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县试不下场

作品:《月出皎兮

    感受到身上的目光, 李贵雨想了想,趁机告诉道“爷爷、奶奶、爹、娘我也有件事要告诉你们。”

    众人

    李贵雨深吸一口气道“嗯,我水平未到, 开年县试我就不下场了”

    一言既出, 满室皆静, 连李高地脸上的笑都凝固了,半晌方问“为什么”

    开年三月初七, 李高地七十大寿。他还等着李贵雨中县试给他寿宴增光呢

    “什么叫学问未到”李满仓不能接受明明今春县试都已五中四, 就差最后一场了。

    于氏、郭氏虽没说话, 但想法与李满仓完全一样。

    就是李贵吉都不能相信, 惊得挂了一嘴角的白菜叶

    李贵雨解释道“老话说走一看三。开年县试, 我是有中的可能,但中之后呢”

    “是不是要去府城府试、院试”

    李高地点头“那是自然”

    毕竟秀才才是正经功名, 童生其实还差点意思。

    李贵雨继续“似贵林哥先县试中了第八名, 去府城就只中了童生,家来后又刻苦了一年,才考中秀才。”

    “贵雨, ”李高地出言劝道“这个科举能不能中啊,我听人说其实是有运气的,考运”

    “每个人的考运都不一样。似你大伯考运就很好,你看他县试才考了多少名”

    李高地回想“是不是二十一名但到了府城, 你大伯还不是两试连过, 一气中了秀才”

    “先跟他一年考的, 县试名次在他前的, 现不少还是白身,连童生都不是”

    “爷爷说的是”李贵雨没有否定李高地的话,只是诚恳道“考试是有考运, 但更重要的还是水平。”

    “似我大伯县试头两场一个县第三、一个县第二;府试头一场第三十二名大伯曾经说过这三场背默考,他一道都没错”

    “俗话说事不过三。大伯能够三场全对,就不只是运气,还有背默功夫了”

    “既然每场都答对了,”李高地反驳“名次只排第三、第二、第三十二,还说不是运气”

    李贵雨耐心解释“爷爷,背默同分卷一向按卷面取。由此一笔好字就特别重要。”

    “比如我们都见过大伯的字、红枣女婿谢尚的字、甚至还有谢十三老爷字。同府试第一场,我大伯、谢十三老爷、谢尚一样全部答对,但谢尚取头名,十三老爷取第二十名,大伯取第三十二名,难道只是因为运气”

    李高地无言以对。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李贵雨感慨“这一个人字的好坏,功夫多在平时,几乎与考运无关。”

    “自从中秀才后,大伯这几年都在练字,且这字也是越写越好,肉眼可见的比贵林都好了似咱们祠堂春联,历年都是贵林哥写,独今年族长请了大伯来写。”

    这是腊月头氏族集资时候的事,李满仓当时也在场。

    李满仓一直以为李丰收这么做是为恭维抬举李满囤,现听李贵雨这样讲,不免惊讶“你大伯的字真这么好”

    李贵雨苦笑“祠堂大门是一族脸面,新新头上的,族长为讨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口彩,如何能拿这个做情”

    想起李丰收一贯的为人处事,李满仓默。

    眼见李高地、李满仓都不说话,日常拿李贵雨跟陈玉较劲的于氏只能自己问“那陈玉呢”

    “我记得县试第二场,他成绩并不如你,还不是府试、院试都中了”

    “第二场陈玉就只落后了我一名,我十三,他十四。”李贵雨直言不讳道“一名之差,可能差一道题,也可能只是我的字更合咱们县太爷的意如此换个考官,比如府试,名次就可能变了。”

    “但陈玉第一场县第九比我县第十五好了六个名次这一场我不过错了一道,而陈玉则可能全对。”

    于氏气李贵雨灭自己威风,长陈玉锐气,不悦道“贵雨,刚你自己说了,也才差一道。”

    能有多大差别

    “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对、和错一道听着只差一道,但实际差距,”李贵雨苦笑“奶奶,这才是最容易的县试,等到了府试似陈玉,我听说府试他第一场是一百零五名。这都百名开外了。”

    “若我比陈玉再多错一道,即便不落榜,名次也在最后。”

    “何况陈玉文章一道高我太多。我自问现今也作不出陈玉今年县试三四五场的文章来。”

    “如此,陈玉可以错一道,还能府试、院试连中,而我,文章不及他,就只能学我大伯在背默和卷面上多下功夫。所以我说我学问不到,现下场无益。”

    李贵雨说得道理一套一套的,李高地无力批驳,惟有叹息。

    李贵雨见状笑道“爷爷,您过七十大寿,我留在家里给您庆寿不好吗”

    李高地一想也是,过寿可不就是讲究个儿孙满堂吗

    这贵雨去了府城,考不考得上两说。他的寿酒却一定喝不上了

    有了可以回复亲朋好友关心李贵雨明年县试不下场的体面说辞,李高地心情总算好了一点,点头道“这倒也是”

    “爹,”李贵雨又跟李满仓道“我村学堂的小学班才刚开。开年便请假似县试五天也就算了,去府试,则得一个月起。学生家长必是有意见。”

    李满仓知道李贵雨现在村学堂的收入不菲一年近四十吊钱,比李贵林开私塾都不差。

    李贵林是中秀才后才开的私塾,李满仓忍不住想他儿子贵雨现就能挣这么多钱,其实已算有本事。

    再说他也不似李丰收家底厚,能负担儿子府试、院试的花销,贵雨考试,一应开销都得他自己挣。

    由此贵雨想跟李贵林一样等水平到了才往府城考试李满仓终松口道“贵雨,县试的事,你自己考虑好了就行。”

    他既没本事支持儿子,就不要添乱。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