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亡羊补牢

作品:《事业脑咸鱼在八零

    史古生的话给陶娇杏敲响了警钟。

    原先她的想法还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阶段, 想着自己背靠研究区给出的那些高科技,完全不用搞花里胡哨的那一套。

    现在回想一下,脑海中浮现出了前世看笑傲江湖里的一些情节。

    华山剑派有气宗和剑宗之分,两派的理念不合, 气宗觉得只要内功深厚飞花捻叶都是剑招, 剑宗觉得气宗就是个空有实力的莽夫,内功再深厚也可能被精妙的剑术一剑封喉, 因为这个吵吵闹闹多年, 最后分家。

    分家的结果是什么

    华山剑派半死不活, 掌门为了重振祖上荣光而被执念驱使着走上邪路买, 百年基业差点毁于一旦, 主角真正做大做强还是建立在既学了气宗心法又练了剑宗剑术

    陶娇杏心中的警铃呜呜呜地响, 她有些担心, 自个儿现在走的路很明显是在往气宗那边靠将来真有人搞出什么花架子,那会不会逼得自己也像华山掌门一样断臂求生

    经商经商, 不止需要过硬的商品品质,还需要过硬的经营能力。

    而后者陶娇杏反省了一下东北牧场旗下所有工厂的经营能力,几乎为零,完全就是靠着消费者口口相传的口碑以及主动复购撑起来的。

    陶娇杏觉得自己挺幸运, 在还没亡羊的时候,就有史古生来帮忙补牢了。

    有着仿真区给出的百分比,陶娇杏完全可以毫无顾虑地做到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史古生的百分比是92,在员工中算不上特别好的,但能达到90,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

    陶娇杏长时间琢磨研究仿真区给出的百分比, 也渐渐摸出了一些规律,比如说越是聪明有本事的人,百分比就越低,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些人自我主观想法与意识更强,需要时不时给出经济奖励这种看得到摸得着的甜头,才能维持百分比数值不掉。

    对于一些追求更高的人,单纯给经济奖励就不够了,还得给出职务上的晋升,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这些人的积极性来。

    陶娇杏便放权给史古生了,“史老师,我觉得你的这个建议可行,就这样执行吧,您来做整合的负责人。”

    她不忘给史古生打了一剂预防针,“我可以给原先迦楼和嘉华旗下的护肤品系列原料,但不可能无限制的原料,需要他们做出成绩来换。如果做不出来,完全靠着我给堆料,打造出一个小号的娇杏、瓷容这种,我觉得没必要,区分度还是要做出来的。”

    等史古生将位于上海的护肤品生产工厂都整合完成,谢挺在大连那边的建设工作也差不多收尾了。

    接下来的两年,又是磨合阶段。

    跌跌撞撞地走过一段坎坷的路,在无数次摔跤与爬起中收获经验,一次比一次走的稳当,直到能够正常运转。

    陶娇杏也难得地迎来了咸鱼时光。

    板栗粉纯粹就是个插曲,她原先的计划与安排中根本没打算搞这个。

    胖仔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李玉梅特地从沈市跑回来了两趟,建议陶娇杏带着胖仔去沈市上学,说沈市的教育资源多么多么好,师资力量多么多么雄厚,还有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学校里教书的

    在李玉梅看来,老师如果是大学生的糊,教出来的学生的成绩肯定差不到哪里去,考上大学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可陶娇杏不这么认为。

    算算胖仔的年龄,等他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生红利差不多就要过去了,等待胖仔的将是第一轮学历贬值。

    而且陶娇杏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她觉得在上大学前,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只要够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行。

    在胖仔上大学前,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找到他自己的兴趣所在,家庭鼎力支持他在兴趣方面深挖。

    有家庭支撑,有兴趣引导,就如同是在胖仔身后装了两个马达,这样跑起来才更快。

    当所有人都指望着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时候,那读书这条路就会变得格外拥挤、格外难走。

    随大流是最保险的做法,却也是收益最低的做法。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随大流去读书,这可能是唯一的一条改变命运的路,可陶娇杏觉得胖仔不需要改变命运了,他的命挺好的,已经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那群人。

    只要她和谢挺的人身安全与生意买卖都不出意外,那胖仔长大后就会变成其他人口中的二代。

    而她作为母亲,对社会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不要把胖仔培养成社会的祸害,不要让老百姓一说起二代来,就恨得咬牙切齿。

    咸鱼下来的陶娇杏借着自家生意的便利,托人四处去搜罗书籍报刊。

    有人善于钻营,听说陶娇杏喜欢看书,都直接堵到出版社去拉货了,各式各样的书都买上一本,亲自开车给陶娇杏送来。

    陶娇杏为了表示感谢,自然会在供货上多照应一二。

    这些事情一传开来,钻营的人越发多了,远在上海的史古生灵机一动,拜托自家海外销售事业部的员工满世界的搜集世界名著以及那些世界名校的教材、专著。

    漂洋过来运来的书籍抵达上海港后,史古生把手里的活儿给宋红琴一甩,亲自带人把书送到了陶娇杏家里。

    陶娇杏作为回报,只能答应扶持史古生特别看重但略显冷门的几个品牌支线一把,给独家一些新颖的原料。

    史古生也是个人才,原本陶娇杏觉得护肤品能做到娇杏的份上,要体验感有顶级体验感,要功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上就摸到头了,她甚至一度觉得娇杏不需要再发展了,估计在她合眼之前,市面上不会出现将娇杏拱下神坛的产品。

    然而史古生另辟蹊径,把从迦楼与嘉华收购来的护肤品产品线剪切缝补了一下,有些产品线主打油皮的护理,有些产品线主打干皮的护理,还有些产品线主打的是天然植物成分的利用明明是很容易就做到最好的产品,愣是被他从多个角度挖掘出了不少的市场。

    他给陶娇杏打过电话,就是希望陶娇杏能像当初用人参提取物扶持美仕一样,将冬虫夏草、铁皮石斛、藏红花、灵芝等名贵中药材都利用上,搞一些专门用来呵护皮肤的护肤油出来。

    陶娇杏原先咸鱼上头,懒得折腾,这会儿史古生都替她把海外的书籍收集回来还送货上门了,实在不好意思再当面拒绝史古生了,只能动了动。

    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中药材都采购了一批回来,还将琥牢山上能挖掘到的植物也都各自采集了不少,借着去大连看谢挺的机会,开车载着陶母和胖仔,陶母怀里抱着月牙儿,去了大连一趟,把海里的许多水生植物也采集了个遍。

    研究区里的进度条堆叠成一面绿色的旗帜了都,而且还不止一层。

    每跑完一道进度条,陶娇杏都会感慨一句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钟灵毓秀,以及研究区的科技实力。

    在海里平平无奇的绿藻,居然被研究区挖掘出了独特的发酵功效,摇身一变就成为了能从多个维度抗老的顶级成分。

    陶娇杏用惯了各种好东西,在看到那绿藻提取物的介绍后,都十分心动。

    她把研究区生产的绿藻提取物放到交易区里试了一下,一克价格远远超过黄金

    还有一味中医常用来散风解痈的中药,研究区居然从体面提取到了强效抗癌成分,只要浓度和纯度达到研究区给出的标准,这种强效抗癌成分就成为了癌细胞的杀手,只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癌症都能完全治愈。

    这味中药的厉害之处可不止强效抗癌成分。

    在提取完强效抗癌成分之后,利用独特的发酵技术将余下的药材发酵处理,得到的成分能够校准皮肤的生物钟,等自然光线中的紫外线减少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成分就会将皮肤的生物钟校准到休息模式,届时哪怕人还在熬夜,皮肤却已经进入到了睡眠修复状态熬夜的人再也不用担心垮脸和熬夜丑了

    其它中药的效果更是另陶娇杏大开眼界。

    她翻出那本名叫神农本草经的古籍来,一一对照着古籍中的介绍,在书中文字的旁侧写下新的注解。

    家里堆积的书太多了,谢挺又定制了十多个书架都摆不下,多数书都是成摞地放进仓库里。

    陶娇杏看着那些蒙尘的书有些心疼,就亲自设计了一座占地四亩的图书馆,找村里买下宅基地后,请沈市第三建设队的人来建设起了独属于她的私人藏书馆。

    并非所有的书都是好书,质量良莠不齐是常态。

    有些书看着很厚,陶娇杏都懒得翻开,直接收到研究区里,经过小庙和作坊的精简处理后,这本书居然只浓缩成了两页纸。

    可想而知,这书里的内容到底有多么差劲,如果不是废话连篇,那绝对是错误累牍。

    像这样的书籍都没资格进陶娇杏的私人藏书馆,陶娇杏看完之后撕下封面留着,余下的内容就丢到炉子里烧了。

    这些封面不是留着纪念用的,而是陶娇杏打算攒一攒,等凑够一百本书后,回头整理成一篇最不推荐的书单,投稿给百姓日报的。

    她想为那些与她一样爱好看书的人点亮一盏灯,这种又烂又没水平的书不值得浪费爱书人的钱和时间。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