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御前侍卫(一)

作品:《权相之子(清穿)

    侍卫们的下处就在武英殿外的一排空房里, 书致到的时候,武英殿门前空无一人,鸦没鹊静, 安静得好像一座空城。

    他险些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站在那块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的匾额底下看了半天,确认这里是武英殿无疑, 只好问那带路的小太监“佟国维大人在哪儿”

    那带路的小太监也是一脸迷惑“这才寅正, 早班的侍卫要卯初早上5点才会进宫来,这还有半个时辰呢。谁通知你的, 怎么来这么早”

    曹寅

    书致顿时在心里暗骂一声,没过多久, 雅布也睡眼惺忪地进来了, 两人面对落锁的殿门, 都在心里怒骂某个混蛋。

    “啊啊啊。抱歉,我睡过头了。”两刻钟之后,姗姗来迟的曹寅的身影出现在月洞门边, 立刻被两人怒目瞪视。

    “我可是一片好心”曹寅立刻跳起来辩解道,“你们当过侍卫吗知道什么地方能去, 什么地方不能去吗”

    “说得像你当过似的”雅布下意识怼了回去。

    书致却会意过来,曹寅虽然没当过侍卫,但他从小在宫里长大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搞点入职培训还是绰绰有余。他的确是一片好心, 但是偏又睡过了头, 真是不知叫人该谢他还是骂他。

    书致哭笑不得地拉住雅布“别急, 让他将功赎罪。”

    曹寅道“长话短说,总之御前侍卫就是皇上的贴身随从,除了在后宫的时候, 皇上走到哪儿你们就跟到哪儿,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行了。”

    “这不是废话吗”雅布怒道。

    书致摸摸下巴,问道“前朝和后宫的界限在哪里”

    曹寅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左不过隆福、月华门;右不过景和、日精门;后面不能超过交泰殿,只要你在这个范围活动,就冲撞不了娘娘们。”

    “慈宁宫、寿康宫呢”书致回忆了一下后世逛故宫时看过的地图,慈宁宫位于紫禁城中部偏左的位置,按位置来说应该属于前朝,但是居住的却是皇太极、顺治两朝留下来的寡妇们,如果严格遵从儒家礼教,他们这些外臣也应该避嫌。

    “嗨,太妃们都多大年纪了,还避讳个什么。”曹寅不介意地摆摆手,“以前辅政大臣们决定不了的事,常去慈宁宫请教太皇太后,还经常有蒙古那边的王公过来给太妃们请安呢。”

    “太妃们可以随便见亲戚吗”书致不禁疑惑道。他总觉得宫里现在的规矩似乎很宽松,康熙大婚的时候,曹氏母女这种没有当差的内务府旗人也可以出入宫禁。

    “也没有很随便吧”曹寅掰着手指数道,“就只有宗室里的福晋们可以带着儿女进来走亲戚、娘娘们的母亲嫂嫂可以递牌子进来说话。哦,以前顺治爷在世的时候,还经常有寡居的宗室福晋们进来玩。不过后来她们当中出了一个董鄂妃在宫里玩着玩着就从某个辅国公家的寡妇玩成了先帝的皇贵妃。”

    曹寅摊手,做出个无可奈何的姿势“后来太皇太后就不爱召守寡的年轻福晋们进宫了。”

    “这还不够随便吗你刷刷刷就数了三条啊”书致目瞪口呆。以前他陪单位值班的小护士们看某嬛传,剧里的清朝妃子除非怀孕,否则一辈子都见不到娘家母亲的啊

    不过细细想来倒也合理。

    每个王朝都是越到晚期,规矩就越繁多、越严苛、越不近人情。因为规矩也是人定的,如今满人入关才二十年,仅仅经历了一代皇帝,制定大清会典严格规定宫廷礼仪的康熙,都还是个小屁孩呢,哪来这么多规矩

    清朝的宫廷真正变得等级森严、秩序井然,还得等到乾隆朝的时候。而早期的时候,对已婚的妇人们约束不多。平日里纳兰家出门走亲戚,觉罗氏也都是像丈夫儿子一样骑马过去,而且从来没有什么用面纱把脸蒙起来的规矩。

    书致暗自在心里记诵,对自己以后在宫里的活动范围有了数,同时不禁为康熙的妃子们叹了口气御花园和东西六宫加起来,也就占紫禁城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不到。康熙的后妃们虽然贵为皇宫的女主人,却只能在这狭小的区域里生活。

    反观他们这些外臣,身份固然不如前者尊贵,但不管是看大门的护军,还是景和门运水的马夫,只要是个男的,都能光明正大地在剩下四分之三的皇城里走动。

    “你们都已经到了那就走吧。”因为曹寅睡过了头,所以这场“入职培训”只进行到一半,就被佟国维打断了。

    佟国维将三人带到武英殿校场后面的一排空房里,那里摆着一张红木长桌,十几个值了晚班的侍卫正围坐在桌边一边热火朝天地聊着什么,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早饭。

    “这就是新来的那几个孩子。”佟国维向为首的一个穿豹子补服的青年男人介绍道,“太皇太后的意思,让他们先跟着熟悉宫内事务,不必急着当差,仍是以陪皇上习武读书为要。”说完,又转向书致三人“这是安亲王岳乐的儿子,御前一等侍卫阿达海。”

    三人连忙行礼。雅布笑问“您是想让我们叫您阿大人,还是海大人”

    简亲王府和安亲王府乃是世交,雅布和阿达海的嫡母又都是蒙古来的,算是表兄弟,自然熟稔些。

    “滚滚滚。”阿达海笑骂,伸出胳膊把雅布拨到一边儿去。再在两个少年中排除掉一个眼熟的曹寅,他饶有兴致的目光就落在了书致一个人身上“你就是那天放箭的人”

    鳌拜作为满洲第一巴图鲁,却倒在了康熙为首的一群孩子手里,这种反差,让众人情不自禁地投来或挑衅或好奇的目光,交头接耳地嘀咕着,似乎在评估书致的小胳膊是否真的有能力射出那一箭。

    这些当值的侍卫大都已经成年,年龄在十七到三十岁之间,长得人高马大,书致暴露在他们的目光当中,活像被一群黄鼠狼盯上的小鸡仔。不少人已经开始撸起袖子,想要上来与他比试一番了。

    “等等,急什么急什么”阿达海抬手喝退众人,“佟大人话还没说完呢,想教训新人的下午再来。”

    您这么直白真的好吗:3」

    佟国维也说“腾出地方来,让他们三个坐下吃点东西。”

    书致等人松了口气,在众人下首落座。又听佟国维问阿达海“今儿个冬至节,太皇太后要带新进宫的娘娘们在太和殿开宴,执勤的人都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我和费扬古各带一班人,他守东一长街,我守西一长街。”

    佟国维又问“门上站岗的护军都到齐了吗今儿有蒙古的王公进来请安,那起子懒鬼可不能给我迟到早退的。”

    “放心,费扬古正带着人点卯呢,等所有护军到齐之后,才会开了宫门。”

    “行。他办事我放心。”佟国维道,又问,“你们在玩什么呢”

    “在下注呢。”阿达海笑道,“各位娘娘进宫已有两月,该见的大伙儿都见过了,我就开了个盘口,一月为期,赌谁是那个阿寰董氏。”

    “阿寰董氏是谁”雅布插话问道,“满蒙汉八旗,从未听说过这个姓氏。”

    众人一愣,都大笑起来,阿达海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手掌把桌子拍得砰砰作响。

    书致三人都摸不着头脑。还是旁边一个侍卫忍笑解释道“阿寰董不是一个姓氏,而是三个人,三个漂亮女人。”

    书致恍悟,问道“是不是太祖的阿巴亥大妃、太宗的寰妃、世祖的董鄂妃。”

    也就是清朝前代三位宠冠后宫的妃子。

    现代的很多电视剧小说喜欢描写清朝的故事,除了时代相对近、容易查资料,也是因为爱新觉罗家的确出了很多情种,为当代和后世的八卦爱好者们了相当多的原始素材。

    一方面清朝的皇帝都是外夷出身、不受礼教束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这三个开国的祖先就没带好头

    努尔哈赤宠爱继妃阿巴亥,皇太极宠爱寰妃的故事就不提了,单说顺治

    这位爷继承了祖父、父亲的“情种”风格,简直是中国历代皇帝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集大成者,他在董鄂妃的儿子四阿哥出生的时候说得那句“朕之第一子”,让包括康熙在内的前三个儿子至今都很没面子。后来吴三桂起兵反清,甚至拿这句话来质疑过康熙的血统。

    在董鄂妃过世之后,他又寻死觅活,一会儿要在正宫皇后仍旧在世的情况下追封董鄂氏为孝献皇后,一会儿又喊着“嘤嘤嘤,爱妃没了朕这皇帝当着有什么意思”要把皇位传给堂兄安亲王、自己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去。

    有了高祖父、祖父、父亲三个先例,众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康熙在女色的问题上,也洁身自好不到哪里去。阿达海等人身为皇帝的亲近随从,理所当然地走在了吃瓜第一线上,果断开盘赌哪个妃子会得康熙宠爱。

    书致三人这才明白过来,曹寅不由又惊又怒,拍案而起“你们居然拿皇上的内帷之事下注,哪来的胆子”

    书致一听这话就要糟。单位里新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本来就是众人打趣捉弄的目标。乾清门当差的侍卫不是皇亲就是国戚,他们连皇帝床上的事都敢拿来下注,哪里会被曹寅这小毛孩子吓住

    “哪来的胆子让我想想,”阿达海貌似深沉地摸了摸下巴,做沉思状,半晌指了佟国维道,“可能因为我是皇上的叔叔,他是皇上的亲舅舅吧。”

    众人哄堂大笑,纷纷上前按住曹寅的脑袋,一顿恶狠狠的搓揉抚摸,直把小孩摸得满脸指痕、发辫凌乱、嗷嗷叫唤,活像只被秃鹫捏在爪里玩弄的小白兔。

    “我知道你小子是皇上的心腹,”阿达海揪着曹寅的辫子威胁,“要是这事传出去了,我只拿你问罪就是了”

    “我跟你们赌。”书致看不下去了,上前拨开那一堆咸猪手,拔萝卜似的把曹寅从阿达海的魔爪下拉出来,大声问道,“赌什么,银子么”

    “谁赌银子啊俗”阿达海道,“一月为期,看哪位娘娘侍寝的次数多。输的人给赢的人喂一个月的马,擦一个月的靴子。”

    “那你们都压的谁啊”雅布不由好奇地问。

    “马佳氏的娘娘长得最美艳,我就压她了”

    “博尔济吉特家的娘娘,血统最高贵,是太皇太后的内侄孙女儿。”

    “还有汉妃李氏,听说读过很多书,会吟诗作对,顺治爷就喜欢读汉书的女人。”众人七嘴八舌地建议道。

    总而言之,五位庶妃当中,除了钮祜禄氏是鳌拜的干女儿,被认为绝不可能得宠之外。其他四位妃子都有人押注。

    书致听得勾起嘴角“没有人压皇后的吗”

    “切”众人发出不屑的嗤笑声。赫舍里家的姑娘雍容大气、知书达理是有的,至于容貌嘛,就比较e索额图谁没见过,他的侄女能长成什么模样

    阿达海摇头,啧啧叹道“果然是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儿,哪有男人喜欢原配正室的啊”

    雅布也悄悄拉拉书致的袖子“你再考虑考虑”

    书致昂首道“反正我就压皇后了,输的人喂两个月的马,你敢不敢跟吧”

    “好我就跟你赌”阿达海拍桌而起,试图抬手撸头,被书致早有防备地闪身退后躲过去了。

    “诸位都是见证,我就等着阿达海大人替我喂马了。”书致隔着桌子向阿达海叫板道。

    “哦”众人爆发出一阵起哄的嘘声。

    “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有你哭的时候。”阿达海磨牙道。

    “你们在干什么呢”门口有人朗声问道。

    这是一个成年男子温纯敦厚的声音,此话一出,就像往沸腾的热汤里面加了一瓢冷水,武英殿里欢笑吵闹的声音都安静了不少。

    众侍卫自动让出一条道路,来者是一个高大挺拔的青年,看上去跟佟、阿二人差不多的年纪,穿着一身侍卫官服,白底皂靴、红缨顶戴,持刀往佟国维面前一站,垂首行礼道“佟国维大人。”

    “来得正好。”佟国维拍着他的肩膀,向书致等人介绍道,“一等伯鄂硕之子,御前二等侍卫费扬古。”

    “费扬古”就是满语中“小儿子”的意思,就像汉语中的李明、王军,算是相当常见的一个名字。即便加上了“一等伯鄂硕之子”这个定语,书致和雅布也没反应过来这人是谁,只是如常依例行礼,口称“费扬古大人”。

    曹寅却只是抱着胳膊冷笑了一声,并没有动作。

    佟国维沉吟道“鳌拜伏诛,瓜尔佳氏的子弟都不能留在宫里当差,现在宫中侍卫多有空缺,乾清门上就只有我和阿达海两个一等侍卫,另外就只有费扬古他们几个二等侍卫。这样吧,阿达海,你和雅布都是宗室,以后他就交给你带着。”

    “好勒。”阿达海爽快应道。他是安亲王的庶子,与雅布出身相仿,两家又是亲戚,帮带一下小弟也是理所应当。

    佟国维又对费扬古说“纳兰小子跟我都是正黄旗的,他就跟着我吧。曹寅就由你来带。”

    “是。”费扬古答道。

    “不行,我不能跟着他”曹寅却涨红了脸,断然反驳。

    众人都一脸讶然地看过去。雅布上去拽拽他的袖子,却被曹寅一下子挣开了,冷笑着说“他是一等伯鄂硕的儿子、董鄂妃的亲弟弟,我这辈子都不会和他们家的人扯上关系的”

    众侍卫都是脸色一变,欢乐的气氛荡然无存。曹寅一个新人表现得这么刺头,放在别的时候,早就被侍卫们联手教训了。可是在董鄂妃的事情上,众人却大都抱有跟曹寅一样的愤慨。

    当年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一场生死相随的痴心爱恋,耽误的可不只是后宫里几十个满蒙少女的青春,更是白费了无数宗室长辈、文臣武将、大儒名师,在顺治皇帝身上倾注的时光。在顺治暴病驾崩之后,光是郁郁而终或是辞官归野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几个。

    以至于这些人的后代普遍都对“皇帝不好好理政,却跑去谈恋爱”这件事抱有深恶痛绝的态度,连带着迁怒于鄂硕一家。

    费扬古只好让步,抬手抱拳,向佟国维道“大人,让我带着纳兰书致可好”

    佟国维不禁有些为难。书致看向费扬古,被对方眼中的单纯真诚打动了,他仰头望着佟国维“大人,我愿意跟着费扬古大人。”

    佟国维这才点点头“那就这么办吧。”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很快又恢复了吃喝笑闹的兴致。

    佟国维又带着书致三人在宫里走动了一下,告诉他们侍卫的作息时间,早班卯初早上5点宫门开锁时进宫,到酉时二刻下午5点30交班之后出宫;晚班则反过来。上三休一,早晚交班的时候宫里会一顿饭,由御膳房的人送到武英殿来。

    因为书致三人没有品级,仅仅是有一个“乾清门行走”的虚职,所以俸禄自然是没有的,但是四季衣裳、马鞍马鞭、冰碳茶酒,宫里都会按时节发放,每年还有二十两银子的草料钱。

    三人都不是差钱的主儿,这倒还是其次。书致感兴趣的反而是一路上的见闻。

    首先,佟国维在宫里的地位似乎很高,走到哪里都会被人称呼一声佟大人。就是不知道因为他是一等侍卫,还是拜国舅这个身份所赐。

    其次,他的工作好像很杂,在宫里活动的范围也很大。

    书致三人跟着佟国维,先去了位于紫禁城左前方的内务府,有銮仪卫的官员拿着簿子上来,同他嘀嘀咕咕地说了好一阵话,似乎是在商量什么皇帝出行的事情。接下来又到神武门,几个护军统领争相上来请安,问起他下个月操练演武的事情;然后又到位于中部太和殿旁边的御茶膳房,又有掌事太监上来请他在这个月御膳茶两处防火的册子上签字。

    “侍卫到底是干什么的”书致不由疑惑地问曹寅,“怎么好像万金油,哪儿都能使”

    “我怎么知道我也是第一天当侍卫啊”曹寅小声吐槽。

    宫里当差的人身份可太多了太监、侍卫、御医,内务府官员、城门护军,文渊阁的学士、武英殿的谙达,上饲院的蒙古大夫、御膳房的扬州厨子他以前只是在乾清宫陪康熙读书,哪有功夫注意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三人被佟国维带着在宫里转了一圈,就这么懵懵懂懂地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返回家中。

    晚上一家人如常聚在正堂吃晚饭,书致将费扬古一事禀明父亲,纳兰明珠当即挑眉骂道“佟国维这混蛋”

    书致有些惊讶“阿玛,是我主动提出要跟着费扬古大人的,不怪佟国维大人。”

    “不怪个屁,你当他为什么要带你那是因为我送了一尊汉朝的铜羊方尊并一千两银子给他”明珠怒道。

    “您这是行贿”成德弱弱地问,双生子俱是一脸惊讶地看着父亲。

    “咳咳”觉罗氏不动声色地瞪了丈夫一眼,笑道,“阿玛跟你们开玩笑呢,那尊铜羊方尊是佟府的老夫人过七十大寿,我们家按例送上的寿礼,银子也是礼金,跟这事没有关系。佟国维大人是喜欢书书,欣赏他的箭术,这才想要带着他的。”

    成德果然信了“那书书可真厉害。”

    书致听得暗笑不已。他们家和佟家非亲非故,哪里需要送这么贵重的寿礼说白了不还是给佟国维送“买路钱”吗

    就像后世每一个给孩子交择校费的家长,明珠夫妇虽然干着花钱买基础教育这种不太公平的事情,却偏要瞒着孩子,要儿子保持纯洁善良、相信人间自有真善美。

    明珠也是缓和脸色,看样子是接受了自己行贿失败这件事,嘱咐书致“罢了,你只管跟着董鄂家的小子,年轻人多做些事情,也不是没有好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