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征插曲

作品:《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北伐国策既定,具体谋划便要提要日程,徐宗文离开台省回了临贺郡公府便让张三去请郗俭郭裳两大谋主。

    张三在平定孙恩之乱中曾力破娄县,加校尉,任职征北大将军西曹掾,掌引见,进谒幕府事。

    徐宗文与郗、郭二人所商之事重大,前次郡公府又出了一次鹰犬司潜入刺杀事,张三担心府中还有手脚不干净的,他为了保密,先是命狼卫暗中守护书房四周,同时让府中仆役把守书房,五十步之内不许人接近,然后一个人踩着脚步去请了郗俭和郭裳。

    “这是尚书省送来的文书,我们无权擅动,还是请主公决定。”

    “不此事还是不要禀告主公了,这两日主公都在忙着研究北伐方略,还是交给王令君谢中书处置妥当。”

    “子衿,此事涉及士族,不可草草处置”

    “守约兄何必要纠结于此一个太学祭酒罢了,难不成南阳范氏能与王庾桓谢相比”

    “子衿,此事非同凡响,万一处置不当,谢中书还以为是主公的意思,让人误会是小,让谢中书寒心是大。”

    张三还没有去请郗、郭二人,来人汇报二人一大早便到了书房,张三见徐宗文去后院更衣,便先将几分竹简和帛书送来。

    这还没有进门,里面便传来二人的争议之声,张三也不敢多问,碰着东西硬着头皮进了书房。

    “郗长史,郭祭酒安好”

    “张统领来了。”

    郗俭见张三进房,忙停下与郭裳的争议。

    张三小心翼翼将竹简和文书码放整齐,笑着给二人行了一礼“主公刚回府,请二位稍等片刻,今日主公有要事与与二位先生商议。”

    闻言,郭裳眸色一闪,但没有出声,因为郗俭已经忍不住好奇,替他问了“张统领,不知今日主公要议何事”

    张三知道郗俭是追随徐宗文算久的老人,也不藏着掖着“回郗长史,主公的北伐之策已经得到了辅政大臣的同意,想必朝廷马上就要出兵。至于主公找您二位什么缘由,要商议何事,凭你们的聪明才智想必张三不说你们也也已经猜个不离十了。”

    北伐之策通过朝廷决议,徐宗文下一步想要做什么已经非常明显了。

    “守约,子衿,来的这么早。”张三正准备离开,徐宗文满面红光的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

    郗、郭二人忙弯腰下拜“主公”

    “说说吧我大老远就听到二位先生的争吵声,到底是何事竟能让你们二位为难至此”徐宗文落座,示意郗、郭二人也不要拘泥。

    郭裳一言不发,屏气凝神,一副老僧入定模样,徐宗文看都不看他一眼,直接把视线投向了郗俭。

    “主公主公可还记得您亲口说过让太学拟定已故的大都督谢石的谥号,以慰人心”郗俭直言不讳,太学祭酒范弘之给谢石拟定的谥号实在是让他有些为难。

    徐宗文眯了眯眼,不就是一个谥号,能有什么事“那太学拟了什么字”

    郗俭吞吞吐吐,但还是鼓起勇气从唇边挤出两个字“襄墨。”

    谥法解中记载因事有功曰襄,贪以败官曰墨。

    徐宗文愣了愣,心中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化为了两个字“有种”

    这范弘之莫不是脑子进水了吧

    人谢石刚刚入土为安,要是这两个字传了出去他南阳范氏还要不要在士族之中立足了

    谢玄要是知道此事,这范弘之怕是在建康留不住了,甚至连性命能不能保得住都不一定

    “找个由头将范弘之贬了吧至于谢大都督的谥号,那个墨字就不要了,一个襄便足矣”徐宗文想在事情发酵前救范弘之一命,至于能不能成就得看陈郡谢氏的气量和他范弘之的命数了

    徐宗文想了想,又指着郗俭案上的文书竹简“将范弘之的奏疏拿来。”

    “诺”很快,张三将取来的奏疏递过头顶送到徐宗文身前。

    “大都督谢石请兴复国学疏开建学校,以延胄子,虽盛化未洽自古良臣贤辅莫不以道事君,侃侃终日,亦或厉身奉国,夙夜无怠。对下则爱人惜力,以济时务,以免惟尘之议,塞素餐之责。而谢石位居高位,其背离职守,有四不可谓。”

    “一、任则论道,唱言无忠国之谋,守职则容身而已,不可谓事君;二、货黩京邑,聚敛无厌,不可谓厉身;三、坐拥大众,侵食百姓诗经曰流于远近,怨毒结于众心,不可谓爱人;四、工徒劳于土木,思虑殚于机巧,纨绮尽于婢妾,财用縻于丝桐,不可谓惜力,是为人臣之大害,有国之所去,以警后世。”

    徐宗文一字一句读着范弘之的奏疏,不得不说这范弘之不愧是太学祭酒,这般文采飞扬,又如此敢于进谏,确实是有名臣之风。

    可是眼下的时局徐宗文不能让范弘之继续留在建康,范弘之这样的人太过耿直,此前为了大义不惜与有血缘关系的太原王氏决裂,如今又义无反顾得罪陈郡谢氏,再让他留在建康,恐怕南阳范氏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等北伐结束,再让他回朝吧

    听到徐宗文的决定,郭裳将另一份文书递上“王令君举荐黄门侍郎郗恢出任扬威将军,归于主公帐下,参与北伐事,”郭裳从中取出一封书简“这是王令君的荐书。”

    郗恢,现任门下省给事黄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职,是高平郗氏中比较出色的,郗恢又是太尉郗鉴之孙,在百官中声名远扬,也曾带兵,是个难得的文武全才。

    徐宗文斩钉截铁道“让郗恢随军北上,北伐就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传我的话,只要是有才能之人都可以投入幕府,我自会量才任职。”

    “诺”郗、郭二人声音嘹亮的回应道。

    “现在我们议一议如何进军。”徐宗文处理完范弘之这事,命张三将北方地图挂上。

    谈起战事,郭裳娓娓道来“按照计划,骁骑军主力全数投入关中,镇军大将军率兖州、青州和荥阳刘牢之所部北上攻打燕国,不能让燕军攻打并州太过顺利”

    徐宗文站起身,抚摸着地图,沉声道“以我骁骑军的军力对付关中之敌应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关中、益州迟早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郗俭望着徐宗文高大的背影,问道“主公,平孙恩之乱骁骑军损耗甚大,要不要继续征员”

    “不用,兵贵精而不贵多,要那么多的人反而消耗更多的粮草,关中的慕容冲手下不过万人,这些人本就是散兵游勇,对付对付苻坚的残兵败将还好说,可要与我们训练有素的骁骑军想相比,恐怕还不是对手”

    慕容冲手下的军力和慕容垂不可同日而语,强如慕容垂,白狼渡一战不也是惨败于骁骑军

    徐宗文顿了顿,想道“至于苻坚,他早已朝不保夕,姚苌、乞伏国仁那些鼠辈暂时不用管,亮出我晋军大纛,他们定不会以卵击石,反而会乖乖臣服。这些胡人生性畏强,不敢主动招惹我西征大军。”

    姚苌和乞伏国仁地盘小,势力有限,招惹晋军无疑是自取灭亡,他们这些人狡猾如狐,不会那么蠢

    “那么,主公是要坐镇洛阳,指挥大局吗”郭裳见郗俭不再吱声,开口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我不会待在洛阳,我将随镇军大将军北上攻燕,关中军务一应交给沈玉、郑略、田洛,再调张轨协助,沈冲负责镇守洛阳,裴辅机坐镇,统筹粮草军械”徐宗文猛的回头,转向郗、郭二人,他目光透出的压力让二人浑身不由自主的一颤

    果然,主公根本不把慕容冲和关中的秦军放在眼里,能够被他视作对手的只有慕容垂

    次日,一匹青雷马和一把钢刀,徐宗文离开了待了半年之久的江左,沿途狼卫马队卷扬起的灰尘,让这位远离沙场久矣的将军脸庞坚毅而冷漠。

    “中原,关中,天下我徐宗文来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