从城市迁往郊区各县的读者,我们过去出版的版本更多。

    例如在今年3月以前,我们共有5个版本,用以覆盖某些人口多的大县。

    但今年经济开始不景气,报社为省钱,砍掉了2个版本,只留下现在的3个。

    很显然,这样的做法并没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罗伯特十分无奈的说。

    “我觉得人口迁移只是一方面吧”黎耀阳认为不能把发行量下降全部归结于市场主动流失。

    罗伯特点点头

    “没错,确实不能全部归结于人口迁移,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是另一方面,这些都导致报纸发行量下降。

    事实上不止我们,所有大城市报纸的发行量都在下跌,包括纽约、芝加哥、波士顿、洛杉矶的报纸。

    其实按照我们的估计,我们报纸的发行量远没到达顶峰,目前只是一个低谷而已。”

    黎耀阳笑问

    “那你觉得巅峰发行量有多少”

    “我认为平日刊至少应该超过50万份,星期天刊达到100万份。”

    黎耀阳很想说,知足吧,再过几十年,伴随着人口外流和各种新媒体大量涌现,如电视新闻、有线电视网新闻、网络新闻等出现,报纸的末日终将到来。

    而且读者的情况也有很大变化,他们一代比一代不同,大量新移民受语言障碍影响,恐怕不会读英文报纸,而宁愿读他们本国语言的报纸。

    所以,对于罗伯特说他们的的报纸发行量还未到巅峰,这句话他只能不置可否。

    电视也就罢了,互联网的出现才是真正毁灭传统纸媒的杀手锏。

    算了,先不提那么远的事情,还是说说眼下。

    “现在经济不景气,覆盖地方新闻花费巨大,所以我们的机构被砍掉了很多。

    我们不得不在更加地方化或更大覆盖面之间做出选择。

    今年3月以前,我们在一个切斯特的县发过专版。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那是在费城西南侧50英里处的一个县,但你来之前被砍掉了,我亲自做的决定。

    现在我们在华盛顿只有3名记者,在外地只有一个记者站,在海外只有3个分社。

    然后我们在新泽西和宾州各有3个记者站。

    要想扩大各县的发行,必须投资覆盖当地的新闻,而现在又必须省钱,这很矛盾。”

    罗伯特的这番话,说清楚了问询报下跌的原因。

    这10多年来,尽管美国报纸的发行总量变化不大,但各大城市主要报纸的发行量的确在下降,且下降的份数主要流到郊外新办的报纸中。

    诸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每日新闻等发行量排在前10名之列的报纸,销量都比20世纪初年前减少4万份到40多万份不等。

    其中纽约时报减少不明显,只降了约4万份,但华尔街日报减少了15万份,洛杉矶时报减少了26万份。

    黎耀阳了一个思路

    “难道你就没想过将报纸发行的覆盖面再次扩大吗”

    如果能让问询报变得更特殊,不以某个大城市为集中销售的对象,而是遍撒全国,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再遇到类似的行情,应该就不会受太大影响。

    “这个”罗伯特迟疑了起来。

    “当然,这只是我随口提的建议,我知道想要实现需要经过大量的论证,暂且不提,你继续说。”

    罗伯特深深叹了口气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做出改变,甚至想为自己的私心做一些努力。”

    “私心”

    “对,你之前在楼上有没有聊到人员架构问题”

    黎耀阳刚要说有,对方已经自问自答了

    “我们包括社论版在内共有80人左右在编辑部工作。

    但一年多前,我们的人数更多,超过120人。

    去年下半年起,经济形势不好,很快反映到报业,每家大型报纸都走下坡路,所以我们开始裁人。

    我们不开除员工,只采取我们称作买断的政策,说白了就是给钱让他们离开。

    被买断的人可以一次性获得一年的工资,外加2万美元安置费,再加上医疗保险。

    这些员工有的已经60岁了,有的40岁左右。

    他们拿着这些钱去找别的工作,既不会成为我们的累赘,也不会对他们的短期生活造成影响。”

    黎耀阳表示赞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裁员是不得已而为之,若非如此,刚刚在楼上,那位副总裁也不会抱怨人手不够用了。

    “我们的新闻和社论没有彻底分开,新闻部门和社论部门都向我报告。

    在我之下有1名执行总编,是编辑部的二号人物,编辑部所有人向他报告,然后他向我报告。

    在他之下,有2名副执行总编”

    这时,开始不断有人进来向罗伯特请示工作或让他签字。

    罗伯特指着刚刚进来的这人说

    “他就是我们其中一名副总编,负责都市新闻、地方新闻、经济新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和体育新闻,向执行总编报告。”

    黎耀阳向对方点头微笑,算是打过招呼。

    “至于另一位副执行总编负责新闻出版,包括新闻组合编辑、文字编辑、版面设计及一切,最后体现在报纸版面上的工作及与印刷方面的协调,他经常上夜班,头发都白了。”

    这是个调侃,黎耀阳笑了笑

    “其实白色是很纯洁的颜色,我也想拥有。”

    “哈,那你得等到我这个岁数再期待。”

    一个不太好笑的丑国式玩笑,黎耀阳捏着鼻子接了。

    继续说

    “我们还有五六名助理执行总编,负责人事、编辑部管理、各部协调等事务。

    然后就是各部的头了,如国际新闻部主编,国内新闻部主编,经济新闻部主编,副刊主编,都市新闻部主编,宾州新闻版主编,新泽西新闻版主编,体育主编等。

    我们还有一个大部门叫专刊部,里面分为若干小组,如科学组、环境组、健康组、人口组等,这些小组负责编辑出版每周一期的专版,每个小组有个头,称作专家。

    我们还有一个部门将所有文字编辑管起来,称作文字编辑部,以及组合编辑部,负责组版和版面安排。

    这两个部的员工下午4点才开始上班,直到深夜,它们也各有一名主编。

    至于截稿期,我们也有不同时间。

    对于两州范围的报纸,它们可能发行到60、70、80或100英里以外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州版,要求晚上9点就开印。第二个截稿版本是我们的所谓c版,是发往附近地区的,要求1210开印。

    最后一个截稿版本即我们说的体育终版,要求凌晨130至200开机印刷。

    这个版最晚,是因为我们要等晚上比赛的最后消息、照片和评论。

    当然,这个版的印数为35万份左右,不算多。”

    黎耀阳再次祭出费城人的招数来套近乎,可惜他失算了,这个古板的老头子对于棒球表现的并不热衷。

    讨了个没趣,黎耀阳追问关于他说的私心一时。

    很好奇,这位总编会有什么私心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