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博弈

作品:《躺赢的科举人生

    “赵大人, 这些就是近三年漳州所有的文书了。”

    “这一部分是税收,这一部分是案卷,这一部分是”

    看着他恭恭敬敬的模样,将面子功夫做足了, 若是个没有经验的, 怕会被蒙骗过去。

    赵云安微微挑眉, 笑道“看来以前的甄大人也是辛苦,这么多的文书, 他岂不是得日夜忙个不停”

    “罪臣甄玉祥在漳州三年,疏于公务, 不过是偶尔看一眼。”

    “但赵大人肯定与罪臣甄玉祥不同, 下官特意将文书都整理出来, 就是为了方便大人了解本地政务。”

    赵云安淡淡笑道“那你可真是有心了。”

    他随手翻开一本文书,里头记载的是漳州近几年的税收情况。

    税收便是甄玉祥获罪的原因, 对方将此类文书堆在最上头,也算是有心。

    只是低头一看, 不难发现这税收的账本极为细碎,竟是分散到个人户头上,零零碎碎的, 赵云安若是想看完,算清楚,只怕还得自己当账房。

    这是想让他上任之后, 先在文书里头折腾一年吗

    “难道漳州没有总账”

    刘知事苦着脸道“原本是有的,可恨那甄玉祥贪墨税收款项, 苦了百姓,肥了自己,临走还一把火将总账本都销毁了, 只留下这些文书。”

    “就这些,还是曹大人带着我们辛辛苦苦,从库房里头整理出来藏好了,才能留下来。”

    “哦,那可真是辛苦诸位了。”

    “都是下官应该做的,赵大人还有吩咐吗,若是没有,那下官就先去办事了。”

    赵云安心中有数,笑容也淡了一些“自然是有的。”

    刘知事一愣。

    赵云安往后一靠,笑盈盈的说“这么多的文书,本官得看到什么时候去,翻一翻眼睛都花了,这样吧,你坐下来给我读。”

    “什么”

    赵云安挑眉看他“坐下来读给本官听。”

    “这”这位大人的反应,跟他们预测的都不一样啊。

    赵云安抬头“怎么,你不乐意”

    “下官不敢,只是那边还堆着不少事情”

    赵云安打断他的话“愿意就行,开始吧。”

    “还是刘大人觉得,旁的事情比本官还要重要那不如拿来看看,似乎不是旁人都分担不得”

    “下官多嘴了,还请大人恕罪。”

    刘知事口中发苦,眼看这位大少爷已经翘起二郎腿,甚至还让人上了茶水点心,一副要听书的架势,只得打开账本读起来。

    赵云安施施然的坐在那边,偶尔喝一口茶,倒是闲适的很。

    扯着嗓门读文书的刘知事,却只觉得口干舌燥,嗓子都读哑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终于,赵云安放过了他。

    “多谢大人。”刘知事沙哑的回答。

    赵云安和煦春风,笑着夸道“你读的很是不错,回去喝口茶润润嗓子,明日继续。”

    明天还得继续刘知事离开的时候,脸色都青了。

    等他离开,赵云安冷哼一声,随手将文书推到一边。

    马贵看了看他的脸色,低声道“老爷,要不要去请几个账房回来”

    赵云安摇头“他们既然敢把文书都拿出来,就算请来神算子,那也是查不出问题来的。”

    “那怎么办”

    马贵皱眉道“好下作的手段,想让老爷白忙活一场。”

    赵云安眯了眯眼睛,如果漳州的问题都在明面上,皇帝怎么会觉得为难,将他扔了过来。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笑了起来。

    “不急,先听几日说书再看。”

    说完,又问马贵“这两日你在外面跑,可有打听到什么”

    马贵有些苦恼“小的带着人跑了不少市井地方,冷眼瞧着,漳州本地的百姓不算艰难。”

    “采买的时候也能发现,漳州的杂货铺子不少,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

    这话让赵云安有些意外“怎会如此”

    民生过得好,自然也是赵云安的希望,但前有甄玉祥,后有天灾,漳州百姓怎么会一副国强民安的架势。

    赵云安心头一跳,低声道“会不会有人做戏”

    马贵拧着眉头“小的跟随大人过来漳州,认得小人的必定不少。”

    “可若是做戏,那做戏的人未免太多了一些。”

    “也许从咱们踏上漳州的那一日开始,所见所闻,甚至连出门去的地方,都在他们的算盘之中。”

    赵云安叹了口气“若是如此,他们竟能做得滴水不漏,实在是可怕。”

    如果他猜测是真的,那么漳州富强对漳州的掌控力,就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他敲打着桌面,很快又镇定下来“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接下来三日,赵云安每日都让那刘知事过来读文书。

    他自己坐着喝茶吃点心,让刘知事读的喉咙冒烟。

    连着几日下来,赵云安不着急,刘知事却有些吃不消了。

    “曹大人,这位赵大人不知怎么想的,自己不乐意看,就让小的在旁边读,一读就是好几天,连口水都不给喝,小的实在是吃不消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嗓子都是沙哑的。

    曹清河安抚道“赵大人初来乍到,总要做出勤政爱民的样子来。”

    “委屈你了,来人,给他取一些上好的凉茶来。”

    茶罐子上手,刘知事脸上就是一喜,这沉甸甸的手感,里头不是茶叶,是银子。

    曹清河笑道“赵大人想听,那你就读给他听,万不可心怀不满,被他看出蹊跷来。”

    “是是是,小的记住了。”

    有了银子封口,刘知事自然忙不迭的应下了。

    等他离开,曹清河却微微皱眉。

    “大人,那位赵大人这是在浪费时间,这对咱们很是有利。”

    曹清河却道“永昌伯府出来的人,难道真的这么不堪”

    “他看见税收的文书,若是不问不看那才奇怪。”

    曹清河松了口气“希望如此吧。”

    听刘知事的话,赵云安倒是个好逸恶劳,只知道享受的大少爷,这让曹青松松懈不少。

    “你让下头注意一些,对这位赵大人要尊敬,哄着供着,千万别得罪了他。”

    “是。”

    刘知事面上答应了,心底却不以为然,暗道赵云安年纪小,面子嫩,瞧着便是个金尊玉贵养出来的大少爷,连自己看文书都嫌累,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本事。

    接下来几日,赵云安惊讶的发现,那刘知事不再是满腹怨愤,反倒是乖顺起来。

    不只是这刘知事,其余人等也是一样,赵云安行走在漳州官吏之间,只觉得他们都是一只只温顺的小绵羊。

    但凡是他吩咐下去的,都能第一时间被处理。

    可越是如此,赵云安心底越是戒备。

    桌上的文书一本本减少,终于过了半个月,税收方面的文书都被清空了。

    刘知事心底大大松了口气,虽说有银子拿,可每日这么读,他喉咙都出茧子了。

    谁知他刚刚偷偷松气,抬头就瞧见赵云安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刘知事头皮发麻。

    赵云安已经笑盈盈的开口了“光是看文书,到底隔了一层,看得不够真切。”

    “这样吧,刘知事,我随意抽取十户人,你派人将他们请来详谈。”

    刘知事脸色微微一变“这,乡民粗俗,怕是会污了大人的眼睛。”

    “刘知事这话不对,但凡百姓,在本官眼中都是一视同仁的,粗俗风雅,一般无二。”

    刘知事忙道“大人英明,下官远不如矣。”

    赵云安笑着说道“所以本官是知府,刘大人只是知事,你这觉悟可不够。”

    “是是是,是下官错了,以后定然一视同仁。”刘知事咬牙道。

    赵云安满意点头“你知道就好。”

    说完翻开文书,刷刷刷就划出十户人家“就这十户,你派人传唤过来。”

    “记得,要客气一些,别吓着百姓。”

    “是,下官这就去办。”刘知事退了出去。

    离开之后,他却并未直接办事,反倒是先求见了曹清河。

    曹清河一听,也是皱眉“看来赵大人还是有所怀疑,所以才会召见乡民。”

    “我看他八成是听书听腻味了,这才想别的法子打发时间,曹大人可别高看了他。”一段时间下来,刘知事对赵云安很是怨念。

    曹清河一听,心底的戒备立刻松懈不少“若真的如此就好了。”

    “大人,可要从庄子上选人过来”刘知事提议道。

    曹清河顿了顿,摇头“一半一半吧,不能做的太明显。”

    “剩下这一半,你尽管选粗俗不堪,乡音不通的过来。”

    “既然赵大人要见,那就让他去见。”

    刘知事立刻拍马屁“还是曹大人有办法,如此一来,那位赵大人有的头疼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幕落到了常顺的眼中。

    等刘知事出来,常顺才回到了赵云安身边“大人所料不错,刘知事离开之后便去了曹大人那边,只是小的不敢靠的太近,所以并未听清说了什么。”

    赵云安笑了笑“没关系,明日便知道了。”

    很快,十个人便被带到了赵云安跟前。

    他们穿戴模样都差不多,浑身带着拘谨,很有百姓的样子。

    赵云安扫了一眼,便朗声笑道“诸位不必紧张,本官初来乍到,对漳州知之甚少,所以才特意请来诸位,询问一二。”

    “来人,看茶。”

    十个人面前都被摆上了小桌,桌上不只有茶水,还有点心,量还不少。

    “来,别客气,咱们边吃边说。”

    赵云安自己喝了一口茶,才和颜悦色的问起这些年的收成来。

    “启禀大人,这几年气候反常,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又有雨雪,又有冰雹,所以地里头收成总是差一些,但勉强还能糊口。”

    赵云安点了点头,看了这回话的人一眼。

    手脚粗糙,面容焦黑,看着确实是农人的模样,只是这说话的条理很是分明。

    赵云安面色不变,一个个询问下去。

    这一问,十个人区别明显。

    要么是对答如流,都能说出一二来的,要么是口齿不清,含含糊糊不知道在说什么。

    前者还在不着痕迹的打量他,后者却都低着头,不敢多说一个字。

    刘知事在旁解释道“大人抽选的人中,有几位是从未读过书,也不识字,只会种地的,连官话也不会说。”

    “大人若是听不懂,那下官可以帮忙翻译。”

    赵云安笑了笑“不必,本官能听懂。”

    刘知事脸色古怪,漳州的土话与官话相差巨大,别说京城来的大少爷,不少城里人都不能说听懂。

    那老汉被众人盯着,说话更不利落了。

    来之前,官老爷们可是叮嘱过,说新来的知府大人就爱听好话,他可都是挑着好话讲。

    赵云安一边听,一边点头。

    时不时还会挥手让丫鬟给他们添茶倒水。

    很快,十个人便问完了一轮。

    茶水喝多了,其中几个老汉便面露难色。

    赵云安很是体贴“是不是茶水喝多了,来人,带他们去更衣。”

    刘知事心头一紧,怕赵云安是要趁着这时候,偷偷派人再寻盘问。

    “大人,下官陪他们过去吧,免得他们胡乱走动,惊扰了内宅。”

    赵云安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那就有劳刘大人了。”

    刘知事带着几人离开了。

    人一走,赵云安便看向剩下的几人“诸位可还要喝茶”

    剩下几人连忙摆手“多谢大人,我们喝饱了。”

    赵云安的目光落到右边最后那位老汉身上,他是进门之后脸色最为僵硬的,显然十分不习惯见官。

    “老人家,可是点心不合胃口”

    老汉一头雾水。

    马贵上前,用漳州话说了一遍。

    老汉连忙摇头“都是好点心,我哪里值得吃这个。”

    赵云安便笑道“点心做出来就是给人吃得。”

    老汉脸颊一红,又讷讷道“那,小老儿能不能带回去,我家孙儿还没尝过这花朵似的点心。”

    赵云安点头道“来人,给老人家装一个点心匣子。”

    “这些就够了”

    可赵云安却已经让人去装。

    于是等刘知事带着去解手的人回来,便瞧见十个人面前,每个人都摆着一个点心匣子,他下意识的朝着认识的人看去。

    “今日天色也不早了,不好耽误诸位出城。”

    赵云安笑着说道“刘知事,劳烦你派人将他们送回去。”

    刘知事自然连忙应下,果然派人送了他们走。

    等到了门外,刘知事送走最后一人时,低声问道“怎么回事儿,赵大人为何送了什么”

    “只是一些点心。”

    那人将白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又道“新来的知府倒是好脾性,待下很是和善。”

    想起自己读了半个月的文书,连口水都没喝上,这群人过来却有吃有喝,还能兜着走,刘知事心底都嫉妒了。

    “一匣子点心就把你收买了”

    那人脸色一变,连忙解释“刘大人,我,我不是那个意思,赵大人要送,我总不能不要。”

    “行了,赶紧滚吧。”刘知事不耐烦的说。

    那人连忙上车走了,心底愤愤“你也不过是个小吏,凭什么让我滚。”

    他打开匣子尝了一口点心,忍不住夸道“不愧是京城来的大人物,出手大方。”

    想了想,总觉得自己似乎忘记了什么。

    对了,他忘记告诉刘知事,那位赵大人能听懂漳州话,只是不会说,而他身边那位小厮不但会听,也会说。

    想到刘知事的冷脸,老汉将话咽了回去,终归也不是重要事情,他才懒得再跑一趟去受气。

    一匣子点心,对于赵云安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真正的农人而言,确实稀罕货。

    张老汉就是如此。

    离开衙门,他小心翼翼的拎着那个匣子往家里头走,他家住在城外,衙门的人只把他送到了城门口。

    老汉唯唯诺诺的送走衙役,当他们走远了,反倒是松了口气。

    他继续往家里头走,这会儿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走到半路,迎面走来一人。

    “爹,你可算回来了。”

    来人是张老汉的大儿子,看见他正往家里走才放心。

    张老汉知道儿子孝顺,笑道“我能有啥事儿。”

    “好好的知府大人要见你,来人就把你直接带走了,到现在也不回来,娘急得不行。”

    方才衙门来人,虽说看着和气,但也把他们吓得够呛。

    但凡衙门把人带走的,谁都要脱一层皮,他们都是良民,这几年再苦再累也不敢闹腾,谁知道偏偏落到了他家。

    一家老小担惊受怕,一直到了晚上而不见张老汉回来,张老大不顾反对要出来看看。

    张老汉笑道“去之前我也怕,谁知那新来的知府老爷看着很和气,还对我笑呢。”

    “真的爹,那你说他会不会管一管那几家”

    “别提这个。”

    跟还有几分脾性的儿子不同,张老汉早就看透了,知府三年一换,可豪族却一直在漳州。

    都是他们沾惹不得的大人物,掺和进去,死的只有他们这些小民百姓。

    张老汉没回答这话,只说“你瞧我带回家什么。”

    张老大一看,惊讶道“这是什么”

    “知府老爷赏的。”

    张老大惊讶不已,从未见过进了衙门不花钱,反倒是带着东西回来的。

    他接过去就想打开来看。

    “咱先家去,到家再看。”张老汉阻止了他。

    父子来加快脚步,很快就到了家门口。

    张家人已经急得不行,想着法子想托人去衙门看看,可他们都是泥腿子,就算是里正也没办法。

    如今见他们平安归来,张家人喜极而泣。

    张老汉却拉过小孙子摸了摸脑袋,骂道“哭什么,快瞧瞧我带了什么回来。”

    点心匣子被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唯一一张桌上。

    张老大没敢动手,让父亲来。

    张老汉去洗了把手,这才打开了盖子,露出里头装得满满当当的点心来。

    与他们在衙门看到的不同,点心匣子里的更实在,也更多。

    “好香啊”小孙子已经忍不住咬住手指。

    张老汉拿出一块递给他“尝尝。”

    “爹”

    张老汉笑道“知府老爷赏的。来,你们都尝尝,托他的福,咱们都能尝尝味道。”

    “真好吃,又甜又香。”小孙子吃得抬不起头来。

    其余人却都只是尝尝鲜,剩下的都留给了几个孩子。

    张老汉自己也尝了一块,只觉得满口香甜,忍不住笑道“今天这趟没白去。”

    其他人便问起白天的事情来。

    张老汉挑着捡着说了一些,又道“知府老爷看着很年轻,跟里正家大孙子差不多年纪,但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是贵人。”

    张老大又问“爹,知府老爷特意将你们叫过去询问,会不会真的是个爱护百姓的。”

    一提这话,张老汉只是叹气“时间久了,咱们就都知道了。”

    张老大犹豫道“如果他是个好官,咱们把村里头的事情告诉他,指不定就”

    “不行”

    张老汉却一口否定“这事儿咱绝对不能干,要有个万一,你可想过你媳妇,你儿子”

    张老大听完,蹲下来颓丧道“小二跟我是一道儿长大的兄弟,如今他过不下去,只能卖了田地给人当佃户,我,我这心里头难过。”

    张老汉劝道“他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可这事儿不中。”

    “咱再等等,如果知府老爷是个好官,他肯定会为民做主的。”

    如果不是,他们冒冒然的捅出去,到时候自己倒霉不说,还牵连到家里。

    赵云安却像是见人上了瘾,连着几日都让刘知事请人来见。

    见了人,来来去去也就只是问问收成,问问家里,临走的时候给人带上一匣子的点心。

    刘知事冷眼看着,这位大人问来问去,也没问到点子上。

    一开始,曹清河还十分警惕,但次数多了,他们也寻不到那么多稳妥大人,渐渐便按照他大笔一圈的人来。

    他甚至怀疑赵云安见人,是不是把那些百姓当成猴子来看,看得高兴了就随手赏点不值钱的点心。

    赵云安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点。

    他只看不说,依旧和煦春风的询问,问完了照旧给点心。

    点心大多是厨娘做的,金氏听说了,还带着赵妤做了几次,她在内宅闲得慌,倒是做得很高兴。

    次数多了,别的不提,百姓们都知道新来的知府大人年轻,脾气好,还大方。

    甚至还有人寻了门口,找到了刘知事这边,想要见一见知府大人,也好混一盒子点心的。

    倒是弄得刘知事头疼不已。

    刘知事忍不住抱怨“这赵大人到底想干什么,他每天喝茶聊天,倒是让我们跑断了腿。”

    曹清河听到外头的传言,倒是笑了“也许是为了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刘知事冷哼道“他到漳州也快一个月了,看他如何跟陛下交代。”

    曹清河淡淡道“他背后站着永昌伯府,就算无所作为,陛下又能如何。”

    “我倒是希望漳州知府是这般的人才,远比前两位好对付。”

    刘知事一听也是。

    正说着话呢,外头小吏进来“刘知事,赵大人在找你。”

    刘知事忍不住憋气“曹大人您瞧,他这是把我当跑腿了,啥事都找我。”

    曹清河拍了拍他的肩头,安慰“辛苦你了,改日再来曹家喝茶。”

    刘知事这才走了。

    曹清河皱了皱眉,暗道这刘知事虽听话,但实在眼皮子太浅。

    等刘知事出现,赵云安正在收拾东西。

    瞧见他便笑“刘大人来了,明日休沐,本官有一事相求。”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