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归来

作品:《躺赢的科举人生

    赵云衢还未回来, 赵骏又被传召进宫。

    永昌伯府人心惶惶,幸亏赵老夫人沉得住气,刘氏在见过儿子, 确定赵云衢暂时无恙后, 也拿出了当家主母的气势来。

    椒兰院内, 金氏在白嬷嬷的教导下, 如今也非吴下阿蒙,很是敲打了一番碎嘴的下人。

    “总算是清净了。”料理完这一切, 金氏才微微松了口气。

    白嬷嬷说道“夫人如今料理家事,比伯夫人也差不离了。”

    金氏摇头笑道“我比嫂子可差远了,幸亏就一个小院子,管的人多了,我总觉得心烦。”

    永昌伯府也已经传承几代人, 伯府里头家生子不少, 这些人与伯府一荣俱荣,又有每年从外头采买进来的,自然错综复杂。

    其中有忠心的,便也有满肚子小心思的,金氏以前不懂,这些年却看得明白。

    正因为看得明白,金氏偶尔便觉得心凉。

    相处多年, 白嬷嬷很知道金氏的性子, 笑着说“伯夫人可是从娘肚子就开始学管家的本事, 便是整个京城, 也少有人能比的。”

    之前她只为了去世的二郎而来,相处的时间久了,金氏待她尊重如乳母, 白嬷嬷也渐渐将她当成了女儿看待。

    金氏幽幽叹了口气“哎,外人只看永昌伯府锦绣风光,又哪里知道其中艰难。”

    “我也盼着大郎早日平安归来,不然”

    白嬷嬷安慰道“伯爷和伯夫人坐得稳稳当当,可见大少爷绝不会有事。”

    正巧这时候,外头传来赵云安与棉花玩耍的声音。

    一会儿功夫,赵云安便进来行礼,棉花一直绕着他转圈,尾巴飞舞的像一只蝴蝶。

    赵云安请安的动作,都被棉花撞得摇摇晃晃,他只得一脸无奈的抱住小狗,一道儿行礼。

    金氏被逗得不行,忍着笑说“不是说今日休沐,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赵云安便道“儿子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去听雨轩看看书。”

    金氏听他是要去看书,顿时不阻止了,又说“原本打算过了年,就让你搬到外院去住,只是今年事情多耽误了,等搬了院子有了自己的书房,也方便许多。”

    “到时候我还是天天来椒兰院看娘。”赵云安笑道。

    金氏笑着结果一直缠着儿子不放的棉花“就知道说好听的哄我,留棉花陪我就是。”

    赵云安好不容易脱身,赶紧转身就走,生怕棉花继续跟上来。

    “棉花,等我回来再陪你玩。”

    他要是去别的院子倒也罢了,可他要去听雨轩,棉花要是跟了去,那可得脱一层皮。

    毕竟上次棉花偷偷跟着,结果还没到听雨轩呢,就被从天而降的小金猫一阵抓挠,吓得狗子撒腿就跑。

    棉花也是记吃不记打,每次都还想要跟着。

    金氏瞧着儿子一溜烟儿消失的踪影,无奈的摇了摇头“一会儿像个大人,一会儿又还是孩子。”

    “七少爷还小呢。”

    “人小鬼大。”金氏叹气道。

    白嬷嬷笑道“七少爷擅自带着玉佩进宫,老身还以为夫人会生气。”

    金氏摸了摸棉花的耳朵“生哪门子气,我虽出身商户,却也知道一门兄弟,同气连枝,自然是要守望相助的。”

    赵云安一路到了听雨轩,带着一身狗味儿的他,自然又是被小金猫一阵嫌弃。

    好不容易哄好了小金猫,赵云安一边看书,心思却都在孟青霈身上。

    孟青霈捏起一颗花生米扔过去“好好看书。”

    赵云安索性放下书本,搬了个小凳子坐到孟青霈身边,殷勤的帮他捏腿“先生,舒不舒服”

    孟青霈挑了挑眉,往嘴里扔了颗花生米“再用力点。”

    赵云安二话不说,继续使劲,一边努力一边又问“先生,舞弊案至今已经半个月了,情况到底如何了”

    孟青霈嗤笑道“问我做什么,我一个白丁俗客,哪儿知道朝廷大事儿。”

    赵云安动作一顿“先生,你不老实。”

    “如果您不知道,大伯老是找您说话做什么难不成光问我课业了”

    别人不知道,但赵云安却敏锐的察觉到,赵骏对待孟青霈的态度,可不像是对待侄子的一位先生。

    赵云安思索许久,觉得赵骏的态度,倒像是养了一位谋士。

    孟青霈没回答,反问道“那你觉得呢”

    赵云安托着下巴“我觉得陛下还是很信任大伯的,似乎要重用他。”

    要不是儿子牵扯到舞弊案件中,皇帝何必在这个当头屡屡传召,不合理。

    “还不算笨。”

    赵云安追问道“那大哥哥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家了”

    孟青霈笑着说道“其实陛下赐婚也不全是坏处,若不是赐婚时机巧合,赵大郎绝不会放弃此次春闱,指不定已经跟那群考生一般受刑了。”

    “可若是没有赐婚,赵家与卢家不相干,也许他压根不会受到牵连。”

    “所以说,这世上的事情,都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话让赵云安一愣。

    难不成没有赐婚,这次的春闱也会出问题

    春闱事关重大,礼部去年便早早的准备起来,除了卢慈宇大人之外,其余考官都是早早定下来的。

    孟青霈伸手拍了一下他的额头“小孩子别想那么多,不然长不高。”

    赵云安走回去继续看书,哼哼道“又让我想,又让我别想太多,做人真难。”

    孟青霈的话很快成真。

    几日之后,被关押了半个多月的赵云衢,终于被放了回来。

    舞弊大案,一开始闹得沸沸扬扬,半个月来各方势力更是纠缠不休,一批批的人被送进大理寺,赵云衢竟成了第一个离开的。

    跨过火盆,洗漱干净,赵云衢这才来如意园请安。

    “让祖母担心了,是孙儿的不是。”

    赵老夫人哪里舍得怪他,只拉着他说“瘦了瘦了,可见是受了罪,只要你好好的,祖母就安心了。”

    赵云衢看着确实是瘦了一些,因为不见天日,没有血色,皮肤带着几分惨白。

    “幸而父亲母亲打点的好,大理寺上上下下都未为难孙儿。”

    “倒是因为孙儿,害得家中长辈担心,耗费了不少钱财。”

    撒出去的银子银票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否则就算不受刑,在大理寺走一朝也别想全首全尾的出来。

    刘氏含泪道“只要平平安安,这银子就花得值当。”

    “正是如此。”赵老夫人拍着他的手背道,“快别说这些话,既然回来了就好好养养身体,别的都不怕。”

    安抚了长辈,赵云衢又看了看几个弟妹,笑着说道“让你们也担心了,大哥回家了。”

    难得赵云昇也有几分动容,赵云平红了眼眶,强做镇定“大哥你可算回来了,你要是再不回来,我都管不住小七捣蛋了。”

    “三哥哥光说我,你才喜欢捣蛋。”赵云安大声说道,眼底都带着高兴。

    相比起哥哥弟弟,女儿们却都忍不住掉眼泪。

    赵月瑶搂住大哥就哭“大哥哥,我好想你。”

    刘氏忙道“今天是好日子,可不能掉眼泪。”

    赵月瑶赶紧手忙脚乱的擦干净泪珠子。

    赵云衢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发“是大哥哥不好,让妹妹伤心了。”

    “才不是,是我爱哭。”赵月瑶急忙道。

    一番诉衷肠,永昌伯府一直紧绷着的那根弦,才终于松弛下来。

    因为舞弊案引起的风暴,却还在朝堂上持续发酵。

    一直到半个月后,以主考官抄家发配,其余牵扯其中的人,贬职的贬职,免职的免职,零零落落竟有数十个文臣。

    幸运的是,卢慈宇虽被斥责,却并未受罚。

    舞弊大案高高举起,最后还是轻轻落下。

    赵骏却轻松不起来。

    “卢兄,你跟我说一句实话,此次舞弊,与”他指了指上头,“有没有干系”

    卢慈宇长着一张圆脸,看起来很是和气,在户部常说和气生财,这位户部尚书便是财神爷那般的存在。

    此刻他也带着笑,半点瞧不出在大理寺待了整整一个月。

    “赵兄,经此一案,几位皇子都吃了教训,元气大伤,能安歇一段日子,这不是好事儿吗你又何必归根究底”

    赵骏脸色一沉“科举是国事。”

    “立太子难道是家事”卢慈宇又问。

    赵骏皱起眉头来“最近朝中多有传言,都说王皇后有心选一子过继,充作嫡出。”

    先帝当年为皇帝选定了王皇后,其中也有与张太后分庭抗礼的意思。

    只可惜帝后感情不错,皇后嫡子早年夭折后,却再也没有生育子嗣。

    若中宫有子,哪里还有几位皇子争夺的份儿。

    难不成王皇后坐山观虎斗多年,终于忍不住了

    卢慈宇神色不变,显然早已知情“天家斗法,咱们掺和进去便是要命的事情,都这么多年了,难道你还看不清吗”

    “可是”

    卢慈宇帮他倒了一杯茶“以后我们便是儿女亲家,赵兄,其实父亲也很不赞同陛下的做法,认为早早立下太子,才是天下安稳之道。”

    “可你想想,陛下登基至今,名声极好,待下宽容,他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好性子”

    “国君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年轻时候不痛快,到了老了,自然会越发任性。”

    赵骏眼皮子直跳。

    他原以为皇子斗法,才惹出舞弊大案,可后来才知道,这其中还有皇帝的手段。

    一时之间撩开迷雾,当今这些年确实是提拔新臣,启用忠君,反倒是几位皇子辛辛苦苦培养了十几年的人脉,都在被一一剪除。

    朝廷一直在换血,只是潜移默化,不足以引起人的警惕。

    陆续之间,曾经能掣肘皇帝的太后一党,还有辅政老臣,都在消失。

    若只是如此,赵骏也会感叹一声皇帝的手段高明。

    可皇帝却已年近五十,他不年轻了

    赵骏并不喜欢任何一位皇子,却也知道立太子是无法避免的。

    卢慈宇又道“父亲已经决定,等到此事平息,便要告老还乡。”

    赵骏心底又是一惊。

    “卢太师何必如此”

    “父亲年纪大了,偏大哥三弟又是耳根子软的,不如齐齐带回老家,反倒是能留个体面。”

    这就是怕他们参与到皇子争端之中,最后毁了整个卢家。

    喝完了茶,卢慈宇开口劝道“我知你看重衢儿,可风雨飘零,不如早早帮他谋个差使,外放出去历练几年,方才安稳。”

    “可是”

    卢慈宇又道“正好春闱成绩作废,月后重开,这一次我不是考官,衢儿参加也无妨。”

    赵骏沉吟半晌,显然也已经动了心思。

    两人对坐喝了一肚子的茶水,赵骏临走之前,忍不住又说了一句“卢兄,在下还有一事不明。”

    “禄亲王在此局中,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

    卢慈宇笑而不语。

    赵云安正欣喜于大哥哥平安归来,这天晚上,他都没舍得回椒兰院,反倒是赖在了赵云衢屋内。

    赵云平也是如此,倒是赵云昇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太过亲近,转身离开。

    刘氏怕他们吵着儿子休息,原本想劝,却被赵云衢阻止。

    是夜,兄弟三人躺在一张床上。

    赵云衢睡在中间,原本赵云安要在中间的,但赵云平一直捉弄弟弟,被赶到了最外头。

    拉着大哥哥的手,赵云安心安不已“大哥哥,我以后会更加努力读书,这样就能帮上忙了。”

    赵云衢笑了一声“好,我等着安儿。”

    另一头的赵云平也说“大哥,虽然我不会读书,但我已经找到别的出路,肯定也能帮上忙,不会像这次一般束手无策。”

    赵云衢好奇道“什么路子”

    “我打算从军当武将。”赵云平说道。

    赵云衢一愣“父亲怕是要揍你。”

    “揍我就揍我。”赵云平笑呵呵的说,“咱们祖爷爷不也上过战场,怎么子孙后代就非得走文考,我偏要去参加武举。”

    “三哥哥,难道不是你看不进书,才想着武举吗”赵云安打趣道。

    他倒是觉得武举也并不差,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现在不打仗,武将升官可比文臣慢多了,在朝廷上的话语权也小。

    赵云平笑道“这也是实话。”

    “大哥,你说父亲会答应吗”

    赵云衢沉吟半晌“你若是做了决定,明日我陪你一起同父亲说。”

    赵云平图的就是这个,顿时高兴起来“谢谢大哥。”

    有大哥哥在,父亲要揍,总也不会揍得特别厉害。

    赵云安也跟着高兴“这样的话,那咱家有文有武,以后谁也不敢欺负。”

    他猛地伸出手“大哥哥,三哥哥,来,咱们约好了。”

    “孩子气。”赵云平吐槽道,伸手却比谁都快。

    赵云衢伸出手握住两个弟弟,他能明显的察觉都,看似跟自己差不离高的三弟,其实手也比他小一些,更别提手掌还软绵绵的七弟。

    这是他血脉相连的弟弟,赵云衢想,他会保护他们,守住永昌伯府。

    让赵云安没有想到的是,赵云衢回来后,时间却像是被踩下了加速器。

    隔了几日,赵云安便知道春闱重开,而赵云衢这次要参加。

    他心底很是奇怪,按理来说赵云衢刚从大理寺回来,遭了罪,人也瘦了一圈,正应该好好养养身体。

    赵骏却不顾赵老夫人和刘氏的反对,一意让赵云衢参与科考。

    这头赵云平果然挨了一顿打,却得偿所愿,赵骏专门为他请来了武师傅,只是书还是要读,读的变成了兵书。

    那头赵云衢过了会试,进了殿试,被皇帝钦点为二甲第一。

    永昌伯府便操持起赵卢两家的联姻来。

    赵云安心底不解,私下问过金氏“娘,之前不是说三媒六聘至少也得走个一两年吗,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大哥哥就要成亲了”

    金氏笑盈盈的拉着他“是卢家那边的意思,听说卢太师告老还乡,很快便要离开京城,想在临走之前看孙女嫁人。”

    这话赵云安不信,卢家又不是只有这个孙女,与钱家定亲的那位,如今不也还待字闺中。

    金氏见他拧着眉头,笑着说道“大郎早些成亲还不好,等他成了亲,你就多了个大嫂,指不定明年就多一个大外甥。”

    “这也太早了吧。”他大哥哥才十六。

    金氏又说“卢家姑娘比你大哥哥还略大一些,再说又不是明天就成亲,怎么样也得明年年初了。”

    “那也很快。”

    金氏笑道“大郎的婚事,哪有你这个弟弟操心的份儿,出去跟棉花玩,别耽误我算账本。”

    赵云安叹着气走了。

    金氏看了直摇头“这孩子,怎么还叹上气了,左右大哥大嫂做的决定,难道还能害了大郎不成。”

    “在勋贵人家,确实是略早一些。”白嬷嬷也道。

    金氏笑道“我看他八成是怕新嫂子进门,大哥哥就不疼他了。”

    珍珠听了笑道“夫人,咱们七少爷可不是那么小性子的人。”

    “那还能是为什么。”金氏笑着摇头。

    算了一会儿账本,她又想起另外一桩事情来“不提大郎了,倒是你跟翠玉两个,到底想好没有”

    珍珠翠玉都到了年纪,该婚配了,金氏才会如此问。

    珍珠脸颊微微泛红,犹豫再三。

    白嬷嬷便在旁边笑道“珍珠姑娘与夫人的情谊,大可直说便是。”

    “女儿家好时光就这么几年,你们是在我身边长大的,咱们说是主仆,实则比姐妹也差不离了,我心底也盼着你们能好。”

    金氏也拉住她的手。

    珍珠抿了抿嘴角,最后跪下道“奴婢是想一直陪着夫人的,只是我家中哥哥送了信过来,说早年定亲的人家一直等着,想替我赎身。”

    她进入金家的时候也才七岁,却已经记事了,恍惚记得那是个憨厚的少年郎。

    金氏连忙拉起她“说就说,怎么还跪下了。”

    “早前我就说过,等你们出嫁,便给你们置办一副好嫁妆,体体面面的送你们嫁人。”

    珍珠忍不住落了泪“夫人,我舍不得你。”

    她是真心舍不得,但是家中父母说的也对,女人终归是要嫁人的,与其在永昌伯府随便配了人,还不如找一个知根知底的。

    那人愿意等她这么多年,可见也是有心的。

    确定了珍珠的心思,金氏又选了个时间,特意问了问翠玉。

    跟珍珠不同,翠玉早就记不得家人了,她只说“夫人让我嫁人我就嫁人,但我不要离开永昌伯府,我想一直陪在夫人身边,我要一辈子伺候夫人。”

    翠玉平日嘴笨,话少,但此刻听了,金氏心底也是感动。

    “傻丫头,我身边难道还会少伺候的人,你也该为自己多想想。”

    翠玉却说“男人能不能靠得住是未知数,可奴婢心底知道,夫人待我肯定是好的。”

    翠玉不但自己这么想,她还私底下劝过珍珠,一旦离开了永昌伯府,再想要回来可就难了。

    可珍珠有家人,有未婚夫,与她的想法不一样,虽然也有担心,更多的还是向往。

    一时间,金氏不知是该骂还是该笑。

    最后,到底是如了翠玉的意,打算等赵云衢的婚事结束,便找刘氏商量一番,从家里头选一个好小子婚配。

    风波过后,赵云安的小日子过得平静无比,每日吃吃睡睡之外,便是读书,偶尔被小金猫和棉花争风吃醋,亦或者被孟先生捉弄一番。

    只是他忽然发现,身边的婚嫁突然多起来。

    先是珍珠要出府嫁人了。

    金氏果然给她置办了一副嫁妆,比寻常百姓家的姑娘都丰厚许多,也不用她家人赎身,便将卖身契换给了她。

    赵云安记得珍珠的照顾之恩,也从小金库里翻出金银珠子来,给她塞了满满一包。

    有了这些东西傍身,不说荣华富贵,能保住珍珠一辈子吃喝不愁。

    珍珠哭着叩头跪谢,到底是离开了永昌伯府。

    随后,他惊讶的发现赵云衢身边常常伺候的两个大丫鬟,也都先后被嫁了出去。

    第二年的春天,赵云衢大婚终于被提上行程。

    赵云安还有幸充当了一把暖床童子。

    新入门的大嫂嫂卢氏长着一张圆脸,见人便笑,不只赵老夫人和刘氏喜欢,就连赵云安这样的小弟弟也觉得亲近。

    只是还没熟悉几天,赵云衢外放的调令便下来了。

    赵云安此刻才知道,为何赵家卢家急着成亲,原来打着这个算盘。

    赵云安只得依依不舍的送别了大哥哥。

    六年的光阴一闪而逝。

    一开始,赵云安还觉得时间太慢,远在他乡的大哥哥不能回京诉职。

    可一眨眼的功夫,他便从三头身,长成了翩翩少年郎,初具赵家人的风采,只是性子依旧有些惫懒,常因不能早起挨罚。

    这一日,赵云安特地起了个大早。

    只因有分外重要的事情要办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