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阳谋与董昭

作品:《三国之铁骑南下

    战争中,受伤害的人,总是老百姓。

    无论是夺位之战,地盘之战,还是名声之战

    公元二零四年,因为持续两年的袁氏夺位内战,导致冀州和青州的百姓不断逃亡。

    对于冀州的百姓来说,逃亡的方向只有两个,北上或者是南下。因为冀州西面,有太行山脉挡着,过不去的;东面,就是青州了,那是一个比冀州还惨烈的地方,逃到哪里干什么

    北上的冀州逃亡者,或去幽州,或去常山郡;南下的冀州逃亡者,或去兖州,或去司州河内郡。

    相对于他们来说,青州的逃亡百姓就有点惨了。供他们选择的,只有东莱郡和徐州了。

    选择的地方越少,逃走的机会就越小。

    随着时间的加长,逃亡的人数越来越多。韩成意识到了出兵的机会来了。

    目标共有冀州和青州这两州之地,对手除了袁绍之外,还有曹操。

    当然,这对手的顺序是按照地理位置距离远近排的。

    若正儿八经的说,对手只有曹操。失了民心的袁绍,有没有的无所谓了。

    虽然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都要,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

    条件不允许啊

    自己手中的兵力有限,若打冀州,则无力在占青州;若打青州,则无力在占冀州。

    到底要出兵哪一州好难啊

    与此同时,这两州又各有优缺点。

    冀州人多产粮多,占领之后,能为奋武军大量的军粮;但同时,冀州世家众多,不利于韩成的稳定统治。

    青州人口少一些,粮食的产粮也少一些,但同时,世家也少一些,利于韩成的稳定统治。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冀州好处多一点,但无论是前期的战争,还是后期的统治,都相对困难一些。

    青州的好处少一些,但前期的战争,和后期的统治,都相对简单一些。

    是而,韩成便将自己的四大谋士叫到一起,商谈出兵方向。

    经过了三个时辰的讨论,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出兵冀州。

    这一次出兵之举,非同儿戏,决定着以后十几年的战争走向。

    冀州之地,韩成方势在必得

    好处有两点一,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冀州,幽州,并州三州之地相连。

    韩成已经拥有幽州和并州,若再得到冀州,便能形成一块铁板区域。

    只要守住并州和冀州的南端战略要地,则无后顾之忧。

    只等发展实力,便可铁骑南下,一统中原。

    说白了,就是在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我用重兵守住战略要地,你打不进来,但我可以随时去打你

    二,从人口和产粮方面来看,冀州的大量人口和巨大的产粮能力,让每个诸侯都颇为心动。

    袁绍最强盛之时,拥有四十五万多的正规军。

    但袁绍的地盘只有幽州,冀州和青州。

    幽州和青州的产粮能力有限,能养起十五万大军就是这两州的极限了。

    也就是说,冀州一州的产粮之量,就能承担起三十万大军的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就算大力改革的韩成,奋武军也不过二十五万左右。

    不是没人,是没粮

    而此时的曹操,大军也不过二十四万左右。

    为了供给这些军队的粮食需要,曹操还要让兖州,徐州,豫州,司州四州之地和一个诺大的南阳郡全部实行屯田制,才将将能够收支平衡。

    万一有战事,还是会相形见绌的。

    由此可见,冀州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定下了出兵方向,剩下的,便是策略了。

    毕竟冀州这个地方,你想要,曹操也想要

    不用点小手段,凭什么给你

    凭你长得帅曹操也不丑啊

    并州太原郡太原县,大将军府书房中

    这里,已经成为了韩成方的秘密之地,只要是重大决议,定然是出自于这里的。

    上首,韩成眉头紧皱的说道“诸位,你们说用什么方法,就能让曹操不出兵攻打冀州了”

    书房内寂静无声。

    四大谋士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韩成,心中暗道“曹操又不是个傻子。无论用什么方法,他都要出兵冀州。

    而且,曹操手下还有极其精明的贾诩和郭嘉,就算骗得了曹操,也骗不了这俩人啊”

    韩成无奈,又见四人看着自己,问道“你们不想策略,都看我干吗”

    心腹谋士皆是亲密之人,李儒和韩成的关系又十分好。

    故而李儒出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好不好”

    韩成一脸尴尬之色,心中暗骂“李文优,你真敢说下个月,扣你俸禄”

    若李儒知道韩成心中所想,定然会大骂自己“嘴贱的玩意”

    韩成听道李儒的话后,知道李儒在提醒自己别做无用功。便对着众人问道“既然让曹操不出兵不行,那么诸位考虑一下,如何让曹操少出兵”

    这个问题,可就简单了许多。

    一时间,众人才思泉涌,提出了多条优秀的建议。

    韩成听后,选择了徐庶的建议用阳谋,实打实的来。

    随后,韩成便派人将董昭叫到书房。

    董昭,刚刚归顺的袁绍手下能臣。

    腹中有有宰相之才,既能领兵作战一方,又能治理地方。

    最主要的优点是懂大义,而且善于利用大义。

    不一会儿,董昭应召前来。

    韩成对着这个的文质彬彬的男子说道“公仁,经过我们的一天研究之后,决定出兵冀州了。”

    说完这句话,韩成停留了一段时间,然后接着说道“此事事关重大,需要一人去兖州出使曹操。

    要求此人有勇有谋,并且能说善道。

    我思前想后,觉得你非常合适。故而我现在便任命你作为使者,出使许昌县。

    当然,我绝对不会亏待你的,待你归来之后,我必上禀献帝陛下,封你为太原尹。”

    太原尹,就是太原郡太守,因为皇帝的缘故,改名为太原尹。

    董昭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恭恭敬敬地回道“属下刚刚归顺主公,主公便如此信任属下,属下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定不负主公所托,完成此番重任。”

    韩成听后,满意的一笑,说道“好回去准备吧”

    与此同时,屏风后的四位谋士,也相互的看了一眼,并满意的点了点头。

    待董昭走后,四人从屏风后出来。

    李儒对着韩成说道“主公真乃神人也。这个董昭,心思敏捷,做事冷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原来,刚刚韩成的这番话,是一个考验。

    这些话,对于一个刚刚的归顺者来说,有点不近人情。

    因为韩成的第一句话,就明显的把董昭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这也是董昭先是一愣的原因这也太直接了

    年轻人,有几个不气盛的

    想让我干活,却明显的不信任我,这是什么意思

    听了韩成的第一句话后,能心平气和地回答的年轻人已经很不错了,不管能力怎么样,至少智商在这里。

    在韩成的地盘,给韩成甩脸子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冲动是魔鬼”

    但是很多所谓的读书人,为了这点点信任。

    打着士可杀不可辱的旗号,放出这个魔鬼。

    而听了韩成的第一句话后,能恭恭敬敬地回答的年轻人,就是十分优秀了。

    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

    当然了,这种考验只能用一次。

    因为主公多次不信任属下,属下怎能全心全意地回报主公的恩情

    三日之后,董昭带着韩成的使命,来到了兖州许昌县。

    许昌县,曹操议事的大殿。

    曹操看着一表人才的董昭,不自觉地生出一丝爱才之意。

    故而想看看这个董昭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看不中用啊

    曹操对着董昭严肃地问道“你是韩成的使者,还是汉献帝的使者啊”

    这话,不太好回答。

    若承认了是韩成的使者,好像再说韩成是个叛变了汉献帝的乱臣贼子一样;

    若承认了是汉献帝的使者,传到韩成的耳朵中,又好像叛变了韩成一样

    曹操这个坑,有点深啊

    却见董昭微微一笑,风轻云淡地回道“大将军是朝廷的大将军,自然代表朝廷,故而我即是大将军的使者,也是朝廷的使者。”

    曹操双眼一眯,这回答,就两个字漂亮。

    便接着发问道“那你来干什么的”

    董昭毫不客气的说道“代表我家主公,告诉曹州牧点事”

    曹操给身边的许诸使了个眼色。

    许诸会意,立即出声道“大胆你什么身份敢如此和我家州牧大人说话不想活了”

    许诸只忠于曹操一人,曹操让他杀谁,他绝对不会皱一皱眉头的。

    许诸的突然发动,董昭倒是没什么,但曹操手下的一些文臣,却明显有点瑟瑟发抖的样子。

    董昭将这些都看在眼中,对着许诸回道“放肆,你又是什么身份敢如此和我说话”

    曹操双眼再眯,这胆识,就两个字优秀。

    曹操见许诸并没有吓到董昭,便对着董昭出言问道“何事”

    毕竟韩成是大将军,官职在这。

    说是来给曹操传达命令,也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董昭听到曹操的话后,立即回道“袁绍放任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了冀州牧之位而大大出手,已经征战两年。

    冀州的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我家主公不忍百姓受苦,决定出兵冀州”

    在座众人,皆是饱读诗书之人。

    听到董昭的话,心中一惊,这么简单的就说出来了吗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