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4章 菩萨心肠

作品:《潜伏在末清

    这次轮到乾隆微红了脸,他笑道“皇后统摄六宫,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不行吗”

    “这是咱们的家事,也不必与大臣们商议,现在就能定下来。”

    “海佳氏已经是贵妃,没有晋升的地步了,这事也是有制度的,其他人就按照现有的位份,每人晋一级如何”

    “这才是雨露均沾,那臣妾就先代她们谢过皇上的恩典”富察氏微笑着道。

    “时间有些来不及了,”乾隆道“从天津回来就下诏册封,让她们都欢欢喜喜的过个年,年后再行册封礼吧。”

    “还有一个事早想跟皇上说了,自打皇上登基后就再没有太监进宫来,十年里又有不少年老体弱的退了下去。”

    “宫里的太监也是越来越少了,有些粗重的差事宫女们做不来,太监又没处去雇佣,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乾隆思忖了片刻道“太监是决不能再收了,古人留下的制度有的也该变一变了。”

    “现今朝廷的律法已经禁止新增奴籍,宫里再收入太监也于法不合。”

    “再说,皇后你最是心善的。好好的男孩子,都是娘生父母养的,生生的切了命根子进宫来服侍咱们,毁了人家一辈子,咱们也于心难安不是”

    富察氏感慨的道“皇上开疆拓土时杀伐果断,行的是霹雳手段,但对待臣民百姓,天下苍生,你才是真正的菩萨心肠”

    “这些话原来没人敢说,但你一说出来,我凭着良心就知道你是对的。”

    乾隆道“宫里的差事也好办,年后我让内务府去民间雇佣人高马大、身体健壮的妇人,教出来后专一做太监的差事。”

    “这也是个办法,我也听说过好多地方都有女人下地干农活的习俗,有很多妇人丝毫不输给男人呢。”

    “对,是这样的。”乾隆道“只要月例给到了,不愁招不到人,但有一样你一定要留意。”

    “如今宫里雇佣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她们不像原来的宫女都是选进来的,个个知根知底。”

    “也不像太监是净了身的人,去外面没有活路,而且到哪里都藏不住,很容易被人识破身份,只能死心塌地的待在宫里。”

    “所以相比之下,从前的太监宫女较为可靠一些,而雇佣来的就不大一样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她们回去探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制度来,一应的防范措施都不可大意了。”

    “嗯,皇上说的是,臣妾省得了。”

    第二天午后,乾隆又分别召见了川陕总督岳钟琪和台湾巡抚于敏中,差事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直到申初时分才命人起驾出宫。

    等到从兆惠家中出来,又赶到吴波府里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了,正是晚饭时分,城里已经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

    这次不是微服出宫,提前就知会了有关的衙门,顺天府两个时辰前已经在附近区域静了街。

    车驾在府门前停住的时候,刘统勋、桂永春、吴波与何秋月带着几个有头脸的妾室已经在恭候了。

    众人见过了礼,乾隆对刘统勋道“刘延清,桂永春,你们俩个怎么还在这里”

    刘统勋道“回皇上,听说圣驾今晚要驻跸在这里,护军营和顺天府的人都出来了,我们俩各有各的差事,不敢擅离。”

    “太平年景,又在这堂堂的首善之地,哪里轻易就有人敢来刺王杀驾了你们也有些太过小心了”

    乾隆笑着道“刚才朕看了一下,静街的范围太大了。今天是小年儿,弄得百姓们都出不了门,背地里指不定怎么骂咱们呢”

    “把兵丁和巡捕都收拢回来,只把这宅院四面围了,再有侍卫们在院子里也就够了。”

    “布置完了你和桂永春就回去歇着,明天还要忙上一整天呢,你们俩谁的差事也不轻省,人又不是铁打的”

    见刘统勋还要再说什么,他又道“不必说了,去吧。”

    吴波将乾隆二人让到了内院的书房,让侍女奉上了茶,告了个假便转身出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来。

    芷兰对他道“皇上想与民方便,皇后今天头晌可是专程到翊坤宫来,叮嘱我关防之事切不可大意的,外面可都安排好了”

    “娘娘请放心,”吴波道“虽然只围住了这宅子,但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护军营的人都出来了,混在了一起。”

    “每隔三步远就有两个人面对面的站着,另外还有十几队人不停的来回巡视。”

    “没有刘统勋、桂永春和我三个人同时到场,任谁也调不走他们”

    “刘延清又对侍卫们细细的交待了一番才走,我看着他们把随驾的人等都安排妥当才回来。”

    “你去过李元亮那里了吗”乾隆问道。

    李元亮是李侍尧的父亲,现任户部左侍郎,李侍尧在东瀛没能赶回来,除了正室夫人跟在他身边,其余的家眷都住在李元亮那里。

    “吃过午饭就去了,”吴波道“我去看望他,他本就很不安,又听说皇上赏赐了许多物件,老头子感动得老泪纵横。”

    “望着紫禁城方向连磕了三个头,还再三让我代谢皇恩,说他们李家一门誓为朝廷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以报皇恩于万一。”

    乾隆缓缓的道“李元亮办起差来也很谨慎勤勉,为官也还清廉,但他沾了儿子的光才有这份殊荣也是真的。”

    “年后各部院还要有变动,让他去做礼部尚书吧。儿子都做了封疆大吏,老子依旧是个侍郎也不大合适。”

    “赏给孩子们的物件都搬进来了吗”芷兰问吴波道。

    “都搬进来了。”

    “那好,皇上在这里喝茶,咱们去看看孩子们吧,别误了人家吃晚饭。”

    半个时辰后,一桌丰盛的席面摆在了厅堂里,一个滚开的火锅放在正中,只有黄越、芷兰和吴波坐在了桌前。

    外面的爆竹声还在呼呼的北风中不时的响起,地龙和火墙将屋里烘烤得温暖如春。

    三个玻璃杯中斟满了陈年状元红,满屋飘散着酒菜的香味儿,三个人十年来第一次的团圆饭要开始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