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传统习俗

作品:《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先是孕妇没奶。

    这一点并不令韩盈意外。

    基因是自私的, 它需要自我复制,不断繁衍,可在危机的时候,又要优先保障生命本身。倘若女性的生存环境太差, 月经都会停掉, 更何况母乳这种长期损耗自身营养的存在。

    毕竟, 母乳是血液运输来的高营养物质,这些营养对于母体本身来说, 也十分重要。

    女性在经过十月怀胎之后, 身体内的营养本来就大幅度流失,现代还好,能够通过各种食物、药品补足。

    可现在, 这些孕妇能够吃到的, 不过是糙米,麦, 粟米类的碳水化合物。

    顶多加点腌制的咸菜。

    韩盈清楚,孕妇的家人没有克扣口粮。

    他们已经尽力在让孕妇们吃饱了。

    只是汉代的一亩地,只有一百来斤的粮食产量。

    再省, 也省不出来多少。

    而这些点粮食对孕产妇的身体来说,真的不够。

    她们缺乏蛋白质,缺钙,缺油脂,缺糖,缺维生素,缺太多需要补足的东西。

    因为缺的太多, 身体只能选择罢工。

    再抽取营养, 产妇本人就要撑不住了。

    但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 没有奶,靠米糊是活不下去的。

    婴儿的肠胃太虚弱,根本消化不了米糊,极大可能性会出现会腹胀,腹泻。

    就算是韩盈在,手里还有一些西药,那也很难保证婴儿存活。

    面对这样的情况,韩盈第一次如此的明白,什么叫做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这年头,能活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天选之子

    为了这个婴儿不死掉,韩盈只能把小羊的奶给断掉,分出来先给他喝。

    然后就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给孕妇补充营养。

    小米,也就是粟米的营养成分最高,先喝小米粥。

    缺乏蛋白质,多吃豆腐。

    掏一下鸡窝,吃个鸡蛋补补身体。

    再把孕妇的家人喊过来,让他们编鱼笼捕鱼,多熬鱼汤,吃鱼补充脂肪和氨基酸。

    让孕妇放开肚皮,大吃大喝数天之后,她终于开始有奶,能够勉强哺乳婴儿了。

    而韩盈看着孕妇的饮食。

    越看越觉得熟悉。

    靠,这不是网友怀孕,一定会吐槽的老人必做饮食吗

    小米粥,鸡蛋,鱼汤。

    就差个红糖了

    还没等韩盈多想。

    事情又来了。

    在得知孕妇产子,还母子平安之后。

    她的亲朋好友,都开始提拎着东西过来探望,庆祝她大难不死。

    而韩盈看着七八个人想涌入孕妇呆的房间,围着她道喜,顺便看孩子的情况。

    差点没有吸氧。

    大冬天的,进进出出,全都是寒气啊

    知道你们身上带多少病菌吗

    再看看她们不知道多久没有洗澡、指甲缝里满是污泥,身上还能看到跳蚤的样子,再听到她们还想和婴儿来个贴贴,坐在孕妇身边聊天

    韩盈完全不能忍。

    只是产妇的亲朋好友,各有各的事做,所以出现了,今天男方的亲戚来三四个,明天女方的亲戚来上四五个,如此断断续续的来,一直没停过情况。

    而韩盈哪有时间守在门口,给这些人一一讲清楚

    现在又有一个孕妇快生了

    抽不出时间的韩盈,粗暴的把韩粟拉过来,让他把人全都给拦外面,一个都不允许放进去

    没办法,传统习俗这种东西,向来不是领导说一句话,就能改的事儿。

    就像是现代禁烟花爆竹,要不是有罚款,百姓能遵守这个

    韩盈情况更复杂,她没有现在那么好的通信条件,产妇的亲朋好友,是按照旧习俗好心的过来看她,只不过因为消息落后,生活安排的缘故,没办法聚一起过来。

    而她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

    大冬天,带着的各种营养品走上七八里路过来的亲朋好友,怎么可能有坏心思

    而这种自认为做好事的人,越有理和底气。

    面对这些人,讲道理太费口舌。

    直接下命令之后上武力更快。

    别的不说,韩粟往门前一站,是真的有用。

    他拿着韩盈的号令在门口当门神,拦人不要太方便。

    就算是有些不理解的想硬闯,他直接对医院工地上的那些人招呼一声,就能把人赶走。

    如此,能进出产妇房间的,只有韩盈韩羽了。

    就算产妇婆婆、丈夫过来帮忙,也得在外边忙活。

    当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产妇的这些亲朋好友,不能进屋,索性站在屋外,大喊着和产妇交流。

    又全了自己想要给产妇庆贺的心思,也没有违法韩盈的命令。

    看到这一幕的韩盈,表示很满意。

    只是精力全在照顾孕妇和婴儿的韩盈,忘记了一件事儿。

    如今没有显微镜,她实在是无法解释细菌病菌微生物。

    所以教导三个学生的时候,只能用毒气,邪气,病气等词语来概括形容。

    毒、邪、病这些词,在汉代已经存在。

    学生们理解也很容易。

    就连普通人也能大概明白说的是什么东西。

    但是吧,这三个词因为范围太过于广阔。

    所以巫觋也经常用。

    而韩粟只是初步的了解了骨骼,血管肌肉什么的都还没学呢,更不要说细菌,孕产护理之类的知识。

    他哪懂的韩盈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不会解释的韩粟,只能反复给产妇的亲朋好友强调,月女不允许产妇下床,不允许孕妇见风,不能碰冷水,不允许他们去看婴儿,还要产妇多吃鱼,喝小米粥

    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也有些茫然。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事

    等韩盈三个多月内接生了四个婴儿,还全给养活之后。

    无论是外邑人,还是其余陆续过来看后续新生儿的产妇亲朋好友。

    都变得疯狂起来。

    她他们也不像一开始,需要人武力阻拦。

    而是自发的遵守起来这些规矩。

    只是,这些规矩的内涵,明显跑偏了。

    它们快速形成了新的,封建迷信的禁忌行为,并开始在周围几个村子里传播开来。

    目前,韩盈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因为她这三个多月的精力,全被产妇和婴儿给占据了。

    婴儿照顾起来,是非常麻烦的。

    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懂,困饿尿拉全靠哭表达,而且如今照顾孩子的方法,实在是过于粗糙,韩盈只能亲自上场去纠正那些坏习惯。

    就比如,第一个孕妇刚生完孩子,家里送进来的是一筐筛过的土。

    韩盈一开始还不知道这是干嘛的,还是韩羽解释之后,她才知道,这竟然是用来放婴儿的

    刚出生的婴儿会乱拉乱尿,母亲根本把握不好他排泄的时间,不能让婴儿尿在床上,冬天又没有草叶之类可以拿来垫的东西,能用的也只有土了。

    至于尿布

    不好意思,布拿来做衣服都不够呢,哪里能给婴儿用。

    一个新生儿,大约要二十条尿布才够换洗,冬天干的慢,数量翻倍,给成年人做两套衣服都绰绰有余了,怎么能给他浪费

    有土就不错了

    面对这种情况,韩盈已经麻木了。

    她甚至还想起来,过年的时候,奶奶和她闺蜜聊天,两个人讲古,说小辈们照顾孩子真方便,她们那时候,别说纸尿裤了,尿布都没有,只有沙子

    当时韩盈还觉得太过于夸张。

    现在她只觉着,都是先人的智慧

    没办法,韩盈也拿不出来能做两套衣服的布,给婴儿做尿布。

    任由婴儿的秽物在身上不清理,肯定也不行。

    不过土是不能用的。

    就算是筛过,那也只不过是去掉碎石土块,谁知道有没有病菌寄生虫啊

    韩盈赶忙叫人挖了河沙,高温煮过消毒,再烤干给婴儿使用。

    还别说,这玩意儿挺像猫砂的。

    后续也不用洗,一铲子铲掉扔出去就行。

    着实减轻了孕妇劳动量,也不需要忍着味道洗尿布了。

    哦耶。

    至于婴儿睡河沙上,会感觉硌得慌这点。

    韩盈表示毛毛雨啦。

    毕竟这时候,农人就没有什么柔软舒适的东西。

    哪怕是穿的衣服,也是又厚又粗糙。

    也就比河沙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反正都是天选之子,她已经尽力好环境了,能不能撑得下去,看婴儿自己吧。

    或许这一批婴儿,本身就生命力极为顽强。

    又或许是因为孕妇得到了很好的照料。

    也有可能,是韩盈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三个多月,四个婴儿都好好的活了下来。

    而婴儿的母亲们,也因为韩盈要求的放开吃喝,减少劳动,好好休息,而变的更加有精气神起来。

    外邑因为卖豆腐,日常人流量很大。

    消息传播的也广泛。

    不少人因为孕妇婴儿的高存活率,慕名而来。

    韩盈一开始有些无法理解。

    好在郑桑知道自己的女儿年龄还小,天上的月宫,和现在也不一样。

    她专门和韩盈解释了一下。

    现在的婴儿死亡率很高,但是怎么一个高法呢

    答生十个孩子,能活五六个就是正常,尤其是婴儿阶段,经常是说没就没。

    那孕妇的高死亡率呢

    答二十个孕妇,初胎死两三个很正常,后续继续生,还会再死人。

    当然,郑桑是不会做这么明确的统计的,这是郑桑说名字和人,韩盈统计出来的大概人数。

    因为数量太少,肯定不是非常准确,不过看起来,仍感觉触目惊心。

    韩盈还记得她以前学到的现代孕妇死亡率。

    十万分之十六点九。

    也就是说一万人中,只会死不到两个人。

    而这个数据,是因为有大量的高龄、患病女性,坚持生育,才给拉高的。

    那时候的韩盈在面对这个数据时,仍觉得死亡率实在是太高了。

    可现在唉。

    不提了。

    没办法,农业文明拍马也追不上工业文明。

    非要比较的话,难受的只有自己。

    韩盈快速调整好了心态。

    毕竟,按照母亲的说法,她算是又救下来两个婴儿

    感觉又积累不少功德了呢。

    而且,三个月多下来,韩盈也不只有这一点收获。

    她终于整理出来一套,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给孕妇孕检,接生,保障饮

    食,照顾婴儿的完整手册。

    只要再扩大样本验证验证,就可以推广了

    这些内容,是韩盈根据现代科学,又结合了现有条件,实践之后,才得出来的重要经验。

    每一条,都让更多的孕妇活下来。

    韩盈不仅从电脑上整理出来,还手写了一份藏在自己房间里,生怕自己忘了。

    而医院那边,经过了三个月的调整,对产妇、婴儿如何照顾,也已经走上了正轨。

    韩盈终于能够歇一歇了。

    睡了一个懒觉醒过来的韩盈,推开门,看着地面上已经出现了绿芽,这才猛然发现,原来,现在已经入春了啊。

    这让韩盈突然想到了什么。

    她拿出来温度计,测了一下室温。

    九度

    这个温度能洗澡了啊

    韩盈眼前一亮。

    立马喊人架锅烧水,准备好好洗次澡。

    之前天冷的时候,她都是倒盆水,用麻布擦一遍,效果太差,身上总觉着不舒服。

    不过冬天太冷,韩盈在命和舒服之间,还是更想要命。

    现在终可以放开好好洗一回了

    就是这时候想烧热水洗澡,实在是挺麻烦的。

    哪怕韩粟烧水,魏裳帮忙提、倒,韩盈还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把自己从上往下,好好清理了一遍。

    这还是因为她比较小,用的水不多。

    要是成年人,肯定会更麻烦。

    清理完,换了身新衣,韩盈坐在院子里,由魏裳用麻布给自己拧头发。

    她看着韩盈头顶上的啾啾,笑嘻嘻的说道

    “师长,今年您可以留长发了呢。”

    韩盈不想说话。

    汉代的小孩,要先剃头,而后男角女羁,也就是男孩左右两侧留头发,像个牛角,而女孩只在头顶上留头发,扎个冲天辫。

    这种幼稚的发型,韩盈是真心受不了,她一直把头发往下扎,扎成符合现代审美的马尾。

    但她那种发型,其实是比较怪异的。

    不过月女嘛,独特一点,也没人觉得奇怪。

    甚至因为韩盈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家长也开始给孩子模仿韩盈的发型。

    她这也算是在古代引领潮流了。

    就是韩盈对长头发,真的一点都不感冒。

    她有些烦闷

    “现在头发这么短,洗起来已经够麻烦了,再留长,那可真是够让人难受的”

    魏裳极为赞同韩盈的想法,她甚至更为激进

    “是哎,我也觉得梳头发可麻烦了,为什么不能修短点,最好和眉毛一样长,又不用梳,洗起来也方便”

    魏裳其实特别想留个寸头。

    毕竟,对于农人来说,实用才是硬道理。

    一冬天都不敢洗头,人都要难受死了

    至于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坏什么的。

    谁会给黔首讲这些东西

    就是听她们说话的韩粟使劲摇头

    “修短点还行,剃短想都别想,顶那么短的头发走在街上,大家都会认为你犯了罪,躲着你,还经常被吏目抓走讹诈钱财”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