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2章 天子谋私?

作品:《皇兄何故造反?

    谈生意

    看着天子小狐狸一样的脸色,沈尚书不由得多了几分警惕,开口道。

    “陛下若有事务,直接吩咐下来便是,何必要说什么谈生意”

    朱祁钰脸上的笑意越发浓厚,看着颇有几分不怀好意,道。

    “沈卿不必如此警惕,朕这次,是代表皇家和户部谈生意,这桩生意谈成了,说不准以后一段时间之内,沈卿就不必为这银子发愁了。”

    真有这好事

    沈翼心中动了动,但是表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道。

    “陛下请言。”

    然而朱祁钰却是指了指他手里的账册,开口问道。

    “沈卿也看到了,你手里这本账册,记录了如今皇家经营的大多数铺子,朕将其称之为皇店。”

    “这些铺子里头,买卖的都是些日常用度之物,但是店铺虽多,却缺了两样紧要的货物。”

    皇店

    这倒是个新鲜事物,不过沈翼稍一转念头,便也能够理解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前番说了,皇家的用度和国库是分开的。

    虽然每年的税收当中,固定有一部分会划归到天子的内库和两宫皇太后的库房,称为金花银。

    但是皇家要体面,天子要养活后宫的一干人等,平时又要赏赐臣下,银子总是不够花的。

    因此,从永乐年间开始,就陆续出现了所谓的皇庄。

    说白了,就是天子的私田,由太监代管,雇佣佃户耕田,所得的钱粮尽归皇帝所有。

    不过,皇庄的出现最开始只是偶然。

    永乐年间的皇庄,前身是太宗皇帝为燕王时的王庄。

    到了永乐后期,太宗皇帝为表天子无私之意,又将皇庄撤销了。

    如今,这玩意又开始出现,则是因为今上也是藩王入继,郕王府之前还是有自己的私产的。

    不过沈翼没想到的是,天子没有沿袭永乐年间的旧例,继续置办皇庄,反而是弄出来了这么个皇店。

    大明终归是一个农耕文明,不管是士子乡绅,还是平民百姓,最看重的无非就是土地。

    王振等人虽然是宦官,但是也购置了不少的田地。

    应该说,这些田地只要加些人手管着,很容易就能够变成一个个皇庄。

    似天子这等将田地倒手卖掉,去开什么店铺的行为,在民间是妥妥的败家子

    不过无论是皇庄,还是皇店,终归都是天子的私产,不算什么稀罕事。

    相对于这个,沈翼更关心的是天子话里的意思。

    将账册重新翻开看了一遍,对于天子口中的“生意”,他也心中有了底,道。

    “陛下所说的,皇店所缺,可是盐,茶二物”

    自古盐铁茶马,都是朝廷管控最严格的物资。

    马匹自不必说,作为军用物资,基本不会大批量的在民间流动,有太仆寺专门管理。

    铁器这方面,朝廷选择的是从冶铁的矿石源头进行管控,把握住原材料,扼制铁器的生产和贩卖。

    这两项上头,几乎都是很难打什么主意的。

    真正在民间市场当中当做货物,大批量进行流通的,就只有盐,茶这两样。

    大明实行盐引制度。

    盐商凭借朝廷给出的盐引,才能到固定的盐场支盐,贩卖的时间地点以及数量,都有着详细的规定,以此来保证盐税的收入。

    虽然盐法繁难不堪,但是因为盐是日常必须品,又都控制在朝廷手中,因此,还是有无数人巴望着想要成为盐商。

    相对而言,茶法相对简单,基本上也是脱胎于盐法,但是管控的相对没有那么严格,只是禁止边境贸易而已。

    对于户部来说,盐茶两项带来的收入,是除了田税之外,每年最大笔的收入了。

    能够劳动天子亲自来谈的“生意”,也就只能是这个了

    对于沈翼的上道,朱祁钰显然很满意,点了点头,开口道。

    “不错,正是盐铁二物,我朝实行盐茶官营,盐引,茶叶的大宗交易,都必须经过户部批准,授予许可,方可进行。”

    “不瞒沈卿,朕打算在皇店当中,再开盐店和茶店,并设专人负责买卖。”

    眼瞧着天子果然是在打这个主意,沈翼的脸色有点不好看。

    想也知道,天子这所谓的皇店,是要交给宦官来打理的。

    虽然说,对于户部来说,盐引在谁的手里都无所谓,只要能够按时按量缴纳盐税便是。

    但是沈尚书不用脑子想也知道,盐引在普通的盐商手里,比在宦官的手里,要容易拿捏的多。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愣头青,不至于这个时候,就开口说什么天子与民争利的话。

    憋着一口气,沈尚书开口道。

    “不知陛下打算为这皇店,换取多少盐引,茶引”

    沈尚书盘算着,要是不多,自己匀一匀也就给出去了,谁叫面前的是天子呢。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天子一张口,就道。

    “盐引三万,茶引一万。”

    啥玩意

    沈尚书差点就蹦起来了。

    一引盐是三百斤,一引茶是一百斤。

    大明一共有七个盐课提举司,下辖三十个盐场,每个盐场每年的产量,平均在十万引左右。

    三万引盐,已经占到一个盐场整年三分之一的产量了。

    茶引也差不多,大明如今茶的产量,大约是在每年一千五百万斤左右,一万茶引,也不是小数目了。

    如果按照价值来计算,一引盐缴纳税银三两,给予灶户等成本三两,卖出价为六两六钱。

    至于茶引的价值,比诸盐引要更加昂贵,

    那么两万盐引加上一万茶引,可是动辄二三十万两银子的巨款。

    沈尚书本以为,天子开个皇店,弄个几千引盐茶,闹腾个几万两银子就算了,没想到天子竟然弄得这么大。

    就算是金口玉言,也不至于红口白牙上下嘴唇一碰,就从户部弄走二三十万两吧

    当下,沈尚书再也忍不住了,起身道。

    “陛下,此非小数目,两万盐引,上万茶引,每年获利可有十数万两,此皆朝廷税赋也。”

    “所谓四海之内皆为王土,陛下何必要与子民争利”

    “况如今国库空虚,各处都需用银,盐茶两项岁入,虽不及田赋,亦不远矣,望陛下以社稷为重,三思再行。”

    眼瞧着沈翼终于是坐不住了,朱祁钰却还淡定的很,开口道。

    “沈卿如此,无非是担心,盐引和茶引到了宦官的手里,会有损国家岁入。”

    “既然如此,朕可以给沈卿下一道保证,这三万盐引,一万茶引,若是交到皇店当中,却致使国库税收有损,那么沈卿随时可以拿了朕的皇店过去抵债,如何”

    沈尚书一阵无语,心中忍不住腹诽。

    您说的可真轻巧。

    说什么拿皇店抵债,那可是陛下您的产业,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去拿

    再说了,就算是他敢去拿,朝廷丢得起这个人吗

    不过,看着一脸认真,信心满满的天子,沈翼也略略冷静下来。

    天子既然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至少说明,没有打算赖掉原本应该上缴到国库的税银。

    有这一条打底,沈尚书也算是能够放心了一点。

    不过,沉吟片刻,他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起身拱手道。

    “陛下,恕臣冒犯,即便有您金口玉言,臣还是不能答应此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