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第 83 章

作品:《风袅玉腰

    天尚未亮, 朝臣们摸黑进了宫,午门城楼鼓响后,他们敛声屏气来到太和门前等待早朝。

    不知过了多久,天子驾临太和门, 十二旒冠冕俨然, 玄黑赤红衮服庄重, 他缓步而来,身侧却站着一个一脸惊慌的六岁孩童。

    朝臣们见怪不怪,那孩童正是皇太弟赵瑜。

    先前皇太弟和嘉太嫔事发, 朝臣本以为皇帝定会治罪, 但黄河之行回来后不久,皇帝竟然赦免了嘉太嫔和十皇子, 也没有废除皇太弟之位。

    皇帝对皇太弟称不上喜欢, 反倒是十分的冷漠,可是不管大朝小朝,他总是将这稚子带上, 是不是问皇太弟的想法,倒像是真的想要将天下尽早交给皇太弟。

    赵珣面无表情看着底下站着的大臣,对赵瑜问道“赵瑜, 你说说,张大学士之策是否有道理”

    赵瑜满脸慌张, 他一个六岁孩童, 哪里能明白透彻大学士所言。

    当下赵瑜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他看着赵珣眉头拧得深深, 更加战战兢兢。

    赵珣心中焦躁, 他知道自己所做无异于拔苗助长, 可他抑制不住急迫的心情。

    赵瑜太小了、太小了, 小到无法将朝政立刻交给他,还需要多少年,自己才能脱身去寻赵蘅玉。

    玄微道士说过,海上蓬莱窥见过仙踪,他在心底不相信,但清醒太过痛苦,他情愿去相信。

    蓬莱何处,只怕是在天与海、生与死之间

    “臣弟以为、以为”

    赵瑜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赵珣疲倦地一抬手制止了他。

    他望着赵瑜苍白的小脸,心中漫不经心地想着,赵瑜定然是会恨他的。

    他一手操控着赵瑜的命运,看着赵瑜沦落宫外,将他接入宫中封王,将他封作皇太弟,又将他下狱,如今又强要他学会一切。

    赵珣忍不住想象,赵瑜长大后会怎样对付他,或许在死后,他会被挫骨扬灰。

    但他已经不在乎了。

    赵珣站起身来,漠然说道“退朝。”

    夜已经很深,延福殿内,狂风刮过,白色的帷幔随风而动,殿外,雷雨交加。

    延福殿已经大变样子,赵珣笃信道士,按照道士的招魂之法,将延福殿布置得宛若灵堂。

    但赵蘅玉一次都不曾入梦。

    赵珣躺在榻上,眉头深深皱起,自赵蘅玉离开后,他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他的梦里,是一片空洞惨白的荒芜。

    他在梦中也在苦苦寻觅着赵蘅玉,可是赵蘅玉从不肯出现。

    赵珣忍不住想,赵蘅玉必定是恨他,不然为何她不肯与他相见

    “蘅蘅”

    赵珣闭着眼,紧紧拧眉。

    第一次,赵蘅玉出现在他的梦中。

    梦里,他和赵蘅玉站在城楼之上,赵蘅玉大红的嫁衣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她表情模糊,看着赵珣“阿珣,你始终不懂我”

    赵珣心中一紧,他伸手去拉扯赵蘅玉的衣袖,但不知为何赵蘅玉轻飘飘地躲开了他,赵珣目眦尽裂,眼睁睁看着赵蘅玉落在了地上,眼前是一片可怕的红,赵珣不知那究竟是赵蘅玉的嫁衣还是她的血。

    他追随赵蘅玉而去,然而下一瞬间,眼前景象骤变。

    赵珣一愣,低头怔怔看着怀里的赵蘅玉。

    他用力抱住赵蘅玉,声音有着细微的颤抖“蘅蘅太好了,原来是梦。”

    赵蘅玉从他的怀里挣脱出来,赵珣不知为何没能抓住她。

    两人站在摇摇晃晃的船上,赵蘅玉戚哀地看着他“你什么都不懂”

    赵蘅玉向后仰去,湍流很快吞没了她。

    赵珣只觉天崩地裂。

    他猛然醒来。

    “是梦”赵珣舒了一口气,他伸手往榻上摸去,“蘅蘅,我做了一个噩梦。”

    他摸索的动作戛然而止。

    原来不是梦。

    他已经永远失去了赵蘅玉。

    一道惨白的闪电照入殿内,赵珣面色森白,尤为可怖。

    大柳树村。

    村头有一间小小茅屋,那是王则父亲留下的屋子,如今被他用来做了私塾。

    今日,他教了一段孟子,茅屋里端坐的小孩却有些心不在焉。下学后,小孩支支吾吾告诉王则,他家里要他回家种地,以后再没有时间过来上课了。

    王则怔忪,片刻后,他苦笑道“去吧。”

    小孩端端正正给他行礼“先生,学生告退。”

    天色尚早,王则无事可做,他转悠着在村里农妇手里买了几个鸡蛋。

    妇人笑道“王先生,我家的鸡蛋最是养人,你家娘子才生产不久,就应该多吃这个。”

    王则略带羞涩地笑笑,没有多说什么。

    一年前,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女子,为了让村里医婆救她的命,谎称她是私奔寻他的姑娘,这本是权宜之计,可是没想到两人就这样做了一年的假夫妻。

    那女子醒后自称姓季名玉,问起从前之事一概想不起来,王则没有办法,怜惜她孤弱,只得将她收留了下来。

    王则是读书人,有礼有节,从未冒犯季玉分毫。

    他从季玉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断定,她必然出身富贵之家,可辗转打听了许久,也找不到寻不到季玉的家人。

    王则挎着一篮子鸡蛋,走回了家中,他才推开家门,竟然看到季玉在灶台边上烧饭,王则吓了个彻底,慌忙带走了她“娘子放下,我来就好。”

    季玉转头,看着王则,露出了一点委屈的神色。

    王则定定看着她,不由得愣了一下神。

    片刻后,他艰难避开眼睛“娘子,你去看着獬儿就行,庖厨之事,不劳娘子亲自动手。”

    季玉蹙眉看了灶台上汹汹的火焰半晌,终于露出了胆怯,她道“好吧,王郎,辛苦你了。”

    王则一笑“谈何辛苦。”

    王则看着季玉转身离开的背影,心中暗自唾弃自己见色起意,枉读圣贤书。

    他将季玉捡回来的时候,一心救人,根本没关心过她的美丑,但是当她一睁眼时,王则只觉日月天地都失了颜色。

    这一年里,他已经看惯了季玉的脸,却依旧时不时地要恍惚一下。

    王则摇头。

    真是有辱斯文啊。

    季玉打起帘子走进了屋里,她抱起襁褓中的小婴儿,温柔笑道“獬儿醒了没哭没闹,真乖。”

    季玉并非旁人,正是赵蘅玉。

    几月前,她生下了赵珣的孩子,照着侄儿的名字,取了一个小名,季獬儿。

    看着小小的獬儿,她心中软成一团。

    季獬儿是一个小男孩,赵蘅玉因此更加庆幸自己逃出了宫。

    要不然,她不知赵瑜是否能有一条活路。

    她安静在大柳树村待了一年,村民消息闭塞,对京中的事毫不关心,她还是前不久在知道了一些京里的消息。

    大约大半年前,天子赦免了斐家和季家之罪,重新迎嘉太嫔进宫,复立赵瑜为皇太弟。

    自此之后,天子对皇太弟极为信赖,不管是上朝还是批阅奏折都要将皇太弟带上。

    赵蘅玉得知了这些消息,更是放下了心来,她安安心心在大柳树村住下,放下旧事,一心过着小日子。

    她不好意思全部吃用王则的,幸好她在宫里曾勤加练习过刺绣,如今住在村子里,做些针线,每月托王则带到镇子里去卖,也能得些银钱。

    赵蘅玉将季獬儿哄睡着了,刚放下,王则端着鸡蛋面饼走了进来“娘子,吃饭。”

    吃完饭后,赵蘅玉在窗边绣花,却见王则久久没有起身出去,王则满脸忧愁,不知在想什么。

    赵蘅玉略一思忖,开口问道“王郎有烦心事”

    王则回过神来,连忙说道“没、没有,我这就去私塾。”

    赵蘅玉在两天之后发现了端倪。

    她在村医婆婆的院中和村里的婶子嫂子们绣花的时候,听到她们谈起了家常。

    “王家娘子,我男人在镇子里做小买卖,若王先生要去,我回家和他说一声就成。”

    赵蘅玉不解“王郎去做买卖那私塾怎么办”

    婶子们对视一眼“你还不知道村头家的小孩要跟着家里种地,不读书了。”

    赵蘅玉呐呐道“别的小孩”

    婶子们道“哪还有小孩要读书,咱们这里怎么也读不出个秀才来,王娘子,莫怪我话说得直,就算是王先生,也没考过乡试,如今日子还不是过得紧巴巴的,不如早些种地。”

    夕阳西下,村医婆婆家的女人散去了,赵蘅玉抱着箩筐回家,她走在路上,没有防备被人看了去。

    村南头家的姑娘回了门,她嫁给县里的富商做妾,却因为新人来失了宠,她心头郁郁,闹着脾气回了家,那富商真将她放了回来。

    她在村里看见了赵蘅玉,一时间动了心思,她问家里老娘“这是谁家媳妇”

    老娘说道“教书的王则家里媳妇。”

    赵蘅玉回到家中,王则却还没回。

    她心不在焉继续刺绣,心中总惦念着下午听到的事。

    王则是个读书人,却屡试不第,近些年来他仿佛心灰意冷,回到大柳树村,一心教导孩童读书。

    可如今已经没有孩子要跟着他读书了。

    没了束脩,日子也很难过下去。

    赵蘅玉听王则说过,他大伯家在京中,若是在大柳树村住不下去,他恐怕是会回京投奔大伯的。

    那么,她该如何

    好不容易避开了京中的一切,若是回到那里,被熟人撞见了

    赵蘅玉手上针一偏,指腹冒出了血珠。

    她叹口气,放下了布料。

    王则在镇子里摆摊,给人写信念信,一整天只遇见了一个客人。

    他叹口气收拾了要回大柳树村。

    他想着自己的境遇,不禁悲从中来。

    考试没有前途,教书也没了学生。

    他皱着眉想,不若继续进京赶考

    他摇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

    前几年他一心科举,曾在大伯家住过一段日子,可大伯家太过势力,他受不住冷言冷语,加上考不出成绩,这才颓然回村。

    回村这段时日,他心里是从未有过的踏实。

    或许可以在镇子里做些小买卖,他不想再去考那永远没有结果的科举了。

    王则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有同村的熟人拦住他,对他说道“王先生,不好了,县里那张大官人的小妾看到了你家娘子,听说是想要将你家娘子弄到县里给张大官人做小,那张大官人是当地一霸,你可要早些做着准备。”

    王则一愣,拔腿就往家里跑。

    王则回到家中,看见赵蘅玉站在门口等他。

    王则说道“娘子,我们进京吧。”

    赵蘅玉也同时说道“王郎,我们进京吧。”

    赵蘅玉说出口来,心里一阵松快。

    她见过京中的许多才子,虽然王则比不上他们,但王则的才华不应当困在着大柳树村。

    王则一愣“娘子,此话怎讲”

    赵蘅玉说道“王郎,以你的学识,你不止于此。”

    王则怔怔,在大柳树人,虽然人人尊称他一句王先生,可他知道,没人看得上他。

    没人觉得读书有用,人人都说他是个书呆子。

    时间久了,他也开始怀疑起自己来。

    现在,大户人家出身的季玉却如此笃定他不止于此。

    王则心中感动,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当天,王则和赵蘅玉就收拾了细软,雇了牛车离开了大柳树村。

    村南头家的姑娘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一步,她带着几大串吊钱的聘礼,带着身强力壮的家丁,却扑了个空。

    她恨恨跺脚道“怎么就跑得这样快”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