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第 111 章

作品:《小知县

    说到底, 不止要去看文饶县的猪羊,其他各县的经济也要抓起来。

    本地马儿就不说了,不等军备整齐之前, 肯定不会售卖。

    如今的猪羊却是可以卖的。

    特别是文饶县几万亩牧场的羊儿,奔跑在草原上, 怎么看怎么香。

    除开文饶县的东西之外,以及太新县连带附近两个县城种出来板栗, 晒出的果干。

    再有灌江府特有的珍惜兽皮,更有几个盐矿做出的上好细盐。

    左右两县依托靠近灌江城做出来的各种手工。

    更别说距离南边靠近蜀地做出的布匹,那布匹不算细致, 却是寻常人家常穿的。纪炀上次巡查的时候,鼓励当地百姓在粮食种植之外,各家各户都种些补贴家用。

    如今一年过去,都已经初现规模。

    每个县都有可以深挖的点。

    有山的, 寻山货,种茶种果树。

    有水的试着养殖,有土地的, 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多多修建水渠道路。

    一个地方安稳发展一年, 都会与众不同。

    如今纪炀看着下面文书, 以及派出去的暗探明探,对灌江府各地的发展都很清楚。

    这次从古博城出来, 看着城墙开始修建, 他固然开心。

    但也说了一件事。

    那就是银钱不足。

    灌江府内的银钱不能全部掏空给到城墙,那任地一时有灾祸呢, 将士们的吃喝呢, 各地维护治安的银钱呢, 急着修建水渠的村落呢。

    衣食住行, 哪个都重要。

    甚至修城墙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百姓衣食住行。

    万不能本末倒置,激起民怨。

    灌江府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当初光脚不怕穿鞋的,各处的发展还在初期,更是脆弱,只能万分小心。

    既然不能掏空家底,当败家子。

    就只能搞创收了。

    而创收就在灌江府的土地上。

    在古博城的时候,韩潇曾私下问过,如果皇帝要把关市税给到宗室,或者给部分,那他要怎么办

    能怎么办,关市税款确实不少,但他不是只着眼这点银钱的人,更不会太依赖汴京那边的信任跟“大度”。

    纪炀早就想好除开关市税之外的创收方法。

    灌江府内十五个县的物件,既能卖到关外,也能卖到关内。

    头一个要出场的,自然是早早养殖好的羊群。

    这里的羊肉肉质鲜美,没有腥膻,吃起来还肥美,更因为牧场牧草充足,让此处羊群得以大量繁殖。

    已经从最初的三千亩地,增加了五千亩,如今七八万亩,听说文饶县赵大人,还在联合其他县,准备一起做养殖业。

    养羊这事,当初是太新县先做,但之后太新县转行专门种牧草,养羊的事就渐渐全都转移到文饶县。

    所以纪炀刚进去文饶县附近,就能看到青青牧草,已经随着三月份的春风渐渐变深。

    过了冬日,正在慢慢恢复精神的羊群懒洋洋的,还有小羔羊在旁边奔跑。

    纪炀一来,原本在牧场巡视的赵大人立刻赶回来。

    两人也是有段时间没见,上次文饶县去古博城关市卖羊皮卖羊毛,纪炀没去,等纪炀去古博城看怎么修城墙的时候,赵大人已经回来。

    不过再见面,关系倒跟之前一样好。

    他们到底从最开始就认识。

    谁能想到之后的天翻地覆。

    赵大人上来便道“知府大人,许久未见了。”

    之前还是知县大人,现在早改称呼了。

    纪炀自己还有点不适应,甚至凌俊鹏,玉敬泉他们,还是喜欢喊知县大人。

    纪炀笑“今年的羊养得怎么样了。”

    “没法种地的地方,尽量都在养。”赵大人喜滋滋道,“来的时候看到小羔羊了吗中午烤来吃吧”

    “这会的羔羊肉很好吃。”

    如今的赵大人,不仅精通养羊,还很会烤羊。

    中午一行人的炙羊肉就是他来做的。

    等这顿饭吃完,赵大人已经乐得找不到北。

    因为纪大人一来,就是跟他说好消息。

    这好消息就是帮他扩大羊肉的销路

    卖到汴京去

    怎么卖

    怎么运

    那么远的距离,太难了。

    纪炀只笑“这些路程对我们来说十分艰难,对那些豪门大户来说,左右不过费些精力的。”

    汴京城内多少豪门世家,为了喜欢的一口吃食,自然可以派家中下人不远万里来寻。

    那些想要投机的商贩,也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所以他们不主动过去售卖,让他们自己过来运

    那你说让他们来

    他们就来吗

    纪炀直接道“三月份的京都趣闻,会连载一个关于羊肉的小故事,到时候你就看看情况吧。”

    别忘了,他手握汴京的话语权之一,汴京最厉害的两个报纸之一,京都趣闻

    京都趣闻里面可是有专门的广告版面。

    他就把小故事放到广告版面里面,什么怎么不写成软广,插播到页面

    那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纪炀早早规定,如果是广告的话,要提前注明是商家的消息,不能把真消息跟假消息掺和到一起。

    套路中透露出那么点真诚。

    他是办报纸,但不是无良媒体啊。

    再说,广告放到连载话本的页面,时间长了,那质量自然会下降,还会让读者每每都会担心,自己看会不会落入什么陷阱,那多没意思。

    所以,纪炀的打算是,在京都趣闻广告页面上登一个有趣的美食故事,再附上羊肉的几个食谱。

    看广告等于看故事,看故事还送食谱

    保证他家广告是最吸引人的

    而这个故事,其实也并非现编,而是跟文饶县,太新县的真实故事有关。

    就是太新县如今的捕头那轩老爹,那老爹的真实经历。

    那老爹是最早跟着纪炀他们开辟农场的人,他之前是古博城百姓,早些年带着家人到灌江府生活。

    没想到古博城回归,他又能回古博城看看之前的亲人。

    其中有文饶县的羊肉做纽带,用从小养羊到如今年老开辟牧场为主线,讲述一个边关人的一生。

    里面还绘声绘色讲了岁月变迁,如实描述那羊肉有多好吃。

    这点可没骗人。

    灌江府的羊肉确实味道极好。

    在凉西州都是有些名气的,如今他们这的羊肉,大部分客户就是凉西州那边。

    有周围地方做保证,也证明他们此地羊肉有多优质。

    在文章最下面,放着手抓羊肉饭跟羊肉串,还有孜然羊肉的做法。

    里面有些香料比较难买。

    没关系,关外有卖的,开关市的时候,我们这里也可以帮忙购买

    还有一种果肉烤羊的方法,加了甜滋滋的果肉一起炙烤,果子好吃,肉也香甜。

    这样的果子,他们灌江府太新县就种

    如果不是太有煽动意思,纪炀都想加一句,您吃的一块羊肉就是边关的城墙上的一小块砖石

    夸张了夸张了。

    这样的噱头一时可行,长久下来,还是保证产品质量为佳。

    他们做的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把控好质量,才会让这个地方的羊肉经久不衰。

    不管以后这里的知府是谁,不管是什么朝代,东西好,那就会让这个地方的百姓世世代代受益。

    内里的事根本不用说。

    文饶县赵大人只知道那是京都趣闻

    还是知府大人亲手操刀。

    不管是京都趣闻的火爆程度,还是纪炀的本事,赵大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在那上面打广告肯定没问题

    他只用好好养羊,等着各路商贩前来购买

    如今他对羊的了解,那已经深入骨髓,随便来只羊,他看看屁股看看牙齿摸摸蹄子,就能看出是否健康,肉质肥不肥美。

    给羊治病那也没得说,这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想看到成果的

    文饶县羊肉销路找到,猪肉基本就在本地售卖,如今还没形成太大规模,只够附近吃的。

    说起来,经常来文饶县买羊肉的凉西州商贩,以前是不愿意跟灌江府这边做生意的,如今渐渐有了改变。

    现在谁不知道灌江府治安变好了,甚至有人讲,以灌江府如今的发展,他们凉西州都赶不上。

    没办法,纪炀确实不同,凉西州的知州都同意这话。

    想当初灌江府要饭的名头多响亮,更远的潞州都不愿意跟这里沾边,现在可完全不同了。

    现在灌江府慢慢发展起来,在纪炀的督促下,各地的撂荒的地慢慢收拾起来,保证粮食的同时,又加了许多副业,通过关市,集市等等,让内里的物件也流通起来。

    东西好,卖得也不贵,凉西州的商贩自然愿意过来。

    连南边蜀地的蜀商也往这边走了几趟。

    只要自己地方发展好,就不怕没有机遇。

    处理好文饶县牧场的事,纪炀知道,如今的羊群规模还不算大,等到边关的城墙修好,古博城以东的地方,也就是城墙外面,照样可以放牧。

    那么大片的空地如果空着,他会心疼的

    文饶县的羊群还不错,太新县连带着南边两个县城一起种的果树也还可以,能卖果子的已经卖了果子,剩下全都晒成果干。

    这里空气干燥,白日阳光充足,很适合晒成果干,虽说不如蜜饯那些好吃,但至少不用糖这种奢侈品来做。

    虽说东西便宜,但也是个收益。

    更别说去年关市,关外十分喜爱晒出的果干,一口气买了许多,这也给今年果农种植果树多了信心。

    其他地方的特产一一看过,没有特别突出的县城,那就修水渠,做好灌溉工程,努力提高粮食产量。

    纪炀更鼓励当地百姓主动育良种。

    良种的作用不比水利,化肥差。

    只有多方面培育,才能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所有货物商品,也都要在粮食基础上再做,这已经是纪炀治下所有知县的基本功。

    挣不来钱没关系,不好好种粮食

    那就年底考核见吧

    好在粮食保障都还不错,纪炀也能更加安心发展本地经济。

    经济上来,古博城修城墙的速度就能更快。

    重点走了几个县城之后,纪炀再回灌江城,收到汴京,凉西州,潞州的来信。

    汴京那边,自然是跟京都趣闻报纸联络。

    还有好友们近来的消息。

    好友们如今都有了差事,其中的颜海青今年准备参加秋闱,也就是秀才考举人,所以现在已经看不到身影。

    晁盛辉专门给京都趣闻做事,倒是比较闲散,不过他爹,他叔父都在禁军,他不急着当差。

    最后的井旭在兵部也有两三年,差事已经十分顺手,明显已经有了正式官员的模样。

    昔日汴京几个纨绔,名声已经大变。

    不过他们三个作为纨绔“老前辈”,没事就去酒楼看看新纨绔们的做派。

    时不时啧啧几声。

    我们当初是不是也这样傻

    竟然那么喝酒

    竟然那么蠢

    往事不要再提,提就提纪炀吩咐他们做的事。

    宣传灌江府羊肉

    这灌江府羊肉,他们三人,甚至他们三家都吃过。

    这几年里,逢年过节他们送年礼到灌江府,纪炀自然也安排土仪送到汴京,每年这羊肉送去,基本都被各家抢着要。

    连不怎么爱享乐的晁盛辉他爹,都夸灌江府羊肉好吃。

    如此距离送来的羊肉,满汴京除了跟纪炀交好的几家,还有林家,葫芦秀才滕显那,皇上那边之外,很少有这样的美味流出。

    所以以前在汴京老饕们的耳朵里,其实隐隐听过灌江府羊肉的名声。

    可要说想尝尝

    那太难了。

    先不说跟纪炀交好这几家里非富则贵,就算自己想买也是找不到路子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灌江府羊肉在之前那几年里,只在小圈子里有名,这自然也是纪炀的手笔。

    只不过那时候没腾出手扬名。

    现在让他的好友们帮忙宣传,消息自然传得飞快。

    作为纨绔界老前辈,他们能夸一个东西好吃,这还得了

    只要多说几句,就会有人惦记。

    等到晁盛辉再把纪炀写的小故事放到广告页面,这下就更加轰动了。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所谓的京都趣闻报纸,已经不止在京都发行,不少走商的人,甚至会买上千份报纸,送到沿途各地,好多地方都喜欢看

    随着报纸的流通,让灌江府羊肉的名声愈发声名远扬。

    其实更特殊的,还是这次广告的内容。

    先不说其他店铺广告,那都是小小的一块,哪有灌江府扬州这么大的版面。

    而且也不是什么枯燥的几行字,什么什么街,什么什么店铺,几时开业,有什么活动,欢迎光临这种客套话。

    里面是声情并茂,通过那老爹一个小人物,讲述古博城变迁,讲述边关生活,讲述百姓日子的文章。

    其实并没有太多国仇家恨,快意恩仇,就是简简单单一个普通的人的故事,但看起来却十分鲜活,写的就是身边每个人的故事。

    看着那老爹从乱糟糟的古博城逃到灌江府,原本以为好日子来了,没想到当地豪强竟然如此苛待他。

    再看到那老爹看到豪强吃羊时的艳羡,跟他做梦都想再养一头羊时忍不住落泪。

    本以为这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没想到朝廷竟然派人过来。

    在这,纪炀刻意淡化了自己的存在,强调了汴京朝廷的作用,看着那老爹的儿子那轩当了捕快,看着那老爹被招过去整修牧场。

    故事的最后,是已经成为捕头的那轩跟那老爹在草原上做了顿畅快淋漓的烤全羊。

    在灌江府羊肉的香味中,结束这个小人物的故事。

    那老爹分到了土地,儿子当了捕快,娘子在种牧草,自己在放梦想中的羊群。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其中对美食的描述更加诱人,让人看完之后,既感慨这个故事,又想尝尝羊肉的滋味。

    这个故事跟其他连载不同,竟然是用大白话讲的,一个生僻字,一个怪词都没有。

    所有百姓都能听懂,读报纸的人念得也畅快。

    这样的广告模式,实在给太多人带来冲击。

    更别说这故事是由真实故事改编,愈发让人觉得畅快。

    只是这种行文方式,自然被汴京文报连骂好几版。

    可惜了。

    人家都说人家是广告了,自然不是你们的锦绣文章,这您也要管啊

    百姓喜欢还不行

    有人骂归骂,可香喷喷地描写,让灌江府羊肉立刻扬名。

    再有几个“纨绔”背书,陛下身边的内官也夸,那内官可是去过灌江府的,他夸的肯定没错。

    一时间,汴京无数人都对远在边关的羊肉产生浓厚兴趣。

    那边的羊肉,真的比他们这的羊肉好吃

    不行。

    一定要去试试。

    总有些人有钱又闲,还有些商贩看准机会,万里跋涉都要去买卖些那边羊肉回来。

    不止是汴京,只要京都趣闻报纸到的地方,灌江府羊肉的名字就响亮到哪。

    三月初发行的报纸,四月份就有消息灵通的商贩接到书信赶到灌江府文饶县。

    文饶县的赵大人感慨,他们知府刚说过做好大宗买卖的准备,这就有人找上门了,若不是知府不信鬼神,自己都要以为他是掐指算来的

    纪炀自然不是掐指算来,而是早早布局。

    这些过来买灌江羊的商贩们,也不止会买这一样东西,羊皮羊毛,或者周边百姓做成的皮制品,都能捎带回去。

    果干栗子之类的东西更不例外,基本都是那种,来都来了,肯定多多进货回去倒卖。

    用一个点,带动其他点,看哪个能生效,再着重发展哪个。

    年前做关外生意,年后做关内生意。

    除了这些长途跋涉来的商贩之外,纪炀跟凉西州,潞州的联系则要更顺畅。

    之前灌江府有乱子,能影响到他们两个。

    现在灌江府有发展,自然也可以联系起来。

    纪炀除了用牧草换两地的重刑犯过来修城墙之外,同样在做皮货,果子,羊肉买卖。

    除了这些民间交易之外。

    他谈得更多的,还是灌江府内七处盐矿。

    矿盐要比其他盐都要洁净,属于上乘盐,但纪炀在潞州的时候,并未吃过这里的盐巴。

    自然因为这里盐矿之前被豪强把持,随意提升价格,潞州跟凉西州也不愿意牵扯,宁愿买其他地方的盐。

    现在局势问题,盐矿又都在纪炀手中,既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卖盐引,还能跟两处官府合作,让他们直接购买灌江府的上好盐巴,价格自然也不会离谱。

    不过说起来,纪炀走之后,潞州知州调回汴京的事,大家都知道。

    可去年年底,纪炀认识的通判也调走了,听说去了个富庶地方,也是身居要职。

    倒是因为之前请凉西州兵马的事,跟凉西州知州关系不错。

    可即使如今潞州的知州通判纪炀都不认识,他的信件送到,那边还是热情的。

    不说纪炀立场如何,也不说他心到底向着哪边,可他办事的靠谱程度,这都是公认的。

    比如说,现在纪炀放出消息,说自己要投靠宗室,或者投靠国子监主簿的文官清流。

    你看这两派会不会立刻倒履相迎。

    什么

    我们有仇

    什么仇

    都是假的

    他们如今看起来越厌恶纪炀,越说明纪炀的能力。

    敌人的厌恶是最好的嘉奖。

    反正纪炀是这么认为的。

    如此能干的同僚寄来书信,拉你一起搞政绩,你搞不搞。

    当然要搞,虽然可以要权衡一下,可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纪炀目的也简单,灌江府处在边关,凉西州也有自己的特产,潞州风土气候更好还有运河。

    三个西北地方联合起来,优势互补,会发掘出这三个地方更大的潜力。

    如今灌江府的矿盐,便是打通三个地方的头一步。

    等到这条商路畅通了,不管是灌江府以及关外的东西运到潞州,通过潞州中转,送到全国各地。

    还是全国各地的货物经由潞州,运到西北的凉西州跟灌江府,以及更远的关外。

    此行畅通,那此地再也不会成为边缘地带,而是成为输送,流通全国货物的一条商路。

    而这条商路上所有百姓,所有地方,都会收益。

    让偏远的灌江府跟内里联系的更紧密。

    承平国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丰富辽阔的地域不加以开发,那真是可惜了。

    纪炀写信给凉西州,给潞州。

    提到的两个货物,便是必不可少的食盐,以及各地都用的牧草,还有未来的军马计划。

    不少人都知道,文饶县有单独开辟出来的养马地。

    这两三年或许还看不出什么,等到以后慢慢稳定,草场持续增加,只怕连汴京都要来这里买马。

    纪炀相信,他抛出的这三样东西,绝对会让凉西州知州,潞州知州心动。

    要说以前也能写这些信,甚至他刚接手灌江府的时候都行,靠着纪家林家的关系,再靠着他多番说辞,肯定有用。

    但远不如现在做出一定成绩,再去寻求合作要好。

    毕竟如今手里是有牌的。

    这些事情做好,五姑娘那边的女子学校也即将开设,主要教导简单的望闻问切。

    五姑娘想的很简单,不要求大家精通,至少要懂点医理,至少不要在生病腹泻的时候,再去吃泥巴喝符水。

    就算只能治个外伤,那都是一种进步。

    这般行事,不是五姑娘凭空想象来做,而是在走访那么多县城村落之后,得出最朴素的想法。

    人不能一下子学会复杂的数学题,但可以先学会一加一,那也是进步。

    纪炀自然认同这种想法,科普简单的卫生知识,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更能避免很多疾病,预防疾病跟治疗疾病同样重要。

    在纪炀的提议下,还有现代一些医学常识加持,准备在办学的同时,再写出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

    比如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的时候避开人。

    有余力的时候尽量喝热水,勤洗手,衣物整洁等等。

    一些吃符水的土方,以及发烧去跳大神的做法,也要予以制止,至少在跳大神的同时也去看看大夫。

    看大夫也是需要银钱的,这就回到五姑娘办的学医馆处,她跟韩大夫免费办学,也会要求教出来的学生,在最开始行医的时候不能收太多银钱。

    更会带着他们不时去义诊。

    这些虽说都是很理想的状态。

    可加上纪炀全力发展经济,总有一天,生病的百姓知道去看病,也会有钱看病。

    那些看着过于理想的想法,确实让人生畏,但能往那个方向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

    总有一天,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推动这件事。

    但学校这事也吃钱。

    五姑娘刚看过来,纪炀就轻咳“行倒是行,官府不是不可以出钱。”

    “可如果是官府来出钱教导,那每年至少两次考核,考核不过要退学。”

    “学得差不多之后,还要任派到下面村子里免费行医,学几年,就免费行几年的医。”

    林婉芸睁大眼睛,拍手道“这样好”

    “当然,也有付费进你们学校,那就不管他们了,虽然有考核,但不用退学。只是学费不低。”

    两人说着话,韩大夫忍不住道“对自家夫人竟也如此。”

    灌江府上下都知道,想办事,想要拨款,不是不可以,但要有规范的计划,还有为百姓考虑。

    让利给百姓,那大概率是能成的。

    利润偏向商贾乡绅,基本不太可能。

    这第一步成了,第二步则要全方面审核这个计划到底能带来多少好处。

    但凡能通过的,基本都会得到不菲的银钱。

    只是以后怎么做事,都会有相应监督,还会有相应的条件。

    便是林婉芸,便是知府夫人过来讲女医馆的事也不例外。

    纪炀甚至还加了几个条件。

    所以才会有韩大夫这句,自家夫人竟也如此。

    纪炀挑眉“我家娘子的本事,可不止于此,纵然我再说几条,也是可行的。”

    韩大夫

    当他没说

    林婉芸则微微眯眼,过后也笑了下。

    两人笑起来一样好玩,让人瞧着就是亲密无间的模样。

    林婉芸带着几个婢女,又在义诊的时候联系到不少当地有想法的女子,再加上韩大夫这个名医在。

    女医馆在五月份便开始招生。

    其实条件有些苛刻,很多人学个手艺就是想挣钱,但来这里学习的话,虽说学费极低,还管吃住。

    可学几年就要去下面村子干几年的活,不能待在县城,只能待在村里。

    这便让不少年轻女子退避三舍,反而是一些家里无牵无挂的,或者丈夫离开,孩子年幼的二十四五到四五十岁的乡下已婚妇女过来。

    好在纪炀跟林婉芸早就考虑到这种情况,他们也希望招收家中无男丁的妇人过来,既是给个庇护,也是给门手艺。

    以后她们回村回乡,是有立足之地的。

    甚至他们想招收的对象也是这种类型。

    不会写字,不认字,这都没关系,只要肯学,都是可行的。

    等六月份女医馆招生停止的时候,不少人发现,过来的女子,要么是寡妇,要么家里相公生病无法劳作,还有些兵士家眷。

    全都是只能让家中女子撑起来的人户。

    家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顶梁,她们则会站出来支撑全家,因为她们本身就是家中顶梁柱之一。

    原本是值得鼓励跟尊重的事,却有些刻薄人张口闭口说这里是寡妇馆。

    闲话传出来的当天,纪炀冷着脸带着卫蓝去住所有传闲话的人。

    别说那些故意嬉笑的。

    就算张张嘴,阴阳怪气说一个字的,都被拉出来当众掌掴。

    掌掴之前还要让邻里出来围观,等人到齐了之后,按照轻重程度不成,享受捕快们的巴掌。

    等查到污言秽语源头时,纪炀抬头看看这家门户,这不巧了,老熟人。

    本以为他最近老实了,没想到还在生事。

    学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人脱了外袍,直接送到边关修城墙

    他是学政

    当地学政啊

    直接被纪炀带人闯入家中,当众脱下儒袍,去掉极有书香味的木簪,冷笑着问他“你这张嘴,还配说读过圣贤书”

    “真是辱没了书本。”

    学政指着纪炀,气的半天没说出话。

    他把官学的费用拨出给女医馆,自己不过闲说两句怎么了

    学政其实也心虚,但他没想到纪炀会这么大胆。

    还有,他最近不是忙着赚那些黄白之物吗

    怎么还有功夫管这个

    纪炀冷眼看着他,说到底还是旧态萌发,看着是在讽刺女医馆,其实是在骂他。

    如果直接骂他,纪炀反倒无所谓,可在厮不敢骂,只敢挑个女医馆这个最软的柿子。

    里面赶来学医的女子,哪个不比他强不比他值得尊重

    上辈子他的奶奶,也是被这样笑话。

    他最明白这些人有恶毒。

    上次带着他巡查各地,老实了大半年,又来

    这次可不惯着了。

    纪炀直接让他们这一干人等,统统押到边关修城墙,不修完城墙,不准回来。

    这件意外一出,倒是让整个灌江府上下风气一清。

    想要乱说话的时候,想想捕快们的巴掌。

    林婉芸更是久久沉默,她本就是想做什么,便会认真做的性格。

    否则在汴京的时候,不会逼着自己当个最合格的名门淑女。

    遇到青霉素这种难题的时候,连着三年多的时间,依旧细致认真地研究,纵然开设女医馆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

    这次的事并未让她心灰意冷,反而直接道“终有一天,他们要求着女医馆的大夫们给他们看病。”

    说罢转身便往女医馆走,纪炀都没拉住,不过多看一分,纪炀眼里就多一分笑意。

    此次插曲并未没有影响他们俩手头任何事。

    女医馆里好学之风硬生生被激起。

    学

    都要学

    官学那边原本对这事有些意见,但进京赶考的举子们都已经回来。

    去的时候二十五个人,回来还是二十五个。

    也就是说,他们一个也没考中。

    这还有什么脸说女医馆占用他们的经费

    如今主事的左右训导见到他们的成绩,只觉得无地自容,忍不住训斥“就你们这种水平,就该把经费全给隔壁。”

    他们说的隔壁,就是女医馆了。

    纪炀眼睁睁看着官学跟女医馆互相看不顺眼,然后互相卷了起来。

    这,也行

    不过现在的灌江府怎么回事,好像哪哪都卷起来了

    也不知道从哪带来的风气。

    纪炀表示不理解,然后顺手拆开凉西州知州寄来的信件。

    他跟凉西州,潞州知州已经书信来往多次。

    经过一系列商讨,终于在凉西州知州回信里,得到准确答案,下个月下个月灌江府的矿盐直接进入凉西州售卖

    这笔交易达成,他们的城墙又能增加好几里地

    凉西州信件寄过来,潞州的信件同样在路上。

    六月中旬,西北这三个地方,终于签订好今明两年的契约。

    凉西州潞州会给灌江府劳役修建城墙,还有盐巴,牧草,未来马匹的买卖。

    但在今年九月关市的时候,他们三个地方的物产也会运到古博城,正式进入关市贸易。

    一个三赢的局面即将达成。

    那两个地方更多货物可以出售,灌江府的关市则开始扩张,货物源源不断往外运。

    从民间的羊肉果干买卖,到官员的盐巴牧草采买。

    这些事上完全可以看出来,他们灌江府潜力非常大,这仅仅是当地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开始

    有了交易,就有了银钱,有了银钱便可以继续基建,基础建设的成功,能保住更多百姓田地增产收获。

    直到灌江城的城墙,道路,水利都让人无比满意,那时候的灌江府将会是什么模样。

    所有人都很期待。

    所有人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看着越来越多的商队进入灌江府,纪炀一边心里感慨,一边喃喃“修路,修完城墙就修路。”

    跟在知府大人身边的小吏表示您还说不知道灌江府为什么在卷您真的不知道吗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