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9. 风云际会64 背叛。

作品:《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

    身着盔甲、单臂抱着头盔的张绣轻轻掀开帘子, 被一股浓郁的酒味扑了满脸,他下意识皱起眉,以手挥舞, 稍微驱赶了酒气,随后缓步踏进中军大帐,绕过屏风, 毫不意外地看到叔父张济正以一个相当豪放的姿势歪坐着, 怀中揽着位美貌的婢女, 一碗接一碗地牛饮。

    “满上”喝得醉醺醺的张济伸出手掌,“啪”地重重一拍面前的桌案,大声吼道。

    婢女被吓得一哆嗦, 眼里迅速漫上了一层濛濛的水雾, 看着十分可怜。她听说过西凉军的凶名,害怕落泪会触到这帮大爷的霉头,因此不敢哭出来,只能垂下头用力咬着嘴唇,强忍恐惧执行命令。

    一只布满粗粝老茧的手忽然伸过来,按住婢女秀白柔美的指尖。张绣阻拦了婢女的举动, 顺势不轻不重地推了她一把,示意她退下。

    婢女先是一愣, 紧接着如蒙大赦, 朝张绣行了一礼,提起裙摆迈着小碎步快快地跑了。

    “佑维”张济醉得不清, 视野内的景象晃来晃去, 他眯着眼睛努力辨别了一会儿,才认出来赶走婢女的人是他的好侄子,不耐烦地“啧”了一声, “你小子不去练兵,来这里做什么”

    张绣脾气倒是挺好,行了一礼,恭恭敬敬回答“听说叔父收到一封信件,之后就把自己关在帐中,不见任何人,只独自饮酒。侄儿忧心叔父的身体,特来探望。”

    这番话令张济有种自己狠狠挥出一拳,却打在了棉花上的憋屈感,半点儿发泄的爽意都没尝到,心中的火烧得更加旺盛了。所幸张济并非那种借着酒劲儿就胡乱撒泼、迁怒旁人的暴躁之人至少不会迁怒无辜的侄子于是他沉默了一会儿调整心态,把空了的酒碗丢到旁边,按住隐隐作痛的太阳穴,重重叹了口气“唉你有心了,我无事。”

    张绣维持着关切的神色,又看了张济一眼,然后收回目光,仍旧恭敬地垂着头,不吭声。

    张济“”

    他有点想抄起鞋底子狠狠拍这小子了。

    想归想,张济拿侄子一向没什么好办法,他一副“真服了你”的无奈模样,动作粗暴地抓起桌案上铺平的信,扔进张绣怀里。

    张绣得了默许,接住信,耐心且仔细地抚平褶皱,认认真真读完,刚舒展没多久的眉头又一点点皱了起来。

    信是贾诩写来的,张绣对其略有耳闻,毕竟大家以前都在董卓手下干活,多多少少有点交情。虽说贾诩一贯为人谦逊低调,可再怎么低调,他的画风跟西凉军团的整体风格也存在显著差异一帮五大三粗的将军中难得有文化的人再加上董卓对他十分信任,派他去教导天子,种种缘由加在一起,导致西凉军的将领们对贾诩的印象都不差。

    信的内容乍一看没什么,像是闲聊拉家常。简单概括一下,大致是贾诩跟张济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主要是追忆张济创下的卓越功勋。

    夸人捧人也是需要天赋和智慧的,有些人依葫芦画瓢,话说得生硬又夸张,一点儿都不讨喜;有些人灵活运用,舌灿莲花,直夸到心坎里去,听得人熨帖又舒适。

    贾诩显然是后者,他行文引人入胜,别说张济这个当事人,张绣看了都忍不住心潮澎湃。

    按理说这样一封旨在吹捧的信件,即使被归为废话文学,也不应该引起当事人的火气。张绣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愣是不明白叔叔到底为什么看完就暴怒了。

    “唉”张济又开始叹气,这回是一声接一声地叹,“唉”

    长吁短叹了好了一会儿,他忽然又扬起手重重地一拍桌案,道“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张绣“”

    不知为何,他总感觉这话由他叔父说出来,听着哪里怪怪的。

    怪就怪吧,至少电光石火间,灵感降临,他忽然隐约明白了叔父为何郁闷。

    贾诩的信写得太生动了,张济一句一句往下读,忍不住随着文字去回忆过去的时光。那时他们跟随董卓入京,是何等的风光,满朝文武谁敢在西凉军的赫赫宣威之下多嘴半个字关东联军名声响亮,也还是被西凉军的铁蹄阻在关外,停滞不前,没过多久竟互相内斗起来

    往事越鲜明,越能反衬如今的落魄。

    是的,落魄。别看张济从中郎将升官为镇东将军,还封了平阳侯,好似平步青云,但仔细对比,他就是认为自己日子过得没过去爽了。

    曾经张济的上司是董卓,董公是何等英雄人物凉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威名,能在董公麾下效力,大家都觉面上有光。

    李傕郭汜又是什么人原本只是董公手下的区区校尉罢了曾经连上桌吃饭都不配,如今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执掌大权的将军,对着他耀武扬威,颐指气使。

    打不退周瑜那小兔崽子难道是我的错吗张济愤愤地想。

    就武关那个地形,刚好卡在峡谷间一处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南北都有山脉,大军行进只能沿着一条东西方向的路走。往西去山势渐缓,往东去深谷高崖,山路崎岖难行。这就意味着周瑜出关打张济方便,张济想进攻关城,却难上加难。哪怕周瑜闭门不出,只在两边山路上布置人手,趁张济路过时往下推石头木头,也能对他造成严重的打击。

    自长安一战后,攫取到最大好处的李傕郭汜现在还没完全缓过劲儿来呢,更别提张济了。李傕自己缩在长安城里不敢冒头,把张济推出来送死,隔三岔五写信谴责他,换谁遇到这么个垃圾上司,心情也不会舒畅。

    反观周瑜那边,吕昭撒钱撒得分外豪气,起手就是两万人,还有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过去,双方进行过几次试探的交战,并州军穿戴的盔甲、使用的军械都是崭新的,士兵们从战场上捡了几件献上来,张济看了分外眼红。

    张济不清楚周瑜有没有挨吕昭的骂,他探听不到如此细致的情报,但从对面丰富物质生活来看,估计是没有。

    人就怕对比,明明生活看起来还不错,一旦出现个样样都比你好的参照物,瞬间就被打回原形了。张济越想越生气,长期积累的不忿终于转化为怨恨,他“嗖”地站起来,拔出了腰间的佩剑。

    此时的张济迫切地想破坏些什么,如果李傕正站在这儿,说不定他真就挥手把人给砍了。但饮用了大量产自南阳的美酒后,浓度颇高的酒精渐渐上头,醉得他晕头转向,摇摇晃晃站不稳,腿往前迈一步,人东倒西歪,差点儿面朝下栽地上去。

    张绣从沉思中回过神,看到眼前景象,赶忙伸手扶住张济,哄劝了一会儿,终于趁机夺走了剑。他没有追问叔父发的什么疯,高声喊来仆从端上热水,侍奉张济洗漱,好歹收拾一番,别显得太狼狈,然后又把贾诩的信叠好,收进匣子里。

    换了衣服,喝了热水,张济的头没那么晕了,逐渐清醒过来。他郁闷地窝在榻上,以手捂脸,沉默片刻,决定假装无事发生。

    军中除了张济自己的部曲,还有李傕派来的一些人手,那些人于他而言既是助力,也是监视他言行举止的走狗。万一他收了贾诩的信后大醉一场,怒撒酒疯的消息被有心人探听到,悄悄传回长安,定然会引起李傕郭汜的猜疑。

    日子已经够难过了,不需要再增加难度了。

    想到这儿,张济微微眯起眼睛,面露凶光。

    “叔父请放心,”张绣递上一杯热茶,冷静道,“不会有事的,他们的手还伸不了这么长。”

    守卫中军的士兵都是张济的亲信,不会胡乱说话。仆从们前来侍奉时,张济也没醉得顺嘴秃噜出什么不该说的。

    张济感到了一丝慰藉,跟李傕那个被他老婆无比溺爱的草包儿子相比,还是他侄子更有本领,做事也稳重。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张绣的肩膀以示鼓励。

    贾诩的第一封信很快送过来了,比起第一封单纯的吹捧和回忆,第一封多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或许是考虑到西凉军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贾诩尽可能地兼顾了言辞的婉转和含义表达的直白,这听上去似乎是无法同时做到的两点,但他就是做到了张济读完信后直觉有深意,叫来张绣共同参详,叔侄俩对着信纸沉思半日,终于在不耐烦想要放弃前,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是在暗示张济,虽然吕布摆出了一副要与西凉军开战的架势,但从人员安排就能看出来,商县显然不是他攻略的重点,否则他不会只派一个没有名气的小年轻来。在武关布置兵力,只是为了防备西凉军南下,入侵他们的南阳大本营罢了。只要张济不主动进攻,周瑜就不会反击。

    张济认真回想了一下自己来到商县后的经历,发现确实是这样。双方只进行过数次小规模的试探交战,然后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闭门不出。周瑜有时会派人前来叫阵,喊话的士兵语气中都透着股“赶紧完成任务就能下班了”的懈怠,从来不过多纠缠。张济如此烦恼,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因为李傕总派人来谴责他为何还没解决周瑜。

    李傕该不会是心情不顺,就随便找个理由来骂我发泄吧张济警觉地想。

    打了这么多年仗还能活着的人,再傻也不会单纯到哪儿去。张济没有全盘相信贾诩的话,他更信任的是自己的判断,吕布势大,可他也不能一口气招惹三四个势力,同时跟他们作战。在汉中和颍川已经集结了重兵的情况下,他这里即使真打起来,相对也会轻松一些。

    不久之后,张济接连收到吕布、孙坚和吕昭都动兵的消息,他吃惊感叹吕布如今真是了不得的同时,也更加坚信了自己这条战线非常稳固。

    至少在那三处战场结束前,他都能睡安稳觉了。

    贾诩保持了给张济送信的习惯,频率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过度殷勤,也不会太冷淡好像在培养工具人,这种联络感情的举动此举正合张济的心意,多个朋友多条路,如今吕布混得这么好了,能搭上线是好事,万一哪天用得着呢。

    苍茫夜色下亮着一片连绵的灯火,那是位于中牟附近的曹军营寨。距离曹营不远处的西南方亦有一处规模很大的营寨,正是孙坚屯兵的位置。

    两座营寨就像两个立于平原上的巨人,正紧张地对峙着。

    典韦身着浸满血污的盔甲,手握进腰间悬挂的佩刀,率领一支精锐小队,绕着曹操所在的中军营帐巡逻。连日的战争使得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他必须警觉再警觉,防止有心怀不轨之人悄悄潜入,对主帅造成伤害,动摇军心。

    行至帐门前,路过的风将帘子掀起一小条狭窄的缝隙,典韦忍不住侧头看了一眼,发现半透的锦绣屏风上映着一道若隐若现的人形。

    都这么晚了,明公还没有休息,身体怎么能受得了呢典韦担忧地想。

    如果可以,曹操也不愿意熬夜,但他实在睡不着。

    自开战以来,局势就一直缓缓地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倾斜,发展到现在,终于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僵局

    曹操跟孙坚其实是老对手了。

    孙坚还在袁术麾下效力时,曾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朝廷当然没有承认这个官职,但那时候大家的观念已经在逐渐转变了,比起官方认证,更在乎实际拥有,把地盘占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后面来了正牌州牧、刺史、太守,也没多少人会心甘情愿把位置让出去,直接打就是了,谁的拳头硬谁说话算数。

    孙坚自诩豫州刺史,曹操和袁绍都不承认豫州可是袁绍老家,他才不乐意让给袁术双方为了抢地盘打得不可开交,直到后来袁术把孙坚派去攻打荆州的刘表,曹操和孙坚的斗争才告一段落。

    有句话叫“最了解你的人其实是你的敌人”,孙坚和曹操都是善于作战的优秀将领,几次交手足够摸清楚对方的水平,更别说还互相纠缠了将近一年。因此在得知吕布把孙坚派过来后,曹操就打起了十一分的精神,全力对敌。

    从表面看,曹操将兵力重点布置在了广成关、轘辕关一带,尤其是广成关,当年孙坚击败董卓攻入雒阳,走的这就是这条路,可谓驾轻就熟。但经过实地考察后,孙坚并没有故技重施,而是调转方向,跨过颍水,出其不意地先攻打了颍阴,又火速拿下了长社。

    自那年联手驱逐袁术后,吕昭跟曹操便以颖水为界,将颍川划分为两块区域,各自相安无事。现在双方翻脸,孙坚自然没有多余的顾忌。

    比起广成关、轘辕关那些弯弯绕绕重兵把守的关卡,还是地势相对平坦的颍川更好行军啊虽然稍微绕了点远路,但攻略难度瞬间就下降了至少一个等级,而且一旦成功,就能有效阻隔曹操兵败后撤回兖州的退路。

    毕竟这个时候,曹操还不知道兖州士族已经做出了抛弃他的决定。

    从曹操经略兖州的具体情况来看,这半块颍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像是孤悬在外的飞地。

    颍川郡与司隶河南尹、兖州陈留郡以及豫州汝南、陈国一地接壤。或许是出于对陈留太守张邈的信任,或许是还没来得及安排,总之陈留郡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被曹操安插人手的郡。陈国国主是手握兵权、态度强势的陈王刘宠,曹操只能与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而无法掌控对方,汝南郡就更别提了,虽然是袁绍老家,但已经被吕昭占据了。

    离得近还能管管,中间隔着其他人的地盘,曹操想好好经营颍川也困难,再加上他一直集中兵力四处征战,先攻打徐州,后进驻河南尹,满打满算,能给颍川留下的驻防人员也不会多于一万。

    这点人还不够给孙坚当下酒菜的,三下五除一就被他干掉了。

    但孙坚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保持了理智,一方面仍旧安排了足够人手防御可能会从广成关、轘辕关一带杀入的敌军,一面有条不紊地往跨越边界线,往位于河南尹边缘的新郑调遣重兵。

    直觉告诉他,这半块颍川是曹操故意抛出来的诱饵。

    以孙坚对曹操的了解,比起仓促布置防线,这位对手更可能选择以退为进,将颍川让出来,引诱并州军进入他早已准备充分的河南尹。

    至于广成关和轘辕关那边,曹操可以时不时派出小股兵力骚扰,耐心等待一个进攻的良机。

    事实果如孙坚预料的那样,他进入河南尹没多久,就遇到了曹操亲自率领的大军,双方数次交战,各有胜负,最终他们在广阔的平原上安营扎寨,进入长期对峙阶段。

    曹操开始心态很稳,目前的损失都在他的预计范围内,见孙坚已经被引入了提前规划好的战场,以防万一,他还给陈留太守张邈送去消息,请他率领自己的部曲,帮忙寻找并尝试截断孙坚的粮道。

    知道张邈张超兄弟虽有赈穷救急的侠义,却并没有多少领兵打仗的能力,所以曹操其实没对张邈抱多大希望,只要他能把兵马排出来,堵在该堵的地方,充当一个威慑敌人的气氛组,使敌人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也就足够了。

    张邈给曹操回信表示自己会尽力尝试,顺便还又给曹操送去了一大批物资。曹操拿着张邈的信翻来覆去看,看完后十分感动,还对左右夸赞张邈待他一片赤诚之心,乃是最值得他信任之人。

    但很快,曹操就被这位他亲口盖过章的、可以互相托付妻小的兄弟从背后狠狠捅了一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