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会试与生意(一)

作品:《权相之子(清穿)

    明珠因为会试跟大儿子闹得这场别扭一直持续到了冬月里。他也意识举试那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儿子已经上了这贼船,自己说不让考就不考,属实有点难为人, 只是又拉下不下脸来道歉, 只好借口朝政繁忙,就这么混着。

    成德则是因为暗悔自己轻率易怒、顶撞父亲, 又觉得此科不中无颜面见家人,下定决心在山寺之中昼夜苦读。

    这一晃眼便来到了冬月里。冬月十二, 正是双生子的十八岁生辰。觉罗氏终于说服丈夫“当日我们在菩萨面前许过愿, 只要他活着,一切都好商量。如今菩萨显灵了,你又得陇望蜀,想要孩子乖巧听话顺从父母心意,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明珠这才罢了, 任由妻子打发了人去接儿子回府。一家人如常给兄弟俩庆生, 又过了年节。正月里纳兰家门庭若市,节后三天, 成德便回寺中闭门谢客,继续读书。曹寅等人都知道状况, 也不下帖子请他。

    觉罗氏又开始求神拜佛,祈祷今年早些开春, 可别太冷。

    对此, 书致哭笑不得,提醒母亲会试那可是只允许穿单衣进场,有那功夫求佛祖保佑, 还不如赶紧找保暖的料子给他哥做衣裳要紧。

    觉罗氏恍然惊醒, 当即让人开了正房后面齐梁高的大立柜, 带着婆子媳妇好一阵翻找,最后找出了满满一整炕的衣料,晚上书致下衙回府还被她拉着问“礼部到底是怎么规定的,你明儿去帮我打听打听。这个罗刹国的孔雀绒料子没有夹层,但是内里附着好厚一层绒毛,这做成衣裳能算单衣吗”

    e我不知道算不算,估计这世上也没人知道,因为礼部管科场秩序的官员都未必听说过孔雀绒呢。书致哭笑不得。

    最后还是明珠看不下去了,抱怨妻子“夫人,你还嫌他不够引人注目吗快收了神通吧,我自有计较。”

    翌日,礼部侍郎伊桑阿便向康熙上书奏请,说今春酷寒,请求朝廷体恤赴试举子,每间号房加设火盆一个,每人每日拨给竹碳五斤,以示圣恩浩荡。

    这可是收买人心的好事,让赴考的三千名举子感受到皇帝的关爱,非常有利于稳定现在南方各省被吴三桂搅得动荡的人心,康熙很快同意给拨,而且还特意下令,从内库调拨,不得临时加购扰民。

    内务府也很快如数拨下炭斤,不仅大方地给足了数额,而且还都是一等一的好碳,爽快得好像他们向来如此清廉,从没有干过雁过拔毛的事似的。

    虽然在贡院上班的墨吏们都惊讶于礼部的细心、朝廷的大方、内务府的清廉,直呼邪了门了,但这毕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倒也没有人深究。

    过了康熙十三年的元宵节,贡院、国子监一代的街面上就开始热闹起来,山西、山东、河南等居住地离京师较近的考生开始陆续抵达京城,入住各大驿馆、客栈、会馆。而后江浙、湖广的考生也纷至而来。

    京城里顿时拥挤不堪。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举人就赁屋居住,关系熟的就寄宿于亲戚朋友家中,来得早的能赶在客栈被挤满之前抢占一间客房,出生大省的可以入住本地商人在京购置的会馆行馆。

    最惨的就是那些出生在偏远省份、来得晚、家境又一般的举人,有两三人挤在同一间客房的,有寄居城外寺庙赴试当日凌晨进城赶考的,甚至还有直接宿在马车上的。这样蜗居半月,等到开考的时候,精神状态可想而知。

    成德看到那些蜷缩在街边马车上,在正月滴水成冰的天气里仅靠一层薄薄的门帘御寒的人,不由大为震惊,为自己娇贵体弱、虚耗许多人力物力感到惭愧。他又命人打扫房舍,将明府后巷医馆一带的房屋清理出来,供十几个在山上有过数面之缘的同科小住,至于更多的人,就无能为力了。

    随着举人们进京,京城

    书社书局也热闹起来。徐乾学作为今科主考,他的文章策论早就销售一空,很快连以往的诗词作品也卖完了。就连他的亲舅舅、明末大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顾亭林文集等书也被人们竞相争抢。

    书致和雅布下班的时候路过书局,见一个家仆模样的人疯疯癫癫地跑出来大喊“我买到了。我买到了。我们家少爷这科一定能中了。”

    雅布看得好笑又奇怪“这些人都疯了不成,这是书,又不是试题答案,要是比谁买的书多,你哥就该中状元了。”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书致白他一眼,但凡家里有个人要参加考试,亲属们多少都会有点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就连他爹最近都对研究徐乾学的文风很感兴趣,时不时就把后者在兵部存档的折子翻出来看呢。

    除了主考官、副主考的大作,还有一类书籍销售得很好,就是各大书局、书院压题的“考前模拟卷”。

    清承明制,会试共分三场,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场,考经史实务策五道,类似于后世国考中的“时事政治简答题”。要求考生引经据典、联系实际,回答该如何治兵重农理政治国等问题。

    而时务策出题又有两种出法,一种是出得大而空,比如问一些古之圣君应该具备哪些德行、现在的治国方略应该如何改进等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暴君不会因为区区几个举人写了篇好文章就瞬间变得仁慈;治国方略那更是朝堂博弈的结果,压根不可能因为一群书生提了几个好的建议就轻易改变。这属于是坐而论道,重在考察考生八股文功底的一种出法。

    还有一种是出得小而实,比如顺治十三年徐乾学中试的那一届春闱,恰逢黄河大汛、下游数省民不聊生,会试就出了一道如何治理黄河水患的题。这就属于紧扣实际、重在考察考生治国理政能力的一种出法。

    “那么哪种出法对我哥有利呢”书致曾经问过顾贞观。

    “当然是后一种。”顾贞观无奈地说。

    纳兰成德天性洒脱,推崇清新自然的文风,觉得文字不必拘泥于格律韵脚,定要表达自己的真情方可动人,尤其推崇明代冯小青“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种简单到近乎白描的抒情方式。如今虽然被迫学了点八股这种命题作文,但充其量只是不排斥,绝对称不上热爱或者擅长。

    但他出身权贵之家,自幼跟着父亲耳濡目染,眼界格局和对朝堂事务的熟悉程度都不是一般举人能比的。别人至少要考上举人才勉强摸到官场的大门,他从一生下来就是门里的一员,做起时务策来,当然更显得游刃有余。

    “那倒还好。”书致听了心中瞬间有了底。康熙自然是务实的君主,一向喜欢能干活的汉臣,而不是只会玩笔杆子的文人。礼部和翰林院那群人精出题,必定是揣摩着皇帝心意来的。

    当天,成德就被下班回家的弟弟莫名其妙地抓着恶补军务有关的知识。

    “还用你教”成德哭笑不得,“如今朝堂上正在打仗,明眼人都知道时务策肯定要考跟治兵有关的内容。京城各大书院从一个月以前就开始专门开课讲历代治兵之法了。”

    “啊这。”书致再一次被古人的智慧震惊了,果然从古到今这种国家级考试都是内卷的汪洋,能够脱颖而出的人无不是卷王之王。

    “但他们肯定不知道安亲王的动向,各方大臣的立场吧”书致突然灵光一闪。

    “这倒没听说过,”成德摸摸下巴,“可这些难道不是绝密消息吗”

    “只有成文的消息才能是绝密。至于立场、态度、站队这种消息,大家伙也不会明着说出口,都是彼此互相揣摩出来的。”

    “那你讲讲”

    “目前来看,朝堂上已经形成了共识,三藩之战是一定要打到底,

    要么吴三桂死,要么我们亡,绝对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朝堂上的大臣主要分为两派,阿玛和安亲王岳乐主张剿,就是除恶务尽,不仅要取吴三桂首级,还应该趁机扫清云贵反清势力;索额图大人和其他一部分王公主张抚,觉得除了吴三桂之外的其他匪首,如耿精忠王辅臣等人如果愿意称臣罢兵,都应该给予他们封赏,允许他们复任原职”书致缓缓道来。

    觉罗氏扶着丫头的手,过来望海楼里给念书的儿子送水果参汤,一进门便听整栋楼里回荡着书致的声音,他兄弟俩一个立在窗前娓娓道来,一个坐在案后提笔写着什么。觉罗氏见状微微一笑,把果盘放在门口桌上,悄悄退了出去。

    被“赶考经济”带动的,除了客栈书社,还有一个行业,那就是医药行业,或者更准确一点地说,中成药行业。

    首先是人参冰片等价格昂贵的药物,平日里除非遇见大户人家采购,否则很难卖得动,但这半个月里却因为具有提神的效果,而被抢购一空。

    除了提神的药品,热销的还有一种东西,那就是感冒药戒备森严的贡院里面当然不可能让考生悬壶煮药,但二月滴水成冰的天气里,冻得感冒的举子可大有人在。

    谁也不想经历卷子没做完,就因为发烧被人从考场中抬出来这种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事。因此提前备上一些治感冒的丸药散剂就是普遍的选择。

    就纳兰家开在正黄旗驻地里、属于半私人性质的医馆,最近也被人频频找上门来,询问是否有提神抗寒的药物卖。

    这日,书致休沐在家,忽听门房通传说叶朝采亲自上门求见。二人耳语片刻,书致一脸诧异地问“有人想花大价钱买我这玉屏风散的方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