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8. 人口陷阱 韩盈很清楚汉武帝会对这……

作品:《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韩盈很清楚汉武帝会对这点感兴趣, 她以秦政论述某项政策随着时间的变化,会从之前对当时局势的好转换为对现在局势的坏,既是说秦政, 也可以指代如今的政治局势, 算是为改制了支撑, 对于迫切想要清理掉朝中旧臣、获得权力大权的他来说,不喜欢才怪。

    只是这样的话题,继续深入下去又开始有危险, 毕竟,往改制讨论, 得罪权贵不说, 推行改制的大头还是被儒家拿去,她才不会给对方趟雷呢, 而往因时制宜改变国家政策的方向讨论,那范围广的没边,比如怎么判断需要改制、太子的教育,国家的发展甚至还能继续回到国家灭亡上,她好不容易将话题偷偷调换,怎么会继续它

    所以, 韩盈做出几分遗憾的表情,摇了摇头,说道“以后便没有了。”

    刘彻微微眉头一皱,却又很快舒开,他用很轻松的语调说道“昌亭侯莫要诓我。”

    无论汉武帝再怎么在她面前表现出多么平易近人的态度,韩盈心里都紧绷着君臣的那根底线,毕竟对方是自上而下,可以做亲民之态, 但她这个身家性命受对方掌握的人,是自下而上的侍奉君主,真被这番姿态哄的放下警惕,掏心掏肺的什么都说了,那未来真的要体会一下什么是真掏心掏肺。

    只是不能多说,却也不能将对方当傻子糊弄,韩盈极为诚恳的说道

    “并非是诓骗陛下,而是臣并未通学秦史,也未曾接触过战事,完全不清楚后续如何,再以此来谈,便要惹人发笑了。”

    似乎觉着自己解释的不够,韩盈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我行医出身,习惯以实例说服他人,如今官用度量已经固定,很少有人感受不同度尺使用起来的麻烦,不过也有一项与此物类似,如今市面上铜钱极多,英钱、三铢钱、铁钱、各种重量不一的杂钱使用起来极为麻烦,宛安商业发达,每天都有因钱种价值而产生的争执,有时候还会打起来。”

    “为此,我专设了十一个钱吏,每半月一次换算钱制,拒收部分杂钱,再用各种手段控制行商离去时所携带的铜钱,这才勉强使其安定下来。”

    “而钱与度量看似无关,可度量关系各地粮食税收的标准,刚一统的秦国足足有六种不同度量,税收的标准不同不说,语言文字同样有所差异”

    韩盈突然用和汉武帝交谈完全不同的宛安方言说了一句陛下万安,紧接着又用细君的蜀地方言、路上来时学到的两种音调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而后道

    “臣刚才说的是陛下万安,语言隔个百里就会有极大的变化,即便派去会说雅言的官吏,要么听不懂,要么很快被当地人影响走调,仍是没办法交流,如今能用文字,可始皇一统时六国文字差异极大,也是不能用的状态,再想想当时六国车辆大小也不尽相同,运力极差,这些挤在一起亟待解决政务,臣想想就觉着头皮发麻”

    真正做过县令,对如今政务有了基础了解的韩盈说到这里,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

    听着韩盈的解释,刘彻有些愠怒的情绪逐渐消散。

    同为皇帝,刘彻很清楚那是多么恐怖的国务,别说韩盈要吓得打哆嗦,他都忍不住发怵,但需要面对这些的不是他,两三个呼吸间便从韩盈描绘的政务地狱中挣出来,转而思索韩盈说的话。

    明明都是在说一句话,却有四种完全不同的声调的陛下万安还在耳边回响,刘彻也见过那些来自于它地带有浓重口音的臣子,也能理解其中的不便之处,而今听韩盈以身边这样的小事推及始皇一统天下时的困境,着实是个很新奇,却又能够让人充分理解的办法,只是

    刘彻很清楚她在避重就轻。

    能写下治水疏这样文章的人,怎么可能只会推导出这么点东西她肯定有更加深刻的,能够揭示国家运转的认识,只不过,她不想说出来罢了。

    得出这个结论的刘彻并没有生出多少愤怒,而是先思考韩盈不说,是为了能用这些利用他,还是因为这些内容更加危险,以至于会招来杀身之祸

    很明显,是后者。

    好吧,韩盈谨小慎微的性格他也不是不知道,且先放过她这么一回吧。

    反正来日方长,他有的是时间从韩盈口中得到想知道的内容。

    这么想着,刘彻笑着道

    “过往也曾听闻以己度人,却未曾见你这般深刻,既然不知如何论及后续,那便不谈此点,你既说一,便应有二,这第二点,又是什么呢”

    总算是哄汉武帝松口,不在继续这点了

    听完的韩盈稍微松了半口气,她调整了一下,准备放出点干货。

    “此点有些反常,臣将其称之为人口陷阱,简单来说,一地的人口会翻倍的增长,但田地的数量却是固定的,即便有些荒地能够开垦出来做为耕田,可仍追不上人增长的数量,最终,这地方会出现很多没有饭吃的人。”

    几千年来,整个封建古代都是在增长人口和消耗人口中反复轮回,只是相较于王朝更替这种惨烈情况,朝代稳定期中,大地主土地兼并和,和农人数量增加挤压本就不富裕田地造成的社会动荡,看起来就微小了很多,很难被后人注意到。

    可当韩盈身处其中之后,她便发觉那些挣扎活着的农人,其实真的没比王朝更替时好到哪里去。

    轻叹一声,韩盈继续道

    “田地产出的粮食有限,人又超出了粮食所能养活的程度,那肯定会有一部分人会饿死,就像是臣之前提到的那样,人为了生存会无所不用其极,此地必然会爆发各种各样的贼寇与动乱,直至死掉的人数达到田地产出能够养活剩下人的程度,”

    “这”

    刘彻可不觉着爆发动乱之后,人会只死到田地产出够养活剩下人的程度,韩盈这话完全是美化无数倍的程度,真正的情况,是死三分之一,甚至是死一半乃至更多的人才有可能停下。

    而且,这场动乱中,受害最多的,只会是普通的农人,那些田地阡陌的豪强有粮有奴仆还有兵器,安稳的他们怎么会放弃那么多突然无主的田地

    想到这儿,刘彻敏锐的察觉到了危险。

    在这样的危机下,豪强的田地能够不断扩大,农人的数量反而是不断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庄园内拥有大量奴仆,武器,以及粮食储备的豪强,与那些享受食邑的诸侯还有什么区别

    “过往朕以为,天下户口增加为利国之事,各地偶有动乱,也非农人过错,而是另有人逼迫,今日听昌亭侯提及此点,方觉此事严重。”

    刘彻神色严肃起来,他认真问道

    “我见宛安上计薄中,这三年中人口数量增加甚多,却并未生乱,是你所献农畜书中的增产之法,解决了这样的矛盾么”

    “没有,陛下。”韩盈摇了摇头。

    人终究是有惰性的,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之前还有一群人,在他面前忽悠某些制度和情况,就和天地一样不会产生变化,这更催生了他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的心态,可惜,这根本不可能。

    “我只是通过提升粮食产量,缓解了宛安人口数量过多的矛盾,但人与田地的矛盾仍旧很紧张,大多家庭其实只能拥有三十来亩田地,勉强生存,等到下一代,必然要面对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毕竟,宛安如今养活的人口越多,他们生出、养活的孩子也就越多。”

    说道这里,韩盈停顿了下,又道“农户之家,若无人奉养,老时很难生存,而幼子又极易夭折,大多数农家很容易多生几个,好保证最后能养活两到三个孩子,若只是一男一女还好说,男娶妻女嫁人,田地还能再稳定的传一代,可若是两男,田地无论怎么分都会有人只能维持活着,另一个也难以娶妻,而若是三个孩子”

    韩盈不再继续说了。

    刘彻心情开始沉重起来。

    他听得懂韩盈的意思,哪怕是宛安这样治理优越的地方,不过二十年之后,也会生出极大的动乱

    人口数量

    过往,刘彻一直觉着人口越多,自己能收上来的赋税也越多,驱使的士兵也会越多,可谁能想到,反而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呢

    一但超过某个数值,他们便会从对国有利的正资产,瞬间转化为于国家无益的状态,严重时还会影响它地,简直是十足的负资产。

    可再是负资产,刘彻也还是要重视他们。

    毕竟权贵官吏豪族大商人无论哪个都不会认真缴税,国家运行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农人,若不能保证他们的数量,那

    “将豪族兼并的部分土地分出来与他们耕种,也是只能缓解一时么”

    看着韩盈,刘彻突然开口问了起来。

    韩盈点了点头,答道“是。”

    “开垦国内荒地呢”

    “仍是。”

    “向外攻伐,迁民外出呢”

    “还是,不过,若是一开始每户能有百亩之田,那或许有可能缓两三代。”

    “为何是有可能”

    “粮食够了,养活的孩子肯定会更多,哪怕农人正常生育,一代四五个孩子下来,和只有三十亩地也差不了多少。”

    刘彻

    不是,他们就不能不生这么多吗

    话虽这么说,刘彻也能明白这些人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

    农人只能靠孩子养老,这就代表他们会有很大的生育需求,而迁民出去,给他们的可不一定是正好的田地,开垦需要劳力,家里的事情也需要人干,马、牛这些牲畜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的,但孩子生起来就很容易,养到五六岁就能分担家里的压力,这么划算的事情,怎么不做呢

    掐死脑海中简单粗暴的直接下令,让农户只能生育三个孩子的想法,刘彻看向韩盈

    “你既然提及此患,想必是有解决之法了”

    “陛下可能要失望了。”

    韩盈少有了摊了摊手,她道“人口增长与耕地稀少之事极为复杂,涉及方面太多不说,还时刻在发生变化,故此,我所有的办法,都仍只是缓解,而不是解决。”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