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 恭贺陛下,大败吐蕃

作品:《大唐:开局误把李二当成灾民

    第119章恭贺陛下,大败吐蕃

    千里之外,长安城,朱雀大街。

    “快避开边疆急讯”

    一名有些身形有些狼狈的骑士突然出现,惹得路人纷纷连忙避让。

    马背上,骑士仿佛没有感觉到身上撕裂的伤口,眼神却是明亮的吓人

    不一会的功夫,骑士就冲进了太极殿。

    “报”

    骑士声嘶力竭的大吼道“边疆大获全胜,吐蕃已然沦陷”

    仅仅是这么几个短短的字,瞬间就引爆了大殿内正在早朝的大臣们的情绪

    “恭喜陛下,铲除吐蕃蛮夷”

    “恭喜陛下,恭喜大唐”

    “从此以后,大唐边疆再无蛮夷之灾”

    李二陛下抬手制止了众大臣的热情,神色激动到有些控制不住的问道“可有详细战报”

    “回陛下,本次大战,我大唐将士折损不到五干,斩吐蕃蛮夷八万余名”

    “攻占九坐吐蕃大型城市,缴获金银珠宝无数”

    骑士激动的大吼道。

    听到如此振奋人心的战报,大殿内所有人激动到无以复加

    打败吐蕃,简直比之前打败东突厥还要让他们震惊

    要知道,现在的吐蕃也不是之前羸弱的东突厥所能比拟的

    可是,李二陛下居然以极小的代价就战胜了吐蕃

    一时间,所有人都感觉自己是在做梦

    “好,干得漂亮”

    李二陛下仰面大笑,随后问道“可有那吐蕃摄政王乞力徐尚年的消息”

    “回禀陛下,乞力徐尚年已被活捉,正在押往长安的路上”

    “好”

    闻言,李二陛下起身对着群臣说道“今日朕要大摆宴,与诸君饮胜,不醉不归”

    大臣们轰然应是

    待到早朝结束之后,李二陛下激动的心情还是难以平复。

    李二陛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和长孙皇后分享这个好消息了

    立政殿。

    “观音婢啊。”

    一进门,李二陛下就很是激昂的说道“我大唐征战吐蕃赢了”

    “你知道吗吐蕃大败,连他们的聂政王都已经沦为我大唐的阶下囚了”

    接下来,李二陛下详细的和长孙皇后述说了今天早朝上的事情。

    看着李二陛下说完之后还是一脸的激动样,长孙皇后就不禁笑道“陛下,既然现在传来了军报,那消息应该就不会有误了。”

    “陛下,臣妾若没猜测,此事应当与苏辰的献计脱不开关系吧”

    “此言差矣”

    李二陛下嘴硬道“若不是我大唐的十万猛将,就算那小混蛋的计策再好,也无济于事”

    “好好好,陛下你说的都对。”

    长孙皇后先是掩嘴而笑,随后有些担忧的说道“说起苏辰,他们启程至今也快有三个月了。”

    “不知道丽质和兕子她们现在如何,剑南道贫苦,想必要吃不少苦头吧。”

    然而,长孙皇后不知道的是,她的两个宝贝闺女,现在天天和苏辰腻歪在一起,都快忘了远在长安的她和李二陛下了。

    说到这个,李二陛下就想起了一件事,说道“观音婢,你知道吗”

    “原来,苏辰这小子去剑南道又是为了种地”

    “听李君羡说,他这种种植的事一种新型水稻,亩产高达二十亩,而且在益州那种地区,更是可以一年三熟,也就是一年亩产六十石”

    “可以想象,若是这种水稻种植成功,那对于我大唐的国力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我就知道,这小子宝贝多的很,红薯居然还不是他最高产的粮食。”

    “等他回来之后,朕要好好推敲他一下,看看他都还有什么朕不知道的宝贝没拿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长孙皇后也很是惊讶,但一想到这些都是苏辰捣鼓出开的之后,她就觉得没必要那么惊讶了。

    于是,长孙皇后继续问道“那他们打算什么时候返程”

    “大概再过四个月就差不多了”

    李二陛下说道“现在,我只希望那小子在剑南道老老实实的种地,要是再弄出一些事情来,恐怕整个大唐都不得安宁了”

    再和长孙皇后唠了会嗑之后,李二陛下就起身离去了。

    虽然他嘴上说着不是苏辰的功劳,但他好还是很诚实的去找了史官。

    他也知道,要不是因为那吐蕃使者闲逛不小心惹到了苏辰,恐怕吐蕃也就不会被打败了。

    如此说来,那吐蕃使者也是功不可没啊

    想到这,李二陛下不禁感觉有些好笑。

    强大的吐蕃帝国,居然因为惹到了一个农户,就被活生生的灭掉了,当真是可笑可叹。

    于是,他就对着史官吩咐了一堆。

    最后,史官迷迷糊糊的在大唐历史上写下了这么一行字。

    “贞观四年,吐蕃派遣使者远赴长安,却惹怒大唐农户苏辰。”

    “因此,纵横西北高原的吐蕃帝国,就此灭亡”

    写完这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历史之后,史官还是极其不明所以,甚至很是懵逼。

    三个月之后。

    益州。

    此时,大唐太子李承乾正在房间里辛勤的记录着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

    “贞观四年,七月。”

    “丽质和兕子已经一天没有理我,她们和苏辰师长去抓螃蟹抓了一天。”

    “今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我还是和从前一样,在太阳底下干了一天的活。”

    想了一会之后,李承乾继续写到。

    “至于收获的话,手上的水泡又多了两个,还学会了几套耕地的方法。”

    “不过有一点,我到现在还很疑惑,就是苏辰师长为什么要说秋后勤耕田,丰收在来年”

    “希望明天苏辰师长可以悉心为我解答,不要再只顾着让丽质和兕子给他按摩捶背了。”

    这都是李二陛下给他精心布置的作业,让他每天都要写日记,把苏辰的一言一行都给记录下来。

    自从出发之后,李承乾就一天也没又停止过,倒是在无形之中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写完之后,李承乾开始了自言自语。

    “马上就要到七月中旬了,我们种植的第一批的早稻就要成熟了。”

    “也不知道我亲自耕种的那一亩地能有多少收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