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 噩耗

作品:《躺赢的科举人生

    “八百里快马加紧”

    竖立着旗帜的快马闯入京城, 连护卫都不敢阻拦,一路绝尘而去,让道路两旁的行人面露异色。

    骏马很快到了宫门口, 还未等马上的人下来,被迫奔驰到现在的骏马竟是双腿一软。

    马上的人一个踉跄, 却顾不得骏马,朗声道“北疆八百里加急”

    御书房内, 皇帝正在翻阅奏折, 他眉头紧拧, 心情实在不算好。

    好不容易又到了秋收, 哪知道南方大雨,北方又干旱, 到处都在减收, 以至于税收并未能增添多少, 连带着国库一直空虚。

    蓦的, 一阵脚步声传来。

    皇帝不悦抬头,马原立刻走出宫殿,但等他再进来却脸色沉凝。

    “陛下, 北疆八百里告急。”

    “什么”皇帝一惊,立刻喊道,“快拿过来。”

    马原立刻呈上折子, 皇帝手指都在颤抖, 等看清急报内容时, 心头猛地一跳。

    “陛下”马原吃不准到底是什么事情,小心翼翼的试探。

    下一刻,皇帝暴怒道“蝇苟小贼,安敢来犯。”

    猜测成真, 马原脸色大变。

    “召内阁与六部尚书觐见。”

    很快,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都到了御前。

    “匈奴频频扰边,此次竟敢劫掠姜蓉镇,致大魏百姓死伤无数,财帛民屋毁坏殆尽,永昌伯赵骏战死,朕若不报此仇,愧对列祖列宗。”

    在场官员脸色都是一惊。

    王首辅皱眉道“陛下,姜蓉镇位于要塞,常年都有北疆军驻守,怎么可能被劫掠至此”

    “顾将军言,有细作潜伏在镇上,里应外合,才酿成惨剧。”

    “实在是可恨”

    皇帝暴怒“永昌伯正巧在姜蓉镇视察政务,却不料遭此劫难,朕心甚悲。”

    赵骏死了

    王首辅皱着眉头,心底思量着赵骏一死,会对时局造成的影响。

    他迅速道“陛下,微臣知道您为永昌伯伤怀,可当务之急,还是要先驱逐外敌。”

    “匈奴大胆劫掠,若不能迎头痛击,如何扬我国威。”

    也有人反驳道“王首辅说得轻松,如今国库空虚,拿什么来打仗不如先让顾将军率领北疆军应敌,再从长计议。”

    皇帝揉了揉眉心“事发突然,北疆军不得不退守临城临城原是永昌伯掌管的地方,此时还算安稳。”

    “顾斌怀疑匈奴早有准备,后续还有大动作,派人求援。”

    大魏安稳的实在是太久了,虽然有北疆军在,但早些年汪家的事情,这些年国库空虚,都在不断的削减北疆军的力量。

    安稳的时候,这些问题不明显,可一旦战事爆发,情况便是十分致命。

    王首辅暗示道“陛下,此事是否有蹊跷”

    迎着皇帝的眼神,他开口道“这些年来匈奴都十分安静,怎么偏偏今年劫掠姜蓉镇,而且还选中永昌伯在的时候,一击即中。”

    卢尚书冷声道“王首辅这话是什么意思”

    “卢大人不必着急,王某并没有怀疑永昌伯府的意思。”

    王首辅又道“陛下,匈奴自然是不得不防,还请陛下派监察御史前往临城,暂任永昌伯职责。”

    这边是要派人监督顾斌,以防他有异心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卢尚书反对道“顾将军家眷尽在京城,又对大魏忠心耿耿,此时还需他在前线抗击匈奴,若派出御史,岂不是自毁长城”

    王首辅淡淡道“卢大人想多了,御史只有监督之责,永昌伯身在北疆多年,做的不就是此事吗”

    “如今永昌伯遇难,再派一人过去也是情有可原。”

    卢尚书冷笑道“我看是王首辅不顾大魏安危,迫不及待的要往北疆军安插人手吧。”

    “王首辅,这大魏还不姓王”

    这话诛心,太子是王皇后所出,而王皇后又出自王家。

    这些年下来,皇帝对皇后与太子疼爱无双,可对王家却越发忌惮。

    王首辅沉下脸来,忽然盯着卢尚书说了句“卢大人若是不放心,大可以举荐赵云衢去北疆。”

    “陛下,赵云衢是永昌伯嫡长子,永昌伯与顾将军同僚多年,若是他过去,念在已逝永昌伯的交情上,自然也会给三分薄面。”

    卢尚书怒道“王大人,你明知道我婿云衢自幼身体不好,年中因为独女早夭,一直重病在床,连户部的职位都无法担当。”

    “你此刻让他去北疆,是有心害他性命吗”

    “我倒是想问问王大人,你与永昌伯府有何仇怨,如今永昌伯尸骨未寒,便要害死他嫡长子”

    一番话下来,连微微心动的皇帝也叹了口气,打消了这个主意。

    王首辅一看皇帝的脸色,便知道不好,忙解释道“卢大人,方才你口无遮拦,肆意诽谤,本官才会如此提议,既然赵云衢身体不适,那也只能另选他人。”

    卢尚书并不理会他“陛下,当务之急还是镇守北疆,夺回姜蓉镇。”

    又有人提议道“陛下,凉州距离北疆最近,不如让丁将军驰援北疆。”

    这话一落,殿内声音都是一静。

    皇帝一直扣留着丁郡马与丁郡主,显然是对丁家不放心了。

    许久,皇帝沉声道“此言有理,想必丁家也会为朕分忧。”

    一道道急令被送走,消息传到永昌伯府的时候,立刻击碎的满府的喜气。

    赵老夫人病倒,刘氏也晕厥过去,幸亏沈盼晴回到了京城,还能主持大局。

    赵云衢不得不撑着病体出门,这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大哥,父亲他真的”

    赵云衢揉了揉眉心“顾将军急报只说姜蓉镇失陷,父亲在乱军中失去了踪迹,并未找到尸首。”

    赵云平张了张嘴巴,最后却只如困兽一般怒吼了一声。

    永昌伯如果没死,此刻也定然十分危险,若是被掳走的话,下场可想而知。

    他若是已经死了,尸首都不知道在哪里,他们枉为人子,如今却无可奈何。

    赵云衢远比弟弟冷静许多“父亲在北疆多年,定然会有所准备,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

    他顿了顿,又道“陛下已经下令,让丁家率军驰援北疆。”

    “可是丁家那边”赵云平很是担心。

    “那不是我们该担心的事情。”

    赵云衢说完,便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大哥,你先歇一歇。”赵云平连忙帮他顺气。

    赵云衢却只是摇头“我没事,只是老毛病了。”

    “太医说过,你的病需要好好养着。”赵云平咬牙道,“大哥,你在家好好休息,外面的事情交给我。”

    赵云衢却是摇头“这件事总给我很不好的预兆。”

    匈奴沉寂多年,忽然扰边,竟然还一下子攻略下姜蓉镇,事出蹊跷的很。

    父亲的失踪,边疆的告急,空虚的国库,连在一起让赵云衢寝食难安。

    赵云平叹气道“那也没有你的身体重要。”

    “大哥,父亲不在,你就是永昌伯府的主心骨,你一定不能出事。”

    赵云衢笑了笑,顺了气才说“三弟,大魏的国库消耗不起了。”

    他低声说了几句话。

    赵云平听了也是大惊“国库竟然空虚至此”

    赵云衢苦笑道“前些年大魏还算国泰民安,但花销也是巨大,又有前后几次政变。”

    “而这几年大魏各地灾难不停,多地绝收,赈灾的银两和物资不停消耗,陛下却又大张旗鼓的修剪摘星台。”

    在户部那些年,赵云衢亲眼看着国库以令人心惊肉跳的迅速在消耗。

    他曾屡次上书,卢尚书也为此面圣多次,可却都未能阻止。

    赵云平沉吟道“怪不得去年各地粮饷都”

    “大哥,若是这场仗真的打起来,怕是要难了。”

    赵云衢脸上浮现一丝冷笑“陛下总以为仁政之下,国泰民安,让他看清也好。”

    赵云平皱了皱眉“只是这代价需要百姓来偿。”

    赵云衢眼神一黯。

    赵云平看了他一眼,故作轻松道“幸亏瑾儿谦儿都在漳州,那边距离北疆远,暂时不会波及。”

    说完这话,赵云平忽然一顿,暗道大哥会不会早就料到此事。

    “父亲生死未卜,安儿的婚事只能再等一等了。”赵云衢开口道。

    赵云平皱了皱眉“安儿与父亲感情深厚,他若是知道,怕也很是不安。”

    匈奴来势汹汹,而北疆军却困守临城,等待着凉州的救援。

    一封封急报传到京城,朝堂之上争论不休,赵云衢强撑着身体去了几场,只听了一肚子的辩论。

    就在此时,顾将军上书的急报之中,却出现了一封婚书。

    目光落到婚书上,皇帝眯起了眼睛。

    很快,赵老夫人与赵云衢便被请到了宫中。

    因为永昌伯的事情,两人此时都是脸色憔悴,面带哀伤。

    皇帝见了白发苍苍的赵老夫人,心底倒是平添了几分感慨,连带着语气都温和了一些。

    “堂姐,这是顾将军送来的婚书,你且看看。”

    赵老夫人皱了眉头,如今永昌伯府中,除了赵云安之外都已婚配,再往下便是孩子们了。

    果然,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的正是赵云安的婚事。

    皇帝开口道“永昌伯在北疆多年,与顾将军向来交好,许配儿女亲家也是正常。”

    他又道“顾家女儿身在京城,想必堂姐也曾见过,可堪为良配”

    婚书是送到龙案上的,皇帝若不想应允,永昌伯府甚至不会知道。

    他既然将人传召进来,心底便已经允许了。

    赵老夫人开口道“陛下,安儿那孩子人小鬼大,早早的求了陛下婚姻自主,陛下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隔房的大伯。”

    赵云衢也道“父亲如今不在了,他是否与顾将军有过约定,我们也无从得知。”

    皇帝见永昌伯府不像是欢喜,心底微定。

    他希望永昌伯帮他监督北疆军,却不希望他与北疆军同一个鼻孔出气。

    如果今日永昌伯还活着,皇帝是绝对不会答应这桩婚事的,但是他死了,这桩婚事的好处便大于坏处了。

    至少能彻底安下顾斌的心。

    皇帝开口道“顾将军的人品,朕还是信得过的,他不是空口白牙的人。”

    “既然这是永昌伯的遗愿,云安那孩子向来是孝顺的,想必他若是知道,也不会有何异议。”

    不等两人回答,皇帝又道“朕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但这毕竟是永昌伯的遗愿。”

    赵云衢眉头微皱“陛下,也许父亲还活着。”

    皇帝却叹了口气“赵爱卿,其实顾将军已经发现了永昌伯的尸首,只是面目不清,无法确认。”

    赵老夫人微微一颤,靠着孙儿的搀扶才没有倒下。

    皇帝继续道“但那人的身形与衣裳,确实是属于永昌伯,朕心中不忍,这才隐瞒至今。”

    “骏儿”赵老夫人终于忍不住,发出一声哀嚎。

    皇帝面露不忍,安慰些许,才道“堂姐,表兄一心为国,他为安儿定下婚事,想必也是为大魏安稳着想。”

    “朕不忍心辜负他的一腔爱国之心。”

    赵老夫人眼前一阵阵发黑,只觉得皇帝的话语十分刺耳。

    半晌,她才缓缓说道“既然如此,臣妇任凭陛下做主。”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又道“朕会下令让礼部操办此事,云安还需驻守漳州府,那不如让顾家女携嫁妆嫁过去。”

    赵老夫人只是又道“多谢陛下。”

    操持婚事的事情,帝后直接包揽了过去,赵家与顾家只需听从礼部吩咐就是。

    可一走出宫门,赵老夫人却死死拽住孙儿的手“衢儿,这事不对劲。”

    赵云衢也觉得哪里不对劲,皱眉道“父亲为何会跟顾家结亲”

    赵老夫人昏黄的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他要取信顾家。”

    有什么比联姻更快,更稳定,更能拴在一根绳子上呢

    赵老夫人依旧坚信儿子还活着,却只觉得眼前一团乱麻扯不清。

    “委屈安儿了。”她叹了口气。

    赵云衢倒是道“顾家有两个嫡女,定亲的乃是原配长女,听闻十分出色,也许安儿会喜欢。”

    赵老夫人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定亲的消息传到了顾家,顾家也乱成了一团。

    顾季夏已经过了十八,这年纪还未定亲的,在京城也是少见的。

    只是她与继母的关系不好,这些年来顾将军又一直镇守北疆,从未回到京城,于是婚事便不尴不尬的拖延了下来。

    顾夫人心底想着,既然官人不许她插手婚事,那她就索性不管,最好拖累成一个老姑娘。

    哪知道峰回路转,圣人赐婚不说,居然还让礼部来操持婚事。

    嫁的人还是赵云安,即使永昌伯府死了,赵云安也没有继承永昌伯府爵位的资格,可他年纪轻轻就是知府,将来前程无量。

    顾夫人嫉妒的心口疼,躺在塌上直叫唤。

    顾兰秋听了,便来劝自家亲娘“娘,您还真以为这是好亲事”

    “那可是永昌伯府,赵云安相貌堂堂,更难得早早的当了知府,前程无量。”

    顾夫人骂道“早知道你爹偏心,一门心思只疼前头生的,没想到他这么偏心,还在打仗呢,居然还有心思帮那死丫头谋这么一桩好婚事。”

    顾兰秋翻了个白眼,淡淡道“娘,你这就想岔了。”

    “外头都说永昌伯已经死了,以后袭爵的是赵云衢,赵云安算什么,一个二房的堂弟而已。”

    “就算不能袭爵,他自己也够出息的。”

    “他哪儿出息,以前那是陛下看在永昌伯的面子上,故意提拔的,外头都说了,什么紫金莲,那都是皇上帮他做面子。”

    “可永昌伯现在已经死了,将来这面子情分还能有多久”

    顾兰秋嗤笑道“娘,你瞧着吧,等战事平息,赵云安指不定就得在知府的位置上待上一辈子。”

    “我就不一样了,等爹驱逐匈奴,立下大功,到时候还不是随便我挑。”

    顾夫人一想也是,顿时又高兴起来“也对,哼,陛下指不定要拉拢我们顾家,所以才眼巴巴的赐婚。”

    “爹肯定也是怕圣上怀疑,所以才用她跟永昌伯府定亲,来让陛下信任。”

    “你说的有道理,哼,那就让她嫁过去吧,一个赔钱货,能作用也好。”

    “娘,我也是女儿,她是赔钱货那我是什么”

    “你不一样,你是我亲生的女儿,是将军府的掌上明珠。”

    母女俩商量着倒是高兴,连礼部来操持婚事,不能在嫁妆上做手脚的不快都忘了。

    门外,顾季夏面无表情的听完,转身离开。

    “姑娘,您别伤心。”

    顾季夏反倒是笑了“她们是什么性子,我是早知道的,怎么会因为这些伤心。”

    丫鬟忙道“姑娘,永昌伯府是好人家,内里干干净净的没有那么多乌糟事,将军肯定也是为您着想,才定下这桩婚事的。”

    “我知道爹爹是疼我的。”顾季夏微微叹气。

    她只是没想到兜兜转转,自己的姻缘居然落在了那个人的身上。

    想起几次见面,赵云安的模样,顾季夏心思一时有些乱。

    丁府中。

    丁郡马也得到了双方联姻的消息,他听了,倒是嗤笑一声“看来赵骏是真的死了,否则皇帝不会应允他们联姻。”

    “大人,应陛下指令,凉州军已经驰援北疆。”

    丁郡马点了点头,忽然问道“可有异常”

    “暂时并未发现。”

    属下又道“此次匈奴来得又急又快,顾将军没有准备损失惨重也属正常,只是没想到事发巧合,永昌伯当时居然在姜蓉镇。”

    丁郡马眼神一黯“可惜了。”

    两人还要说什么,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丁郡马一个眼神,下属立刻就消失了。

    很快,丁傲儿从外头走进来,她面上带着几分郁结“爹,我听说陛下为赵云安与顾家赐婚了”

    “圣旨已经下了。”丁郡马看向女儿,“你还惦记着赵家的小子”

    丁傲儿摇了摇头,只说“爹,你别瞎说,我与他又没有什么。”

    “只是陛下不是答应过,让赵云安婚姻自主,为什么会忽然赐婚”

    丁郡马这才解释道“是永昌伯死前定下的婚事。”

    “原来如此。”丁傲儿又叹了口气。

    “原以为他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没想到时到今日,依旧逃不了命运安排。”

    丁郡马顿了顿,笑着说了句“别人不可以,但傲儿喜欢谁,便能选谁。”

    丁傲儿脸颊微微泛红,低下头不再说话。

    丁郡马只是慈爱的笑着,看着心爱的女儿,脑中却浮现出赵家人的模样来。

    形势比人强,赵家光有一副孔雀花样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任人安排。

    摸了摸女儿的长发,丁郡马又道“爹知道康亲王与荣亲王屡屡示好,傲儿,你可有喜欢的”

    丁傲儿连忙摇头“爹,他们都比我大了这么多,女儿不喜欢。”

    她虽然天真,但心底清楚的很,两位亲王向她示好,无非是看中她身后的丁家和凉州军。

    丁郡马也笑道“不中意也好,我女儿,就是太子也配得上。”

    丁傲儿皱起眉头来“爹,太子才几岁,你不要老是胡说。”

    丁郡马却只是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发。

    北疆爆发的突然,赵家与顾家的联姻更是突然,一时间京中议论纷纷。

    但无论事发多么突然,各方势力如何作想,永昌伯府与顾大将军府的婚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礼部在短短几日之内,就将双方的婚事操持清晰,迅速的过了三媒六聘。

    皇帝一副恨不得顾家女明天就嫁进永昌伯府的姿态,自然也不会有人唱反调。

    永昌伯的死讯虽然并未公布,永昌伯府认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愿意发丧。

    但朝中已经默认永昌伯已死。

    皇帝心底也是如此认定,赵云安虽是侄子,但却是在赵骏膝下长大,于情于理都要守孝。

    为此,皇帝才会要求礼部赶在热孝之内,将两家的婚事办完。

    而远在漳州府的赵云安,还不知道自己多了一位妻子。

    他正在为眼前的事情而烦心。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